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料结构、下模组件及连续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8123发布日期:2020-05-20 00:51阅读:965来源:国知局
浮料结构、下模组件及连续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浮料结构、下模组件及连续模。



背景技术:

钣金冲压连续模中,为保证料带送料顺畅,通常需要将料带浮起一定高度距离。如图1所示,为了满足浮升高度的要求,一般在下模上设计很多浮块结构,料带在输送过程中与浮块摩擦滑动接触,使料带实现在连续模中的顺畅送料。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由于料带与浮块结构之间是通过摩擦滑动的方式进行接触,实际运输过程中常会出现带表面被划伤的问题,特别是铝材、不锈钢等材质的料带。料带划伤说明模具成形的产品会有外观缺陷,对于生产一些非喷涂的外观件或外观质量要求高的零件,此类划伤问题将影响连续模的生产合格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料结构、下模组件及连续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料带运输时易划伤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浮料结构,包括浮料本体,所述浮料本体上设置有滚动接触体,被输送物料与所述滚动接触体之间形成滚动摩擦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滚动接触体上设置有降低接触刚度的接触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层采用软性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滚动接触体为转动设置在所述浮料本体内的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顶部凸出于所述浮料本体顶部轮廓线,所述接触层沿所述滚动轴承圆周面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浮料本体活动设置在待安装位置,能在竖直方向升降以使被输送物料浮起或落下,当所述浮料本体升到极限位置时,其顶部不低于物料输送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浮料本体通过升降组件活动设置在待安装位置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浮料结构还包括限位组件,通过所述限位组件能使所述浮料本体具有最大升起高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和设置在所述下模上的所述浮料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上设置有下模凹槽,所述浮料本体放置在所述下模凹槽内并通过升降组件与所述下模活动连接,所述浮料本体通过所述升降组件能相对于所述下模凹槽伸出或缩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浮料结构的数量为多套,所有的所述浮料结构沿所述下模的物料传输方向均匀或不均匀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续模,包括所述下模组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传统的钣金连续模浮料块结构基础上,增加轴承机构,料带在输送过程中与浮料块的接触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受到的摩擦阻力要小的多;同时,轴承外圈设置一层降低接触刚性的接触层,接触层采用聚氨酯、橡胶等软性材质制成,料带由与刚性材质的浮块接触变为与软质的滚轴接触,因此,通过减小摩擦阻力和改变接触材质,解决了连续模中浮料块易划伤料带的问题,提高了生产合格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连续模中浮料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浮料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浮料结构安装到下模上未输送料带时局部剖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浮料结构安装到下模上输送料带时局部剖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浮料结构安装到下模上未输送料带时从另一视角进行局部剖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图3中剖开处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剖开处的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浮料结构的俯视图。

图中1、滚动轴承;2、浮料块;21、通槽;22、第一螺纹通孔;23、滚轮销轴;24、第一螺塞;3、接触层;4、升降组件;41、弹簧;42、第二螺塞;5、限位组件;51、浮块沉台;52、限位槽;53、垫片;54、螺钉;6、下模;64、下模凹槽;65、第二螺纹通孔;100、料带;200、物料输送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浮料结构,包括浮料本体,浮料本体上设置有滚动接触体,被输送物料与滚动接触体之间形成滚动摩擦接触。物料输送时与浮料本体的滑动摩擦阻力大于物料与滚动接触体的转动摩擦阻力。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浮料本体为浮料块2,浮料块2为块状结构,顶部位于物料输送的进出方向分别设置有斜切边,通过设置斜切边以避免料带100在通过浮料块2顶部时因存在尖角而损伤料带。通过在传统的钣金连续模浮料块2基础上,增加滚动接触体,料带在输送过程中与浮料块2的接触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受到的摩擦阻力要小的多,避免了钣金连续模的浮料块2易划伤料带的问题。

如图6和图7所示,进一步的,滚动接触体上设置有降低接触刚度的接触层3。通过设置降低接触刚度的接触层2能够进一步避免了连续模中浮料块2易划伤料带的问题,提高了生产合格率。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降低接触刚度,接触层3采用软性材料制成。例如,可采用聚氨酯或橡胶材料。

如图3所示,滚动接触体为转动设置在浮料本体内的滚动轴承1,滚动轴承1顶部凸出于浮料本体顶部轮廓线,接触层3沿滚动轴承1圆周面设置。接触层3沿滚动轴承1整圈设置,使得滚动轴承1不管旋转到什么角度,均能通过接触层3与料带接触连接。

具体的,在浮料块2顶部向下延伸设置有一贯穿通槽21,滚动轴承1设置在该通槽21内,在浮料块2两侧壁上相对设置有一与通槽21连通的第一螺纹通孔22,滚轮销轴23转动设置在滚动轴承1上,两个第一螺纹通孔22内分别旋设有第一螺塞24,滚轮销轴23两端分别伸入到第一螺纹通孔22内并与两个第一螺塞24抵接;需要说明的是,通槽21长度和宽度均不小于滚动轴承1的直径和厚度。

如图5所示,浮料本体活动设置在待安装位置,能在竖直方向升降以使被输送物料浮起或落下,当浮料本体升到极限位置时,其顶部不低于物料输送面。

具体的,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待安装位置为下模6,下模6顶部为物料输送面200,通过将浮料块2可升降的设置在下模6顶部,当需要传输料带100时使浮料块2凸出于下模6顶部,以便于经过的料带100浮起一定高度,当需要进行冲压作业时,停止料带输送控制浮料块2凹进下模6内,使料带与下模6顶部接触,上模压下并压紧在料带上从而实现钣金冲压过程。

进一步的,浮料本体通过升降组件4活动设置在待安装位置处。

如图6所示,浮料结构还包括限位组件5,通过限位组件5能使浮料本体具有最大升起高度。通过设置限位组件5可保证浮料本体在升起过程中不会脱出下模6。

如图7所示,具体的,为了能够实现浮料块2相对于下模6的伸出和缩入,在下模6顶部垂直向下延伸设置有下模凹槽64,下模凹槽64深度不小于浮料块2高度,最好的是,下模凹槽64深度大于浮料块2高度,下模凹槽2的宽度和长度与浮料块2的宽度和长度相同,在下模凹槽64底部垂直向下延伸设置有第二螺纹通孔65,升降组件4包括弹簧41和第二螺塞42,第二螺塞42旋接在第二螺纹通孔65内,弹簧41两端分别抵接在第二螺塞42和浮料块2上,通过调节第二螺塞42位于第二螺纹通孔65内的位置,可实现弹簧41的压缩量。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升降组件4的数量为两套,两套升降组件4对称设置在对应于通槽21两侧位置的下模凹槽64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8所示,限位组件5包括设置在浮料块2两侧壁上的浮块沉台51、设置在下模6顶部位于下模凹槽64旁侧且与下模凹槽64连通的限位槽52、设置在限位槽52内且至少部分延伸到浮块沉台51处的垫片53、穿过垫片53将垫片53固定在限位槽52内的螺钉54,其中,限位槽52深度与浮块沉台51深度相同,浮料块2通过升降组件4能相对于垫片53上下移动,当浮块沉台51与垫片53接触时为浮料块2的升起极限高度。浮块沉台51俯视图投影为弧形。

限位组件5的数量为两套,两套限位组件5斜对角设置在下模凹槽64外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下模组件,包括下模6和设置在下模6上的浮料结构。

具体的,下模6上设置有下模凹槽64,浮料本体放置在下模凹槽64内并通过升降组件4与下模6活动连接,浮料本体通过升降组件4能相对于下模凹槽64伸出或缩入。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下模6包括依次从下向上固定连接的下模座61、下垫板62和下模板63,下模凹槽64由上模板63顶部一直延伸到下垫板62中部位置,第二螺纹通孔65从下模座61底部垂直向上延伸一直延伸到下垫板62中部位置与下模凹槽64连通。

为了使料带能够被平稳输送,浮料结构的数量为多套,所有的浮料结构沿下模6的物料传输方向均匀或不均匀设置。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续模,包括上述下模组件。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传统的钣金连续模浮块结构基础上,增加轴承机构,料带在输送过程中与浮块的接触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受到的摩擦阻力要小的多;同时,轴承外圈设置一层降低接触刚性的接触层,接触层采用聚氨酯、橡胶等软性材质制成,料带由与刚性材质的浮块接触变为与软质的滚轴接触,因此,通过减小摩擦阻力和改变接触材质,解决了连续模中浮料块易划伤料带的问题,提高了生产合格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