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剪生产线回转接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7129发布日期:2019-10-15 21:06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横剪生产线回转接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变压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横剪生产线回转接料装置。



背景技术:

变压器铁心柱一般由8~14级不同宽度的边柱、中柱、轭柱片型组成,每台有24~42种片型。目前各变压器制造商为提高剪切效率,均采用多台铁心片的批量剪切工艺,并设有专用片料存放区或片料存放车存放不同规格片料。

叠片前叠片工按照图纸要求自行分取片料,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且经常出现先取者多取导致后取者少片引起的停工找料现象,对生产效率影响较大,目前国内外也有能将片料按叠片顺序理成料柱的横剪设备,如穿针横剪线,理料横剪线。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背景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现有设备均为较大型硅钢片理柱接料装置,且大型硅钢片理柱接料装置的理柱总数较少,成本高及占用场地面积大,现有技术中缺少一次性整理较多铁心柱料且设备利用率高的接料理柱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横剪生产线回转接料装置,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解决现有设备均为较大型硅钢片理柱接料装置,且大型硅钢片理柱接料装置的理柱总数较少,成本高及占用场地面积大,现有技术中缺少一次性整理较多铁心柱料且设备利用率高的接料理柱装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横剪生产线回转接料装置,包括:

立柱;

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设在立柱上,用于驱动回转接料盘转动;

回转接料盘,回转接料盘上具有多个接料位,所述接料位一端到另一端的位置位于回转接料盘内部的一位置到回转接料盘边缘;

回转接料盘与立柱转动连接,伺服电机与回转接料盘传动连接。

所述回转接料盘上的多个接料位一端到另一端的位置位于回转接料盘内部的中心到回转接料盘边缘;或

所述回转接料盘上的多个接料位的一端到另一端的位置位于回转接料盘内部的一位置到回转接料盘边缘,多个所述接料位螺旋放射式分布。

所述接料位为矩形或扇形;

多个所述接料位与沿回转接料盘中心轴为圆心的一正圆边缘的夹角相等。

所述回转接料盘上的接料位中部具有卸料槽。

所述接料位上具有卸料槽,所述卸料槽从所述接料位的一端到回转接料盘边缘的另一端。

所述回转接料盘具有多个扇形的托料架,其中两个托料架之间具有间距,所述两个托料架之间的间距为所述卸料槽,托料架两侧分别设有料板,两托料架之间相邻的料板形成所述接料位。

所述回转接料盘底部设置有接近开关、开关支架和多个发讯块,所述接近开关通过开关支架固定在立柱上,多个发讯块分别设在多个所述接料位中部。

所述立柱上设有一个或两个回转接料盘。

所述回转接料盘和立柱之间具有回转支承,立柱通过回转支承与回转接料盘转动连接;

回转支承最外圈的周向上具有齿轮,回转支承和伺服电机之间具有主动齿轮,伺服电机通过主动齿轮与回转支承传动连接;

主动齿轮和伺服电机之间具有减速机,伺服电机通过减速机与主动齿轮传动连接;

主动齿轮和减速机之间具有胀套,主动齿轮通过胀套与减速机传动连接;

伺服电机和立柱之间具有电机安装板,伺服电机通过电机安装板固定在立柱上;

回转接料盘中心设置有工位防护网;

回转接料盘中心设置加强固定板,加强固定板与多个接料位固定连接。

所述回转接料盘上设有料板定位轴,料板定位轴下端设有螺杆结构,料板定位轴通过所述螺杆结构螺纹连接于回转接料盘上,料板定位轴上端为台阶式“凸”型结构,料板定位轴通过所述螺杆结构可沿轴向调整高度;

托料架内侧设有料板限位块,料板通过料板定位轴和料板限位块与托料架定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用本发明可保证在不影响横剪线综合效率的前提下满足多台铁心片料的同时剪切,实现自动分料、理柱功能,可将分料片数准确率提高,节省了人工分料时间、人工叠片时的找料时间以及叠装线叠片的人工分料理柱时间和叠装线因片数不准引起的换级停机时间,提高了人工叠片和设备叠片效率,减少了人工劳动强度。本发明在设计上采用圆形的回转接料盘,使整个设备的结构得到了大幅度简化,因此其故障率低,可靠性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横剪生产线回转接料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横剪生产线回转接料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横剪生产线回转接料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回转接料盘边缘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立柱;2、回转接料盘;3、回转支承;4、主动齿轮;5、胀套;6、减速机;7、电机安装板;8、伺服电机;9、开关支架;10、接近开关;11、发讯块;12、料板限位块;13、料板;14、料板定位轴;15、托料架;16、工位防护网;17、加强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术语为:

回转接料盘2,回转接料盘2形状优选为圆形,其形状也可以是不规则圆形或多边形,回转接料盘2的命名并不作为形状的限定,其作为可旋转的载料旋转体,可以是适用于旋转载料的任意形状。

托料架15,托料架15主要作用是作为承载硅钢料的承载架子。

接近开关10和发讯块11,其为现有技术中心的公知将技术,接近开关10和发讯块11的组合使用也是现有公知技术,发讯块11作为位置标记部件被接近开关10监测到,两者的作用是确定回转接料盘2是否转到所需位置。

料板限位块12,料板限位块12由自身形状将料板13限定到预定位置,方便安装料板13。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和图2,其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横剪生产线回转接料方案的正视图,该横剪生产线回转接料装置,包括:

立柱1;

伺服电机8,伺服电机8设在立柱1上,用于驱动回转接料盘2转动;

回转接料盘2,回转接料盘2上具有多个接料位,所述接料位一端到另一端的位置位于回转接料盘2内部的一位置到回转接料盘2边缘;

回转接料盘2与立柱1转动连接,伺服电机8与回转接料盘2传动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采用可旋转的回转接料盘2,回转接料盘2上具有多个接料位,多个接料位分布在回转接料盘2上,并以圆心为中心均匀分布在回转接料盘2上,由于回转接料盘2可在立柱1上转动,因此充分利用回转接料盘2转动这一特性,将多个接料位使用回转接料盘2进行管理,回转接料盘2的转动对多个接料位进行切换,并且多个接料位的一端均位于回转接料盘2边缘,接料位另一端位于回转接料盘2内,多个接料位可根据为其送料的上端送料装置的方向在回转接料盘2上进行排列,立柱1承载回转接料盘2,回转接料盘2的转动由伺服电机8控制,可确保回转接料盘2转到预定位置的接料位。

本实施例在不影响横剪线综合效率的同时实现不同宽度多种硅钢片的分料理柱功能,使用本发明可提升片料正确率,提高片数准确率及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和作业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由于回转接料盘2在伺服电机8的驱动下可以准确转动到预定接料位,因此与现有技术中心不同型号的料片分开摆放,其分料理柱时需要人工筛选取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横剪生产线回转接料装置可以使用机器直接将不同型号的料片筛选分料,操作人员不必再次人工筛选取料,直接将筛选分料好的料柱运走即可。

设备工作时,上端送料装置为横剪生产线,横剪生产线剪切成型的a宽度片料从出料口落到一个初始接料位上,当该接料位存放a宽度片料完工后,伺服电机8驱动回转接料盘2切换到下一个接料位上,再此接料位存放a宽度片料,同理依次循环,至批量剪切a宽度片料完成后,回转接料盘2转回至初始接料位上;

按照图纸要求更换横剪生产线卷料至下一级b宽度开始剪片,同法,初始接料位存放b宽度的片料,伺服电机8驱动回转接料盘2切换到下一个接料位上,再存放b宽度的片料,依次循环,至批量剪切b宽度片料完成,回转接料盘2转回至初始接料位上;

同法,将后续不同宽度的片料不断叠放至回转接料盘2上的接料位上。

实施例2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1及图2,本发明横剪生产线回转接料装置的另一实施例,所述回转接料盘2上的多个接料位一端到另一端的位置位于回转接料盘2内部的中心到回转接料盘2边缘。

上述实施例中,回转接料盘2的接料位为从回转接料盘2的中心向回转接料盘2外部放射式分布,该回转接料盘2上的接料位一端指向回转接料盘2中心,另一端位于回转接料盘2边缘,在进行存放料片时,为回转接料盘2送料的上端送料装置只需与其中一个接料位即可,其他接料位在旋转预定角度后均与上端送料装置对齐;接料位为从回转接料盘2的中心向回转接料盘2外部放射式分布的设置方式方便上端送料装置为回转接料盘2上的接料端送料。

实施例3

进一步的,本发明横剪生产线回转接料装置的另一实施例,所述回转接料盘2上的多个接料位的一端到另一端的位置位于回转接料盘2内部的一位置到回转接料盘2边缘,多个所述接料位螺旋放射式分布

上述实施例中,接料位在回转接料盘2的分布方式为螺旋放射式分布;在一些情况下,上端送料装置输送端输送方向的设置因场地或空间限制,并不能正对回转接料盘2中心,需要与回转接料盘2略有偏转,因此可以采用接料位在回转接料盘2的分布方式为螺旋放射式分布的实施例,该实施例可以改变上端送料装置输送端输送方向与回转接料盘2的夹角,使上端送料装置与回转接料盘2在空间上的角度更加灵活。

实施例4

进一步的,本发明横剪生产线回转接料装置的另一实施例,所述接料位为矩形或扇形。

上述实施例中,接料位设为矩形可方便料片的放置;扇形的接料位可以有效利用回转接料盘2的空间。

实施例5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1,本发明横剪生产线回转接料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多个所述接料位与沿回转接料盘2中心轴为圆心的一正圆边缘的夹角相等。

上述实施例中,将多个接料位沿回转接料盘2中心轴为圆心的一正圆周长将多个接料位等分设置,可以方便伺服电机8对回转接料盘2的旋转角度,角度一定的情况下,伺服电机8旋转的更为准确。

实施例6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1,本发明横剪生产线回转接料装置的另一实施例,所述回转接料盘2上的接料位中部具有卸料槽。

上述实施例中,为方便卸载回转接料盘2上的料柱,在回转接料盘2的接料位中部设置卸料槽,卸料柱的装置可以从卸料槽内,将料柱从回转接料盘2上卸下,该卸料槽可以是允许叉车穿过回转接料盘2的双槽结构,也可以是单槽结构。

实施例7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1,本发明横剪生产线回转接料装置的另一实施例,所述接料位上具有卸料槽,所述卸料槽从所述接料位的一端到回转接料盘2边缘的另一端。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卸料槽的一端需要延伸出回转接料盘2边缘,方便卸料柱的装置不必进行复杂的交接货,只需对准卸料槽,使用卸料叉沿卸料槽位置上升后将料柱抬起卸下。

实施例8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1至图4,本发明横剪生产线回转接料装置的另一实施例,所述回转接料盘2具有多个扇形的托料架15,其中两个托料架15之间具有间距,所述两个托料架15之间的间距为所述卸料槽,托料架15两侧分别设有料板13,两托料架15之间相邻的料板13形成所述接料位。

上述实施例中,采用多个扇形的托料架15组成回转接料盘2,并且多个扇形的托料架15之间保留一些缝隙,可以直接形成带有卸料槽的矩形接料位,该结构使回转接料盘2的结构变的简单,方便实际生产,节省生产成本。

实施例9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1,本发明横剪生产线回转接料装置的另一实施例,所述回转接料盘2底部设置有接近开关10、开关支架9和多个发讯块11,所述接近开关10通过开关支架9固定在立柱1上,多个发讯块11分别设在多个所述接料位中部。

上述实施例中,伺服电机8在每次转动时,为了验证伺服电机8转动的准确性,在回转接料盘2底部设置相互配合使用的接近开关10和多个发讯块11,在伺服电机8沿特定角度转动后,接近开关10和多个发讯块11对伺服电机8的转动角度进行再次验证,确保伺服电机8的每次转动的准确性。

实施例10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1,本发明横剪生产线回转接料装置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立柱1上设有一个或两个回转接料盘2。

上述实施例中,在立柱1上,回转接料盘2可以设置多个,优选的设置为一个或两个,为了更加利用横剪生产线回转接料装置的空间资源,在立柱1上设置两个回转接料盘2,使横剪生产线回转接料装置的利用率增加一倍。提供横剪生产线回转接料装置的料柱数量。

实施例11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1,本发明横剪生产线回转接料装置的另一实施例,所述回转接料盘2和立柱1之间具有回转支承3,立柱1通过回转支承3与回转接料盘2转动连接;

回转支承3最外圈的周向上具有齿轮,回转支承3和伺服电机8之间具有主动齿轮4,伺服电机8通过主动齿轮4与回转支承3传动连接;

主动齿轮4和伺服电机8之间具有减速机6,伺服电机8通过减速机6与主动齿轮4传动连接;

伺服电机8和减速机6之间具有胀套5,伺服电机8通过胀套5与减速机6传动连接;

主动齿轮4和减速机6之间具有胀套5,主动齿轮4通过胀套(5)与减速机6传动连接;

回转接料盘2中心设置有工位防护网16;

回转接料盘2中心设置加强固定板17,加强固定板17与多个接料位固定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回转接料盘2和立柱1之间具有回转支承3,方便回转接料盘2和立柱1之间的转动连接;

主动齿轮4和伺服电机8之间具有减速机6,可以有效提高伺服电机8的力矩;

伺服电机8和减速机6之间具有胀套5,使得伺服电机8和减速机6使用现有技术中的胀套5连接,使得伺服电机8和减速机6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

伺服电机8和立柱1之间具有电机安装板7,可以方便调整并安装伺服电机8;

回转接料盘2中心设置有工位防护网16,防止回转接料盘2上的某接料位上的料片由于事故飞往其他接料位上;

回转接料盘2中心设置加强固定板17,可以有效的对回转接料盘2进行二次加固,使得回转接料盘2更加稳定。

实施例12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1,本发明横剪生产线回转接料装置的另一实施例,

所述回转接料盘2上设有料板定位轴14,料板定位轴14下端设有螺杆结构,料板定位轴14通过所述螺杆结构螺纹连接于回转接料盘2上,料板定位轴14上端为台阶式“凸”型结构,料板定位轴14通过所述螺杆结构可沿轴向调整高度;

托料架15内侧设有料板限位块12,料板13通过料板定位轴14和料板限位块12与托料架15定位。

料板定位轴14上端为台阶式凸型结构,大圆面用于承托料板,小圆母线与料板垂直,用于定位料板宽度方向,料板定位轴14可通过下端的螺杆结构轴向调整高度,以弥补因料板变形或加工误差引起的料板晃动现象。

综上,在控制系统方面,通过采集横剪线剪片计数完成信号,控制伺服电机驱动回转接料装置转动,切换接料区域,实现多个区域自动回转接料,横剪生产线回转接料装置的控制可一体集成于横剪线控制系统,横剪生产线回转接料装置也可单独控制其各电动部件。

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