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尘智能刀具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4101发布日期:2019-05-11 00:17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尘智能刀具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尘智能刀具库。



背景技术:

刀具是机械加工制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加工工具,是生产过程的直接参与者,它是工人从事生产活动、实现工艺过程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条件。随着制造业的高速发展,汽车工业、轮船、航空航天工业以及模具行业等重点产业部门对刀具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刀具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在许多加工机中,由于需对待加工件进行各种切削研磨的处理,所以通常需要使用到多种刀具,这类刀具通常是由一个程序化控制的机械手臂自动进行取用或更换。而为避免刀具沾染待加工件被加工产生的粉尘碎屑,影响刀具与机械手臂间的组装,放置刀具的刀库通常是利用一个防尘外罩来遮围隔离刀具,待需要更换刀具时,再将防尘外罩上的一个活动门打开,使机械手臂移入刀库更换刀具。

虽然此种设置封闭式防尘外罩的刀库设计,可避免刀具沾染加工产生的粉尘,但是也会造成加工机的外型过于庞大,且防尘外罩上有灰尘附着,当防尘外罩上的活动门在更换刀具而开启时,加工腔室内及附着于防尘外罩上的粉尘仍然会进入刀库而沾染于刀具上。因此,如何避免沾染加工粉尘,是相关产业正在寻求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了一种防尘智能刀具库,其自动门为旋转圆弧形设计,不仅外形美观,且不易附着灰尘;其防护外壳内部设有运动部件防尘罩,有效防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尘智能刀具库由防护外壳、自动门、气缸、电磁阀、主体支撑组件、刀具座、冷却管路、刀具检测传感器组成,所述自动门设于防护外壳的顶部,所述电磁阀控制气缸驱动自动门的开合,所述主体支撑组件设于防护外壳内部,所述主体支撑组件上设有若干刀具座,所述每个刀具座上设有刀具检测传感器,所述主体支撑组件下部设有冷却管路,对应于每个刀具座下设有高压气喷嘴,所述高压气喷嘴与冷却管路相连接。

其中,所述刀具座上设有开口式尼龙套。

其中,所述自动门为旋转圆弧形。

其中,所述防护外壳与自动门之间设有毛刷。

其中,所述防护外壳内部主体支撑组件旁设有运动部件防尘罩。

其中,所述运动部件防尘罩侧面设有散热栏。

其中,所述刀具座与刀具设有对应编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尘智能刀具库,每个刀位上配有刀具检测传感器,辅助机器人机械臂实现智能换刀;自动门为旋转圆弧形设计,不仅外形美观,且不易附着灰尘,有效防尘;防护外壳为铝合金材质,重量轻而美观。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尘智能刀具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尘智能刀具库由防护外壳6、自动门1、气缸、电磁阀、主体支撑组件4、刀具座3、冷却管路、刀具检测传感器5组成,所述自动门1设于防护外壳6的顶部,所述电磁阀控制气缸驱动自动门1的开合,所述主体支撑组件4设于防护外壳6内部,所述主体支撑组件4上设有若干刀具座3,所述刀具座3上设有开口式尼龙套,所述每个刀具座3上设有刀具检测传感器5,所述主体支撑组件下部设有冷却管路,对应于每个刀具座3下设有高压气喷嘴,所述高压气喷嘴与冷却管路相连接。

所述自动门1为旋转圆弧形,由于设计为圆弧形,在自动门关闭时也起到不易附着灰尘,有效防尘的效果。可旋转的自动门,根据机器人发出是否换刀的需要,来控制自动门的开启和关闭。所述防护外壳6与自动门1之间设有毛刷,在自动门开启和关闭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减少打磨粉末的侵入。所述每个刀具座3上设有刀具检测传感器5,能够检测出刀具座上是否有刀具。并且,在机器人机械手臂的主轴上设有自动换刀及刀具锁紧或脱开检测功能,两种检测方式相互结合及验证,实现机器人机械手臂换刀动作的稳定可靠。

在机械臂自动换刀过程中,刀具检测传感器5将检测到的信息发送给机器人,机器人控制机械臂将原有刀具放回到相应刀具座3,每个刀具座3下设有的高压气喷嘴,有效帮助换下来的刀具降温。同时,机械臂取出需要的刀具,继续加工工件。所述每个刀具座与刀具设有对应编码,防止因放错刀具位置,而影响打磨效果。

所述防护外壳6内部主体支撑组件旁设有运动部件防尘罩2,所述运动部件防尘罩2侧面设有散热栏,有效防止防护外壳6上的活动门在更换刀具而开启时,加工腔室内的粉尘仍然会进入防护外壳6而影响运动部件正常运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