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材上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2558发布日期:2020-05-26 17:14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线材上锡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材上锡机构。



背景技术:

双头锡包线为双头浸染有金属锡的线材,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但是现有的双头锡包线的加工设备的浸锡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线材上锡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依次设置有夹持装置、上锡装置和裁切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底块和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底块上的顶块,所述底块的表面设置有第一过线槽,所述第一过线槽的两端均延伸出所述底块的表面,所述顶块的底面对应所述第一过线槽设置有第二过线槽,所述第一过线槽和第二过线槽组合成一过线孔;所述上锡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锡槽,所述锡槽的底部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锡槽的一侧竖直设置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上可移动地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滑块设置有倒l形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离所述导轨的一端水平设置有上锡圆杆,所述上锡圆杆位于所述锡槽的上方,所述上锡圆杆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两侧设置有开口;所述裁切装置包括水平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上可移动的设置有第二滑块和第三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和第三滑块上均设置有夹持爪,所述裁切装置还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三导轨,所述第三导轨上可滑动地设置有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上竖直设置有切刀。

上锡时,电线线材通过夹持装置经过锡槽的上方然后上锡装置完成对于线材的上锡过程,然后进入到裁切装置中,裁线装置对线材进行裁切得到双头锡包线。

其中,线材通过底块和顶块形成的过线孔并经过锡槽的上方然后进入到裁线机构中,过线孔的直径与线材的直径一致或者过线孔的直径略小于线材的直径,以使得过线孔能夹紧线材,从而使得过线孔对于线材有一定的拉力;裁线装置可以拉动线材,从而可以将夹持装置和裁线装置之间的线材拉直并拉动线材,具体地,第三滑块上的夹持爪可以夹住线材,第三滑块在第二导轨上朝着远离夹持装置的方向移动可以拉动线材并使线材被拉直,拉动距离后,第三滑块停止移动,第一导轨上的的第一滑块驱动上锡圆杆上下移动,首先上锡圆杆进入到锡槽中被锡槽中的液态金属锡淹没,使得液态金属锡进入到容纳槽中,然后上锡圆杆上移,直至线材被容纳在容纳槽中,线材进入到容纳槽后,该部分线材会被浸上一层金属锡层,完成线材的浸锡,浸锡完成后上锡圆杆下移浸入到锡槽中的液态金属锡中,其中,容纳槽两端的开口用于容纳线材,以防止线材被上锡圆杆顶到,且因为开口的间隙较小且液态金属锡的流动性很小,因此容纳槽中仍可以留有较多的液态金属锡,而不会从开口流出,因此可以保证容纳槽中有足够的液态金属锡用于对线材进行浸锡,然后第二滑块上的夹持爪夹紧线材,第三导轨上的第四滑块带动切刀下移,裁切线材,且此时切刀对准浸有金属锡的部分线材的中部位置,切割后得到双头锡包线,然后第三滑块上的夹持爪朝向第二滑块移动,夹紧被切割掉一部分的线材的端部,然后将线材朝着远离夹持装置的方向拉动,如此往复,以完成线材的上锡和裁切,得到双头锡包线。

其中,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均可以通过气缸驱动其在相应的导轨上移动。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远离所述第一导轨的一侧设置有安装盒,所述安装盒的上端开口设置,所述安装盒远离所述滑块的一侧朝向所述锡槽设置,所述安装盒内设置有支撑板,所述上锡圆杆通过轴承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支撑板,所述上锡圆杆延伸出所述安装盒且与所述安装盒的侧壁可转动的密封配合,所述安装盒内还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上锡圆杆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上锡圆杆转动。

倒l形的连接块可以保证安装盒以及其上的上锡圆杆顺利地进入到锡槽中,上锡圆杆进入到锡槽后,电机驱动上锡圆杆转动,使得上锡圆杆上的容纳槽朝向下方,此时容纳槽中的金属锡重新被加热装置加热,从而可以使得容纳槽中的在浸锡过程中残留的固态金属锡被加热流回到锡槽中继续被加热,以保证容纳槽中不会残留有上次浸锡残留的固态金属锡,以保证线材浸锡的品质;进行下次浸锡时,电机再驱动上锡圆杆转动,使得容纳槽朝向上方,然后上锡圆杆上移完成线材的上锡过程。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盒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对应所述上锡圆杆设置有通孔,所述上锡圆杆穿设于所述通孔且与所述通孔可转动地密封配合。

通孔通过与上锡圆杆紧配合以实现密封连接,从而可以进一步地防止液态金属锡沾染到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的材质为氟橡胶或者硅橡胶。

氟橡胶和硅橡胶可以耐受300℃的高温,从而可以在液态金属锡中保持其与上锡圆杆的密封结构。

优选的,所述过线孔的表面设置有摩擦层。

过线孔表面的摩擦层为耐磨橡胶,用以增加过线孔与线材的摩擦力,以保证位于锡槽上方的线材能被拉直。

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收集腔,所述收集腔位于所述裁切装置的下方。

收集腔用于收集裁切线材时掉落的成品双头锡包线。

优选的,所述夹持爪为气动抓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线材上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上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上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上锡圆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架,111-底块,1111-第一过线槽,112-顶块,1121-第二过线槽,121-锡槽,122-第一导轨,123-第一滑块,124-上锡圆杆,1241-容纳槽,1242-开口,125-连接块,126-安装盒,1261-隔板,127-电机,131-第二导轨,132-第二滑块,133-第三滑块,134-夹持爪,135-第三导轨,136-第四滑块,137-切刀,2-线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6,一种线材上锡机构,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依次设置有夹持装置、上锡装置和裁切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的底块111和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底块111上的顶块112,所述底块111的表面设置有第一过线槽1111,所述第一过线槽1111的两端均延伸出所述底块111的表面,所述顶块112的底面对应所述第一过线槽1111设置有第二过线槽1121,所述第一过线槽1111和第二过线槽1121组合成一过线孔;所述上锡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的锡槽121,所述锡槽121的底部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锡槽121的一侧竖直设置有第一导轨122,所述第一导轨122上可移动地设置有第一滑块123,所述滑块设置有倒l形的连接块125,所述连接块125远离所述导轨的一端水平设置有上锡圆杆124,所述上锡圆杆124位于所述锡槽121的上方,所述上锡圆杆124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容纳槽1241,所述容纳槽1241的两侧设置有开口1242;所述裁切装置包括水平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的第二导轨131,所述第二导轨131上可移动的设置有第二滑块132和第三滑块133,所述第二滑块132和第三滑块133上均设置有夹持爪134,所述裁切装置还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的第三导轨135,所述第三导轨135上可滑动地设置有第四滑块136,所述第四滑块136上竖直设置有切刀137。

上锡时,电线线材2通过夹持装置经过锡槽121的上方然后上锡装置完成对于线材2的上锡过程,然后进入到裁切装置中,裁线装置对线材2进行裁切得到双头锡包线。

其中,线材2通过底块111和顶块112形成的过线孔并经过锡槽121的上方然后进入到裁线机构中,过线孔的直径与线材2的直径一致或者过线孔的直径略小于线材2的直径,以使得过线孔能夹紧线材2,从而使得过线孔对于线材2有一定的拉力;裁线装置可以拉动线材2,从而可以将夹持装置和裁线装置之间的线材2拉直并拉动线材2,具体地,第三滑块133上的夹持爪134可以夹住线材2,第三滑块133在第二导轨131上朝着远离夹持装置的方向移动可以拉动线材2并使线材2被拉直,拉动距离后,第三滑块133停止移动,第一导轨122上的的第一滑块123驱动上锡圆杆124上下移动,首先上锡圆杆124进入到锡槽121中被锡槽121中的液态金属锡淹没,使得液态金属锡进入到容纳槽1241中,然后上锡圆杆124上移,直至线材2被容纳在容纳槽1241中,线材2进入到容纳槽1241后,该部分线材2会被浸上一层金属锡层,完成线材2的浸锡,浸锡完成后上锡圆杆124下移浸入到锡槽121中的液态金属锡中,其中,容纳槽1241两端的开口1242用于容纳线材2,以防止线材2被上锡圆杆124顶到,且因为开口1242的间隙较小且液态金属锡的流动性很小,因此容纳槽1241中仍可以留有较多的液态金属锡,而不会从开口1242流出,因此可以保证容纳槽1241中有足够的液态金属锡用于对线材2进行浸锡,然后第二滑块132上的夹持爪134夹紧线材2,第三导轨135上的第四滑块136带动切刀137下移,裁切线材2,且此时切刀137对准浸有金属锡的部分线材2的中部位置,切割后得到双头锡包线,然后第三滑块133上的夹持爪朝向第二滑块132移动,夹紧被切割掉一部分的线材2的端部,然后将线材2朝着远离夹持装置的方向拉动,如此往复,以完成线材2的上锡和裁切,得到双头锡包线。

其中,第一滑块123、第二滑块132、第三滑块133和第四滑块136均可以通过气缸驱动其在相应的导轨上移动。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连接块125远离所述第一导轨122的一侧设置有安装盒126,所述安装盒126的上端开口1242设置,所述安装盒126远离所述滑块的一侧朝向所述锡槽121设置,所述安装盒126内设置有支撑板,所述上锡圆杆124通过轴承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支撑板,所述上锡圆杆124延伸出所述安装盒126且与所述安装盒126的侧壁可转动的密封配合,所述安装盒126内还设置有电机127,所述电机127与所述上锡圆杆124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上锡圆杆124转动。

倒l形的连接块125可以保证安装盒126以及其上的上锡圆杆124顺利地进入到锡槽121中,上锡圆杆124进入到锡槽121后,电机127驱动上锡圆杆124转动,使得上锡圆杆124上的容纳槽1241朝向下方,此时容纳槽1241中的金属锡重新被加热装置加热,从而可以使得容纳槽1241中的在浸锡过程中残留的固态金属锡被加热流回到锡槽121中继续被加热,以保证容纳槽1241中不会残留有上次浸锡残留的固态金属锡,以保证线材2浸锡的品质;进行下次浸锡时,电机127再驱动上锡圆杆124转动,使得容纳槽1241朝向上方,然后上锡圆杆124上移完成线材2的上锡过程。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安装盒126内设置有隔板1261,所述隔板1261对应所述上锡圆杆124设置有通孔,所述上锡圆杆124穿设于所述通孔且与所述通孔可转动地密封配合。

通孔通过与上锡圆杆124紧配合以实现密封连接,从而可以进一步地防止液态金属锡沾染到电机127。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隔板1261的材质为氟橡胶或者硅橡胶。

氟橡胶和硅橡胶可以耐受300℃的高温,从而可以在液态金属锡中保持其与上锡圆杆124的密封结构。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过线孔的表面设置有摩擦层。

过线孔表面的摩擦层为耐磨橡胶,用以增加过线孔与线材2的摩擦力,以保证位于锡槽121上方的线材2能被拉直。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有收集腔,所述收集腔位于所述裁切装置的下方。

收集腔用于收集裁切线材2时掉落的成品双头锡包线。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夹持爪为气动抓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