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双头机及其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65373发布日期:2019-08-17 02:24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双头机及其加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板材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自动双头机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眼镜被大量使用的社会,各个厂家对板材(例如:眼镜内外框)配件的加工设备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质量及生产效率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板材(例如:眼镜内外框)配件加工设备,比如在眼镜的加工领域,而现有的加工设备往往先对板材的内框进行加工,然后将加工后的板材放在另一台设备对板材的外框进行加工,这样一来,造成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对板材的内外框进行加工及提高生产效率的全自动双头机及其加工方法。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全自动双头机,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上设置有工作台,所述的工作台上设置有均可在工作台上水平横向往复滑移的夹持机构和旋转机构,所述的机架上设置用于将板材输送至夹持机构上的送料机构,所述的机架上设置有位于夹持机构上方且用于加工夹持机构上的板材的第一砌削机构,所述的机架上设置有位于旋转机构上方且用于加工旋转机构上的板材的第二砌削机构。所述的第一砌削机构包括通过第一升降气缸在机架上升降往复滑动的第一纵向滑板,所述的第一纵向滑板上设置有多组第一滑块,各第一滑块均通过第一纵向气缸在第一纵向滑板上升降往复滑动,各第一滑块上均安装有用于对板材铣削的第一铣刀头。所述的第二砌削机构包括通过第二升降气缸在机架上升降往复滑动的第二纵向滑板,所述的第二纵向滑板上设置有多组第二滑块,各第二滑块均通过第二纵向气缸在第二纵向滑板上升降往复滑动,各第二滑块上均安装有用于对板材铣削的第二铣刀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板材先在夹持机构上进行第一次加工(内框与外形处理),然后夹持机构将加工后板材输送至旋转机构上进行第二次加工(外框处理),实现了同时对板材进行加工,制成成品,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夹持机构包括夹持滑座、夹持基座和两组相对设置的夹持组件,所述的夹持滑座通过第一气缸在工作台上水平往复滑移,所述的夹持基座通过第二气缸在夹持滑座上水平往复滑移;各夹持组件均包括夹持底座、夹持气缸、上夹持板、下夹持板、纵向滑轨、纵向滑块和升降气缸,所述的夹持底座固定于夹持基座的侧壁上,所述的纵向滑轨竖直固定于夹持底座上,所述的下夹持板固定于纵向滑块上,该纵向滑块与纵向滑轨滑移连接,所述的夹持气缸固定于下夹持板的下方,且该夹持气缸的气缸轴穿过下夹持板与上夹持板固定连接,所述的升降气缸固定于夹持底座下方,且该升降气缸的气缸轴穿过夹持底座与夹持气缸的尾部固定连接,用于驱动夹持气缸纵向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的能对板材进行夹持固定,保证了第一砌削机构对板材进行加工时不会出现晃动现象发生,进而保证了成品的质量。该夹持机构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旋转机构包括旋转滑座、旋转基座、固定件、固定基座和驱动机构,所述的旋转滑座通过第三气缸在工作台上水平往复滑移,所述的旋转基座通过第四气缸在旋转基座上水平往复滑移,所述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固定基座旋转,所述的固定件固定于固定基座的中部,所述的固定件上表面设置有供眼睛的内框固定的两个定位块,所述的驱动机构安装在旋转基座上。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的电机上连接有壳体,电机的输出端位于该壳体内,所述的固定基座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该传动杆穿设于壳体内部,传动杆包括呈圆柱状的基部及与基部连接的传动部,基部活动连接于壳体的外部,该基部可做圆周运动,传动部位于壳体内,该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驱动传动杆转动的传动结构,该传动结构位于壳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专门固定眼镜镜框的固定件,有效的保证了眼镜的内框固定于该固定件上,且采用转动的方式驱动固定基座,对眼镜外框无死角进行加工,有效的保证了第二道工序的顺利进行,能对眼镜外框的各个部位进行加工,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送料机构包括送料基座、送料组件和用于将送料组件上的板材输送至夹持机构上的输送组件;所述的送料组件包括两块挡板、位于挡板下方的送料滑板和送料气缸,所述的两块挡板通过送料固定件竖直固定送料基座上,两块挡板之间间隙设置,该间隙之间构成板材摆放区,该摆放区内竖直设置有用于挡住板材的挡杆,且该挡杆的下端与送料滑板之间的距离略大于一块板材的厚度,所述的送料滑板通过送料气缸在挡板下方水平往复滑动,该送料滑板与挡板下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块板材的厚度,所述的送料滑板上设置有用于将摆放区中的板材推出的两块推块,该两块推块平行设置于送料滑板上;所述的输送组件包括输送基座、输送纵向气缸、输送横向气缸和输送架,所述的输送基座固定于送料基座上,所述的输送纵向气缸竖直固定于输送基座上,所述的输送架固定于输送纵向气缸的气缸轴上,所述的输送架的一端竖直设置有左夹持板,所述的输送横向气缸固定于输送架的一侧,所述的输送气缸的气缸轴连接有连接板,该连接板的一端垂直固定有与输送架平行设置的输送导轨,所述的输送导轨相对于输送导轨与连接板的连接端的另一端竖直设置有与左夹持板配合的右夹持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的将板材输送至对夹持机构上,实现了自动上料,替代了人工上料,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全自动双头机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送料:送料组件推出板材后,接着输送组件夹持板材;

2)夹持:输送组件将板材输送至夹持机构进行夹持;

3)第一铣削:第一砌削机构对板材进行第一次铣削;

4)输送:夹持机构将板材输送至旋转机构上;

5)第二次铣削:第一砌削机构对板材进行第二次铣削,制成成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夹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旋转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送料机构结构第一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送料机构结构第二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砌削机构和第二砌削机构结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7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双头机,包括机架,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机架100上设置有工作台200,所述的工作台200上设置有均可在工作台200上水平横向往复滑移的夹持机构300和旋转机构400,所述的机架100上设置用于将板材输送至夹持机构300上的送料机构500,所述的机架100上设置有位于夹持机构300上方且用于加工夹持机构300上的板材的第一砌削机构600,所述的机架100上设置有位于旋转机构400上方且用于加工旋转机构400上的板材的第二砌削机构700。所述的第一砌削机构600包括通过第一升降气缸601在机架100上升降往复滑动的第一纵向滑板602,所述的第一纵向滑板602上设置有多组第一滑块603,各第一滑块603均通过第一纵向气缸604在第一纵向滑板602上升降往复滑动,各第一滑块603上均安装有用于对板材铣削的第一铣刀头6030。所述的第二砌削机构700包括通过第二升降气缸701在机架100上升降往复滑动的第二纵向滑板702,所述的第二纵向滑板702上设置有多组第二滑块703,各第二滑块703均通过第二纵向气缸704在第二纵向滑板702上升降往复滑动,各第二滑块703上均安装有用于对板材铣削的第二铣刀头703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板材先在夹持机构上进行第一次加工(内框与外形处理),然后夹持机构将加工后板材输送至旋转机构上进行第二次加工(外框处理),实现了同时对板材进行加工,制成成品,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夹持机构300包括夹持滑座301、夹持基座302和两组相对设置的夹持组件,所述的夹持滑座301通过第一气缸在工作台200上水平往复滑移,所述的夹持基座302通过第二气缸303在夹持滑座301上水平往复滑移;各夹持组件均包括夹持底座304、夹持气缸305、上夹持板306、下夹持板307、纵向滑轨308、纵向滑块309和升降气缸310,所述的夹持底座304固定于夹持基座302的侧壁上,所述的纵向滑轨308竖直固定于夹持底座304上,所述的下夹持板307固定于纵向滑块309上,该纵向滑块309与纵向滑轨308滑移连接,所述的夹持气缸305固定于下夹持板307的下方,且该夹持气缸305的气缸轴穿过下夹持板307与上夹持板306固定连接,所述的升降气缸310固定于夹持底座304下方,且该升降气缸310的气缸轴穿过夹持底座304与夹持气缸305的尾部固定连接,用于驱动夹持气缸305纵向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的能对板材进行夹持固定,保证了第一砌削机构对板材进行加工时不会出现晃动现象发生,进而保证了成品的质量。该夹持机构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旋转机构400包括旋转滑座401、旋转基座402、固定件403、固定基座12和驱动机构404,所述的旋转滑座401通过第三气缸在工作台200上水平往复滑移,所述的旋转基座402通过第四气缸405在旋转基座402上水平往复滑移,所述的驱动机构404用于驱动固定基座12旋转,所述的固定件403固定于固定基座12的中部,所述的固定件403上表面设置有供眼睛的内框固定的两个定位块121,所述的驱动机构安装在旋转基座上。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的电机上连接有壳体6,电机的输出端位于该壳体6内,所述的固定基座12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13,该传动杆13穿设于壳体6内部,传动杆13包括呈圆柱状的基部131及与基部连接的传动部132,基部131活动连接于壳体6的外部,该基部131可做圆周运动,传动部132位于壳体内,该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驱动传动杆13转动的传动结构,该传动结构位于壳体内,所述的传动结构为齿轮组,该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7及第二齿轮8,所述的第一齿轮7安装于电机的输出311,第二齿轮8安装于传动杆的传动部132上,有效的驱动传动杆,从而带动固定基座有序的转动,且齿轮的耐磨寿命长,功能性较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专门固定眼镜镜框的固定件,有效的保证了眼镜的内框固定于该固定件上,且采用转动的方式驱动固定基座,对眼镜外框无死角进行加工有效的保证了第二道工序的顺利进行,能对眼镜外框的各个部位进行加工,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送料机构500包括送料基座501、送料组件和用于将送料组件上的板材输送至夹持机构上的输送组件;所述的送料组件包括两块挡板502、位于挡板下方的送料滑板503和送料气缸504,所述的两块挡板502通过送料固定件505竖直固定送料基座501上,两块挡板502之间间隙设置,该间隙之间构成板材摆放区5020,该摆放区5020内竖直设置有用于挡住板材的挡杆506,且该挡杆506的下端与送料滑板503之间的距离略大于一块板材的厚度,所述的送料滑板503通过送料气缸507在挡板502下方水平往复滑动,该送料滑板503与挡板502下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块板材的厚度,所述的送料滑板503上设置有用于将摆放区5020中的板材推出的两块推块5030,该两块推块5030平行设置于送料滑板503上;所述的输送组件包括输送基座、输送纵向气缸507、输送横向气缸508和输送架509,所述的输送基座固定于送料基座501上,所述的输送纵向气缸507竖直固定于输送基座上,所述的输送架509固定于输送纵向气缸507的气缸轴上,所述的输送架509的一端竖直设置有左夹持板5090,所述的输送横向气缸508固定于输送架509的一侧,所述的输送气缸508的气缸轴连接有连接板5080,该连接板5080的一端垂直固定有与输送架509平行设置的输送导轨5081,所述的输送导轨5081相对于输送导轨5081与连接板5080的连接端的另一端竖直设置有与左夹持板5090配合的右夹持板5082,且该左夹持板与右夹持板配合用于将送料滑板推出的板材进行夹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的将板材输送至对夹持机构上,实现了自动上料,替代了人工上料,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全自动双头机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送料:送料组件推出板材后,接着输送组件夹持板材;

2)夹持:输送组件将板材输送至夹持机构进行夹持;

3)第一铣削:第一砌削机构对板材进行第一次铣削;

4)输送:夹持机构将板材输送至旋转机构上;

5)第二次铣削:第一砌削机构对板材进行第二次铣削,制成成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