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材料混合挤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4972发布日期:2020-05-29 12:24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材料混合挤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挤压装置,尤其是一种材料混合挤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对于材料的处理效率还是不够高,对于材料的混合和挤压往往是在两台装置上进行的,将材料混合完后,还需要将混合后的材料输送到挤压装置上,比较麻烦,效率非常低下。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发明人有感其未臻于完善,遂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服,凭其从事该项产业多年的工作经验,进而一种材料混合挤压装置,利用简单的设计,达到混合材料和挤压材料同时进行的功能,提高的了材料的加工效率,加速企业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材料混合挤压装置。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一种材料混合挤压装置,包括侧板、轴承、从动挤压筒、主动挤压筒、调节螺杆、输送台、混料筒、材料管道和挤压材料,所述侧板上设有轴承,所述轴承与从动挤压筒和主动挤压筒的两端配合连接,所述从动挤压筒上的轴承与调节螺杆相连接,所述从动挤压筒的下方设有输送台,所述主动挤压筒的左侧设有混料筒,所述混料筒一侧与若干材料管道相连接,所述混料筒内部设有挤压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混料筒下方与支撑板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从动挤压筒和主动挤压筒的一侧均与加热管道相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材料混合挤压装置,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混合材料和挤压材料同时进行的功能,提高的了材料的加工效率,加速企业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材料混合挤压装置,包括侧板1、轴承2、从动挤压筒3、主动挤压筒4、调节螺杆5、输送台6、混料筒7、材料管道8和挤压材料9,所述侧板1上设有轴承2,所述轴承2与从动挤压筒3和主动挤压筒4的两端配合连接,所述从动挤压筒3上的轴承2与调节螺杆5相连接,所述从动挤压筒3的下方设有输送台6,所述主动挤压筒4的左侧设有混料筒7,所述混料筒7一侧与若干材料管道8相连接,所述混料筒7内部设有挤压材料9,所述混料筒7下方与支撑板10固定连接,所述从动挤压筒3和主动挤压筒4的一侧均与加热管道11相连接。

侧板1上设有轴承2,轴承2与从动挤压筒3和主动挤压筒4的两端配合连接,其中轴承2用于支撑从动挤压筒3和主动挤压筒4的两端,从动挤压筒3上的轴承2与调节螺杆5相连接,可以通过旋转调节螺杆5来移动从动挤压筒3上轴承2的距离,从而可以调节从动挤压筒3和主动挤压筒4的间距,从而可以让从动挤压筒3和主动挤压筒4挤压出不同厚度的材料,从动挤压筒3的下方设有输送台6,挤压完后的材料通过输送台6运送到相应的地方,主动挤压筒4的左侧设有混料筒7,混料筒7一侧与若干材料管道8相连接,可以通过若干条材料管道8将不同的材料输送到混料筒7中混合加热,混合完的材料落到从动挤压筒3和主动挤压筒4之间进行挤压处理,支撑板10用于固定连接混料筒7,从动挤压筒3和主动挤压筒4的一侧均与加热管道11相连接,加热管道11穿过从动挤压筒3和主动挤压筒4可以让从动挤压筒3和主动挤压筒4的保持移动的温度,从而有利于从动挤压筒3和主动挤压筒4对材料的挤压处理。

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材料混合挤压装置,包括侧板(1)、轴承(2)、从动挤压筒(3)、主动挤压筒(4)、调节螺杆(5)、输送台(6)、混料筒(7)、材料管道(8)和挤压材料(9),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上设有轴承(2),所述轴承(2)与从动挤压筒(3)和主动挤压筒(4)的两端配合连接,所述从动挤压筒(3)上的轴承(2)与调节螺杆(5)相连接,所述从动挤压筒(3)的下方设有输送台(6),所述主动挤压筒(4)的左侧设有混料筒(7),所述混料筒(7)一侧与若干材料管道(8)相连接,所述混料筒(7)内部设有挤压材料(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材料混合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筒(7)下方与支撑板(10)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材料混合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挤压筒(3)和主动挤压筒(4)的一侧均与加热管道(11)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材料混合挤压装置,包括侧板、轴承、从动挤压筒、主动挤压筒、调节螺杆、输送台、混料筒、材料管道和挤压材料,所述侧板上设有轴承,所述轴承与从动挤压筒和主动挤压筒的两端配合连接,所述从动挤压筒上的轴承与调节螺杆相连接,所述从动挤压筒的下方设有输送台,所述主动挤压筒的左侧设有混料筒,所述混料筒一侧与若干材料管道相连接,所述混料筒内部设有挤压材料,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材料混合挤压装置,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混合材料和挤压材料同时进行的功能,提高的了材料的加工效率,加速企业发展。

技术研发人员:杨训柏;杨训松;张楷福;杨秀娟;杨换连;刘玲;杨垂转;朱幼翠;杨涛;杨奕宸;张鹏;杨金明;杨赛连;杨训明;杨赛雪;杨赛荣;朱朝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兴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31
技术公布日:2020.05.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