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件冲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69030发布日期:2019-10-28 23:45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五金件冲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件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五金件冲压装置。



背景技术:

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成形加工方法,冲压的坯料主要是热轧和冷轧的钢板和钢带,全世界的钢材中,有60~70%是板材,其中大部分经过冲压制成成品,冲压装置通过压力机推动上下模具相合,将冲压件冲出来,冲压件冲出之后将冲压件推出冲压装置,方便进行下一步冲压,冲压件成型后,有些冲压件需要对冲压形成的孔制成螺纹孔,就需要将冲压件再进行攻牙的步骤。

现有的冲压装置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模座上固定有冲压模具,且上模座可被驱动升降以带动冲压模具做升降运动,从而实现对原材料的冲压目的,在冲压过程中通过人工定期喷洒冷却液来实现降温,这种方式不够自动化,而且散热效果也不好,不利于提升五金件的质量;或者冷却液一直处于喷洒状态,这种方式喷洒不够精准,往往需要喷洒较大的面积,导致冷却液用量和损失过大,不利于节约成本。

同时检索到一篇公开号为CN20668933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油管护板连续冲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导引机构、成型机构、脱料机构、导料槽,所述脱料机构包括氮气弹簧、脱料板、脱料顶针,所述氮气弹簧连接所述上夹板、上垫板和上模座,所述脱料板设在所述止挡板下部,所述脱料顶针连接所述下模板、下垫板和下模座。上述冲压模具是通过物理接触的方式(即通过脱料顶针的顶针抵接)将冲压成型的产品顶出,这种方式结构比较复杂,容易卡顿导致无法及时排出物料。

而且一般需要在冲压件上要形成螺纹孔,首先通过压力机驱动上模座向下运动,使得上冲模与下底模相合,将孔洞冲出,之后取出冲压件,使用攻丝的工具人工对冲出的孔洞进行攻丝,形成螺纹孔,上述方式将攻牙与冲孔分开,需要进行二次加工,且第二次加工时使用的是人工手工攻牙,花费的时间较多,效率比较低下。

综合上所述,常见的冲压装置都存在上述喷洒冷却液不精准问题、出料易卡顿问题以及分步冲孔攻牙所带来的效率低下问题,故而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五金件冲压装置,具有喷洒冷却液精准、易出料不卡顿以及同步冲孔攻牙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五金件冲压装置,包括:上模座、上冲模、下模座、下底模、安装座、丝杆、传动组件、牙锥组件、冷却液间歇式输送组件、间歇通气组件以及控制电路板;

所述上冲模设置有若干个且安装于所述上模座的下表面以对料带进行冲压处理,所述丝杆顶部转动装配于所述上模座的下表面且竖向布置,所述安装座安装于所述下模座的上表面一侧,所述丝杆的下半部分螺纹装配于所述安装座的一侧,所述上模座被驱动下降的过程中带动所述上冲模、所述丝杆下降且带动所述丝杆转动,所述牙锥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另一侧,所述牙锥组件的下端设置有牙条,所述传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丝杆在转动过程中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牙条升降并转动以对料带上的穿孔进行攻牙处理;

所述冷却液间歇式输送组件包括:储液箱、动力泵、喷液管以及电磁水阀,所述喷液管设于所述动力泵和所述安装座之间且用于输送所述储液箱中的冷却液,所述电磁水阀设于所述喷液管上并控制所述喷液管的导通或阻断,所述安装座的一侧面设置有倾斜布置的插孔,所述喷液管的一端插入所述插孔中,所述控制电路板同时控制所述上模座被驱动升降以及控制所述电磁水阀通断,当所述上模座带动所述牙锥组件向下运动以接触料带时所述电磁水阀被控制打开,所述冷却液顺着所述插孔向所述牙锥组件和料带之间的接触处喷洒冷却液;

所述下底模上开设有供成品件滑出的槽轨,所述槽轨的内侧壁设置有朝向所述成品件滑出方向倾斜设置的出气孔,所述下底模内开设有与所述出气孔相连通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进气口设于所述下底模的外侧壁,所述间歇通气组件与所述进气口相对接以向所述气流通道中间隔性吹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料带在下底模上输送的过程中,上模座在压力机的驱动下带动上冲模和丝杆下降,从上冲模对料带进行冲压并完成冲孔或者成型处理,同时丝杆沿着安装座转动且通过传动组件驱动牙条下降并转动,以对冲孔完毕的料带进行攻牙处理,上述结构设计不仅稳定,而且可以实现同步进行冲压、攻牙处理,省去了将冲压件取出的过程中,生产效率更高;

控制电路板控制上模座向下运动时,牙锥组件被上模座所传动,从而牙锥组件也向下运动,此时料带在安装座的下表面和下底模的上表面之间的缝隙中穿过,当牙锥组件与料带接触后产生大量热量以及少量碎屑时,控制电路板控制电磁水阀打开,在动力泵提供压力的基础上,喷液管将储液箱中的冷却液导入安装座的插孔中,插孔的设计方便喷液管精准的对准安装座,从而带走冲压后产生的热量和碎屑,且在上模座向上运动以准备下一次冲压时,控制电路板控制电磁水阀关闭,此时喷液管不再喷出冷却液,这种间歇式的冷却方式,喷洒更精准,无需喷洒较大的面积,每一次冷却和冲洗碎屑所使用的冷却液量比较小,有利于节约成本,同时还无需人工控制喷洒冷却液时机,通过控制电路板控制,即可实现上模座的升降运动和电磁水阀的启闭之间联动,自动化程度更高果;

间歇通气组件可以向进气口中间隙式提供高压气流,高压气流顺着气流通道从出气孔中喷出,以将成品件从槽轨中推出,实现了高效出料的目的,上述出料方式与传统的结构相比,无需设计复杂的物理性接触部件以顶出成品件,结构更加简约,出料更加顺畅无卡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牙锥组件还包括:套筒以及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上半部分转动装配于所述套筒内,所述牙条固定装配于所述转动杆的下端,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与所述传动组件相匹配的驱动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筒可以方便牙锥组件安装于安装座上,而且套筒可以和转动杆相螺纹装配并提供转动杆升降的空间,转动杆则可以和传动组件配合带动牙条运动,以实现攻牙目的,上述结构牢固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主动齿轮、传动齿轮以及驱动齿轮;

所述主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和所述驱动齿轮三者相啮合且在所述安装座内自由转动,所述主动齿轮的外齿啮合于所述丝杆的外螺纹,所述传动齿轮设于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驱动齿轮之间;

所述驱动齿轮套设于所述转动杆上,且所述驱动齿轮上设置有与所述驱动槽相匹配驱动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丝杆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再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再带动驱动齿轮转动,结合驱动块和驱动槽的设计,驱动齿轮可以稳定地带动转动杆转动,这种传动结构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开设有与所述套筒相匹配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设置有若干L型滑槽,所述套筒的外周壁上设置有与所述L型滑槽相匹配的滑块,所述套筒旋转卡接于所述安装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竖向插入L型滑槽后,可以旋转套筒,以使滑块在L型滑槽的底部转动,从而实现套筒可以旋转卡接于所述安装孔内,这种结构设计不仅牢固,而且牙锥组件安装拆卸都比较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底模上设置有弹性支撑台,所述弹性支撑台位于所述安装座的下方以支撑待攻牙的料带,所述弹性支撑台包括:导向杆、支撑板以及复位弹簧,所述导向杆滑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下表面,所述复位弹簧夹设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和所述下模座上表面之间,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导向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支撑台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进而在牙条对料带进行攻牙处理时,一旦攻牙完成可以避免牙条与下底模刚性接触,对牙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支撑板对料带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在牙条攻牙完成后,牙条会抵接于支撑板上,从而将复位弹簧压缩,具有良好的缓冲效果,上述结构易于制作且便于安装维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座的上表面开有供冷却液导出的导槽,所述下模座的侧端面插接有与所述导槽相连通的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用于及时将所述下模座的上表面的冷却液排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液管和导槽的结合设能使下模座的上表面的冷却液及时排出,从而冷却液不易在下模座的上表面堆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液管与所述下模座相远离的一端设有废液收集箱,所述废液收集箱内设置有对废弃冷却液进行过滤的过滤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废液收集箱可以有效地对排液管中排出的冷却液进行收集,不至于导致冷却液胡乱排放,废弃冷却液往往会夹杂有冲洗下来的碎屑,废弃冷却液通过排液管排至废液收集箱中的过程中,过滤组件能对废弃冷却液进行过滤,这样废液收集箱中收集到的冷却液更加干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上金属网、下金属网以及网布,所述网布夹紧于所述上金属网和所述下金属网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金属网和下金属网对网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且方便过滤组件安装于废液收集箱内,网布的孔径更小,进而具有较佳的过滤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间歇通气组件包括:气泵、气管以及电磁气阀,所述气管连接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气泵之间,所述电磁气阀设于所述气管上以间歇性控制气流通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泵可以提供稳定的高压气流,气管可以顺利得将气流通入进气口中,电磁气阀易于控制气管内的气流通断以实现间歇式吹气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气孔设置有两个且对称布置于所述槽轨的两个内侧壁上,所述出气孔的布置方向与所述槽轨的方向夹角为45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两个出气孔,且对称设计可以保证两股气流吹向成品件时,共同汇集成推动成品件滑出槽轨的力,出料效率更高、更稳定,45度的倾斜夹角设计的出气孔可以保证吹气的气流更加稳定的吹向成品件,以实现稳定出料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其一,通过增设安装座、丝杆、传动组件、牙锥组件、冷却液间歇式输送组件、间歇通气组件以及控制电路板。相互之间配合工作,呈流水线式依次进行冲压、攻牙、喷液降、吹气出料操作,自动化程度更高;

其二,滑块竖向插入L型滑槽后,可以旋转套筒,以使滑块在L型滑槽的底部转动,从而实现套筒可以旋转卡接于所述安装孔内,这种结构设计不仅牢固,而且牙锥组件安装拆卸都比较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牙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驱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模座;2、上冲模;21、冲孔模;22、成型模;3、下模座;4、下底模;41、弹性支撑台;411、导向杆;412、支撑板;413、复位弹簧;42、导槽;43、槽轨;44、出气孔;45、气流通道;46、进气口;5、安装座;51、安装孔;52、L型滑槽;53、插孔;6、丝杆;7、传动组件;71、主动齿轮;72、传动齿轮;73、驱动齿轮;731、驱动块;8、牙锥组件;81、牙条;82、套筒;821、滑块;83、转动杆;831、驱动槽;9、冷却液间歇式输送组件;91、储液箱;92、动力泵;93、喷液管;94、电磁水阀;10、排液管;11、废液收集箱;12、过滤组件;121、上金属网;122、下金属网;123、网布;13、连通管;14、间歇通气组件;141、气泵;142、气管;143、电磁气阀;101、料带;102、成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五金件冲压装置,包括:上模座1、上冲模2、下模座3、下底模4、安装座5、丝杆6、传动组件7以及牙锥组件8。

上冲模2设置有两个且安装于上模座1的下表面以对料带101进行冲压处理,丝杆6顶部转动装配于上模座1的下表面且竖向布置,安装座5安装于下模座3的上表面一侧,丝杆6的下半部分螺纹装配于安装座5的一侧,上模座1被驱动下降的过程中带动上冲模2、丝杆6下降且带动丝杆6转动。

牙锥组件8安装于安装座5的另一侧,牙锥组件8的下端设置有牙条81,传动组件7安装于安装座5内,丝杆6在转动过程中通过传动组件7带动牙条81升降并转动以对料带101上的穿孔进行攻牙处理。

上冲模2包括:冲孔模21以及成型模22,丝杆6设于冲孔模21和成型模22之间,冲孔模21用于对料带101进行冲孔,成型模22用于对攻牙处理后的料带101进行冲压成型,通过在攻牙工位的前后,分别设计冲孔模21以及成型模22,从而可以实现流水线式对料带101依次进行冲孔、攻牙、成型处理,生产效率更高,减小该装置的体积,更加节省其占用空间。

五金件冲压装置还包括冷却液间歇式输送组件9以及控制电路板,冷却液间歇式输送组件9包括:储液箱91、动力泵92、喷液管93以及电磁水阀94,喷液管93设于动力泵92和安装座5之间且用于输送储液箱91中的冷却液,电磁水阀94设于喷液管93上并控制喷液管93的导通或阻断,安装座5的一侧面设置有倾斜布置的插孔53,喷液管93的一端插入插孔53中,控制电路板同时控制上模座1被驱动升降以及控制电磁水阀94通断,当上模座1带动牙锥组件8向下运动以接触料带101时电磁水阀94被控制打开,冷却液顺着插孔53向牙锥组件8和料带101之间的接触处喷洒冷却液。

下模座3的上表面开有供冷却液导出的导槽42,下模座3的侧端面插接有与导槽42相连通的排液管10,排液管10用于及时将下模座3的上表面的冷却液排出,排液管10和导槽42的结合设能使下模座3的上表面的冷却液及时排出,从而冷却液不易在下模座3的上表面堆积。

排液管10与下模座3相远离的一端设有废液收集箱11,废液收集箱11内设置有对废弃冷却液进行过滤的过滤组件12,废液收集箱11可以有效地对排液管10中排出的冷却液进行收集,不至于导致冷却液胡乱排放,废弃冷却液往往会夹杂有冲洗下来的碎屑,废弃冷却液通过排液管10排至废液收集箱11中的过程中,过滤组件12能对废弃冷却液进行过滤,这样废液收集箱11中收集到的冷却液更加干净。

废液收集箱11和储液箱91之间通过连通管13连通,连通管13将经过滤组件12过滤后的冷却液导入储液箱91中再利用,通过连通管13使废液收集箱11和储液箱91连通,进而可以将过滤后的冷却液重复利用,更加节省资源,降低成本。

结合图2和图3所示,牙锥组件8还包括:套筒82以及转动杆83,转动杆83的上半部分转动装配于套筒82内,牙条81固定装配于转动杆83的下端,转动杆83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与传动组件7相匹配的驱动槽831,驱动槽831设置有两个,套筒82可以方便牙锥组件8安装于安装座5上,而且套筒82可以和转动杆83相螺纹装配并提供转动杆83升降的空间,转动杆83则可以和传动组件7配合带动牙条81运动,以实现攻牙目的,上述结构牢固稳定。

安装座5开设有与套筒82相匹配的安装孔51,安装孔51的内壁设置有三个L型滑槽52,套筒82的外周壁上设置有与L型滑槽52相匹配的滑块821,滑块821同样设置有3个且对称布置于套筒82的外周壁底部,套筒82旋转卡接于安装孔51内,滑块821竖向插入L型滑槽52后,可以旋转套筒82,以使滑块821在L型滑槽52的底部转动,从而实现套筒82可以旋转卡接于安装孔51内,这种结构设计不仅牢固,而且牙锥组件8安装拆卸都比较方便。

下底模4上设置有弹性支撑台41,弹性支撑台41位于安装座5的下方以支撑待攻牙的料带101,弹性支撑台41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进而在牙条81对料带101进行攻牙处理时,一旦攻牙完成可以避免牙条81与下底模4刚性接触,对牙条81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弹性支撑台41包括:导向杆411、支撑板412以及复位弹簧413,导向杆411滑动安装于支撑板412下表面,复位弹簧413夹设于支撑板412的下表面和下模座3上表面之间,复位弹簧413套设于导向杆411上,支撑板412对料带101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在牙条81攻牙完成后,牙条81会抵接于支撑板412上,从而将复位弹簧413压缩,具有良好的缓冲效果,上述结构易于制作且便于安装维护。

结合图3和图4所示,传动组件7包括:主动齿轮71、传动齿轮72以及驱动齿轮73,主动齿轮71、传动齿轮72和驱动齿轮73三者相啮合且在安装座5内自由转动,主动齿轮71的外齿啮合于丝杆6的外螺纹,传动齿轮72设于主动齿轮71和驱动齿轮73之间;驱动齿轮73套设于转动杆83上,且驱动齿轮73上设置有与驱动槽831相匹配驱动块731(结合图4中所示)。丝杆6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主动齿轮71转动,主动齿轮71再带动传动齿轮72转动,传动齿轮72再带动驱动齿轮73转动,结合驱动块731和驱动槽831的设计,驱动齿轮73可以稳定地带动转动杆83转动,这种传动结构更加稳定。

结合图1和图5所示,五金件冲压装置还包括间歇通气组件14,下底模4上开设有供成品件102滑出的槽轨43,槽轨43的内侧壁设置有朝向成品件102滑出方向倾斜设置的出气孔44,下底模4内开设有与出气孔44相连通的气流通道45,气流通道45的进气口46设于下底模4的外侧壁,间歇通气组件14与进气口46相对接以向气流通道45中间隔性吹气。

间歇通气组件14包括:气泵141、气管142以及电磁气阀143,气管142连接于进气口46和气泵141之间,电磁气阀143设于气管142上以间歇性控制气流通断,气泵141可以提供稳定的高压气流,气管142可以顺利得将气流通入进气口46中,电磁气阀143易于控制气管142内的气流通断以实现间歇式吹气的效果。

出气孔44设置有两个且对称布置于槽轨43的两个内侧壁上,出气孔44的布置方向与槽轨43的方向夹角为45度,通过设置两个出气孔44,且对称设计可以保证两股气流吹向成品件102时,共同汇集成推动成品件102滑出槽轨43的力,出料效率更高、更稳定,45度的倾斜夹角设计的出气孔44可以保证吹气的气流更加稳定的吹向成品件102,以实现稳定出料的目的。

气泵141具体为电动气泵141,电动气泵141采用电力驱动,充气方便快捷,充气的效率高;气管142为橡胶软管,在其他实施例中气管142还可以为高压金属软管,橡胶软管或者高压金属软管均易于改变方向,且不容易折断,取材方便、成本较低。

结合图1和图6所示,过滤组件12包括:上金属网121、下金属网122以及网布123,网布123夹紧于上金属网121和下金属网122之间,上金属网121和下金属网122对网布123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且方便过滤组件12安装于废液收集箱11内,网布123的孔径更小,进而具有较佳的过滤效果。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料带101在下底模4上输送的过程中,上模座1在压力机的驱动下带动上冲模2和丝杆6下降,从上冲模2对料带101进行冲压并完成冲孔或者成型处理,同时丝杆6沿着安装座5转动且通过传动组件7驱动牙条81下降并转动,以对冲孔完毕的料带101进行攻牙处理,上述结构设计不仅稳定,而且可以实现同步进行冲压、攻牙处理,省去了将冲压件取出的过程中,生产效率更高。

控制电路板控制上模座1向下运动时,牙锥组件8被上模座1所传动,从而牙锥组件8也向下运动,此时料带101在安装座5的下表面和下底模4的上表面之间的缝隙中穿过,当牙锥组件8与料带101接触后产生大量热量以及少量碎屑时,控制电路板控制电磁水阀94打开,在动力泵92提供压力的基础上,喷液管93将储液箱91中的冷却液导入安装座5的插孔53中,插孔53的设计方便喷液管93精准的对准安装座5,从而带走冲压后产生的热量和碎屑,且在上模座1向上运动以准备下一次冲压时,控制电路板控制电磁水阀94关闭,此时喷液管93不再喷出冷却液,这种间歇式的冷却方式,喷洒更精准,无需喷洒较大的面积,每一次冷却和冲洗碎屑所使用的冷却液量比较小,有利于节约成本,同时还无需人工控制喷洒冷却液时机,通过控制电路板控制,即可实现上模座1的升降运动和电磁水阀94的启闭之间联动,自动化程度更高果。

间歇通气组件14可以向进气口46中间隙式提供高压气流,高压气流顺着气流通道45从出气孔44中喷出,以将成品件102从槽轨43中推出,实现了高效出料的目的,上述出料方式与传统的结构相比,无需设计复杂的物理性接触部件以顶出成品件102,结构更加简约,出料更加顺畅无卡顿。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