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外循环光电寻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4664发布日期:2019-11-09 00:20阅读:839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外循环光电寻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控加工技术中使用的寻边器,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外循环光电寻边器。



背景技术:

数控铣床寻边器是用来寻机床XY坐标系的零件原点G54位置,每更换一次零件或零件位置发生改变,则需要重新寻边确定零件坐标原点,使用的频率很高。目前市面上使用较多的是机械错位式和球体接触式光电寻边器,机械错位式寻边器结构简单,通过观察两个接触圆盘在主轴旋转过程中接触零件,在发生错位时判定当前的位置,缺点是接触面容易粘合,反应不灵敏,且不容易观察;球体接触式光电寻边器是通过机床本身具有导电性能,利用球体接触零件一瞬间,与机床连接产生回路,寻边器里的灯光点亮,达到对刀的目的,球体接触式光电寻边器在使用过程中有如下不足:

1.体积过大,其对刀接触头大多都是球体状,其结构上的缺点是球体的形状不能设计太小,球体较大,造成整个寻边器的结构大且重,这将增大了整个寻边器结构,不便于携带和安装,因此利用率不高。

2.在一些较小的型腔槽寻边时,由于球体(10mm)较大,不便于寻边。

3.球体在寻边时,是点接触,如果平面不平整,无法触碰面的最外缘部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外循环光电寻边器,该寻边器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携带安装,且具有过行程保护功能,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外循环光电寻边器,包括电池后盖、寻边器本体、对刀杆、调节弹簧和调节螺母,所述寻边器本体包括本体前段和本体后段,本体前段和本体后段之间设置有绝缘体并通过螺纹连接,寻边器本体内开有通孔,本体前段开有与通孔连通的透光孔,电池后盖内安装有电池后盖挡圈,电池后盖挡圈上安装有后盖内弹簧,电池后盖通过螺纹连接在寻边器本体的本体后段尾端,寻边器本体的通孔内放置有通过电源线依次电联接的电池、电容和发光体,电池负极与后盖内弹簧接触,寻边器本体的本体前段的通孔内安装有前挡圈,本体前段的外侧通过螺纹安装有调节垫圈,对刀杆内部开有定位通孔,调节螺母位于对刀杆的定位通孔内并与对刀杆定位通孔通过螺纹连接,调节螺母通过电源线与电容电联接,调节弹簧一端与调节螺母连接,另一端与前挡圈连接,对刀杆的尾端通过调节弹簧拉紧与寻边器本体的本体前段的前端和调节垫圈接触。

所述对刀杆的尾端开有与定位通孔连通的锥形内孔,寻边器本体的本体前段为锥形,对刀杆与寻边器本体的本体前段的接触面为锥形面。

所述寻边器本体的通孔内还设置有电池正极挡圈,该电池正极挡圈与电池正极接触,电源线穿过电池正极挡圈与电池正极联接。

所述调节螺母上还开有便于旋转的凹槽。

所述寻边器本体为圆柱体,其外径为10~12mm。

所述对刀杆前端为圆柱体,其外径为4~10mm。

光电式寻边器反应灵敏,且容易观察,对操作者没有过高的要求。本实用新型针对这一特征,设计一款体型在10~12mm直径,接触直径在4~10mm直杆便携式光电对刀仪,不仅结构简单,可对直径大于等于8mm孔槽进行寻边,而且具有过行程保护功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携带安装。整个寻边器的体积小,采用锥面接触同轴设计,其寻边器本体的夹持直径为10~12mm。

2.对刀杆采用圆柱体设计,可设计最小直径为4mm,可对小型内型腔进行寻边。

3.采用对刀杆尾端的内锥面与寻边器本体外锥面贴合,能保持对刀杆尾端的内锥面与寻边器本体轴心线同轴。

4.当对刀杆接触零件并持续移动而产生过行程时,对刀杆尾部倾斜一个角度,起到保护的作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之便携式外循环光电寻边器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之便携式外循环光电寻边器主视剖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之便携式外循环光电寻边器右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外循环回路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超过过行程示意图。

图中:1-电池后盖,101-本体前段,102-本体后段,2-后盖内弹簧,3-电池,4-电容,5-绝缘体,6-前挡圈,7-调节弹簧,8-调节螺母,81-凹槽,9-电池后盖挡圈,10-寻边器本体,101-本体前段,102-本体后段,11-电池正极挡圈,12-电源线,13-发光体,14-透光孔,15-调节垫圈,16-对刀杆,161-定位通孔,162-锥形内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便携式外循环光电寻边器,如图1-图2所示,包括电池后盖1、寻边器本体10、对刀杆16、调节弹簧7和调节螺母8,所述寻边器本体包括本体前段101和本体后段102,本体前段和本体后段之间设置有绝缘体5并通过螺纹连接,寻边器本体内开有通孔,本体前段开有与通孔连通的透光孔14,电池后盖内镶嵌安装有电池后盖挡圈9,电池后盖挡圈上嵌入安装有后盖内弹簧2,电池后盖通过螺纹连接在寻边器本体的本体后段尾端,寻边器本体的通孔内放置有通过电源线12依次电联接的电池3、电容4和发光体13,电池负极与后盖内弹簧接触,寻边器本体的本体前段的通孔内安装有前挡圈6,本体前段的外侧通过螺纹安装有调节垫圈15,对刀杆内部开有定位通孔161,调节螺母位于对刀杆的定位通孔内并与对刀杆定位通孔通过螺纹连接,调节螺母通过电源线与电容电联接,调节弹簧7一端与调节螺母连接,另一端与前挡圈连接,前挡圈6与调节弹簧7连接,起到固定调节弹簧端面的作用,调节弹簧的另外一端连接调节螺母8,调节螺母8可以通过螺纹旋转调节调节弹簧7的松紧,起到拉伸对刀杆16与寻边器本体10前端接触面贴合的作用。对刀杆的尾端通过调节弹簧拉紧与寻边器本体的本体前段的前端和调节垫圈15接触。所述对刀杆16的尾端开有与定位通孔连通的锥形内孔162,寻边器本体的本体前段为锥形,对刀杆与寻边器本体的本体前段的接触面为锥形面。对刀杆16尾端的内锥面与寻边器本体10外锥面贴合,起到导向作用,由于贴合面是锥面,贴合后对刀杆16与寻边器本体10保持同轴线。对刀杆16的尾部端面与调节垫圈15贴合,调节垫圈15与寻边器本体10的前端采用螺纹连接,通过调节垫圈15旋转,与对刀杆16尾部端面刚好接触,不影响对刀杆16尾端的内锥面与寻边器本体10外锥面贴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寻边器本体的通孔内还设置有电池正极挡圈11,该电池正极挡圈与电池正极接触,电源线穿过电池正极挡圈与电池正极联接。作为一种变换,也可以不设置电池正极挡圈,通过设置通孔的台阶固定电池或是采用其他方式固定电池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螺母上还开有便于旋转的凹槽81。作为一种变换,也可以不设置凹槽,或是采用其他结构便于旋转调节螺母。

本实施例中,所述寻边器本体为圆柱体,其外径为10~12mm。所述对刀杆前端为圆柱体,其外径为4~10mm。可对直径大于等于8mm孔槽进行寻边。作为一种变换,相关的尺寸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变化。

本实用新型寻边器上的绝缘体5将寻边器本体10分割为两部分,电池3的正极直接与发光体的正极相连接,并嵌入寻边器本体10内部。电池负极经过电池后盖1连接到寻边器本体10的尾端夹持部位。发光体13负极通过导电线与调节螺母8相连并与对刀杆16、寻边器本体的本体前段101相连,形成发光体13的负极区域。

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外循环光电寻边器在使用时,将寻边器本体10装入数控铣床刀柄内,并安装到机床上。使用便携式外循环光电寻边器上的对刀杆16接触所要寻边的零件外侧边缘处,如图3所示,当对刀杆16接触零件边缘处的一瞬间时,发光体13的负极经过导电线与连接的对刀杆16传入机床上,由于机床本身是具有导电性,因此经过机床连接到安装刀柄处,此时整个寻边器形成回路,发光体13发出亮光,表示已经接触零件侧面,此刻的瞬间接触部位即为当前寻边点处,完成一个端面的对刀操作。

便携式外循环光电寻边器在使用过程中,当操作员移动寻边器超过行程时,对刀杆16的底面一侧边与调节垫圈15接触,另一侧边与调节垫圈15分离,弹簧向外拉伸,并转动一个角度,如图4所示,不会对寻边器造成损伤。当过行程返回时,由于弹簧的拉力作用,将对刀杆16尾部锥面与寻边器本体10前端椎体完全贴合,两锥面贴合后实现同轴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