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带锥度预断坯料的分体式制坯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9877发布日期:2019-10-13 02:48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带锥度预断坯料的分体式制坯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带锥度预断坯料的分体式制坯模具。



背景技术:

对于某些形状复杂的锻件,锻造不能一次终端成型时,需要进行预锻,以避免锻件出现折叠,裂纹等锻造缺陷。因此预锻模具合理设计有助于预锻的成功进行,进而为终端做好前期准备。某高压阀体的预锻模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在薄壁局域出现裂纹,而在厚壁区域裂纹很少。当出现裂纹后若继续使用容易降低坯料的表面质量同时会加速模具的损毁,但若换模具又会造成模具浪费,因此采用预锻模分体式制造有助于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整体模具局部一旦发生损坏,不宜修复,对锻件质量会造成伤害,如果全部替换模具,又会造成模具浪费。所以对于易损坏部位做成镶件,既能保证模具的整体性,又能保证模具的可修复性,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带锥度预断坯料的分体式制坯模具,在对高压阀体的生产过程中,使用分体式模具,锻件质量没有发生改变,但易损部位的更换性大大增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带锥度预断坯料的分体式制坯模具,包括同轴连接的直孔段和锥度段,所述直孔段设置有上下竖直贯通的圆柱形的直孔模腔,所述锥度段设置有上下竖直贯通的第二模腔,所述第二模腔的上部呈倒置圆台形,所述第二模腔的下部呈圆柱形,所述直孔模腔的半径与所述上部的上底面半径相等且位置同轴,所述下部的半径与所述上部的下底面的半径相等,所述上部的上底面半径大于所述上部的下底面半径,所述直孔段的下端面的外边缘设置有止肩,所述锥度段的上端面的内边缘设置有止槽,所述止肩与所述止槽大小形状相匹配,使所述直孔段的下端面与所述锥度段的上端面吻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带锥度预断坯料的分体式制坯模具,在对高压阀体的生产过程中,使用分体式模具,锻件质量没有发生改变,但易损部位的更换性大大增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带锥度预断坯料的分体式制坯模具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带锥度预断坯料的分体式制坯模具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现有技术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用于带锥度预断坯料的分体式制坯模具,包括同轴连接的直孔段5和锥度段2,所述直孔段5设置有上下竖直贯通的圆柱形的直孔模腔6,所述锥度段2设置有上下竖直贯通的第二模腔,所述第二模腔的上部7呈倒置圆台形,所述第二模腔的下部8呈圆柱形,所述直孔模腔6的半径与所述上部7的上底面半径相等且位置同轴,所述下部8的半径与所述上部7的下底面的半径相等,所述上部7的上底面半径大于所述上部7的下底面半径,所述直孔段5的下端面的外边缘设置有止肩4,所述锥度段2的上端面的内边缘设置有止槽3,所述止肩4与所述止槽3大小形状相匹配,使所述直孔段5的下端面与所述锥度段2的上端面吻合连接。

如图所示,图2为制坯整体模具,其有上半段直孔加下半段锥孔组成。工作时将毛坯料由直孔端放入,在上部7冲头的作用下向下挤压,最后形成带锥度的预锻坯料。由于制坯模具长时间处于急冷急热的状态,模具内表面容易出现热疲劳裂纹。由于制坯模具上半段厚度大小于下半段,所以裂纹容易造成模具过早的失效,而此时下半段模具任处于可工作状态,因此若更换整个模具势必造成模具的浪费,增加成本。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为减小不必要的浪费,将制坯模具加工成分体式。分体式制坯模由直孔段5和锥度段2通过止肩4和止槽3装配而成。止肩4和止槽3要采用小间隙配合,其主要的作用是定位,它使直孔段5和锥度段2能保持同轴,防止出现错边;如此一旦直孔段5(或者锥度段2)制坯模失效,只需更换这一段,降低成本。

由此,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分体式设计,易于更换;

2.采用止肩4和止槽3结构用于定位同时便于装配;

3.提高模具使用效率,能降低模具使用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带锥度预断坯料的分体式制坯模具,在对高压阀体的生产过程中,使用分体式模具,锻件质量没有发生改变,但易损部位的更换性大大增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