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芯芯轴和车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5201发布日期:2019-06-19 02:21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自定芯芯轴和车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紧固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定芯芯轴。



背景技术:

目前在机械领域,通常使用的定位芯轴是靠加工的孔精度和轴精度来确定零件或夹具的定位精度,也就是配合间隙越小定位精度越高。

现有技术中,需要加工零件前,需要先根据零件的孔的规格制作实芯轴,使得实芯轴的轴直径略大于零件的孔直径,以使得实芯轴插入零件的孔内时,实芯轴与零件过盈配合,这样零件将会被固定的更加稳固;然后在需要固定零件以对零件进行加工时,先将实芯轴的端部对准零件的孔,然后使用锤子等工具敲打零件,以使得实芯轴插入零件内,此时实芯轴与零件之间的缝隙较小,使得零件能够随着实芯轴的转动而转动,以完成加工。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通过锤子等工具敲打零件,不仅麻烦且可能会对零件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自定芯芯轴,其具有不需要通过锤子等工具敲打零件,即可使得夹具与零件连接在一起,对零件进行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自定芯芯轴,包括轴芯和轴套,所述轴套内部的横截面积由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轴芯的端部自轴套横截面积较大端插接在所述轴套内,所述轴芯的端部设置有用于推动轴套移动的推移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该自定芯芯轴插入零件上开设的孔内,然后使用推移件推动轴块,使得轴套沿轴向向轴芯远离推移件端移动,此时轴套的内周壁将会受到来自轴芯的挤压,轴套将会涨开,使得轴套与零件之间的缝隙减少,形成过盈配合,以对零件进行定位,使得零件能够随着自定芯芯轴的转动而转动、进行加工;这样不需要通过锤子等工具敲打零件,即可对零件完成定位,不仅方便且能够避免对零件造成损伤。

进一步,所述推移件包括螺栓和抵压板,所述螺栓贯穿所述抵压板设置,所述螺栓螺纹连接在所述轴芯位于轴套内的端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旋转螺栓,使得螺栓沿背离螺帽的方向移动,此时抵压板将会与轴套抵触、并推动轴套沿轴向向轴芯远离推移件端移动,随着轴套的移动,轴套的内周壁将会受到来自轴芯的挤压,轴套将会涨开,使得轴套与零件之间的缝隙减少,形成过盈配合,以对零件进行定位,使得零件能够随着自定芯芯轴的转动而转动、进行加工;这样不需要通过锤子等工具敲打零件,即可对零件完成定位,不仅方便且能够避免对零件造成损伤。

进一步,所述轴芯的端部开设有凹槽,所述抵压板上对应所述凹槽设置有插块,所述插块插接在所述凹槽内,所述螺栓穿过抵压板贯穿所述插块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插块插入凹槽内,以实现抵压板的预安装,这样更方便安装自定芯芯轴,且更便于将螺栓穿过抵压板螺纹连接至轴芯的端部。

进一步,所述抵压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积由靠近轴芯侧至远离轴芯侧逐渐增大,所述螺栓穿过通孔贯穿所述插块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旋转螺栓时,将手指或工具伸入通孔内,然后旋转螺栓,通孔的设置使得旋转螺栓时更加方便。

进一步,所述轴芯位于所述轴套内的一端呈圆台形且外周壁与所述轴套的外周壁紧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轴芯位于轴套内的端部呈圆台形设置,增加了轴芯与轴套之间的接触面积,这样轴套沿轴向向轴芯远离抵压板端移动时,轴芯不易因受到挤压而产生变形。

进一步,所述轴套的外周壁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一条形槽,所述第一条形槽开设有多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轴套上,多个所述第一条形槽均沿深度贯穿所述轴套的周壁设置,每个所述第一条形槽远离抵压板的端部均开口设置、另一端闭合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条形槽的设置将轴套远离抵压板端分隔成多个弧形片,这样轴套沿轴向向轴芯远离抵压板端移动时,轴套将来自轴芯的挤压力由整体分解至多个弧形片上,使得轴套更易于涨开,即更易于对零件进行定位。

进一步,所述轴套的外周壁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二条形槽,所述第二条形槽开设有多个且与多个第一条形槽间隔分布在所述轴套上,多个所述第二条形槽均沿深度贯穿所述轴套的周壁设置,每个所述第二条形槽靠近抵押板的一端均开口设置、另一端闭合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条形槽的设置将轴套靠近抵压板端分隔成多个弧形片,这样轴套沿轴向向轴芯远离抵压板端移动时,轴套远离抵压板端涨开的同时,轴套靠近抵压板端也将涨开,这样不仅增加了该自定芯芯轴对零件的固定强度,且减小了轴套呈涨开状态时,轴套远离抵压板端与轴套靠近抵压板端之间的倾斜角度,这样轴套整体不易发生形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二是提供一种车床,其具有能够提高零件加工精度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车床,包括自定芯芯轴,还包括机架、设在机架上的刀具组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三爪卡盘,所述自定芯芯轴安装在所述三爪卡盘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工零件时,先将自定芯芯轴固定至三爪卡盘上,然后将零件套设在自定芯芯轴远离三爪卡盘端,使得自定芯芯轴呈涨开状态,以实现对零件的定位,然后通过刀具组件对零件进行加工即可,这样零件通过自定芯芯轴进行固定,不易移动,这样提高了加工精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不需要通过锤子等工具敲打零件,即可使得自定芯芯轴对零件完成定位,不仅方便且能够避免对零件造成损伤;

2.第一条形槽的设置将轴套远离抵压板端分隔成多个弧形片,这样轴套沿轴向向轴芯远离抵压板端移动时,使得轴套更易于涨开;

3.加工零件时,将零件通过自定芯芯轴进行固定,这样零件不易移动,提高了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定芯芯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定芯芯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车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轴芯;11、凹槽;2、轴套;21、第一条形槽;22、第二条形槽;3、推移件;31、螺栓;32、抵压板;321、通孔;322、插块;4、机架;41、刀具组件;42、三爪卡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自定芯芯轴,包括轴芯1和轴套2,其中,轴套2内部的横截面积由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轴芯1的一端呈圆台形并从轴套2横截面积较大端插接在轴套2内,且外周壁与轴套2的外周壁紧贴。

参照图1,轴套2的外周壁上沿轴向开设有多个第一条形槽21和多个第二条形槽22,多个第一条形槽21和多个第二条形槽22均均沿深度贯穿轴套2的周壁设置,其中,每个第一条形槽21远离抵压板32的端部均开口设置、另一端闭合设置,每个第二条形槽22靠近抵押板的一端均开口设置、另一端闭合设置;第二条形槽22与第一条形槽21均均匀分布在轴套2上并彼此间隔分布。

参照图2,轴芯1的端部设置有用于推动轴套2移动的推移件3,推移件3包括螺栓31和抵压板32,螺栓31贯穿抵压板32螺纹连接在轴芯1的端部。

参照图2,轴芯1位于轴套2内的端部开设有凹槽11,抵压板32上对应凹槽11设置有插块322,抵压板32上还开设有呈圆台形的通孔321,其中,通孔321的横截面积由靠近轴芯1侧至远离轴芯1侧逐渐增大,螺栓31穿过通孔321贯穿插块322设置,这样使用时,先将插块322插入凹槽11内,以实现抵压板32的预安装,然后将使得螺栓31穿过通孔321、通孔321螺纹连接在轴芯1的端部即可,这样不仅更方便安装自定芯芯轴,且更便于将螺栓31穿过抵压板32螺纹连接至轴芯1的端部,而通孔321的设置使得旋转螺栓31时更加方便。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将该轴套2插入零件上的孔内,然后旋转螺栓31,使得螺栓31沿背离螺帽的方向移动,此时抵压板32将会与轴套2抵触、并推动轴套2沿轴向向轴芯1远离抵压板32端移动;由于第一条形槽21将轴套2远离抵压板32端分隔成多个弧形片,第二条形槽22将轴套2靠近抵压板32端分隔成多个弧形片,这样随着轴套2沿轴向向轴芯1远离抵压板32端的移动,轴套2的两端将涨开,此时轴套2与零件之间的缝隙减少、形成过盈配合,以实现对零件的定位,使得零件能够随着自定芯芯轴的转动而转动、进行加工;这样不需要通过锤子等工具敲打零件,即可对零件完成定位,不仅方便且能够避免对零件造成损伤。

第一条形槽21和第二条形槽22的设置减小了轴套2呈涨开状态时,轴套2远离抵压板32端与轴套2靠近抵压板32端之间的倾斜角度,这样轴套2整体不易发生形变。

这样不需要通过锤子等工具敲打零件,即可对零件完成定位,不仅方便且能够避免对零件造成损伤。

参考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车床,包括自定芯芯轴、机架4、设在机架4上的刀具组件41和设置在机架4上的三爪卡盘42,其中,自定芯芯轴安装在三爪卡盘42上,刀具组件41包括设置在机架4上的电动机和连接在电动机上的刀具。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原理为:加工零件时,先将自定芯芯轴固定至三爪卡盘42上,然后将零件套设在自定芯芯轴远离三爪卡盘42端,使得自定芯芯轴呈涨开状态,以实现对零件的定位,然后通过电动机驱动刀具转动,以对零件进行加工即可,这样零件通过自定芯芯轴进行固定,不易移动,这样提高了加工精度。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