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刃组合T形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96911发布日期:2019-06-22 01:19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刃组合T形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切削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刃组合T形刀。



背景技术:

对于需要加工如图1和图2所示槽口的零件加工中,需要使用不同刀具分别加工槽口和零件外形轮廓切削,当零件外形轮廓较复杂时,则需要使用多把刀具,刀具更换时间长,影响生产效率。如何通过一把刀具一次性完成槽口和零件外形轮廓的加工,提高生产效率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刃组合T形刀来解决上述问题,所述三刃组合T形刀加工效率高,缩短换刀时间,加工后的零件表面光洁度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刃组合T形刀,包括刀头和刀杆,所述刀头由槽口切削部,中间连接部和下部成型铣削部组成;刀头上设有以刀杆的轴线为中心、周向均匀布置的三个切削座,通过三个所述切削座加快切削频率,同时均匀布置的三个所述切削部可以使整个刀具结构受力更均衡,避免因受力不均引起刀具变形;三个所述切削座结构相同,位于所述槽口切削部的切削座上设有依次连接的端刃、侧刃一和底刃,底刃与中间连接部连接,所述端刃、侧刃一和底刃均凸出中间连接部侧面设置,使所述槽口切削部和中间连接部形成T形结构,位于所述下部成型铣削部的切削座上设有侧刃二,所述侧刃二形状与零件外形轮廓相同;相邻两个所述切削座之间各设一直槽排屑槽;所述端刃处设有端刃后角,所述侧刃一和侧刃二处均设有侧刃后角。

通过所述槽口切削部上的端刃、侧刃一和底刃进行槽口切削,通过所述下部成型铣削部处的侧刃二进行零件外形铣削,所述中间连接部将槽口切削部和下部成型铣削部分离,避免两个铣削过程相互干扰,从而实现了通过一把刀具一次性完成零件加工的效果,减少换刀时间,提高加工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端刃、侧刃一和底刃均为直刃,所述端刃垂直于侧刃一,且平行于底刃。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下部成型铣削部的切削座上还设有肩部,所述肩部内侧与中间连接部相连,外侧与侧刃二相连。

优选的,所述侧刃二为外凸的弧形刃,所述肩部水平设置。

优选的,所述端刃后角大小为8°~10°。

优选的,所述侧刃一处设有两个侧刃后角,分别为第一侧刃后角和第二侧刃后角,所述第一侧刃后角的大小为8°~10°,所述第二侧刃后角的大小为50°~60°;所述侧刃二处设有两个侧刃后角,分别为第三侧刃后角和第四侧刃后角,所述第三侧刃后角的大小为8°~10°,所述第四侧刃后角的大小为50°~60°。

优选的,所述直槽排屑槽的前角大小为2°~5°。

优选的,所述刀杆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刀杆与刀头平滑过渡。

优选的,所述刀杆和刀头由硬质合金材质一体制作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刃组合T形刀,通过端刃、侧刃一和底刃进行槽口切削,通过侧刃二进行零件外形铣削,中间连接部将槽口切削部和下部成型铣削部分离,避免两个铣削过程相互干扰,从而实现了通过一把刀具一次性完成零件加工的效果,减少换刀时间,提高加工效率。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刃组合T形刀,所述刀头上设有以刀杆的轴线为中心、周向均匀布置的三个切削座,通过三个切削座加快切削频率,同时均匀布置的三个切削部可以使整个刀具受力更均衡,避免因受力不均引起刀具变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刃组合T形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加工出的零件槽口结构示意图;

图2 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刃组合T形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 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刃组合T形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刃组合T形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刀头区域切削刃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刀头,2、刀杆,1-1、槽口切削部,1-2、中间连接部,1-3、下部成型铣削部,3、端刃,4、侧刃一,5、底刃,6、侧刃二,7、肩部,8、端刃后角,9、第一侧刃后角,10、第二侧刃后角,11、第三侧刃后角,12、第四侧刃后角,13、直槽排屑槽、14、零件,15、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朝向刀具旋转的方向为刀具的前方,逆向刀具旋转的方向为刀具的后方。

如图3-图5所示,一种三刃组合T形刀,包括刀头1和刀杆2,刀头1由槽口切削部1-1,中间连接部1-2和下部成型铣削部1-3组成;刀头1上设有以刀杆2的轴线为中心、周向均匀布置的三个切削座,通过三个切削座加快切削频率,同时均匀布置的三个切削部可以使整个刀具结构受力更均衡,避免因受力不均引起刀具变形;三个切削座结构相同,位于槽口切削部1-1的切削座上设有依次连接的端刃3、侧刃一4和底刃5,底刃5与中间连接部1-2连接,端刃3、侧刃一4和底刃5均凸出中间连接部1-2侧面设置,使槽口切削部1-1和中间连接部1-2形成T形结构,位于下部成型铣削部1-3的切削座上设有侧刃二6,侧刃二6形状与零件14外形轮廓相同;相邻两个切削座之间各设一直槽排屑槽13;端刃3处设有端刃后角8,侧刃一4和侧刃二6处均设有侧刃后角。

当进行槽口15切削时,将侧刃一4正对零件14表面,下部成型铣削部1-3与零件14不接触,所述三刃组合T形刀旋转的同时向零件14侧进给,侧刃一4用于切削槽口15的内侧面,切削出的内侧面为圆弧形面,端刃3和底刃5分别用于切削槽口15的上下表面,在零件14内部切削出相互对应的平面,由于刀具的旋转中心位于零件14外侧,因此侧刃一4切削出的圆弧形表面为圆心角小于180°的劣弧(如图2所示),从而在零件14侧边形成截面为圆弧形的柱状槽口15,槽口15的内表面形状与侧刃一4、端刃3和底刃5的形状有关,通常侧刃一4、端刃3和底刃5均为直刃,槽口15的内表面为平滑的圆弧面或者平面。

当进行零件14外形轮廓铣削时,将侧刃二6正对零件14表面,槽口切削部1-1与零件14不接触,由于侧刃二6与零件14外形轮廓相同,通过刀具的旋转可以对零件14表面进行一次性加工打磨,加工出的零件14表面更光滑。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3-图5所示,一种三刃组合T形刀,包括由硬质合金材质一体制成的刀头1和刀杆2,刀杆2为圆柱形结构,刀杆2与刀头1平滑过渡,刀头1由槽口切削部1-1,中间连接部1-2和下部成型铣削部1-3组成;刀头1上设有以刀杆2的轴线为中心、周向均匀布置的三个切削座,三个切削座结构相同,位于槽口切削部1-1的切削座上设有依次连接的端刃3、侧刃一4和底刃5,底刃5与中间连接部1-2连接,端刃3、侧刃一4和底刃5均凸出中间连接部1-2侧面设置,使槽口切削部1-1和中间连接部1-2形成T形结构,端刃3、侧刃一4和底刃5均为直刃,端刃3垂直于侧刃一4,且平行于底刃5。切削出的槽口15为直棱柱形。

位于下部成型铣削部1-3的切削座上设有侧刃二6和肩部7,肩部7内侧与中间连接部1-2相连,外侧与侧刃二6相连,肩部7水平设置,侧刃二6为外凸的弧形刃。相邻两个切削座之间各设一直槽排屑槽13。

为减少刀具与零件14之间的摩擦,端刃3处设有端刃后角8,由于端刃3的切削面为平面,使用一个端刃后角8即可,端刃后角8大小为8°~10°,优选用8°。侧刃一4和侧刃二6的切削面为内凹的弧形面,需要有较大的侧刃后角避免侧刃后方与零件14接触,因此均采用两个侧刃后角,侧刃一4处设有第一侧刃后角9和第二侧刃后角10,第一侧刃后角9位于侧刃一4后方,第二侧刃后角10位于第一侧刃后角9后方,第一侧刃后角9的大小为8°~10°,优选用8°,第二侧刃后角10的大小为50°~60°,优选用60°;侧刃二6处设有第三侧刃后角11和第四侧刃后角12,第三侧刃后角11位于侧刃二6后方,第四侧刃后角12位于第三侧刃后角11后方,第三侧刃后角11的大小为8°~10°,优选用8°,第四侧刃后角12的大小为50°~60°,优选用60°。

作为优选的,所述直槽排屑槽13的前角大小为2°~5°。

在本说明书中,对所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