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上料回收式榨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7414发布日期:2019-11-12 21:31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自动上料回收式榨油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榨油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自动上料回收式榨油机。



背景技术:

植物油是由不饱和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的化合物,是从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中得到的油脂,如花生油、豆油、亚麻油、蓖麻油和菜子油等,植物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营养,植物油中的脂肪酸能使皮肤滋润有光泽;榨油机就是指借助于机械外力的作用,通过提高温度,激活油分子,将油脂从油料中挤压出来的机器。

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0870935.4的一种具有杀菌功能的家用榨油机,包括榨油机本体,所述榨油机本体下方通过连接板连接有底座,所述榨油机本体上方通过固定杆固定有加料仓,且加料仓下方设置有导料管,所述榨油机本体内部通过固定板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一端连接有榨螺,且榨螺位于榨油机本体内部榨笼内,所述榨螺的一端连接有轴承,所述榨笼外侧设置有榨笼滤网,所述榨笼滤网下方设置有二次滤网,且二次滤网下方设置有杀菌仓,所述杀菌仓底部设置有出油口,所述杀菌仓内壁通过固定座固定有高温杀菌网,所述加料仓为漏斗形结构,所述固定杆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固定杆关于加料仓竖直中心线相互对称,所述榨笼的一端下方设置有出料斜板。

上述实用新型虽然可以具有杀菌功能,但是在进行榨油后就将废料和油料直接分离,而在生产实践中得知,在刚榨出油的废料上同时也附着许多的油料,因此会造成榨油实际利用率的下降,并且该设备同时也不具有上料机构,进行物料处理的过程中,需要人工进行运料,人工回收出料,浪费人力物力,因此亟需研发自动上料回收式榨油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自动上料回收式榨油机,相比于一般的榨油机在榨油筒出料后直接将豆壳废料和榨油分离,由于在豆壳废料上也附着大量油料,因此在榨油过程中会导致大量的油料浪费,本设备通过回收机构的设计,能够有效回收附着在豆壳废料的部分油料,提高了榨油的有效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自动上料回收式榨油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左端固定安装有一号支架,所述一号支架上端固定安装有进料筒,所述进料筒外壳左下端处设置有进料漏斗A,所述进料筒外壳右上端处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筒内部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轴承座A,所述轴承座A中转动连接有进料绞龙,且所述进料绞龙下端穿过所述进料筒底部开设有的通孔并且固定安装有锥齿轮,所述锥齿轮下端啮合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右侧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双头电机左侧的输出端上,所述双头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顶部的左端,所述双头电机右侧输出端上固定安装有另一组所述转轴,且右侧设置的所述转轴右端固定安装有一号皮带轮,所述底座顶部的中端和右端固定安装有两组二号支架,两组所述二号支架顶部固定安装有榨油筒,且所述榨油筒左右两端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榨油筒顶部左端开设的通孔处固定安装有进料漏斗B,所述榨油筒底部右端固定安装有回收机构,所述榨油筒右侧固定安装有轴承座B,所述轴承座B 左侧转动连接有榨油轴,且所述榨油轴的左端穿过所述榨油筒左侧设置的通孔并且固定安装有二号皮带轮。

优选的,所述一号皮带轮和所述二号皮带轮之间设置有传动皮带。

优选的,所述回收机构包括出料管、过滤网、接油漏斗、推动气缸、刮板和废料箱,所述出料管的顶部固定安装在所述榨油筒底部右侧设置的开口处,所述出料管内部底端设置的开槽上固定安装有过滤网,所述出料管设置有所述过滤网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所述接油漏斗,所述出料管右下端固定安装有所述废料箱,所述出料管内部的左端设置有所述刮板,且所述刮板和所述出料管的内壁相贴合,所述推动气缸的输出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刮板的左侧。

优选的,所述推动气缸通过其上固定安装有的连接架来固定安装在所述榨油筒底部的左端。

优选的,所述设置在所述底座中端的所述二号支架上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且所述双头电机和所述回收机构中设置有的所述推动气缸均通过所述控制开关与外部电源相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驱动齿轮带动啮合连接的锥齿轮转动,锥齿轮带动进料绞龙在进料筒内转动,物料通过进料漏斗A投入到进料筒中,通过绞龙的传送实现榨油机的自动上料。

2、同时通过设置有的传动皮带,使得二号皮带轮带动榨油轴在榨油筒内转动,对由进料漏斗B投入的物料进行榨油,有效利用一个电机驱动结构同时带动进料机构和榨油机构同步工作。

3、相比于一般的榨油机在榨油筒出料后直接将豆壳废料和榨油分离,由于在豆壳废料上也附着大量油料,因此在榨油过程中会导致大量的油料浪费,本设备通过回收机构的设计,能够有效回收附着在豆壳废料的部分油料,提高了榨油的有效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的放大图。

图中:1-底座、2-一号支架、3-进料筒、4-进料漏斗A、5-进料管、 6-轴承座A、7-进料绞龙、8-锥齿轮、9-驱动齿轮、10-转轴、11-双头电机、12-一号皮带轮、13-二号支架、14-榨油筒、15-进料漏斗B、 16-回收机构、160-连接架、161-出料管、162-过滤网、163-接油漏斗、 164-推动气缸、165-刮板、166-废料箱、17-轴承座B、18-榨油轴、19- 二号皮带轮、20-传动皮带、21-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自动上料回收式榨油机,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左端固定安装有一号支架2,一号支架2上端固定安装有进料筒3,进料筒3外壳左下端处设置有进料漏斗A4,进料筒3外壳右上端处设置有进料管 5,进料筒3内部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轴承座A6,轴承座A6中转动连接有进料绞龙7,且进料绞龙7下端穿过进料筒3底部开设有的通孔并且固定安装有锥齿轮8,锥齿轮8下端啮合连接有驱动齿轮9,驱动齿轮9右侧固定安装有转轴10,转轴10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双头电机11左侧的输出端上,双头电机11固定安装在底座1顶部的左端,双头电机11右侧输出端上固定安装有另一组转轴10,且右侧设置的转轴10右端固定安装有一号皮带轮12,底座1顶部的中端和右端固定安装有两组二号支架13,两组二号支架13顶部固定安装有榨油筒 14,且榨油筒14左右两端中部开设有通孔,榨油筒14顶部左端开设的通孔处固定安装有进料漏斗B15,榨油筒14底部右端固定安装有回收机构16,榨油筒14右侧固定安装有轴承座B17,轴承座B17左侧转动连接有榨油轴18,且榨油轴18的左端穿过榨油筒14左侧设置的通孔并且固定安装有二号皮带轮19。

具体的,一号皮带轮12和二号皮带轮19之间设置有传动皮带 20,回收机构16包括出料管161、过滤网162、接油漏斗163、推动气缸164、刮板165和废料箱166,出料管161的顶部固定安装在榨油筒14底部右侧设置的开口处,出料管161内部底端设置的开槽上固定安装有过滤网162,出料管161设置有过滤网16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接油漏斗163,出料管161右下端固定安装有废料箱166,出料管161内部的左端设置有刮板165,且刮板165和出料管161的内壁相贴合,推动气缸164的输出端固定安装在刮板165的左侧,推动气缸164通过其上固定安装有的连接架160来固定安装在榨油筒14底部的左端,设置在底座1中端的二号支架13上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 21,且双头电机11和回收机构16中设置有的推动气缸164均通过控制开关21与外部电源相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行使用时,通过将控制开关21和外部电源相接,启动双头电机11运转,双头电机11通过其两侧输出端上安装有的两组转轴10,带动驱动齿轮9以及一号皮带轮12转动,驱动齿轮9带动啮合连接的锥齿轮8转动,锥齿轮8带动进料绞龙7在进料筒3内转动,物料通过进料漏斗A4投入到进料筒3中,通过绞龙7的传送实现榨油机的自动上料;同时通过设置有的传动皮带20,使得二号皮带轮19带动榨油轴18在榨油筒14内转动,对由进料漏斗B15投入的物料进行榨油,有效利用一个电机驱动结构同时带动进料机构和榨油机构同步工作,榨油轴18之后再将物料送入回收机构16中,从豆类物料中榨出的油以及豆壳废料掉入出料管161中,并且落下的豆壳废料堆积在过滤网162上,榨出的油料通过过滤网162进入到接油漏斗163中,随着豆壳废料堆积在出料管161中,其上附着的榨油慢慢通过过滤网162滴入到接油漏斗163中,避免榨出的油大量附着在豆壳废料上导致油料的大量损失,在豆壳废料上的油料大致滴干净后,通过控制开关12启动推动气缸164,带动刮板165将出料管161 内的废料从出料管161右下端的开口处,推入到废料箱166中,对废料进行清理和回收。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