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器从动盘沉头铆钉孔冲压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60633发布日期:2020-03-24 20:59阅读:682来源:国知局
离合器从动盘沉头铆钉孔冲压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合器从动盘沉头铆钉孔冲压工艺。



背景技术:

汽车用离合器从动盘是离合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摩擦转换,把发动机的扭矩传给变速箱,减小传动系统的振动和冲击力,完成“离”“合”的任务。而这个摩擦转换的过程就要通过铆接在从动盘上的摩擦片以及扭转减振器,达到动力的切断和结合。

目前离合器市场上从动盘、减振盘上用以铆接的沉头铆钉孔都是采用机加工的方式生产的,生产效率较低而且成本高,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离合器从动盘沉头铆钉孔冲压工艺,利用冲压模具预冲孔、成型、再精冲孔直接压制出客户需要的沉头铆钉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离合器从动盘沉头铆钉孔冲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落料冲孔,先使用线切割片料试验,8个铆钉孔位置分别用小于最终图纸要求的φ9.27的孔径的8种不同尺寸来试模,每种孔径规格相差0.5mm;

s2:成型,在成型模具的上模挤压冲头挤压预冲出来的8种不同规格的孔,挤压出图纸上段直面及120°的锥形面,不同预冲孔径此处挤压出的形态各不同,下模对应的位置设置8个盲孔方便挤压产生的多余材料流入,该成型模具包括上模板以及下模板、固定设置于所述上模板下方的上垫板、固定设置于所述上垫板下方的上模、固定设置于所述上模上的若干上模挤压冲头、固定设置于所述下模板上方的下垫板、固定设置于所述下垫板上方的下模、固定设置于下模中部的定位芯、镶嵌设置于所述下模内的若干成型镶块、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上模板以及下模板上的停止块、设置于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之间的导向机构;

s3:切边精冲孔,利用切边冲孔复合模冲出铆钉孔下段直面φ9.27的孔径,冲孔凸凹模采用小间隙的精冲方式;

s4:完成后使用轮廓仪测量不同孔径不同状态的8个孔哪一种最接近图纸状态,然后再用第一次试验中最接近图纸状态的孔径规格,缩小公差等级0.1mm范围内再次线割落料冲孔片料试模,循环试模调整多次得出最适合的预冲孔孔径,然后开出正式的落料冲孔模,投入批量生产。

进一步改进的是:步骤s4中循环试模调整3次得出最适合的预冲孔孔径。

进一步改进的是:步骤s2中,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下模板上的导套、固定设置于所述上模板上与所述导套相配合的独立导柱。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改变了原来市场上机加工沉头孔的方式,使用冲压模具直接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及加工的精度。适用于大批、大量的工业化生产,创造出较高的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产品示意图;

图2为工艺流程图;

图3为成型模具示意图。

其中:1、上模板;2、上垫板;3、上模;4、挤压冲头;5、停止块;6、独立导柱;7、下模;8、下垫板;9、下模板;10、定位芯;11、成型镶块;12、导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为离合器从动盘的示意图。

如图2-图3所示,一种离合器从动盘沉头铆钉孔冲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落料冲孔,先使用线切割片料试验,8个铆钉孔位置分别用小于最终图纸要求的φ9.27的孔径的8种不同尺寸来试模,每种孔径规格相差0.5mm;

s2:成型,在成型模具的上模挤压冲头挤压预冲出来的8种不同规格的孔,挤压出图纸上段直面及120°的锥形面,不同预冲孔径此处挤压出的形态各不同,下模对应的位置设置8个盲孔方便挤压产生的多余材料流入,该成型模具包括上模板1以及下模板9、固定设置于所述上模板1下方的上垫板2、固定设置于所述上垫板2下方的上模3、固定设置于所述上模3上的若干上模挤压冲头4、固定设置于所述下模板9上方的下垫板8、固定设置于所述下垫板8上方的下模7、固定设置于下模7中部的定位芯10、镶嵌设置于所述下模7内的若干成型镶块11、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上模板1以及下模板9上的停止块5、设置于所述上模板1与所述下模板9之间的导向机构;

s3:切边精冲孔,利用切边冲孔复合模冲出铆钉孔下段直面φ9.27的孔径,冲孔凸凹模采用小间隙的精冲方式;

s4:完成后使用轮廓仪测量不同孔径不同状态的8个孔哪一种最接近图纸状态,然后再用第一次试验中最接近图纸状态的孔径规格,缩小公差等级0.1mm范围内再次线割落料冲孔片料试模,循环试模调整多次得出最适合的预冲孔孔径,然后开出正式的落料冲孔模,投入批量生产。

步骤s4中循环试模调整3次得出最适合的预冲孔孔径。

步骤s2中,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下模板9上的导套12、固定设置于所述上模板1上与所述导套12相配合的独立导柱6。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