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晶体谐振器的基座底座装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24439发布日期:2020-04-10 15:59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晶体谐振器的基座底座装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晶体谐振器的基座底座装模装置。



背景技术:

晶体谐振器是指用石英材料做成的石英晶体谐振器,俗称晶振,实现产生频率的作用,具有稳定,抗干扰性能良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

晶体谐振器的基座底座作为晶体谐振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实现经济性,晶体谐振器往往是大批量的进行生产,这就需要将大量的基座底座装在基座底座安放用模具上,再进行后续生产步骤。基座底座安放用模具的上表面具有若干与基座底座适配的凹槽,这些凹槽通常按阵列排列。现在,采用人工将基座底座装在基座底座安放用模具的凹槽内即晶体谐振器的基座底座装模,简称装模。然而,这种人工装模方式存在劳动效率低、强度大的问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劳动力成本逐年升高的当今趋势下,人工装模并不具备良好的经济性。同时,高强度作业下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一定的装模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效率高、能降低劳动强度的晶体谐振器的基座底座装模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晶体谐振器的基座底座装模装置,包括:

机架;

第一直线导轨,其固定安装于机架并沿该晶体谐振器的基座底座装模装置前后方向延伸;

第二直线导轨,其固定安装于机架并与第一直线导轨平行;

移动支撑台,其下表面固定安装多块第一、二滑块,第一滑块与第一直线导轨构成闭合式直线导轨副,第二滑块与第二直线导轨构成闭合式直线导轨副,其上表面具有凹腔,凹腔内固定安装固定架;

料斗,其安装于机架;

连接件,其固定于移动支撑台下表面;

连杆,其一端与连接件铰接;

电机;

转轮,其通过中心孔穿装固定于电机的输出轴;

转轴,其一端固定于转轮与电机相背的那端面,其另一端沿转轮轴线方向延伸;

其中,连杆的另一端与转轴活动连接并能绕转轴旋转;移动支撑台、第一直线导轨、第二直线导轨、连接件、连杆、转轮构成曲柄滑块机构;基座底座安放用模具可拆卸安装于固定架时,其上表面向该晶体谐振器的基座底座装模装置前方倾斜;料斗的出料口位于靠近凹腔后方的基座底座安放用模具的上方。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凹腔前方腔壁的出口及放置于出口下方的收集盘,出口的底面与凹腔的底面齐平,凹腔的底面向该晶体谐振器的基座底座装模装置前方倾斜。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出料口的闸门。

所述闸门由气缸驱动关闭或打开所述出料口。

所述固定架为两个,其中一个固定架沿凹腔左侧腔壁内表面与凹腔底面相交线固定安装,另一个固定架沿凹腔右侧腔壁内表面与凹腔底面相交线固定安装;左右两侧的固定架靠向凹腔前端的端部具有向上的凸起部,基座底座安放用模具放置于固定架上时,基座底座安放用模具被限定于凸起部与凹腔后方腔壁内表面之间而不能向晶体谐振器的基座底座装模装置前后方移动。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底部的能够调节高度的多个可调节地脚。

本实用新型装模效率高、强度低,能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其经济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移动支撑台未装基座底座安放用模具时的立体图。

图4为图3的a向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移动支撑台装有基座底座安放用模具时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料斗的主视图。

图7为图6的右视图。

图8为图6的c-c向的剖视图。

图9为图7的d-d向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收集盘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及功效,并可依照本说明书的内容来实现,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

除非特别说明,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不代表顺序,也不代表与之搭配的术语的重要性。

图1-2示例性示出本实用新型众多实施例中的一种晶体谐振器的基座底座装模装置的实施例。该晶体谐振器的基座底座装模装置包括机架1、第一直线导轨2、第二直线导轨3、移动支撑台4、第一、二滑块5、6、料斗7、连接件8、连杆9、转轮10、转轴11、电机12。

机架1为框架式结构。

第一直线导轨2固定安装于机架1并沿该晶体谐振器的基座底座装模装置前后方向延伸。第二直线导轨3固定安装于机架并与第一直线导轨2平行。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直线导轨2、第二直线导轨3均为圆柱体结构。

移动支撑台4下表面固定安装多块第一、二滑块5、6,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二滑块5、6均为两块。第一滑块5与第一直线导轨2构成闭合式直线导轨副,第二滑块6与第二直线导轨3构成闭合式直线导轨副。第一、二滑块5、6具有通孔,第一直线导轨2、第二直线导轨3对应穿装于通孔内并滑动配合,分别构成闭合式直线导轨副。一并参见图3-5,移动支撑台4上表面具有凹腔4-1,凹腔4-1内固定安装固定架13,固定架13用于可拆卸安装基座底座安放用模具b。具体的,固定架13为两个,其中一个固定架13沿凹腔4-1左侧腔壁内表面与凹腔4-1底面相交线固定安装,另一个固定架13沿凹腔4-1右侧腔壁内表面与凹腔4-1底面相交线固定安装;左右两侧的固定架13靠向凹腔4-1前端的端部具有向上的凸起部13-1,启动本实用新型装模之前,操作人员将3块基座底座安放用模具b放置于固定架13上时,3块基座底座安放用模具b被限定于凸起部13-1与凹腔4-1后方腔壁内表面之间而不能向晶体谐振器的基座底座装模装置前后方移动,较佳的,3块基座底座安放用模具b被限定于凹腔4-1左、右侧腔壁内表面之间而不能向晶体谐振器的基座底座装模装置左右方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b-1指示的为与基座底座适配的凹槽,其数量及形状仅是示意性的;基座底座安放用模具b的数量也是示意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一并参见图6-9,料斗7安装于机架。具体的,料斗7具有容纳基座底座的内仓7-1,上方为与内仓7-1连通的入料口7-2,下方为与与内仓7-1连通的出料口7-3。料斗7的出料口7-3位于靠近凹腔4-1后方的基座底座安放用模具b的上方。

连接件8固定于移动支撑台4下表面。连杆9的一端与连接件8铰接。转轮10为圆柱状,其中心有中心孔,其穿装固定于电机12的输出轴。转轴11的一端固定于转轮10与电机12相背的那端面,其另一端沿转轮10轴线方向延伸。连杆9的另一端与转轴11活动连接并能绕转轴11旋转。这样,移动支撑台4、第一直线导轨2、第二直线导轨3、连接件8、连杆9、转轮10构成曲柄滑块机构。电机12用于驱动转轮10旋转。

基座底座安放用模具b可拆卸安装于固定架13时,其上表面向该本实用新型前方倾斜,以便移动支撑台4沿第一、二直线导轨2、3往复移动时,在惯性及重力作用下,未装入凹槽b-1的晶体谐振器的基座底座沿基座底座安放用模具b上表面向本实用新型前方移动,最后落入凹腔4-1内。

为了便于收集晶体谐振器的基座底座,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置于凹腔4-1前方腔壁的出口4-2及放置于出口4-2下方的收集盘14,出口4-2的底面与凹腔4-1的底面齐平,凹腔4-1的底面向本实用新型前方倾斜。

为便于调节基座底座安放用模具b上表面及凹腔4-1的底面向本实用新型前方倾斜及倾斜角度,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置于机架1底部的能够调节高度的多个可调节地脚15。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置于出料口7-3的闸门7-4。具体的,内仓7-1后方仓壁具有贯穿的孔,闸门7-4活动插入该孔内,用于开启或关闭出料口7-3。闸门7-4可以但不限于由气缸16驱动关闭或开启出料口7-3。具体的,气缸16安装于机架1,其活塞杆与闸门7-4连接,通过气动回路控制气缸16活塞杆的伸出或缩回,从而带动闸门7-4关闭或开启料口7-3。由于本实用新型气缸16的气动回路采用现有技术,比如中国专利文献一种恒摩擦力板片状原料摩擦输送装置(授权公告号cn203112178u)所公开的气缸、换向阀、减压阀、气动管路和气源的连接回路,故附图未示出气缸16的气动回路。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先调节可调节地脚15使基座底座安放用模具b上表面及凹腔4-1的底面向本实用新型前方倾斜并倾斜适当角度。操作人员将3块基座底座安放用模具b安装于固定架13,启动电机12并将闸门7-4开启,使料斗7内晶体谐振器的基座底座从出料口7-3出来,在重力的作用下,晶体谐振器的基座底座落在基座底座安放用模具b上表面,落在基座底座安放用模具b上表面的晶体谐振器的基座底座数量足够时,通过闸门7-4关闭出料口7-3。电机12通过连接件8、连杆9、转轮10传动,驱动移动支撑台沿第一直线导轨2、第二直线导轨3往复移动,在惯性及重力作用下,晶体谐振器的基座底座沿基座底座安放用模具b上表面向本实用新型前方移动,一些晶体谐振器的基座底座进入凹槽b-1不再沿基座底座安放用模具b上表面向本实用新型前方移动,未装入凹槽b-1的晶体谐振器的基座底座继续沿基座底座安放用模具b上表面向本实用新型前方移动,最后落入凹腔4-1内。落入凹腔4-1内的晶体谐振器的基座底座在惯性及重力作用下,沿凹腔4-1底面向本实用新型前方移动,从出口4-2落入下方的收集盘14,待本次装模完成且本实用新型停机后,操作人员将拿起收集盘14将其内的晶体谐振器的基座底座倒入料斗7内循环使用。待基座底座安放用模具b的凹槽b-1均装有晶体谐振器的基座底座且基座底座安放用模具b上表面的未装入凹槽b-1的晶体谐振器的基座底座均落入凹腔4-1内时,关闭电机12,操作人员将基座底座安放用模具b随同晶体谐振器的基座底座一并从本实用新型上取下,完成一次装模。如此循环,实现更多次装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适合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进行描述。

上面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下的变化和修改,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