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料折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6572发布日期:2020-02-18 14:06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条料折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条料折弯结构。



背景技术:

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目前,冲压车间一直面临着一个难题,即有些零件的冲压折弯形状比较复杂,并且需要在零件上加工出小于90度的角,由于这种角的加工工艺复杂,且配合尺寸精度要求极高,因此难以一次成型,整个制作过程复杂,加工成本较高,加工效率较低,且折弯稳定性差,加工质量不容易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条料折弯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折弯加工特殊角度过程复杂,且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条料折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型入块、成型冲头、下模插刀和上模插刀;所述成型入块上设有折弯刀具和避空槽,所述折弯刀具上设有相互形成锐角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成型入块的外侧面连通,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的连接处设有圆弧面,所述第二侧面延伸后与所述避空槽连通,所述第一侧面、所述圆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形成加工面;所述成型入块上设有与所述加工面相对应的型腔;所述下模插刀和所述上模插刀分别驱动所述成型入块和所述成型冲头相互靠近以使折弯刀具与所述型腔挤压条料对所述条料进行折弯。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形成的所述锐角的角度取值范围为30°~50°。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成型入块的外侧面相互平行。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所述圆弧面的半径取值范围为3.0mm~3.5mm。

可选地,所述避空槽中与所述第二侧面连通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平行。

可选地,所述避空槽与所述第二侧面连通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距离取值范围为3.8mm~4.0mm。

可选地,所述成型入块中远离所述成型冲头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所述下模插刀上设于与所述第一斜面位置相对应的第二斜面。

可选地,所述成型入块与所述折弯刀具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成型冲头中远离所述成型入块的一侧面上设有依次设有第三斜面、第四斜面和第五斜面,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第五斜面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水平面,所述第四斜面与水平面倾斜设置;所述上模插刀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斜面、所述第四斜面和所述第五斜面相对应的第六斜面。

可选地,所述成型入块与所述成型冲头相互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条料折弯结构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条料的加工部向上折弯并形成第一折弯部,第一折弯部与条料形成l形,第一折弯部的末端继续折弯形成第二折弯部;加工时,成型入块压住条料,条料与第一侧面接触,条料的加工部放置在成型入块和成型冲头之间;下模插刀、上模插刀运动分别驱动成型入块和成型冲头相互靠近,成型入块带动条料往靠近成型冲头方向运动,折弯刀具与第一折弯部的一侧面接触,随着成型入块运动,第一折弯部的另一对侧面与型腔的内侧面接触,折弯刀具与型腔共同作用使第一折弯部往靠近第二侧面的方向折弯,直至第一折弯部与圆弧面和第二侧面相接触以使第一折弯部达到所需折弯角度,第二折弯部置于避空槽中,避免第一折弯部折弯过程中对第二折弯部造成影响,实现加工复杂的折弯角度,加工成本低,折弯稳定性好,提高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条料折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条料折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成型入块11—折弯刀具12—避空槽

13—第一侧面14—第二侧面15—圆弧面

16—加工面17—第一斜面20—成型冲头

21—型腔22—第三斜面23—第四斜面

24—第五斜面30—下模插刀31—第二斜面

40—上模插刀41—第六斜面50—条料

51—第一折弯部52—第二折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3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提供一种条料折弯结构,包括成型入块10、成型冲头20、下模插刀30和上模插刀40;所述成型入块10上设有折弯刀具11和避空槽12,所述折弯刀具11上设有相互形成锐角的第一侧面13和第二侧面14,所述第一侧面13与所述成型入块10的外侧面连通,所述第一侧面13与所述第二侧面14的连接处设有圆弧面15,所述第二侧面14延伸后与所述避空槽12连通,所述第一侧面13、所述圆弧面15和所述第二侧面14形成加工面16;所述成型入块10上设有与所述加工面16相对应的型腔21;所述下模插刀30和所述上模插刀40分别驱动所述成型入块10和所述成型冲头20相互靠近以使折弯刀具11与所述型腔21挤压条料50对所述条料50进行折弯。

在本实用新型中,条料的加工部向上折弯并形成第一折弯部51,第一折弯部51与条料50形成l形,第一折弯部51的末端继续折弯形成第二折弯部52;加工时,成型入块10压住条料50,条料50与第一侧面13接触,条料50的加工部放置在成型入块10和成型冲头20之间;下模插刀30、上模插刀40运动分别驱动成型入块10和成型冲头20相互靠近,成型入块10带动条料50往靠近成型冲头20方向运动,折弯刀具11与第一折弯部51的一侧面接触,随着成型入块10运动,第一折弯部51的另一对侧面与型腔21的内侧面接触,折弯刀具11与型腔21共同作用使第一折弯部51往靠近第二侧面14的方向折弯,直至第一折弯部51与圆弧面15和第二侧面14相接触以使第一折弯部51达到所需折弯角度,第二折弯部52置于避空槽12中,避免第一折弯部51折弯过程中对第二折弯部52造成影响,实现加工复杂的折弯角度,加工成本低,折弯稳定性好,提高加工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条料折弯结构的所述第一侧面13和所述第二侧面14之间形成的所述锐角的角度取值范围为30°~50°;锐角的角度可以为30°、35°、40°、45°或者50°,根据不同的角度需求,把锐角设置成不同度数,通过多次测试,当锐角的角度设置为35°时,折弯稳定性较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条料折弯结构的所述第一侧面13与所述成型入块10的外侧面相互平行;第一侧面13与成型入块10的外侧面平行设置以使第一侧面13与成型入块10的外侧面处于同一平面,减少加工时成型入块10对条料50的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条料折弯结构的所述第一侧面13与所述第二侧面14之间的所述圆弧面15的半径取值范围为3.0mm~3.5mm;圆弧面15的半径取值可以为3.0mm、3.1mm、3.2mm、3.3mm、3.4mm或3.5mm;通过多次测试,圆弧面15的半径选用3.5mm时,第一折弯部51与条料50的连接处的结构最稳定,抗压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条料折弯结构的所述避空槽12中与所述第二侧面14连通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13平行;避空槽12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13平行设置,使第二折弯部52置于避空槽12中时与避空槽12的内侧壁不接触,减少对第二折弯部52的影响,提高加工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条料折弯结构的所述避空槽12与所述第二侧面14连通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13之间的距离取值范围为3.8mm~4.0mm;避空槽12的内侧面与第一侧面13之间的距离可选用3.8mm、3.9mm或者4.0mm,根据条料50中第一折弯部51的长度进行选用,适合不同情况,适用度更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条料折弯结构的所述成型入块10中远离所述成型冲头20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斜面17,所述第一斜面17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所述下模插刀30上设于与所述第一斜面17位置相对应的第二斜面31;下模插刀30驱动成型入块10往靠近成型冲头20方向运动时,第一斜面17与第二斜面31相接触,使成型入块10运动更平稳。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条料折弯结构的所述成型入块10与所述折弯刀具11一体成型;结构稳定,便于加工,降低加工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条料折弯结构的所述成型冲头20中远离所述成型入块10的一侧面上设有依次设有第三斜面22、第四斜面23和第五斜面24,所述第三斜面22与所述第五斜面24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水平面,所述第四斜面23与水平面倾斜设置;所述上模插刀40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斜面22、所述第四斜面23和所述第五斜面24相对应的第六斜面41;上模插刀40运动,第六斜面41与第三斜面22接触,使成型冲头20往靠近成型冲头20的方向上运动,随着成型冲头20运动,第六斜面41与第三斜面22分离,第三斜面22与成型冲头20的外侧面接触,成型冲头20停止运动,在对条料50加工部进行折弯时,成型冲头20保持静止状态,成型入块10往靠近成型冲头20方向运动对条料50加工部进行折弯,使折弯过程更稳定,折弯稳定性更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条料折弯结构的所述成型入块10与所述成型冲头20相互平行设置,便于装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