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矩形边框自动组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7889发布日期:2019-07-13 08:14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矩形边框自动组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矩形边框自动组框机。



背景技术:

现阶段,门窗类的矩形边框基本上都由多个边框2(包括长边框和短边框,长边框和短边框除长度不同外,其它的结构相同)拼接而成,这些边框2都是由铝合金材料制造而成的型材,相邻两边框2之间(长边框和短边框之间)均通过多个不同结构的角码1(参见图1至图3) 插装在一起,不同的角码1需插装在不同的安装位,如:图4和图5所示的边框2(长边框和短边框)有三个安装位,图1所示的角码1插装在第一安装位201、图2所示的角码1需插装在第二安装位202、图3 所示的角码1需插装在第三安装位203;两端均安装有三个角码1的边框2(短边框)再与其需要相邻的另外两个边框(长边框)配合(同样是三个角码插装在三个安装位上),直至完成整个门窗的拼装。

目前,对于各种不同角码1的安装方式均为人工安装,即:工作人员手持角码1、并对准相应的安装位,之后将角码1砸入边框2内、以保证两者之间具有良好的紧密配合关系,采用该方式,不仅大大影响了门窗的生产效率,而且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同时,会占用过多的工作人员数量,进而大大增加了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矩形边框自动组框机,实现矩形边框机械化自动组装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矩形边框自动组框机,包括第一机架,所述第一机架上设有短边框定位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短边框定位输送装置两侧的所述第一机架均设有多个所述角码上料、拼接装置;

还包括第二机架,所述第二机架上设有长边框定位输送装置;

所述第二机架与所述第一机架之间设有第三机架,所述第三机架上设有边框组装成型装置;

所述第二机架和所述第一机架上均设有用于将短边框或长边框转送至所述边框组装成型装置上的吊装装置。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短边框定位输送装置和所述长边框定位输送装置均包括输送带,所述输送带沿所述第一机架或所述第二机架长度方向布置、并由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输送带至少设有平行设置的两条,每条所述输送带上均设有用于定位边框的定位卡块;

所述定位卡块包括沿所述输送带宽度方向布置的第一定位板,还包括沿所述输送带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二定位板与所述第一定位板顶靠在一起,所述第二定位板远离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一侧设有倾斜设置的导向部。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角码上料、拼接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机架上的上料底板,所述上料底板上设有料仓座,所述料仓座的顶部设有料仓,所述料仓的底端设有出料槽,所述出料槽的高度大于或等于角码的厚度;

所述料仓座的一侧设有角码推送机构,所述料仓座的另一侧设有角码夹送机构。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角码推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料底板上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第一直线驱动元件,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元件的执行端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有推板,所述推板与所述出料槽对应设置;

所述推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出料槽的高度;

所述角码夹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料底板上的第二直线驱动元件,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元件的执行端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有竖向设置的两个第三直线驱动元件,两所述第三直线驱动元件在同一竖向延长线上镜像设置,且两所述第三直线驱动元件的执行端相互靠近设置,两所述第三直线驱动元件的执行端均设有角码夹持块,两所述角码夹持块分布于所述出料槽的两侧。

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靠近所述短边框定位输送装置一端的所述上料底板上设有边框顶升、定位装置;

所述边框顶升、定位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料底板端部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有至少两个顶升元件,所有所述顶升元件的执行端连接一顶升板,所述顶升板的两端均设有第四直线驱动元件,两所述第四直线驱动元件的执行端相互靠近设置,且两所述第四直线驱动元件的执行端均设有定位夹头。

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机架上还设有边框定位装置和角码挤压装置,所述边框定位装置和所述角码挤压装置在所述短边框定位输送装置的两侧均设有,所述边框定位装置位于多个所述角码上料、拼接装置的上游,所述角码挤压装置位于多个所述角码上料、拼接装置的下游。

作为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边框定位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机架上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第五直线驱动元件,所述第五直线驱动元件的执行端设有定位推板;

所述角码挤压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机架上的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第六直线驱动元件,所述第六直线驱动元件的执行端设有挤压板。

作为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边框组装成型装置包括第一动力装置驱动的旋转架,所述旋转架为长方形结构、且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三机架上,所述旋转架的四周均设有边框夹紧、定位机构;

所述边框夹紧、定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旋转架上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设有定位挡板,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七直线驱动元件,所述第七直线驱动元件的执行端朝向所述定位挡板、并设有夹紧块;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均设有第八直线驱动元件,所述第八直线驱动元件的执行端均设有定位块;

位于所述旋转架两端的所述边框夹紧、定位机构通过滑轨滑动安装于所述旋转架上,所述边框夹紧、定位机构沿所述旋转架的长度方向滑动、并由第九直线驱动元件驱动。

作为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旋转架的两侧均设有竖向设置的第十直线驱动元件,所述第十直线驱动元件的执行端向上设置,且所述第十直线驱动元件的执行端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第二动力装置驱动的矩形边框输送带。

作为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吊装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机架或所述第二机架顶部的吊装架,所述吊装架延伸至所述旋转架的上方,所述吊装架上滑动安装有第三动力装置驱动的滑块,所述滑块上设有第十一直线驱动元件,所述第十一直线驱动元件的执行端朝向所述旋转架,且所述第十一直线驱动元件的执行端设有用于抓取所述短边框或所述长边框的卡爪。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

由于该矩形边框自动组框机包括第一机架,第一机架上设有短边框定位输送装置,位于短边框定位输送装置两侧的第一机架均设有多个角码上料、拼接装置;还包括第二机架,第二机架上设有长边框定位输送装置;第二机架与第一机架之间设有第三机架,第三机架上设有边框组装成型装置;第二机架和第一机架上均设有用于将短边框或长边框转送至边框组装成型装置上的吊装装置,从而在工作中,通过短边框定位输送装置对短边框进行间歇性输送,当短边框输送至角码上料、拼接装置位置后,角码上料、拼接装置将角码进行输送、并同时将角码插装在边框的安装位上,之后,短边框定位输送装置继续带动短边框进行输送,到达第二个角码上料、拼接装置时,对第二种结构的角码进行输送和插装,如此往复,完成所有角码往短边框上的插装,在上述过程中,通过长边框定位输送装置对长边框进行间歇性输送,之后,通过吊装装置将长边框和插装有角码的短边框转送至边框组装成型装置上、并完成矩形边框的组框工作。

综上所述,采用该矩形边框自动组框机,实现了矩形边框的机械化、批量自动组装,达到了矩形边框流水线式生产的效果,不仅大大提高了矩形边框的生产效率,而且有效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用量,进而节省了人工成本。

由于短边框定位输送装置和长边框定位输送装置均包括输送带,该输送带沿第一机架或第二机架的长度方向布置、并由驱动装置驱动,输送带至少设有平行设置的两条,每条输送带上均设有用于定位边框的定位卡块,从而在输送边框(短边框或长边框)时,将边框放置在输送带上、并位于相邻两定位卡块之间,实现边框在输送带上的定位,之后驱动装置驱动输送带进行间歇性的运转,进而完成边框的输送,结构简单,对边框的批量输送效果好,为保证连续性、批量生产矩形边框提供了保障。

由于定位卡块包括沿输送带宽度方向布置的第一定位板,还包括沿输送带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二定位板,第二定位板与第一定位板顶靠在一起,第二定位板远离第一定位板的一侧设有倾斜设置的导向部,从而在定位边框(短边框或长边框)时,通过导向部的引导将边框导送相邻两定位卡块之间(具体定位位置为:其中一定位卡块上的第一定位板与另一定位卡块上的第二定位板之间),进而完成定位工作,结构简单,定位效果好,且定位快速,便于加工制造。

由于角码上料、拼接装置包括设置于第一机架上的上料底板,上料底板上设有料仓座,料仓座的顶部设有料仓,料仓的底端设有出料槽,出料槽的高度大于或等于角码的厚度;料仓座的一侧设有角码推送机构,料仓座的另一侧设有角码夹送机构,从而在使用中,首先,将多个角码放入料仓内(不同的角码放入不同的料仓内),之后,角码推送机构将料仓内的角码从出料槽内依次推出,被推出的单个角码通过角码夹送机构进行夹持、并往短边框定位输送装置方向进行输送,同时,角码在输送中插装在短边框的安装位上,进而完成拼装工作,结构紧凑、强度高,拼装效果好,且角码推送机构和角码夹送机构在工作中互不干涉、衔接效果好,重复使用精度高,为实现角码和短边框的机械化拼装奠定了基础。

由于角码推送机构包括设置于上料底板上的固定座,固定座上设有第一直线驱动元件,第一直线驱动元件的执行端设有连接座,连接座上设有推板,推板与出料槽对应设置;推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出料槽的高度,从而在推送角码时,第一直线驱动元件带动连接座进行直线式移动,连接座带动推板进行直线式移动,推板在移动的过程中进入出料槽内、并将角码推出;角码被角码夹送机构夹持后,第一直线驱动元件带动连接座和推板回位,采用该角码推送机构,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且推送效果好。

由于角码夹送机构包括设置于上料底板上的第二直线驱动元件,第二直线驱动元件的执行端设有支撑座,支撑座上设有竖向设置的两个第三直线驱动元件,两第三直线驱动元件在同一竖向延长线上镜像设置,且两第三直线驱动元件的执行端相互靠近设置,两第三直线驱动元件的执行端均设有角码夹持块,两角码夹持块分布于出料槽的两侧,从而在对角码进行夹持工作时,第二直线驱动元件带动支撑座向料仓方向靠近,当角码推送机构推出角码时,两个第三直线驱动元件均带动其上设有的角码夹持块向出料槽方向靠近,之后将推出的角码进行夹持,角码被夹持后,通过第二直线驱动元件对支撑座的驱动完成对角码的输送,同时,在支撑座移动的过程中完成角码和短边框的拼装,拼装完成后,两第三直线驱动元件带动两角码夹持块回位,第二直线驱动元件带动支撑座回位,以便进行下一个角码的夹持和输送工作,采用该角码夹送机构,结构简单,对角码的夹持效果好,输送精度高。

由于靠近短边框定位输送装置一端的上料底板上设有边框顶升、定位装置,从而通过边框顶升、定位装置实现对输送带上短边框的定位和顶升,保证了角码夹送机构在插装角码时短边框的位置具有良好的固定性,同时,便于短边框去迎合不同角码的插装高度(不同的角码,插装位置和高度是不一致的)。

由于边框顶升、定位装置包括设置于上料底板端部的连接块,连接块上设有至少两个顶升元件,所有顶升元件的执行端连接一顶升板,顶升板的两端均设有第四直线驱动元件,两第四直线驱动元件的执行端相互靠近设置,且两第四直线驱动元件的执行端均设有定位夹头,从而当输送带将短边框输送至角码上料、拼接装置时,两第四直线驱动元件带动各自的定位夹头动作、并将短边框夹紧,进而实现短边框的定位,之后,顶升元件带动顶升板向上运动,顶升板带动短边框进行顶升动作,达到指定位置后,顶升元件停止工作,之后进行角码往短边框上的插装工作,结构简单,有效保证了短边框在插装角码时位置的固定性,进而保证了角码的插装精度;同时,为不同的角码插装在不同高度的位置奠定了基础。

由于第一机架上还设有边框定位装置和角码挤压装置,边框定位装置和角码挤压装置在短边框定位输送装置的两侧均设有,边框定位装置位于多个角码上料、拼接装置的上游,角码挤压装置位于多个角码上料、拼接装置的下游,从而通过边框定位装置使所有短边框在输送带排列一致,有助于后续插装角码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角码挤压装置对插装在短边框上的所有角码进行挤压,不仅保证了角码插装到位,同时保证了角码与短边框之间具有牢固的配合性。

由于边框定位装置包括设置于第一机架上的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第五直线驱动元件,第五直线驱动元件的执行端设有定位推板,从而在输送边框时,短边框首先经过边框定位装置,通过第五直线驱动元件驱动的定位推板来保证短边框在输送带上排列的一致性,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为所有短边框在输送带上排列一致奠定了基础。

由于角码挤压装置包括设置于第一机架上的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上设有第六直线驱动元件,第六直线驱动元件的执行端设有挤压板,从而在所有的角码插装在短边框上、并经过角码挤压装置时,通过第六直线驱动元件驱动的挤压板对所有角码进行挤压,结构简单,挤压效果好,进而保证了角码安装在短边框上的精确性。

由于边框组装成型装置包括第一动力装置驱动的旋转架,旋转架为长方形结构、且转动安装于第三机架上,旋转架的四周均设有边框夹紧、定位机构;边框夹紧、定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旋转架上的支撑板,支撑板的一侧设有定位挡板,支撑板的另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七直线驱动元件,第七直线驱动元件的执行端朝向定位挡板、并设有夹紧块;支撑板的两端均设有第八直线驱动元件,第八直线驱动元件的执行端均设有定位块;位于旋转架两端的边框夹紧、定位机构通过滑轨滑动安装于旋转架上,边框夹紧、定位机构沿旋转架的长度方向滑动、并由第九直线驱动元件驱动,从而在工作中,当吊装装置将一个短边框和一个长边框转送至支撑板上后,之后,第七直线驱动元件带动夹紧块动作、并将边框顶靠至定位挡板上,之后,第八直线驱动元件带动定位块动作、并使定位块与边框的端部顶靠,进而实现边框的定位和夹紧,之后,第一动力装置驱动旋转架旋转,吊装装置再将另一个短边框和另一个长边框转送至支撑板上,同样通过第七直线驱动元件和第八直线驱动元件的动作将边框进行定位和夹紧,之后,第九直线驱动元件带动旋转架两端的边框夹紧、定位机构沿滑轨滑动,在滑动中,第八直线驱动元件带动定位块回位,之后,在持续的滑动中,通过角码在长边框上的插装完成短边框和长边框的组装,进而完成矩形边框的组框工作。综上所述,采用该边框组装成型装置实现了组装前边框位置的确定和定位、夹紧,为后续精确、顺利的进行组框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旋转架的旋转,保证了吊装装置在工作中有序进行,避免了吊装长边框和短边框的两套吊装装置在工作中发生干涉。

由于旋转架的两侧均设有竖向设置的第十直线驱动元件,第十直线驱动元件的执行端向上设置,且第十直线驱动元件的执行端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第二动力装置驱动的矩形边框输送带,从而在矩形边框组框完成后,第十直线驱动元件动作、并将支撑架顶起,在该过程中,矩形边框会随矩形边框输送带上升,直至矩形边框完全脱离边框夹紧、定位机构,之后第二动力装置带动矩形边框输送带运转,不仅实现了组装完成后矩形边框的自动输出,而且实现了矩形边框组装和矩形边框自动输出的良好衔接。

由于吊装装置包括设置于第一机架或第二机架顶部的吊装架,吊装架延伸至旋转架的上方,吊装架上滑动安装有第三动力装置驱动的滑块,滑块上设有第十一直线驱动元件,第十一直线驱动元件的执行端朝向旋转架,且第十一直线驱动元件的执行端设有用于抓取短边框或长边框的卡爪,从而在转送边框时,第十一直线驱动元件带动卡爪下行、并抓取边框,之后,第十一直线驱动元件带动卡爪上行,之后,第三驱动装置驱动滑块沿吊装架向旋转架方向滑动,滑动至边框夹紧、定位机构后,第十一直线驱动元件带动卡装下行、并使边框落入边框夹紧、定位机构上,之后第十一直线驱动元件带动卡爪上行、并准备进行下一边框的抓取和转送工作,结构简单,达到了边框在不同机架间进行转送目的,同时,通过吊装装置的过渡,实现了各个机架上不同机构在组框工作中的良好衔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角码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角码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角码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边框(长边框和短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俯视图;

图8是图7的仰视图;

图9是图6中第一机架上角码上料、拼接装置与短边框定位输送装置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角码上料、拼接装置与边框顶升、定位装置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角码上料、拼接装置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正面视图;

图13是图9中A的放大图;

图14是图1中边框组装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角码;2-边框;201-第一安装位;202-第二安装位;203- 第三安装位;3-第一机架;301-第二机架;302-第三机架;4-短边框定位输送装置;401-输送带;402-定位卡块;4021-第一定位板;4022-第二定位板;4023-导向部;5-角码上料、拼接装置;501-上料底板;502- 料仓座;503-料仓;5031-角码安放通道;5032-出料槽;6-边框定位装置;601-第一安装板;602-第五直线驱动元件;603-定位推板;7-角码挤压装置;701-第二安装板;702-第六直线驱动元件;703-挤压板;8- 角码推送机构;801-固定座;802-第一直线驱动元件;803-连接座;804- 推板;9-角码夹送机构;901-第二直线驱动元件;902-支撑座;903-第三直线驱动元件;904-角码夹持块;10-边框顶升、定位装置;1001-连接块;1002-顶升元件;1003-顶升板;1004-第四直线驱动元件;1005- 定位夹头;11-长边框定位输送装置;12-边框组装成型装置;1201-第一动力装置;1202-旋转架;1203-滑轨;1204-第九直线驱动元件;1205- 第十直线驱动元件;1206-支撑架;13-吊装装置;1301-吊装架;1302- 滑块;1303-电动机;1304-丝杠;1305-第十一直线驱动元件;1306-卡爪;14-边框夹紧、定位机构;1401-支撑板;1402-定位挡板;1403-第七直线驱动元件;1404-夹紧块;1405-第八直线驱动元件;1406-定位块;15-第二动力装置;1501-矩形边框输送带;1502-电动机;1503-皮带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6至图8共同所示,一种矩形边框自动组框机,包括第一机架 3,该第一机架3上设有短边框定位输送装置4,位于短边框定位输送装置4两侧的第一机架3均设有多个角码上料、拼接装置5,在本方案中,该角码上料、拼接装置5设有三个,每个角码上料、拼接装置5用于对一种角码1进行上料和拼装;还包括第二机架301,该第二机架301上设有长边框定位输送装置11;该第二机架301与第一机架3之间设有第三机架302,该第三机架302上设有边框组装成型装置12,作为优选,该第二机架301和第一机架3布置后所形成的夹角为90度;该第二机架301和第一机架3上均设有用于将短边框或长边框转送至边框组装成型装12置上的吊装装置13。

该短边框定位输送装置4和长边框定位输送装置11均包括输送带 401,该输送带401沿第一机架3或第二机架301的长度方向布置、并由驱动装置驱动,该驱动装置为电机或电机驱动的减速机,该电机或减速机的输出端驱动有传动轴;该输送带401至少设有平行设置的两条,每条输送带401上均设有用于定位边框2的定位卡块402,所有定位卡块402沿输送带401的长度方向阵列设置,相邻两定位卡块402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边框2的宽度(参见图6和图9);该定位卡块402包括沿输送带401宽度方向布置的第一定位板4021,还包括沿输送带401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二定位板4022,该第二定位板4022与第一定位板4021 顶靠在一起,该第二定位板4022远离第一定位板4021的一侧设有倾斜设置的导向部4023(参见图13)。

如图10至图12共同所示,该角码上料、拼接装置5包括设置于第一机架3上的上料底板501,该上料底板501上设有料仓座502,该料仓座502的顶部设有料仓503,该料仓503上设有用于容纳多个角码1 的角码安放通道5031,该料仓503的底端设有出料槽5032,该出料槽 5032的高度大于或等于角码1的厚度,在本方案中,该料仓503的形状和角码安放通道5031的形状均为与角码1形状相适配的L形;该料仓座502的一侧设有角码推送机构8,该料仓座502的另一侧设有角码夹送机构9,作为优选,该角码推送机构8的移动方向与角码夹送机构9 的移动方向相互垂直设置。

该角码推送机构8包括设置于上料底板501上的固定座801,该固定座801上设有第一直线驱动元件802,该第一直线驱动元件802的执行端设有连接座803,该连接座803上设有推板804,该推板804与出料槽5032对应设置;该推板804的厚度大于或等于出料槽5032的高度,处于推送角码1的状态时,该推板804位于出料槽5032内。

该角码夹送机构9包括设置于上料底板501上、并位于料仓座502 侧面的第二直线驱动元件901,该第二直线驱动元件901的执行端设有支撑座902,该支撑座902上设有竖向设置的两个第三直线驱动元件903,两第三直线驱动元件903在同一竖向延长线上镜像设置,且两第三直线驱动元件903的执行端相互靠近设置,两第三直线驱动元件903的执行端均设有角码夹持块904,两角码夹持块904分布于出料槽5032的上下两侧,当然,与出料槽5032对应位置的支撑座902也设有供角码1通过的间距。

如图10所示,靠近短边框定位输送装置4一端的上料底板501上设有边框顶升、定位装置10,该边框顶升、定位装置10包括设置于上料底板501端部的连接块1001,该连接块1001上设有至少两个顶升元件1002,所有顶升元件1002的执行端向上设置、且共同连接一顶升板 1003,该顶升板1003的长度方向与输送带401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该顶升板1003的两端均设有第四直线驱动元件1004,两第四直线驱动,元件1004的执行端相互靠近设置,且两第四直线驱动元件1004的执行端均设有定位夹头1005。

如图6所示,该第一机架3上还设有边框定位装置6和角码挤压装置7,该边框定位装置6和角码挤压装置7在短边框定位输送装置4的两侧均设有,该边框定位装置6位于多个角码上料、拼接装置5的上游,该角码挤压装置7位于多个角码上料、拼接装置5的下游。

该边框定位装置6包括设置于第一机架3上的第一安装板601,该第一安装板601上设有第五直线驱动元件602,该第五直线驱动元件602 的执行端设有定位推板603;该角码挤压装置7包括设置于第一机架3 上的第二安装板701,该第二安装板701上设有第六直线驱动元件702,该第六直线驱动元件702的执行端设有挤压板703。

如图6至图8、以及图14共同所示,该边框组装成型装置12包括第一动力装置1201驱动的旋转架1202,该第一动力装置1201为电动机驱动的凸轮分割器,该旋转架1202为长方形结构、且转动安装于第三机架302上,该旋转架1202的四周均设有边框夹紧、定位机构14;该边框夹紧、定位机构14包括设置于旋转架1202上的支撑板1401,该支撑板1401的一侧设有定位挡板1402,该支撑板1401的另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七直线驱动元件1403,该第七直线驱动元件1403的执行端朝向定位挡板1402、并设有夹紧块1404;该支撑板1401的两端均设有第八直线驱动元件1405,该第八直线驱动元件1405的执行端均设有定位块 1406;位于旋转架1202两端的边框夹紧、定位机构14通过滑轨1203 滑动安装于旋转架1202上,该边框夹紧、定位机构14沿旋转架1202 的长度方向滑动、并由第九直线驱动元件1204驱动。

该旋转架1202的两侧均设有竖向设置的第十直线驱动元件1205,该第十直线驱动元件1205的执行端向上设置,且第十直线驱动元件1205 的执行端设有支撑架1206,该支撑架1206上设有第二动力装置15驱动的矩形边框输送带1501,该第二动力装置15为电动机1502驱动的皮带传动轴1503。

如图6、图8和图14共同所示,该吊装装置13包括设置于第一机架3或第二机架301顶部的吊装架1301,该吊装架1301延伸至旋转架 1202的上方,该吊装架1301上滑动安装有第三动力装置驱动的滑块 1302,该第三动力装置为电动机1303驱动的丝杠1304,该丝杠1304转动安装于吊装架1301上,该滑块1302上设有与丝杠1304相适配的丝杠螺母(图中未示出);该滑块1302上设有第十一直线驱动元件1305,该第十一直线驱动元件1305的执行端朝向旋转架1202,且第十一直线驱动元件1305的执行端设有用于抓取短边框或长边框的卡爪1306。

在本方案中,该第一直线驱动元件802、第二直线驱动元件901、第三直线驱动元件903、第四直线驱动元件1004、顶升元件1002、第五直线驱动元件602、第六直线驱动元件702、第七直线驱动元件1403、第八直线驱动元件1405、第九直线驱动元件1204、第十直线驱动元件 1205和第十一直线驱动元件1305均为气缸。

本实施例中提到的气缸和电机等执行装置均为目前的常规技术,在 2008年4月北京第五版第二十八次印刷的《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中详细的公开了气缸、电机以及其他传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原理和其他的设计,属于现有技术,其结构清楚明了,2008年08月01日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实用气动技术第3版SMC培训教材中就详细的公开了真空元件、气体回路和程序控制,表明了本实施例中的气路结构也是现有的技术,清楚明了,在2015年07月01日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电机驱动与调速》书中也详细的介绍了电机的控制以及行程开关,因此,电路、气路连接都是清楚。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基础上,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造,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