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扣焊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1791发布日期:2019-03-30 08:01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M扣焊接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首饰焊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 M扣焊接机。



背景技术:

在链式饰品的连接结构中,通常大量用到S扣、M扣等扣件,其中尤以 M扣的应用较为广泛。在传统的M扣加工方式中,通常需要对弯曲成型后的M扣进行处理,其中包括M扣两支脚端的去尖角处理和M扣中部的焊接加工。在对M扣进行焊接加工时,传统加工方法为操作者一手通过工装夹持 M扣,另一手使用焊枪焊接M扣。在大量的M扣需要焊接时,不仅对操作者的体力是严酷的考验,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大量M扣由人工夹持焊接时,焊点的大小、位置很难保证一致,产品一致性差,并且高温的焊枪极易对操作者造成人身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M扣焊接机,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产品一致性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M扣焊接机,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M扣焊接机,包括用于提供安装位置的机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上料装置、拾取装置、输送装置、夹持装置和焊接装置;所述上料装置用于提供M扣;所述拾取装置用于拾取所述上料装置提供的M扣,并将M扣放置在所述输送装置上;所述输送装置用于为所述夹持装置输送M扣;所述夹持装置用于从所述输送装置上夹取M扣,并为M扣提供夹持;所述焊接装置用于焊接所述夹持装置上的M扣。

如上述的M扣焊接机,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夹持装置包括调节组件、安装座、转轴、转盘和第一夹持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用于提供位置调节;所述安装座安装在所述调节组件上;所述转轴与所述安装座活动连接;所述转盘安装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安装在所述转轴内,用于夹持M扣。

如上述的M扣焊接机,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分别与所述转轴、所述转盘相连,并位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外侧,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夹持方向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夹持方向垂直,用于夹持M扣。

如上述的M扣焊接机,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和传动带;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用于提供动力;所述第一带轮安装在所述第一电机上;所述第二带轮安装在所述转轴上;所述传动带分别套接在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上,用于将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传递给所述转轴,使得所述第一电机带动所述转轴转动。

如上述的M扣焊接机,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径向调节组件和轴向调节组件,所述径向调节组件用于提供径向调节;所述轴向调节组件用于提供轴向调节;径向调节方向与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垂直,轴向调节方向与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平行。

如上述的M扣焊接机,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轴向调节组件包括轴向安装块、导轨、轴向调节板、第一丝杠和第二电机;所述轴向安装块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导轨安装在所述轴向安装块上;所述轴向调节板与所述导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杠与所述轴向调节板相连;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一丝杠相连,用于提供动力。

如上述的M扣焊接机,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径向调节组件包括径向安装座、径向调节座、导杆、第二丝杠和第三电机;所述径向安装座安装在所述轴向调节组件上;所述导杆安装在所述径向安装座上;所述径向调节座与所述导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三电机安装在所述径向安装座上,用于提供动力;所述第二丝杠分别与所述径向调节座、所述第三电机相连。

如上述的M扣焊接机,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拾取装置包括拾取架、第一拾取气缸、第二拾取气缸和拾取头;所述拾取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用于提供安装位置;所述第一拾取气缸安装在所述拾取架上;所述第二拾取气缸安装在所述第一拾取气缸上;所述拾取头安装在所述第二拾取气缸上,用于拾取M扣。

如上述的M扣焊接机,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直振器和输料组件;所述直振器用于提供动力;所述输料组件安装在所述直振器上,用于输送M扣;所述输料组件包括输料调节块、调节钮、第一导料块、第二导料块、输料限位块和输料限位气缸;所述输料调节块与所述直振器相连,用于提供安装位置;所述第一导料块和所述第二导料块安装在所述输料调节块上;所述调节钮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料块、所述第二导料块、所述输料调节块相连,用于提供调节位置;所述输料限位块与所述第一导料块、所述第二导料块活动连接,用于为M扣提供限位;所述输料限位气缸与所述输料限位块相连,用于提供动力。

如上述的M扣焊接机,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焊接装置包括水焊机和焊接架;所述焊接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水焊机的焊枪安装在所述焊接架上,用于提供焊接位置。

分析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M扣焊接机通过在机架上安装上料装置、拾取装置、输送装置、夹持装置和焊接装置,能够实现M扣的自动化加工,焊点的大小、位置能够保持一致,产品美观,一致性好,降低了操作者的体力劳动强度,同时消除了焊枪对操作者人身安全的威胁,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产品一致性好,节约人力、安全性强的特点。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M扣焊接机通过第一夹持组件夹持M扣,第二夹持组件能够调节M扣在第一夹持组件上的位置,并为M扣提供夹持,能够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夹持精度,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夹持精度高的特点。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M扣焊接机安装有调节组件,能够在水平方向上调节M扣的空间位置,调节组件通过电机带动丝杠实现调节,具有调节精度高的特点。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M扣焊接机通过上料装置、拾取装置和输送装置实现自动化输送M扣,并具体由气缸、直振器、振动盘来控制,动作准确、自动化程度高,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M扣焊接机以氢气为燃料,以氧气为助燃剂,燃烧产物为水蒸气,能够避免焊接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对M扣的原材质纯度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具有环境污染小、产品纯度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M扣焊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拾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持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M扣成品示意图。

图中:1-机架;2-夹持装置;21-调节组件;211-径向调节组件;212-轴向调节组件;22-安装座;23-转盘;24-第一夹持组件;241-第一夹持气缸; 242-第一顶杆;243-第一夹头;25-第二夹持组件;26-动力组件;3-焊接装置; 4-输送装置;41-直振器;42-输料组件;421-输料限位气缸;422-输料限位块; 423-第一导料块;424-第二导料块;425-输料调节块;426-调节钮;5-上料装置;6-拾取装置;61-拾取架;62-第一拾取气缸;63-第二拾取气缸;64-拾取头;7-M扣成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M扣焊接机,主要包括用于提供安装位置的机架1;机架1上安装有上料装置5、拾取装置6、输送装置4、夹持装置2和焊接装置3;上料装置5用于提供M扣;拾取装置6用于拾取上料装置5提供的M扣,并将M扣放置在输送装置4上;输送装置4用于为夹持装置2输送M扣;夹持装置2用于从输送装置4上夹取M扣,并为M 扣提供夹持;焊接装置3用于焊接夹持装置2上的M扣。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M扣焊接机通过机架1提供安装位置,上料装置5安装在机架1上,用于提供待加工的M扣,上料装置5为振动盘,在振动上料的同时能够调节M扣在震动盘上的摆放姿态,从而便于拾取装置 6拾取;拾取装置6拾取的M扣放置在输送装置4上,输送装置4能够将M 扣输送给夹持装置2,夹持装置2用于夹持M扣,便于焊接装置3对M扣进行加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架1上安装上料装置5、拾取装置6、输送装置4、夹持装置2和焊接装置3,能够实现M扣的自动化加工,焊点的大小、位置能够保持一致,产品美观,一致性好,降低了操作者的体力劳动强度,同时消除了焊枪对操作者人身安全的威胁,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产品一致性好,节约人力、安全性强的特点。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便于夹持M扣,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装置2包括调节组件21、安装座22、转轴、转盘23和第一夹持组件24;调节组件21安装在机架1上,用于提供位置调节;安装座22安装在调节组件21上;转轴与安装座22活动连接;转盘23安装在转轴上;第一夹持组件24安装在转轴内,第一夹持组件24包括第一夹持气缸241、第一顶杆242和第一夹头243;第一夹持气缸241安装在转轴上,用于提供动力;第一顶杆242与第一夹持气缸241相连;第一夹头243与第一顶杆242相连,并与转轴相连,用于夹持M扣。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组件21调节第一夹持组件24的位置,便于夹取M扣;转轴在安装座22上旋转,便于调节M扣的位置,从而为焊接装置3的焊接提供便利;第一夹持组件24的第一夹持气缸241带动第一顶杆242顶压第一夹头243,第一夹头243被顶压处为斜面,因而能够绕与转轴相连的轴转动,此时第一夹头243能够夹取M扣,第一夹持气缸241复位时第一夹头243在弹簧拉力作用下能够回位,此时第一夹头 243释放M扣,便于M扣的夹持和释放,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便于夹取M扣的特点。

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对M扣的夹持精度,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装置2还包括第二夹持组件25,第二夹持组件25包括第二夹持气缸、第二顶杆和第二夹头(动作原理等同于第一夹持组件24);第二夹持气缸安装在转轴上,第二夹头安装在转盘23上,并与转盘23滑动配合;第二顶杆分别与第二夹持气缸、第二夹头相连;第二夹头位于第一夹头243 的外侧,夹持方向并与第一夹头243的夹持方向垂直,在第一夹头243夹持 M扣后,第二夹头能够对M扣的两侧边施加压力,从而调节M扣在第一夹头243上的位置,使得第一夹头243能够夹持M扣的中心,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夹持精度,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夹持精度高的特点。

为了便于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运作,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装置2还包括动力组件26,动力组件26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和传动带;第一电机安装在安装座22上,用于提供动力;第一带轮安装在第一电机上,第一带轮为同步带轮;第二带轮安装在转轴上,第二带轮为同步带轮;传动带为同步带,传动带分别套接在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上,用于将第一电机的动力传递给转轴,使得第一电机带动转轴转动。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转轴转动,能够自动调节M扣的空间角度,从而便于焊接装置3加工M扣,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便于调节,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组件21包括径向调节组件211和轴向调节组件212,径向调节组件211用于提供径向调节;轴向调节组件212用于提供轴向调节;径向调节方向与转轴的轴线方向垂直,轴向调节方向与转轴的轴线方向平行。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调节组件21,能够在水平方向上调节M扣的空间位置,具有便于调节的特点。

为了便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细化调节,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轴向调节组件212包括轴向安装块、导轨、轴向调节板、第一丝杠和第二电机;轴向安装块安装在机架1上;导轨安装在轴向安装块上;轴向调节板与导轨活动连接;第一丝杠与轴向调节板相连;第二电机与第一丝杠相连,用于提供动力。径向调节组件211包括径向安装座22、径向调节座、导杆、第二丝杠和第三电机;径向安装座22安装在轴向调节板上;导杆安装在径向安装座22上;径向调节座与导杆活动连接;第三电机安装在径向安装座22上,用于提供动力;第二丝杠分别与径向调节座、第三电机相连。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电机能够带动第一丝杠转动,从而能够调节M扣在转轴轴线方向的位置;第三电机能够带动第二丝杠转动,从而能够调节M扣在垂直于转轴轴线方向的位置;通过电机与丝杠的配合,连接结构精度高,便于调节M扣的位置,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调节精度高的特点。

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对M扣的拾取精度,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拾取装置6包括拾取架61、第一拾取气缸62、第二拾取气缸63 和拾取头64;拾取架61安装在机架1上,用于提供安装位置;第一拾取气缸62安装在拾取架61上;第二拾取气缸63安装在第一拾取气缸62上;拾取头64安装在第二拾取气缸63上,用于拾取M扣。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拾取气缸62能够带动第二拾取气缸63滑动,第二拾取气缸63能够带动拾取头 64拾取和释放M扣(第二拾取气缸63带动拾取头64拾取和释放M扣的原理等同于第一夹持组件24夹持和释放M扣的原理),从而实现由上料装置5 拾取M扣,并将M扣释放到输送装置4,本实用新型通过气缸带动拾取头 64实现M扣的拾取,拾取精度高,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拾取精度高的特点。

为了便于本实用新型输送M扣,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装置4包括直振器41和输料组件42;直振器41用于提供动力;输料组件42 安装在直振器41上,用于输送M扣;输料组件42包括输料调节块425、调节钮426、第一导料块423、第二导料块424、输料限位块422和输料限位气缸421;输料调节块425与直振器41相连,用于提供安装位置;第一导料块 423和第二导料块424安装在输料调节块425上;调节钮426分别与第一导料块423、第二导料块424、输料调节块425相连,用于提供调节位置;输料限位块422与第一导料块423、第二导料块424活动连接,用于为M扣提供限位;输料限位气缸421与输料限位块422相连,用于提供动力。本实用新型的直振器41能够为输料组件42提供输送动力;输料组件42的第一导料板、第二导料板之间的距离通过调节钮426进行调节,从而能够适应不同大小型号的M扣;输料限位气缸421带动输料限位块422滑动,能够限定待夹取的 M扣的位置,防止M扣掉落,从而便于M扣的输送,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 M扣便于输送的特点。

为了减小本实用新型造成的环境污染,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焊接装置3包括水焊机和焊接架;焊接架安装在机架1上;水焊机的焊枪安装在焊接架上,用于提供焊接位置。本实用新型的水焊机以氢气为燃料,以氧气为助燃剂,燃烧产物为水蒸气,能够避免焊接对环境的污染,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环境污染小的特点。

如图1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对各部件的动作控制由PLC系统实现,控制方式和控制方法采用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在于保护M扣焊接机的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水焊机对M 扣进行焊接和去毛刺加工,配合上料装置5、拾取装置6、输送装置4和夹持装置2能够实现M扣的自动化加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不影响M扣材质的纯度,加工成型的M扣成品7美观大方,材质纯度高。

如图1至图6所示,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M扣焊接机在工作时,一个M扣的加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振动盘振动上料,将M扣在空间的姿态调节为预定姿态;

步骤二:拾取装置6的第二拾取气缸63带动拾取头64拾取步骤一的M 扣,夹取后第一拾取气缸62带动M扣向输送装置4滑动,并将M扣放置在第一导料块423和第二导料块424之间;

步骤三:输送装置4的直振器41带动输料组件42振动,M扣滑动到输料组件42临近夹持装置2的位置处,由输料限位块422固定;

步骤四:夹持装置2的轴向调节组件212的第二电机带动第一丝杠转动,此时第一夹持组件24靠近输料组件42运动;输料限位气缸421带动输料限位块422下移,释放M扣,同时第一夹持组件24夹取M扣;

步骤五:第二夹持组件25的第二夹头对M扣两侧边的支脚施加压力,使得第一夹持组件24夹持点为M扣中心位置;

步骤六:夹持装置2的轴向调节组件212的第二电机带动第一丝杠反向转动,第一夹持组件24回位,此时M扣在空间的姿态为开口端朝向输料组件42,M两支脚在同一水平方向;

步骤七:夹持装置2的径向调节组件211的第三电机带动第二丝杠转动,使M扣朝向焊枪位置平移,与此同时转轴转动;M扣运动到焊枪正下方时,在空间方向旋转角度为90度,一支支脚的端点位于焊枪的正下方,此时焊枪的火焰灼烧支脚端点,支脚端点融化变圆润,从而去除尖锐毛刺;

步骤八:转轴转动180度,焊枪灼烧另一支脚端点;

步骤九:转轴转动90度,与此同时第三电机带动第二丝杠转动,使得 M扣一端拐角处位于焊枪正下方,焊枪灼烧M扣,M扣焊接处熔化连接在一起;

步骤十:转轴转动180度,与此同时第三电机带动第二丝杠转动,使得步骤九焊点的反面位于焊枪正下方,灼烧焊接对应点。

步骤十一:第一夹持组件24、第二夹持组件25释放M扣成品7。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