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紧带锁钻夹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8867发布日期:2019-08-31 02:16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手紧带锁钻夹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紧带锁钻夹头。



背景技术:

现有手紧钻夹头的结构主要包括主要包括钻体、夹爪、螺母、螺母套、滚珠轴承、垫圈、前套和后套,钻体上有三个倾斜的夹爪孔,夹爪在夹爪孔内依靠其一侧的螺纹和螺母内侧的螺纹啮合移动,螺母套过盈配合在螺母上,前套和螺母套配合,前套转动带动螺母套转动,螺母套带动螺母转动,螺母带动夹爪移动,滚珠轴承放在垫圈和螺母之间,垫圈放在钻体上,后套过盈配合在钻体后端。美国专利号US5765839A的手紧带锁钻夹头的锁紧结构是在现有手紧钻夹头的基础上,增加了钻体前端外圆有单向棘齿;螺母套上装有弹片;弹片上有一个定位凸起及一个锁紧凸起,锁紧凸起侧有一棘爪。前套内部有凹槽和凸起与弹片上的凸起相配合。该锁紧结构存在上锁力矩和松锁力矩小,会出现挂齿的缺点,弹片在螺母套里容易变形,塑料前套易磨损,使用寿命短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紧带锁钻夹头,结构合理,弹簧片紧固不易软受力,钻夹头锁紧性能好。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手紧带锁钻夹头,包括钻体,圈件、夹爪、自锁结构,所述圈件具有内螺纹而夹爪的外侧具有螺纹,所述圈件和夹爪螺纹连接,所述自锁结构包括一圈齿,所述一圈齿设置在钻体上或设置在固定在钻体上的部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结构还包括具有弓形部位的弹簧片,所述弹簧片设置在所述圈件上,所述弓形部位的两端被约束,所述弹簧片在弓形部位的所述两端之间设置与所述一圈齿配合的锁部以及凹槽或凸起,所述钻夹头设置旋转套,所述旋转套设置控制结构,使自锁结构处于自锁状态或解锁状态,所述控制结构包括具有弹性部位的金属件,所述弹性部位设有与弹簧片的所述凹槽或凸起配合的凸起或凹槽,所述弹簧片的凹槽或凸起与所述金属件的的凸起或凹槽依靠双方的弹性顶紧啮合时,所述钻夹头处在自锁状态。

在钻夹头处在解锁状态时,所述旋转套与弹簧片有连接配合,所述旋转套通过弹簧片带动所述圈件正转后反转。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片的凹槽或凸起靠近弓形部位的中部,所述锁部靠近该凹槽或凸起部位,所述控制结构通过所述金属件的的凸起或凹槽和所述弹簧片的凹槽或凸起的啮合控制所述锁部插入所述一圈齿中,使自锁结构处于自锁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件还设置有连接部位,在钻夹头处在解锁状态时,所述旋转套通过该连接部位与弹簧片上的连接部位的配合带动所述圈件正转后反转,两金属面接触摩擦,旋转套内表面不产生磨损。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件还设置有连接部位,所述弹簧片在其所述凹槽或凸起和锁部之间设置连接部位,在钻夹头处在解锁状态时,所述旋转套通过其上的连接部位与弹簧片上的连接部位的配合带动所述圈件正转后反转,两金属面接触摩擦,旋转套内表面不产生磨损。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套上的金属件为一段固定在旋转套内壁的金属片。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套上的金属件为一段固定在旋转套内壁的金属片,其两端和旋转套连接,两端之间至少设置所述凸起或凹槽的部位凌空于旋转套。

进一步地,所述圈件的端部设置若干凸起,所述弹簧片的一端具有套入部位,通过套入部位固定在所述圈件的其中一个凸起上,所述弹簧片的另一端依靠弹性顶在其中另一个凸起上,在两端之间形成所述两端被约束的弓形部位。

本实用新型通过弓形部位所提供的不会松弛的弹力及金属件的弹性部位的弹性配合,以及具有定位作用的自锁控制,保证上锁力矩和松锁力矩,避免出现挂齿缺陷,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螺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弹簧片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固定在旋转套内壁的金属片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旋转套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在未上锁时,自锁结构和钻夹头其它结构配合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在上锁时,自锁结构和钻夹头其它结构配合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8。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紧带锁钻夹头,包括钻体1,圈件、夹爪4、旋转套9、自锁结构,所述圈件为具有内螺纹的环,该环可以是一整体螺母5,夹爪4的外侧具有螺纹,所述螺母5和夹爪4螺纹连接,所述自锁结构包括一圈齿80以及弹簧片7,所述一圈齿80设置在固定在钻体上的部件8上,所述弹簧片设7置在所述螺母5上。

所述弹簧片7为具有弓形部位的弹簧片,所述弓形部位可以是弹簧片7的整个一段或弹簧片7的局部一段,所述弓形部位的两端被约束固定,弹簧片7在这两端之间形成弓形并难以伸展而保障径向屈服和弹出的弹力。所述弹簧片在弓形部位的所述两端之间设置与所述一圈齿80配合的锁部72以及凸起71,所述旋转套9设有具有弹性部位的金属件6,所述金属件6的弹性部位设有与所述凸起71配合的凹槽63,所述弹簧片的凸起71与所述金属件的的凹槽63依靠双方的弹性顶紧啮合时,所述钻夹头处在自锁状态,此时,所述锁部72插入到齿80中,通过弓形部位所提供的不会松弛的弹力及金属件6的弹性部位的弹性配合,以及凸起71和凹槽63所形成的具有定位作用的自锁控制,保证上锁力矩和松锁力矩,避免出现挂齿。

所述旋转套上的金属件6可以为一段固定在旋转套内壁的金属片,其可利用其两端的脚部61、62插入到旋转套9的内壁的槽91、92中,而其中部在凌空于旋转套内壁,形成弹性部位,这样,安装非常方便。

本实施例中,弹簧片7的两端被约束,整段弹簧片7弯曲成两端被约束的弓形,所述螺母5的端部设置若干凸起51,所述弹簧片7的一端具有套入部位73,弹簧片的该端通过套入部位73套在所述螺母5的其中一个凸起51上而被固定,所述弹簧片的另一端74依靠弹性顶在其中另一个凸起51上。

所述弹簧片的凸起71靠近弓形部位的中部,所述锁部靠近凸起部位,所述锁部72可以是在弹簧片上冲压形成的向内翘起的棘齿。

在钻夹头处在解锁状态时,也即锁部72与齿80脱开时,所述旋转套9与弹簧片7有连接配合,所述旋转套9通过弹簧片7带动所述螺母5正转后反转。所述旋转套可以通过所述金属件6来和弹簧片进行连接配合,所述金属件6设置有连接部位64,该连接部位64可以是凹槽63槽口的凸角,如图7所示,在钻夹头处在解锁状态时,所述旋转套通过该连接部位64与弹簧片上的连接部位75的配合带动所述圈件正转后反转,两金属面接触摩擦,旋转套内表面不产生磨损,金属件6与弹簧片7的配合不仅提高了自锁性能,同时也提高了钻夹头寿命。

所述弹簧片的连接部位75处在凸起71和锁部72之间。

所述部件8可以是固定在钻体前部的套件,部件8的后部同时可以起到对螺母的前端限位和内侧径向限位作用,螺母5的前部内侧具有相应的配合台阶面53和周壁54,部件8后部的限位部位81与钻体中部的台阶10的配合,在轴向上限定整体螺母5,附图标号4为垫在螺母5后方的滚珠轴承,附图标号2为支撑在钻体中部的台阶10上的垫圈,滚珠轴承和垫圈2之间有硅钢弹片圈3,垫圈2与钻体1固定,并具有钻体上的夹爪孔21,供夹爪通过及扶持。垫圈2同时还设置对螺母5的外侧径向限位部位22。

螺母5上设置有驱动槽52,旋转套9的内部设置有设置有驱动键93,驱动槽的弧度大于驱动键93所占的弧度,其差值等于钻夹头从解锁状态进入到自锁状态,螺母所需转动的角度。在钻夹头的夹爪基本夹紧钻头,钻夹头从解锁状态进入自锁状态后,由驱动键93与驱动槽52的一侧槽壁配合,来带动螺母5旋转,输入更大的扭力夹紧钻头,在钻夹头从自锁状态回到解锁状态后,由驱动键93与驱动槽52的另一侧槽壁配合,来带动螺母5反向旋转,驱动夹爪后退。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手紧带锁钻夹头运行说明如下:

如图7所示,在解锁状态,弹簧片7依然处于不松弛状态。旋转套通过与弹簧片7带动螺母5转动,达到伸缩夹爪的动作。

当夹爪3夹紧钻头时,螺母2便不再转动,此时在旋转套9上继续施加扭力夹紧,旋转套9带动弹簧片7转动,旋转套9上的控制结构,也即本实施例金属片6上的连接部位64及其旁的斜面,压迫弹簧片7,使弹簧片7上的锁部72向齿80靠近,弹簧片7依然处于不松弛状态,弹簧片两端不伸展而发生径向变形。当进入自锁状态时,如图8所示,弹簧片7上的凸起71进入凹槽63中,锁部72插入到齿80中间,在这时会发出落槽时的“哒”的一声,提示已进入自锁状态,在自锁状态时,弹簧片7依然处于不松弛状态,保持最大的上锁力矩和松锁力矩。

实施例2,参照图9、10。

在本实施例中,螺母5为两半式螺母,由螺母套50合成完成的圈件。钻体中部设置螺母槽12,在轴向上限定所述圈件,在两半式螺母装到螺母槽12后,由螺母套50将其合成一个完整的螺母,所述一圈齿80设置在钻体上,在螺母后方不设置硅钢弹片圈,垫圈2不设置对螺母5的外侧径向限位部位。本实施例的其它部分和实施例1相同,在图9、10中,附图标号和实施例1相同的,代表相同的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