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卡扣自动输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71993发布日期:2019-07-27 09:46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散热器卡扣自动输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散热器卡扣装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器卡扣自动输出机构。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发明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传统的散热器卡扣组装大多人工搬运的方式,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且卡扣易撒。

基于此,公开号为cn107953096a提供了一种可适用于汽车门板卡扣的自动装配机,该自动装配机设置相互配合的上料机构、暂存机构、装配机构、控制系统,通过上料机构将卡扣输送到暂存机构上,由暂存机构对卡扣进行临时存放,包括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连接的旋转平台、安装在旋转平台上并与其同步转动的圆形夹具、用于检测是否有卡扣的传感器。装配机构用于将暂存机构上的卡扣取下,装配到车门板上;控制机构用于控制上述机构操作。

虽然该已知实施例的自动装配机可以实现全自动装配,提高卡扣的装配效率,但是其结构复杂。且该自动装配机中还涉及用于抓取卡扣的工业机器人,设备造价昂贵。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发明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器卡扣自动输出机构,其可实现散热器卡扣的高效率自动输出,且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廉,便于推广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散热器卡扣自动输出机构,包括:

用于承接散热器卡扣的圆振筛,所述圆振筛具有由侧板围合形成的储料空间以及设置在所述侧板上并与所述储料空间连通的出料口;

具有输送流道的直振筛,所述输送流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出料口中,所述输送流道与所述储料空间对接连通;所述输送流道远离所述圆振筛的位置处设置有满料传感器;

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支撑板转动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的端部设置有吸取组件,所述吸取组件能在所述输送流道远离所述圆振筛的位置处吸取所述散热器卡扣;

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气缸能推动所述第一支撑板转动,进而所述第一支撑板承载着所述第一气缸摆动;

与所述满料传感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信号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满料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输送流道远离所述圆振筛的位置处存在所述散热器卡扣时控制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操作。

优选地,所述输送流道位于中部的位置处设置有吹气孔,所述吹气孔通过管路与气源连接。

优选地,所述圆振筛具有承载底板,所述圆振筛通过所述承载底板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直振筛固定在所述承载底板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两个相对的连接耳,两个所述连接耳上分别设置有轴孔;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个相对的侧壁设置有转轴,两个所述转轴分别对应穿设在两个所述轴孔中。

优选地,还包括搬运机构,所述搬运机构包括:

转动设置在支架上的丝杠,所述丝杠被电机驱动旋转;

具有丝孔的滑块,所述丝杠穿设在所述丝孔中;所述丝杠与所述丝孔配合,以驱动所述滑块沿所述丝杠的轴向移动;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滑块上。

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

多个支腿,多个所述支腿顶端设置有固定横梁;

设置在所述固定横梁侧面的至少两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丝杠穿设在所述通孔中;

设置在所述固定横梁一端的安装框架;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安装框架上,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丝杠的一端对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滑块包括第一拼合板和第二拼合板,所述第二拼合板与所述第一拼合板固定;所述丝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拼合板中,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在所述第二拼合板的侧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缸具有吸取工作位置和释放工作位置;当处于所述吸取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气缸位于所述输送流道远离所述圆振筛的端部的上方;当处于所述释放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气缸位于压入工站的上方;

所述搬运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气缸在所述吸取工作位置和所述释放工作位置之间移动切换。

优选地,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电机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操作。

优选地,所述滑块上设置有擎固件,所述擎固件固定有链条,与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连接的气路管线固定在所述链条上。

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器卡扣自动输出机构,通过设置用于驱动第一气缸摆动的第二气缸,由设置在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端部的吸取组件执行散热器卡扣的吸取操作,从而实现散热器卡扣的自动高效的输出和供给。

且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器卡扣自动输出机构无需配备工业机器人等大型设备,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加低廉,便于推广应用。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指明了本发明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

针对一种实施例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例中使用,与其它实施例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例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发明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发明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发明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器卡扣自动输出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例。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卡扣自动输出机构包括:圆振筛1、直振筛2以及搬运机构3。

圆振筛1具有承载底板101,圆振筛1通过该承载底板101固定在地面上。直振筛2可固定在承载底板101上,从而直振筛2可实现与圆振筛1的一体化,便于安装和整体的移动。

圆振筛1具有由侧板102围合形成的大致呈圆形的储料空间103,该储料空间103用于承接并存储散热器卡扣。侧板102上设置有与储料空间103连通的出料口104。

直振筛2具有上端开口的输送流道201,该输送流道201可由底壁和设置在底壁上表面且相对的两个侧壁构成。输送流道201的一端设置并可固定在出料口104中,以使输送流道201与储料空间103对接连通。这样,经圆振筛1振出的散热器卡扣可进入输送流道201中,进入输送流道201中的散热器卡扣在直振筛2给予的振动作用力下持续向前振动,并被逐渐输送至输送流道201的末端,即远离圆振筛1的一端。

输送流道201远离圆振筛1的位置处设置有满料传感器4,满料传感器4用于检测输送流道201对应位置处是否有散热器卡扣。当检测结果为是时,表面输送流道201中已经铺满散热器卡扣。

此外,输送流道201位于中部的位置处设置有吹气孔(未示出),吹气孔通过管路与气源连接。当散热器卡扣在输送流道201中出现堆叠时,通过吹气孔可向输送流道201中喷射高速气流,从而将堆叠的散热器卡扣全部吹出,防止在后续的吸取操作中出现一次性吸取多个散热器卡扣的问题。

搬运机构3包括支架,支架包括多个支腿301,多个支腿301的下端锚定在地面上,其上端设置有固定横梁302。固定横梁302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板303,连接板303上设置有通孔303a。通孔303a中穿设有可在其中转动的丝杠304。

固定横梁302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框架305,安装框架305上固定有电机306,电机306的输出轴与丝杠304的一端对接固定。从而,电机306可带动丝杠304旋转。丝杠304上套设有与之配合的滑块307,该滑块307具有丝孔,丝杠304穿设在丝孔中。当电机306驱动丝杠304旋转时,滑块307可沿丝杠304的轴向移动。

进一步地,滑块307包括第一拼合板3071和第二拼合板3072,第二拼合板3072与第一拼合板3071可通过螺栓固定。丝孔设置在第一拼合板3071中,第二拼合板3072的侧面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板5。

第二支撑板5上转动设置有第一支撑板6。具体的,第二支撑板5上设置两个相对的连接耳,两个连接耳上分别设置有轴孔。第一支撑板6的两个相对的侧壁设置有转轴,两个转轴分别对应穿设在两个轴孔中。其中,转轴可以与第一支撑板6一体构造,即转轴可以为第一支撑板6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向外凸起形成的;或者,转轴可以为额外设置在第一支撑板6上的构件,其可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固定在第一支撑板6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

第一支撑板6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气缸7,第一气缸7的活塞杆的端部设置有吸取组件,取组件能在输送流道201远离圆振筛1的位置处(即下文提及的吸取工作位置)吸取散热器卡扣。

吸取组件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现有构造,例如,吸取组件可以采用如公开号为cn107953096a所提供的夹爪机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第二支撑板5上设置有第二气缸8,第二气缸8的活塞杆与第一支撑板6转动连接。具体转动连接方式,可以采用铰链连接、球头球窝连接等。从而,第二气缸8能推动第一支撑板6围绕转轴转动,进而第一支撑板6承载着第一气缸7摆动。

第一气缸7具有吸取工作位置和释放工作位置,搬运机构3能驱动第一气缸7在吸取工作位置和释放工作位置之间移动切换。当处于吸取工作位置时,第一气缸7位于输送流道201远离圆振筛1的端部的上方。此时,第二气缸8推动第一支撑板6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气缸7摆动,至设置在第一气缸7的活塞杆端部的吸取组件位于输送流道201远离圆振筛1的端部的正上方,第一气缸7的活塞杆向下延伸,吸取散热器卡扣。

当处于释放工作位置时,第一气缸7位于压入工站的上方。当完成散热器卡扣的吸取后,第一气缸7的活塞杆向上收缩,第二气缸8推动第一支撑板6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气缸7摆动,至设置在第一气缸7的活塞杆端部的吸取组件所吸取的散热器卡扣不被输送流道201的侧壁阻挡和干涉,搬运机构3驱动第一气缸7水平移动,进而将散热器卡扣搬运至压入工站的位置随后释放,即可进行散热器卡扣的装配操作。

由于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8通过气路管线与气压源连接,因此,为了避免搬运机构3在驱动第一气缸7沿丝杠304的轴向水平移动时,气路管线被固定横梁302以及滑块307等构件钩住或牵扯,滑块307上设置有擎固件308,擎固件308固定有链条309,气路管线固定在链条309上。这样,搬运机构3在移动的过程中,擎固件308同步移动,进而通过链条309带动气路管线一起移动,避免其被固定横梁302以及滑块307等构件钩住或牵扯而导致移动不畅。

满料传感器4、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8信号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在满料传感器4检测到输送流道201远离所述圆振筛1的位置处即吸取工作位置存在散热器卡扣时,控制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8操作。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8的具体操作可参照上文描述,在此不作赘述。

进一步地,电机306也与控制器信号连接,其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操作。具体的,当第一气缸7处于吸取工作位置或者释放工作位置时,控制器控制电机306停止,以方便执行散热器卡扣的吸取和释放操作。当完成散热器卡扣的吸取和释放后,控制器可以控制电机306从吸取工作位置移向释放工作位置,或者从释放工作位置移向吸取工作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按任何适当的方式实现。具体的,例如,控制器可以采取例如微处理器或处理器以及存储可由该微处理器或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例如软件或固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plc)和嵌入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unit,mcu)的形式,上述模块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微控制单元:arc625d、atmelat91sam、microchippic18f26k20以及siliconelabsc8051f320。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当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所述控制器的功能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单元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单元等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

下面介绍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器卡扣自动输出机构的工作过程:

散热器卡扣由圆振筛1振出,经直振筛2振出到输送流道201,经输送流道201移动至末端,即吸取工作位置,满料传感器4感应到输送流道201的末端有散热器卡扣时,表明此时输送流道201中已经铺满散热器卡扣。满料传感器4上报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8操作,吸取散热器卡扣。在此过程中,如果吸取组件无吸取动作,说明输送流道201中的散热器卡扣出现堆叠,此时吹气孔向输送流道201喷射高速气流,将堆叠的散热器卡扣全部吹出。随后,控制器再控制电机306操作,驱动第一气缸7移动至释放工作位置,执行散热器卡扣的装配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器卡扣自动输出机构,通过设置用于驱动第一气缸7摆动的第二气缸8,由设置在第一气缸7的活塞杆端部的吸取组件执行散热器卡扣的吸取操作,从而实现散热器卡扣的自动高效的输出和供给。

且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器卡扣自动输出机构无需配备工业机器人等大型设备,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加低廉,便于推广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内容,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