一种自动点焊裁切机的焊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47388发布日期:2019-04-09 20:50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点焊裁切机的焊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线圈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点焊裁切机的焊接机构。



背景技术:

电感线圈是一种可在高频下使用的电感器,其结构简单,性能卓越,线材规格广泛,尤其适用于电感成型技术,一体成型电感由圆铜线绕置的线圈与铁粉采用特殊工艺压铸一次成型,具有耐大电流,低阻抗等特点,电感在成型前,需要将电感线圈点焊在导线架上,然后压铸绝缘铁粉,最后经剪切、折弯等操作而成。在现有技术中,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工人使用电烙铁将电感线圈一个个点焊在导线架上,工人的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焊接效果好且效率高的自动化焊接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点焊裁切机的焊接机构,包括点焊模块、治具组件以及移载模块,所述点焊模块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垂直气缸,所述垂直气缸连接有点焊组件,所述点焊组件包括上点焊头以及下点焊头,所述治具组件包括承载座以及盖板,所述承载座以及盖板内设置有电感线圈以及导线架,所述承载座和盖板的上部以及下部均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供上点焊头和下点焊头插入,所述移载模块设置在点焊模块下方并能够带动治具组件移动,所述移载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滑轨、丝杆、带动丝杆转动的伺服电机以及设置在滑轨上并与丝杆连接的底板,所述治具组件设置在底板上。

优选的,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限位轨道,所述点焊组件滑移设置在限位轨道上。

优选的,所述上点焊头以及下点焊头的数量分别为两个,每一个上点焊头以及下点焊头均由一个垂直气缸带动。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其特点在于能够通过点焊模块、治具组件以及移载模块将电感线圈与导线架进行自动化焊接,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手动焊接,本方案的生产效率能够得到极大的提高。其中电感线圈和导线架设置在治具组件中,移栽机构带动治具组件在点焊模块下方通过,上点焊头和下点焊头在垂直气缸的带动下能够不断地进入通孔内进行点焊作业,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效率非常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点焊裁切机的焊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点焊裁切机的焊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点焊模块;2、治具组件;3、移载模块;4、支架;5、垂直气缸;6、上点焊头;7、下点焊头;8、承载座;9、盖板;10、通孔;11、壳体;12、滑轨;13、丝杆;14、伺服电机;15、底板;16、限位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点焊裁切机的焊接机构,包括点焊模块1、治具组件2以及移载模块3,所述点焊模块1包括支架4,所述支架4上设置有垂直气缸5,所述垂直气缸5连接有点焊组件,所述点焊组件包括上点焊头6以及下点焊头7,所述治具组件2包括承载座8以及盖板9,所述承载座8以及盖板9内设置有电感线圈以及导线架,所述承载座8和盖板9的上部以及下部均设置有通孔10,所述通孔10供上点焊头6和下点焊头7插入,所述移载模块3设置在点焊模块1下方并能够带动治具组件2移动,所述移载模块3包括壳体11,所述壳体11上设置有滑轨12、丝杆13、带动丝杆13转动的伺服电机14以及设置在滑轨12上并与丝杆13连接的底板15,所述治具组件2设置在底板15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点焊裁切机的焊接机构,其特点在于能够通过点焊模块1、治具组件2以及移载模块3将电感线圈与导线架进行自动化焊接,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手动焊接,本方案的生产效率能够得到极大的提高。其中电感线圈和导线架设置在治具组件2中,移栽机构带动治具组件2在点焊模块1下方通过,上点焊头6和下点焊头7在垂直气缸5的带动下能够不断地进入通孔10内进行点焊作业,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效率非常高。图1中点焊模块1未画出垂直气缸5,为了方便观察图2中未画出移载模块3,移载模块3包括壳体11,壳体11上设置有滑轨12、丝杆13、带动丝杆13转动的伺服电机14以及设置在滑轨12上并与丝杆13连接的底板15,伺服电机14能够带动丝杆13转动,丝杆13相应的带动底板15在点焊模块1下方移动,底板15上的治具组件2边能够被依次点焊作业。

优选的,所述支架4上设置有限位轨道16,所述点焊组件滑移设置在限位轨道16上。限位轨道16的设置是为了使得点焊组件在上下运动时更加的稳定。

优选的,所述上点焊头6以及下点焊头7的数量分别为两个,每一个上点焊头6以及下点焊头7均由一个垂直气缸5带动。这样设置的目的是每次只进行一边的点焊作业,这样能够保证焊接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