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合组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7882发布日期:2019-07-13 08:14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合组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制造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自动组装手机屏幕和手机中板的压合组装设备。



背景技术:

手机是目前最常见的电子设备,其功能多样,在日常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部分的手机由手机屏幕、主板、手机中板、电池和后盖组成,在手机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上述零部件组装在一起,其中手机屏幕与手机中板的组装是手机组装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目前很多电子厂商对于手机屏幕和手机中板的组装动作以人工作业为主,造成工人劳动强度大、组装一致性低、装配精度不高以及工作效率低下,尤其在大批量生产阶段,以上缺点更为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合组装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合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设在机架内的自动对位装置、上载具装置、下载具装置、升降压合装置、工业相机装置、底板一和控制器,所述自动对位装置、上载具装置、下载具装置、升降压合装置和工业相机装置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自动对位装置安装在底板一底部,所述下载具装置安装在自动对位装置上,所述升降压合装置和工业相机装置均安装在底板一上,所述上载具装置安装在升降压合装置上,所述上载具装置设置在下载具装置上方并与下载具装置相对,所述工业相机装置设置在上载具装置上方并与上载具装置相对。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对位装置包括底板三、XY轴向移动模组、回转工作台、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所述XY轴向移动模组安装在底板三上,所述回转工作台安装在XY轴向移动模组上,所述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的下端分别安装在底板三的顶面两端上,所述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上端均与底板一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回转工作台带动下载具装置做旋转运动,所述XY轴向移动模组带动下载具装置沿着X轴向或Y轴向做相对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上载具装置包括多个带螺杆的真空吸盘一、上载具板、安装板、侧板一,真空输送板、至少两个气管接头、多个气缸一和多个定位柱,所述安装板一面居中位置设有上载具板,所述侧板一与上载具板同侧并设在安装板长度方向两端,所述真空输送板安装在安装板另一面,所述上载具板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孔一,所述安装板上对应通孔一设有多个贯通的螺纹孔三,所述真空吸盘一设置在通孔一内并与螺纹孔三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真空输送板一面设有至少两个供气管接头安装并贯通的螺纹孔四,所述真空输送板另一面设有多条横纵相通的真空气路一并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螺纹孔四与真空气路一连通,所述真空气路一与螺纹孔三连通,所述真空输送板的短并窄的侧面一旁设有一个气缸一,所述真空输送板的长并窄的侧面一旁设有两个并排的气缸一,多个所述气缸一均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定位柱安装在气缸一的活塞杆上,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多个供定位柱穿过的通孔二,所述上载具板对应多个通孔二设有通孔三,所述气缸一驱动定位柱依次穿过安装板和上载具板并凸出上载具板表面,所述侧板一分别安装在安装板底面的长度方向两端,所述侧板一上设有销孔和安装孔,所述安装板上开设四个供工业相机装置拍照的透光口一,四个所述透光口一分别两两设置在安装板的长度方向的相对侧面上,所述上载具板对应四个透光口一设有四个透光口二。

进一步地,所述下载具装置包括底板四、侧板二、滑台、连接板、下载具板、多个带螺杆的真空吸盘二、卡爪板、底板五、至少两个直线导轨一、气缸二、压力感应单元和多个光源一,所述底板四朝下延伸有用于安装在自动对位装置上的凸台一,所述所述侧板二对称安装在底板四长度方向两端,所述滑台一端安装在侧板二内侧,所述滑台另一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直线导轨一安装在底板五与卡爪板之间,所述卡爪板通过直线导轨一可相对底板五滑动,所述气缸二安装在底板五长度方向的侧面上,所述气缸二的活塞杆与卡爪板固定连接,所述气缸二驱动卡爪板运动,多个所述光源一分别安装在底板五顶面四角,所述底板五长度方向两侧分别安装在连接板上通过滑台可上下运动,所述卡爪板与底板四之间设有压力感应单元,所述下载具板长度方向两侧分别朝上延伸有限位块一,所述下载具板宽度方向两侧分别朝上延伸有至少两个间隔的限位块二,所述下载具板顶面上设有凸台二,多个所述真空吸盘二均匀分布在凸台二内,所述真空吸盘二低于凸台二表面,所述下载具板内设有真空气路二,所述真空吸盘二与真空气路二连通,所述下载具板长度方向两侧面分别设有螺纹孔五,所述螺纹孔五与真空气路二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感应单元包括L形限位块、多个弹簧、受压块和压力传感器,所述L形限位块对称设置在底板五底面形成受压块上下运动的限位空间,所述受压块设在限位空间内,多个所述弹簧均设置在受压块与底板五之间,所述受压块顶面四角设有供多个弹簧放置的圆槽一,所述底板五对应多个圆槽一设有圆槽二,多个所述弹簧设置在圆槽一与圆槽二之间,所述受压块底面安装压力感应器,所述压力传感器顶在底板四的顶面上并压缩多个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压合装置包括支撑板、固定板、垫板、直线导轨二、升降驱动单元、升降板、侧板三、凹形的底板二,翻转驱动单元和定位单元,所述支撑板和固定板均安装在底板一上,所述支撑板对称安装在固定板一面两端,所述固定板另一面与升降板一面之间设置升降驱动单元和直线导轨二,所述直线导轨二关于升降驱动单元对称设置,所述升降驱动单元驱动升降板联动侧板三做升降运动,所述侧板三对称安装在升降板另一面两端,所述上载具板组件设在侧板三与侧板三之间并与侧板三可转动连接,所述底板二安装在侧板三底面,所述底板二的凹形口背向升降板,所述底板二顶面上设有用于对上载具装置翻转限位的垫块,所述翻转驱动单元安装在侧板三外侧并驱动上载具装置做翻转运动,所述定位单元安装在底板二外侧对上载具装置的水平形态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驱动单元包括电机一、电机座一、联轴器、上支座、下支座,丝杠、丝杠螺母和牵引块,所述电机一安装在电机座一上,所述上支座和下支座分别套设在丝杠上下两端,所述丝杠螺母套设在丝杠上,所述牵引块与丝杠螺母固定连接,所述联轴器一端与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联轴器另一端与丝杠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驱动丝杠带动丝杠螺母联动牵引座沿着丝杠轴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驱动单元包括电机二、减速机、电机座二、主动同步轮、从动同步轮、同步带、从动轴一、从动轴二和直线轴承一,所述减速机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减速机另一端与主动同步轮套固定连接,所述减速机安装在电机座二上,所述直线轴承一安装在侧板三上,所述从动轴二与直线轴承二可转动连接并穿过直线轴承一与上载具板组件长度方向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从动轴一一端与直线轴承一可转动连接并穿过直线轴承一与上载具板组件长度方向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从动轴一另一端与从动同步轮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二驱动主动同步轮通过同步带传动从动同步轮带动从动轴一旋转,所述从动轴一带动上载具板组件翻转。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单元包括气缸三、气缸安装座、销柱和直线轴承二,所述气缸三安装在气缸安装座上,所述销柱安装在气缸三的活塞杆上,所述直线轴承二安装在侧板三上,所述销柱与直线轴承二可滑动连接,所述气缸三驱动销柱穿过直线轴承二固定上载具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工业相机装置包括支撑架、面板、高度调节块、调节螺栓、螺栓固定板、多个连接轴,Y轴向调节块、X轴向调节座、Y轴向调节板、多个工业相机和多个光源二,所述所述工业相机的镜头竖直朝下,所述Y轴向调节块一面安装工业相机,所述Y轴向调节块另一面设有Y轴向的导向条一并安装在X轴向调节座上,所述X轴向调节座对应导向条一设有凹槽一,所述导向条一插在凹槽一内并可沿着Y轴向滑动,所述凹槽一上下两端分别开设用于调节工业相机Y轴向位置的长圆孔一,所述面板与面板相对一面上下方向上分别设有导向槽一和导向槽二,所述导向槽一和导向槽二上分别开设多个用于调节工业相机X轴向位置的长圆孔二和多个用于调节光源二X轴向位置的长圆孔三,所述X轴向调节座通过长圆孔二安装在导向槽一上,所述Y轴向调节板通过长圆孔三安装在导向槽二上,所述Y轴向调节板上开设多个用于调节光源二Y轴向位置的长圆孔四,所述光源二通过长圆孔四安装在Y轴向调节板上,多个所述连接轴、高度调节块和Y轴向调节板均设在面板与面板之间,所述高度调节块对称设置,所述高度调节块与高度调节块相背一侧面上设有Z轴向的导向条二,所述支撑架对应导向条二设有导向槽三,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多个用于调节高度调节块Z轴向位置的长圆孔五,所述高度调节块通过长圆孔五安装在支撑架上,所述螺栓固定板一端安装在支撑架的顶面上,所述螺栓固定板另一端悬空并设有通孔三,所述高度调节块顶面对应通孔三设有螺纹孔二,所述调节螺栓穿过通孔三与螺纹孔二进行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架安装在底板一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复位过程是:升降压合装置驱动上载具装置上升拉开与下载具装置之间的距离以提供足够的人手上料空间,定位单元松开上载具装置,翻转驱动单元驱动上载具装置翻转成垂直于地面的形态。

组装前需要人工上料:1、将手机中板放置在上载具装置上;2、将手机屏幕对应手机中板放置在下载具装置上。

组装过程总体分为以下五步:

第一步:自动对位装置驱动下载具装置带动手机屏幕运动到工业相机装置正下方,工业相机装置抓拍手机屏幕的四角轮廓特征。

第二步:翻转驱动单元驱动上载具装置带动手机中板翻转成水平,定位单元对上载具装置进行定位,提高上载具装置在装配中的稳定性,这时的手机中板与手机屏幕的位置关系为相对以及平行,但是有可能相互错开。

第三步:工业相机装置抓拍手机中板的四角轮廓特征并以手机中板的四角轮廓特征为基准比对第一步中抓拍的特征,计算两者的角度偏差值和错开的间距值。

第四步:控制器将角度偏差值和错开的间距值转换成电信号控制自动对位机构驱动下载具装置带动手机屏幕运动修正到与上载具装置对应的安装位置。

第五步:升降压合装置驱动上载具装置下降将手机中板准确地安装在手机屏幕上,当压力感应单元检测到升降压合装置下压的力度达到设定的组装力度值时,升降压合装置停止,完成组装动作。

最后升降压合装置驱动上载具装置进行复位。本实用新型将手机中板和手机屏幕进行组装,通过控制器,自动对位装置能根据工业相机装置反馈的电信号将手机中板精准地运送到正确的安装位置,提高了组装精度还保证组装的一致性,使用升降压合装置代替人工作业能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一种压合组装设备的内部示意图。

图2:一种压合组装设备的外部示意图。

图3:一种压合组装设备的自动对位装置分解示意图。

图4:一种压合组装设备的自动对位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5:一种压合组装设备的下载具装置分解示意图。

图6:一种压合组装设备的下载具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7:一种压合组装设备的上载具装置分解示意图。

图8:一种压合组装设备的上载具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9:一种压合组装设备的升降压合装置分解示意图。

图10:一种压合组装设备的旋转驱动单元与定位单元示意图。

图11:一种压合组装设备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12:一种压合组装设备的工业相机装置示意图。

图13:一种压合组装设备的B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1和图2,一种压合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以及设在机架1内的自动对位装置2、上载具装置3、下载具装置4、升降压合装置5、工业相机装置6、底板一7和控制器,自动对位装置2、上载具装置3、下载具装置4、升降压合装置5和工业相机装置6均与控制器电连接,自动对位装置2安装在底板一7底部,下载具装置4安装在自动对位装置2上,升降压合装置5和工业相机装置6均安装在底板一7上,上载具装置3安装在升降压合装置5上,上载具装置3设置在下载具装置4上方并与下载具装置4相对,工业相机装置6设置在上载具装置3上方并与上载具装置3相对。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3和图4,自动对位装置2包括底板三21、XY轴向移动模组22、回转工作台23、连接板一24和连接板二25,XY轴向移动模组22安装在底板三21上,回转工作台23安装在XY轴向移动模组22上,连接板一24和连接板二25的下端分别安装在底板三21的顶面两端上,连接板一24和连接板二25上端均与底板一7底面固定连接,回转工作台23带动下载具装置4做旋转运动,XY轴向移动模组22带动下载具装置4沿着X轴向或Y轴向做相对运动。

XY轴向移动模组22包括底台229及安装在底台229上的X轴向电机221、X轴向滚珠丝杠幅222、X轴向牵引块223、X轴向移动台224、Y轴向电机225、Y轴向滚珠丝杠副226、Y轴向牵引块227和Y轴向移动台228,X轴向电机221驱动X轴向滚珠丝杠幅222带动X轴向牵引块223联动X轴向移动台224沿着X轴做相对运动,Y轴向电机225驱动Y轴向滚珠丝杠幅带动X轴向牵引块223联动Y轴向移动台228沿着Y轴做相对运动。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7和图8,上载具装置3包括多个带螺杆的真空吸盘一31、上载具板32、安装板33、侧板一34,真空输送板35、至少两个气管接头36、多个气缸一37和多个定位柱38,安装板33一面居中位置设有上载具板32,侧板一34与上载具板同侧并设在安装板33长度方向两端,真空输送板35安装在安装板33另一面,上载具板32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孔一,安装板33上对应通孔一设有多个贯通的螺纹孔三,真空吸盘一31设置在通孔一内并与螺纹孔三进行螺纹连接,真空输送板35一面上设有至少两个供气管接头36安装并贯通的螺纹孔四,真空输送板35另一面设有多条横纵相通的真空气路一并安装在安装板33上,螺纹孔四与真空气路一连通,真空气路一与螺纹孔三连通,真空输送板35的短并窄的侧面一旁设有一个气缸一37,真空输送板35的长并窄的侧面一旁设有两个并排的气缸一37,多个气缸一37均安装在安装板33上,定位柱38安装在气缸一37的活塞杆上,安装板33上设有多个供定位柱38穿过的通孔二,上载具板32对应多个通孔二设有通孔三,气缸一37驱动定位柱38依次穿过安装板33和上载具板32并凸出上载具板32表面,侧板一34分别安装在安装板33底面的长度方向两端,侧板一34上设有销孔341和安装孔342,安装板33上开设四个供工业相机装置6拍照的透光口一331,四个透光口一331分别两两设置在安装板33的长度方向的相对侧面上,上载具板32对应四个透光口一331设有四个透光口二321。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5和图6,下载具装置4包括底板四411、侧板二412、滑台413、连接板414、下载具板415、多个真空吸盘二416、卡爪板417、底板五418、至少两个直线导轨一419、气缸二420、压力感应单元421和多个光源一422,底板四411朝下延伸有用于安装在自动对位装置2上的凸台一4111,侧板二412对称安装在底板四411长度方向两端,滑台413一端安装在侧板二412内侧,滑台413另一端与连接板414固定连接,直线导轨一419安装在底板五418与卡爪板417之间,卡爪板417通过直线导轨一419可相对底板五418滑动,气缸二420安装在底板五418长度方向的侧面上,气缸二420的活塞杆与卡爪板417固定连接,气缸二420驱动卡爪板417运动,多个光源一422分别安装在底板五418顶面四角,底板五418长度方向两侧分别安装在连接板414上通过滑台413可上下运动,卡爪板417与底板四411之间设有压力感应单元421,下载具板415长度方向两侧分别朝上延伸有限位块一4151,下载具板415宽度方向两侧分别朝上延伸有至少两个间隔的限位块二4152,下载具板415顶面上设有凸台二4153,多个真空吸盘二416均匀分布在凸台二4153内,真空吸盘二416低于凸台二4153表面,下载具板415内设有真空气路二,真空吸盘二416与真空气路二连通,下载具板415长度方向两侧面分别设有螺纹孔五4154,螺纹孔五4154与真空气路二连通。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5,压力感应单元421包括L形限位块4211、多个弹簧4212、受压块4213和压力传感器4214,L形限位块4211对称设置在底板五418底面形成受压块4213上下运动的限位空间,受压块4213设在限位空间内,多个弹簧4212均设置在受压块4213与底板五418之间,受压块4213顶面四角设有供多个弹簧4212放置的圆槽一,底板五418对应多个圆槽一设有圆槽二,多个弹簧4212设置在圆槽一与圆槽二之间,受压块4213底面安装压力感应器,压力传感器4214顶在底板四411的顶面上并压缩多个弹簧4212。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9,升降压合装置5包括支撑板511、固定板512、垫板513、直线导轨二514、升降驱动单元515、升降板516、侧板三517、凹形的底板二518,翻转驱动单元519和定位单元520,支撑板511和固定板512均安装在底板一7上,支撑板511对称安装在固定板512一面两端,固定板512另一面与升降板516一面之间设置升降驱动单元515和直线导轨二514,直线导轨二514关于升降驱动单元515对称设置,升降驱动单元515驱动升降板516联动侧板三517做升降运动,侧板三517对称安装在升降板516另一面两端,上载具板32组件设在侧板三517与侧板三517之间并与侧板三517可转动连接,底板二518安装在侧板三517底面,底板二518的凹形口背向升降板516,底板二518顶面上设有用于对上载具装置3翻转限位的垫板,翻转驱动单元519安装在侧板三517外侧并驱动上载具装置3做翻转运动,定位单元520安装在底板二518外侧对上载具装置3的水平形态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升降驱动单元515包括电机一、电机座一、联轴器、上支座、下支座,丝杠、丝杠螺母和牵引块,电机一安装在电机座一上,上支座和下支座分别套设在丝杠上下两端,丝杠螺母套设在丝杠上,牵引块与丝杠螺母固定连接,联轴器一端与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联轴器另一端与丝杠上端固定连接,电机驱动丝杠带动丝杠螺母联动牵引座沿着丝杠轴向运动。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0,翻转驱动单元519包括电机二、减速机、电机座二、主动同步轮、从动同步轮、同步带、从动轴一5191、从动轴二和直线轴承一,减速机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减速机另一端与主动同步轮套固定连接,减速机安装在电机座二上,直线轴承一安装在侧板三517上,从动轴二与直线轴承二5204可转动连接并穿过直线轴承一与上载具板32组件长度方向一端的安装孔342固定连接,从动轴一5191一端与直线轴承一可转动连接并穿过直线轴承一与上载具板32组件长度方向另一端的安装孔342固定连接,从动轴一5191另一端与从动同步轮固定连接,电机二驱动主动同步轮通过同步带传动从动同步轮带动从动轴一5191旋转,从动轴一5191带动上载具板32组件翻转。

安装孔342为通孔四,通孔四上设有开口断开通孔四,开口两侧的左截面与右截面均与侧板一34右侧面平行,左截面上设有至少一个贯通并垂直于左截面的螺纹孔六,右截面上设有至少一个贯通并垂直于右截面的通孔五,通孔五与螺纹孔六同轴心,螺钉穿过通孔五与螺纹六旋紧缩小通孔四的直径实现夹紧从动轴一5191和从动轴二。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0和图11,定位单元520包括气缸三5201、气缸安装座5202、销柱5203和直线轴承二5204,气缸三5201安装在气缸安装座5202上,销柱5203安装在气缸三5201的活塞杆上,直线轴承二5204安装在侧板三517上,销柱5203与直线轴承二5204可滑动连接,气缸三5201驱动销柱5203穿过直线轴承二5204固定上载具装置3。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2和图13,工业相机装置6包括支撑架611、面板612、高度调节块613、调节螺栓614、螺栓固定板615、多个连接轴616,Y轴向调节块617、X轴向调节座618、Y轴向调节板619、多个工业相机620和多个光源二621,工业相机620的镜头竖直朝下,Y轴向调节块617一面安装工业相机620,Y轴向调节块617另一面设有Y轴向的导向条一并安装在X轴向调节座618上,X轴向调节座618对应导向条一设有凹槽一,导向条一插在凹槽一内并可沿着Y轴向滑动,凹槽一上下两端分别开设用于调节工业相机620Y轴向位置的长圆孔一,面板612与面板612相对一面上下方向上分别设有导向槽一6121和导向槽二6122,导向槽一6121和导向槽二6122上分别开设多个用于调节工业相机620X轴向位置的长圆孔二6123和多个用于调节光源二621X轴向位置的长圆孔三6124,X轴向调节座618通过长圆孔二安装在导向槽一6121上,Y轴向调节板619通过长圆孔三安装在导向槽二6122上,Y轴向调节板619上开设多个用于调节光源二621Y轴向位置的长圆孔四,光源二621通过长圆孔四安装在Y轴向调节板619上,多个连接轴616、高度调节块613和Y轴向调节板619均设在面板612与面板612之间,高度调节块613对称设置,高度调节块613与高度调节块613相背一侧面上设有Z轴向的导向条二,支撑板511对应导向条二设有导向槽三,支撑架611上设有多个用于调节高度调节块613Z轴向位置的长圆孔五6111,高度调节块613通过长圆孔五6111安装在支撑板511上,螺栓固定板615一端安装在支撑架611的顶面上,螺栓固定板615另一端悬空并设有通孔三,高度调节块613顶面对应通孔三设有螺纹孔二6131,调节螺栓614穿过通孔三与螺纹孔二6131进行螺纹连接,支撑架611安装在底板一7上。

复位过程是:升降压合装置5驱动上载具装置3上升拉开与下载具装置4之间的距离以提供足够的人手上料空间,气缸三5201驱动销柱5203朝上载具装置3的反方向运动,使翻转驱动单元519通过驱动从动轴一5191能带动侧板一34联动上载具板32以从动轴一5191轴向为圆心向上翻转成垂直于地面的形态。

组装前,需要进行人工上料:1、手机中板上料过程:气缸一37驱动定位柱38凸出上载具板32,将手机中板放置在上载具装置3的上载具板32上,使手机中板的相邻两侧面均能倚靠在定位柱38上起到定位作用,多个真空吸盘一31将手机中板吸住起到固定作用;2、手机屏幕上料过程:将手机屏幕对应手机中板放置在下载具装置4的下载具板415上,使用手机屏幕相邻两侧面分别倚靠在限位块一4151和限位块二4152上,真空吸盘二416吸住手机屏幕保证手机屏幕的安装平面度,气缸二420驱动卡爪板417顶持手机屏幕起到夹持固定作用。

组装过程总体分为以下五步:

第一步:XY轴向移动模组22驱动下载具板415带动手机屏幕运动到四个工业相机620下方,四个光源一422开启照亮手机屏幕的四角补充光亮,使四个工业相机620能分别清晰地抓拍手机屏幕的四角轮廓特征。

第二步:翻转驱动单元519通过驱动从动轴一5191通过安装孔带动侧板一34联动上载具板32以从动轴一5191轴向为圆心向下翻转成水平,气缸三5201驱动销柱5203插入侧板一34上的销孔341实现固定上载具板32,提高上载具板32在装配中的稳定性,这时的手机中板与手机屏幕的位置关系为相对、平行以及相互错开。

第三步:四个光源一422关闭,四个光源二621开启照亮手机中板的四角补充光亮,使四个工业相机620能分别清晰抓拍手机中板的四角轮廓特征并以手机中板的四角轮廓特征为基准比对第二步中抓拍的特征,计算两者的角度偏差值和错开的间距值。

第四步:控制器将角度偏差值和错开的间距值转换成电信号控制XY轴向移动模块22驱动下载具装置4沿X轴向或Y轴向运动同时控制回转工作台23驱动下载具装置4旋转角度修正手机屏幕到达手机中板对应的安装位置。

第五步:升降压合装置5带动上载具装置3下降将手机中板准确地安装在手机屏幕上,这过程中,弹簧4212逐渐压缩产生的弹力也不断增加并传动受压块4213联动压力传感器4214顶持在底板四411上,当压力传感器4214检测到的压力值达到设定的组装压力值时,升降压合装置5停止运动,完成组装动作。

最后升降压合装置5带动上载具装置3进行复位。本实用新型将手机中板和手机屏幕进行组装,通过控制器,自动对位装置2能根据工业相机装置6反馈的电信号将手机屏幕精准地运送到正确的安装位置,提高了组装精度还保证组装的一致性,使用升降压合装置5代替人工作业能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