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节衬套拆除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68878发布日期:2019-10-28 23:44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向节衬套拆除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向节衬套拆除设备。



背景技术:

转向节是车轮转向的铰链,作为汽车转向桥的重要零部件,能够确保汽车稳定行驶并快速地传递行驶方向,为了减小磨损,转向节梢孔内压入转向节衬套,转向节衬套是连接汽车转向节及车架的“关节”,衬套一般通过过盈配合安装于两个构件之间,避免两个构件刚性连接,起到缓冲作用。当衬套磨损或老化失去作用时,需进行更换,目前多采用人工敲打、火烧橡胶或使用压机来拆除衬套,人工拆除存在定位不准、受力不均匀导致梢孔划伤破坏的缺陷,火烧橡胶会引起梢孔变形,而压机存在定位不准,刮伤梢孔的缺陷,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节衬套拆除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转向节衬套拆除过程中易破坏梢孔及速度慢的缺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转向节衬套拆除设备,其中,包括:机箱、夹持装置及拆除装置,所述机箱设有工作台,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夹持板及固定安装在工作台上的底座,所述夹持板设有若干夹具、夹具驱动器、支撑臂及定位柱,所述夹具和支撑臂用于将转向节固定在夹持板上,所述拆除装置设有顶梢、顶梢驱动器及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安装在工作台上,所述顶梢驱动器固定安装在支撑架上,所述顶梢驱动器的活动杆穿过支撑架与顶梢连接。

所述转向节衬套拆除设备中,所述夹具与夹具驱动器对应设置,所述夹具驱动器的活动杆与夹具铰接,控制夹具的松开和扣紧,所述夹具包括第一夹具、第二夹具及第三夹具,所述第一夹具与第二夹具对称设置于夹持板两边,第三夹具设置于夹持板中间,所述夹具驱动器包括与夹具一一对应的第一夹具驱动器、第二夹具驱动器及第三夹具驱动器。

所述转向节衬套拆除设备中,所述支撑臂包括呈三角分布的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及第三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位于夹持板的上部,所述第二支撑臂与第三支撑臂对称设置于夹持板下部,所述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三支撑臂将转向节向上托起。

所述转向节衬套拆除设备中,所述第一支撑臂末端为V型开口,所述第二支撑臂、第三支撑臂末端设有凸起。

所述转向节衬套拆除设备中,所述顶梢为圆柱状,所述顶梢的直径小于衬套的外径,大于衬套的内径。

所述转向节衬套拆除设备中,所述拆除装置还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两侧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将导向杆平行连接于支撑架下方,所述导向杆中间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位置与顶梢及转向节衬套对应,且大小与顶梢适配。

所述转向节衬套拆除设备中,所述导向柱通过螺母可拆卸连接支撑架及导向杆。

所述转向节衬套拆除设备中,所述设备还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第三驱动器及顶梢驱动器信号的开启与关闭。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向节衬套拆除设备,所述设备通过设置多个夹具和定位柱,使得对转向节定位更为精准,夹持更为固定;通过设置导向杆,使得顶梢能垂直对准衬套,保证活塞及顶梢运动方向与衬套在一条轴线上,通过驱动器下压顶梢,将衬套推出;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器,使得操作更为方便和快捷。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设备具有定位精准,操作方便,不刮伤转向节梢孔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向节衬套拆除设备夹持转向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位置的放大图:

图4为夹持板夹持转向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拆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向节衬套拆除设备及衬套拆除方法,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5,一种转向节衬套拆除设备,包括:机箱、夹持装置及拆除装置,所述机箱设有工作台110,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夹持板210及固定安装在工作台110上的底座220,所述夹持板设有若干夹具、夹具驱动器、支撑臂及定位柱,所述夹具和支撑臂用于将转向节500固定在夹持板210上,所述拆除装置设有支撑架310、顶梢320及顶梢驱动器330,所述支撑架310固定安装在工作台110上,所述顶梢驱动器330固定安装在支撑架310上,所述顶梢驱动器330的活动杆穿过支撑架310与顶梢320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夹持装置及拆除装置,将转向节500精准的固定在衬套拆除设备中,拆除装置的顶梢320通过顶梢驱动器330推动,将衬套520顶出转向节中。所述夹持板设置的多个定位柱260能对转向节进行精准定位,所述定位柱260一般依据转向节的形状进行设置,在上述结构中,所针对的转向节500包含多个对称分布的圆形孔,定位柱260依据圆形孔位置进行设置,选择靠近衬套周围的圆孔作为定位孔,呈左右对称分布设置,定位柱260的大小与转向节的圆孔适配,数量大于3个,从而实现对转向节500的精准定位;所述夹具及支撑臂能将转向节500稳定地固定在夹持装置中,不因受到向下的冲击力而发生偏移,从而避免转向节梢孔510受到损害;所述顶梢320通过顶梢驱动器330推动,对衬套520施加均衡向下的压力,从而不对转向节梢孔510造成强烈冲击。所述方法能实现对转向节精准定位,且夹持稳固,从而保证衬套520在拆除过程中不损坏转向节梢孔51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驱动器可以是气缸、油缸、液压缸或其他能实现驱动夹具及顶梢运动的装置。优选地,所述驱动器为气缸时更易于操作。更优地,所述气缸为单向气缸,通过弹簧进行复位,更易于实际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夹具与夹具驱动器一一对应,所述夹具驱动器的活动杆与夹具铰接,控制夹具的松开和扣紧,所述夹具包括第一夹具231、第二夹具232及第三夹具233,所述第一夹具231与第二夹具232对称设置于夹持板210两边,第三夹具233设置于夹持板210中间,所述夹具驱动器包括与夹具一一对应的第一夹具驱动器241、第二夹具驱动器242及第三夹具驱动器243。所述夹持装置设置的多个夹具,用于从多个部位紧扣转向节,使转向节更稳地固定在夹持板上。所述夹具驱动器用于驱动夹具实现紧扣及松开动作,如图3所示,夹具与夹具驱动器的活动杆铰接,其连接方式能够实现夹具沿着夹具与活动杆所在面呈90°运动,通过驱动器推动,从而实现夹具对转向节紧扣和松开动作。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夹具231、第二夹具232向中间扣紧,第三夹具233向下扣紧,用于防止转向节500受顶梢320推动发生左右或前后偏移。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臂包括呈三角分布的第一支撑臂251、第二支撑臂252及第三支撑臂253,所述第一支撑臂251位于夹持板210的上部,所述第二支撑臂252与第三支撑臂253对称设置于夹持板210下部,所述支撑臂将转向节向上托起。所述支撑臂呈三角分布,能将转向节稳定地向上托起,当然,支撑臂的数量及位置可根据转向节的形状及重量进行调整,以稳定托起转向节为准。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臂251自由端为V型开口,所述第二支撑臂252、第三支撑臂253末端设有凸起。所述第一支撑臂251对应转向节梢孔510位置,是衬套拆除过程中受力最大的部位,第一支撑臂251与转向节的接触面积越大,则局部压强越小,但是第一支撑臂的长度不可超出夹持板到梢孔的位置,为了增大托持的面积,将第一支撑臂的自由端设置为V型开口,既可以避免支撑臂挡住衬套向下压出,又可以增大支撑臂对转向节受托的面积;第二支撑臂252、第三支撑臂253长度较第一支撑臂251长,用于托起转向节底部,在第二支撑臂252及第三支撑臂253的末端设置凸起,可防止转向节因受力向前发生位移而脱离。

优选地,所述顶梢320为圆柱状,所述顶梢320的直径小于衬套520的外径,大于衬套520的内径。所述顶梢320设置为圆柱状,与梢孔510的形状适配,其直径介于衬套520外径和内径之间,当顶梢320下压时,既能保证对衬套用力,又不接触梢孔510,避免刮伤梢孔510内壁。

优选地,所述拆除装置还包括导向杆340,所述导向杆340两侧设有导向柱341,所述导向柱341将导向杆340平行连接于支撑架310下方,所述导向杆340中间设有导向孔342,所述导向孔342的位置与顶梢320及转向节衬套520对应,且大小与顶梢310适配。所述导向柱341设置于导向杆340的两侧,导向柱341穿过支撑架310,将导向杆340平行连接于支撑架310下方,导向杆340中部开设有导向孔342,导向孔342的大小与顶梢适配,顶梢穿过导向孔作用于衬套520,保证顶梢按固定方向运动,避免顶梢的偏移,从而不刮伤梢孔510。

更优选地,所述导向柱341通过螺母可拆卸连接支撑架310及导向杆340,导向柱341可上下调节。导向柱341采用螺母固定的方式,方便拆卸和调节,通过调节导向柱的位置,从而使得导向孔处于最优导向位置。

优选地,所述设备还设有控制器400,所述控制器400控制第一夹具驱动器241、第二夹具驱动器242、第三夹具驱动器243及顶梢驱动器330的开启与关闭。所述驱动器可采用手动控制的方式,也可通过控制器进行控制,优选地,控制器控制更为便捷。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夹持装置还可设置支撑脚270,通过支撑脚270将夹持板210固定在底座220的中间部位,以保证夹持板210的重心落在底座220中间;更进一步地,所述机箱可设置机箱外罩120,机箱外罩120可采用金属骨架配玻璃板的方式,既可以防止实施过程中发生意外而伤害到操作人员,又可以方便观测衬套拆除情况。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S1.将转向节500对应定位柱260套在支撑臂上,通过定位柱定位,将转向节500对应第一支撑臂251、第二支撑臂252、第三支撑臂253套在夹持板210上;

S2.开启第一夹具驱动器241、第二夹具驱动器242、第三夹具驱动器243,驱动器活动杆推动夹具夹紧转向节,使得转向节稳定的固定在夹持板上;

S3.开启顶梢驱动器330,驱动器活动推动顶梢320下压,将衬套520压出转向节。通过定位柱的定位,使得转向节梢孔510与导向孔342在同一轴线上,顶梢320穿过导向孔342,与衬套520对准,导向孔342限制顶梢320不发生偏移,使顶梢320能在顶出衬套520的过程中不触碰梢孔510内壁;

S4.关闭顶梢驱动器330,活动杆复位,顶梢320上缩;

S5.关闭第一夹具驱动器241、第二夹具气缸242、第三夹具气缸243,对应的活动杆复位,夹具松开,此时可取下转向节500,完成衬套520拆卸。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