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自动裁剪产品上锦丝线的裁剪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81276发布日期:2020-07-07 14:11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自动裁剪产品上锦丝线的裁剪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裁剪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自动裁剪产品上锦丝线的裁剪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子产品(大喇叭产品)的组装生产过程中,锦丝线与端子组件需要焊锡连接,完成焊锡后,需要将产品上多余的锦丝线裁剪掉。裁剪后锦丝线的线头长度不大于2mm,但是由于焊锡锡点易流淌,致使锦丝线的裁剪位置不固定,故目前都是由人工进行裁剪。而人工裁剪的效率低且无法保证裁剪的精度;一般裁剪一组(一组为两个产品)产品需要15s左右,并且人工在一个班(10个小时内)不能持续保持这种裁剪速度,更无法保证线头长度要求。

鉴于此,亟需在现有技术上进行改进,研发设计一种可以自动裁剪产品上多余锦丝线的裁剪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确保裁剪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自动裁剪产品上锦丝线的裁剪机,可自动裁剪产品上多余的锦丝线,提高了生产效率,确保了裁剪精度。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自动裁剪产品上锦丝线的裁剪机,包括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

传送单元,用于传送承载产品的工装;

工装定位机构,用于将传送到位的所述工装定位顶起使其脱离所述传送单元;

夹持、搬运机构,用于夹持并拉紧所述产品上的锦丝线;

裁剪机构,所述裁剪机构包括驱动部件和至少一个与所述驱动部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的裁剪部件,所述裁剪部件用于裁剪被夹持拉紧的所述锦丝线。

进一步,所述工装两侧的所述机架上均设置有所述夹持、搬运机构,两个所述夹持、搬运机构用于同时夹持并拉紧所述产品两侧的锦丝线。

进一步,所述夹持、搬运机构包括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水平/竖直运动组件,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水平/竖直运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的夹爪组件。

进一步,所述水平/竖直运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电缸,和与所述电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的第一滑台气缸。

进一步,所述夹爪组件包括夹爪气缸和第二滑台气缸;所述第二滑台气缸与所述第一滑台气缸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夹爪气缸与所述第二滑台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传送单元下方且位于所述工装两侧的所述机架上均设置有所述裁剪机构,两个所述裁剪机构用于同时裁剪所述产品两侧的锦丝线。

进一步,所述工装定位机构包括与所述机架固定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将传送到位的所述工装与前后所述工装分隔的前挡组件、后档组件,和用于将传送到位的所述工装定位顶起的定位顶起组件。

进一步,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与所述机架固定的两个立板,设置于两个所述立板顶部的顶板,设置两个所述立板之间的下支撑板;

所述顶板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呈倒l形的限位板,用于对被定位顶起的所述工装进行竖向限位,所述顶板上设有检测光纤,所述顶板和所述立板上均开设有用于避让所述裁剪机构的避让孔。

进一步,所述前挡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下支撑板上的第一升降气缸和滑动安装在所述顶板上的前挡块,所述前挡块与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所述后挡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下支撑板上的第二升降气缸和滑动安装在所述顶板上的后挡块,所述后挡块与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所述定位顶起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下支撑板上的第三升降气缸和两个滑动安装在所述顶板上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与所述第三升降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裁剪机还包括残线回收机构;所述残线回收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的旋转毛刷和安装在机架上的回收盒;

所述旋转毛刷位于所述夹持、搬运机构的侧部,所述回收盒位于所述旋转毛刷的下方。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用于自动裁剪产品上锦丝线的裁剪机,包括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传送单元,工装定位机构,夹持、搬运机构和裁剪机构。首先传送单元将承载产品的工装运输到操作位;然后工装定位机构将传送到位的工装定位顶起使其脱离传送单元以便后续操作;随后夹持、搬运机构动作到取锦丝线位,夹持产品上的锦丝线,再次动作拉紧该锦丝线;随后裁剪机构动作到裁剪位,气剪动作裁剪被夹持、搬运机构夹持拉紧的锦丝线。

本实用新型取代了传统的人工裁剪方式,自动化程度高,即提高了生产效率,又确保了裁剪精度;且整个裁剪过程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裁剪机的结构正视图;

图2是图1中局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裁剪机的结构立体图(省略了部分部件);

图4是图3省略机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2中工装定位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夹持、搬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夹爪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中裁剪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裁剪机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机架,10-框体,11-横梁,12-纵梁,13-竖梁,14-支撑腿,15-滚轮,2-传送单元,21-安装架,211-横板,212-立板,213-连接梁,22-从动带轮,23-传送带,24-传动轴,25-主动带轮,26-驱动电机,3-工装定位机构,31-第二支架,311-立板,312-顶板,313-下支撑板,314-限位板,32-检测光纤,33-避让孔,34-前挡组件,341-第一升降气缸,342-前挡块,35-后挡组件,351-第二升降气缸,352-后挡块,36-定位顶起组件,361-第三升降气缸,362-定位柱,37-缺口,4-夹持、搬运机构,41-第一支架,411-立柱,412-加强筋,42-水平/竖直运动组件,421-电缸,422-第一滑台气缸,423-夹爪组件,4231-夹爪气缸,4232-第二滑台气缸,5-裁剪机构,51-滑台气缸,52-气剪,6-残线回收机构,61-驱动电机,62-旋转毛刷,63-回收盒,7-工装,71-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上”、“下”、“横向”、“纵向”、“竖向”等描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及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由图1至图4共同所示,本实施例用于自动裁剪产品上锦丝线的裁剪机包括机架1,该机架1上设置有传送单元2、工装定位机构3、夹持、搬运机构4、裁剪机构5和残线回收机构6。其中,传送单元2用于传送承载产品的工装7(有两个穴槽71);工装定位机构3用于将传送到位的工装7定位顶起使其脱离传送单元2,便于后续的裁剪;夹持、搬运机构4用于夹持并拉紧穴槽71中产品上的锦丝线(图中未示出);裁剪机构5用于裁剪被夹持、搬运机构4夹持拉紧的锦丝线;残线回收机构6用于回收由夹持、搬运机构4搬运后释放的被裁剪掉的锦丝线。

其中,机架1包括由横梁11、纵梁12、竖梁13围成的框体10,和设置于框体10底部的支撑腿14和滚轮15。

传送单元2设置于框体10的顶部;传送单元2的安装架21包括纵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横板211,每个横板211的两端均设置有立板212;每个立板212的里侧均转动安装有从动带轮22,位于横板211两端的两个从动带轮22之间绕设有传送带23;两个立板212的之间设置有用于与框体10的顶部固定的连接梁213;横板211一端的两个立板212之间转动安装有传动轴24(位于连接梁213上方),传动轴24上安装有两个主动带轮25,两个主动带轮25分别与相应的从动带轮22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传动轴24与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驱动电机26固定在一立板212的外侧。

其中,工装7两侧的机架1上(框体10的顶部)均设置有夹持、搬运机构4(两个夹持、搬运机构4呈对称布置),两个夹持、搬运机构4用于同时夹持并拉紧产品两侧的锦丝线。为了与夹持、搬运机构4适配,在传送单元2下方且位于工装7两侧的框体10的顶部均设置上裁剪机构5(两个裁剪机构5也呈对称布置),两个裁剪机构5用于同时裁剪产品两侧被夹持、搬运机构4夹持并拉紧的锦丝线。

另外,若仅需要对产品单侧的锦丝线进行夹持拉紧,可以仅在一侧安装一个夹持、搬运机构4;与之相适配,仅在相应一侧安装一个裁剪机构5。

由图2、图5和图6共同所示,本实施例中工装定位机构3的具体实施结构为:

工装定位机构3包括与机架1中框体10固定的第二支架31,第二支架31上设置有用于将传送到位的工装7与前后工装7分隔的前挡组件34、后档组件35和用于将传送到位的工装7定位顶起的定位顶起组件36。

其中,第二支架31包括与框体10固定的两个立板311(沿横向间隔设置),设置于两个立板311顶部的顶板312以及设置两个立板311之间的下支撑板313;两个立板311位于传送单元2中相应两个横板211的下方。且两个立板311的顶部设有用于避让横板211的两个缺口37。顶板312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呈倒l形的限位板314,用于对被定位顶起的工装7进行竖向限位,顶板312上还设有检测光纤32,且顶板312和立板311上均开设有用于避让裁剪机构5(气剪52)的避让孔33。

其中,前挡组件34包括固定于下支撑板313上的第一升降气缸341和竖向滑动安装在顶板311上的前挡块342,前挡块342与第一升降气缸341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后挡组件35包括固定于下支撑板313上的第二升降气缸351和竖向滑动安装在顶板311上的后挡块352,后挡块352与第二升降气缸351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定位顶起组件36包括固定于下支撑板313上的第三升降气缸361和两个竖向滑动安装在顶板311上的定位柱362,定位柱362与第三升降气缸361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定位柱362位于前挡块342和后挡块352之间,且上述检测光纤32临近前挡块342设置。

由图4、图7和图8共同所示(为了清楚看到内部结构,图4省略了一个立柱411和一个横板211);本实施例中夹持、搬运机构4的具体实施例结构为:

夹持、搬运机构4包括第一支架41和固定于第一支架41上的水平/竖直运动组件42;其中,第一支架41由纵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立柱411和设置在立柱411上的加强筋412构成,两个立柱411分别位于传送单元2中横板211的外侧。

水平/竖直运动组件42包括固定在两个立柱411上的电缸421和与电缸421的纵向运动部连接的第一滑台气缸422;第一滑台气缸422的竖向运动部连接有至少一个夹爪组件423。当连接一个夹爪组件423时,可用于夹持并拉紧一个穴槽71内产品一侧的锦丝线;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台气缸422的竖向运动部连接有两个沿纵向间隔排布的夹爪组件423,与工装7上的两个穴槽71相对应;可用于同时夹持并拉紧两个穴槽71内产品一侧的锦丝线。依次类推,当工装7设有两个以上穴槽71时,为了与产品数量相适配,第一滑台气缸422的竖向运动部可连接两个以上沿纵向间隔排布的夹爪组件423,用于同时夹持并拉紧两个以上穴槽71内产品一侧的锦丝线。

其中,夹爪组件423包括夹爪气缸4231和第二滑台气缸4232;第二滑台气缸4232与第一滑台气缸422的竖向运动部连接,夹爪气缸4231与第二滑台气缸4232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二滑台气缸4232可带动夹爪气缸4231整体沿与垂直面呈60度夹角的方向往复运动,便于后续的裁剪。

由图2和图9共同所示,本实施例中裁剪机构5的具体实施结构为:

裁剪机构5包括固定于机架1上的滑台气缸51(驱动部件)和与滑台气缸51的动力输出端(竖向运动部)连接的至少一个斜向上延伸的气剪52(裁剪部件);气剪52的数量与夹爪组件423的数量相适配。当连接一个气剪52时,可用于裁剪一个产品一侧被夹持拉紧的锦丝线;本实施例中,滑台气缸51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两个沿纵向间隔排布的气剪52,可用于同时裁剪两个产品一侧被夹持拉紧的锦丝线;依次类推,滑台气缸51的动力输出端可连接两个以上沿纵向间隔排布的气剪52,用于同时裁剪两个以上产品一侧被夹持拉紧的锦丝线。

由图4、图10和图11共同所示,残线回收机构6包括安装在机架1(图1中所示)上的驱动电机61、与驱动电机61连接的旋转毛刷62(至少一个)和安装在机架1上的回收盒63;旋转毛刷62位于夹持、搬运机构4的侧部,本实施例中旋转毛刷62位于两个夹持、搬运机构4之间,回收盒63位于旋转毛刷62的下方。

总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描述,可以无需付出劳动力即可获得以下技术方案:

1、一个夹持、搬运机构4,该夹持、搬运机构4设有一个夹爪组件423;可以夹持并拉紧一个产品一侧的锦丝线;与此相适配,一个裁剪机构5,该裁剪机构5设有一个气剪52,可以裁剪一个产品一侧被夹持拉紧的锦丝线。

2、一个夹持、搬运机构4,该夹持、搬运机构4设有两个及以上夹爪组件423,可以同时夹持并拉紧两个及以上产品一侧的锦丝线;与此相适配,一个裁剪机构5,该裁剪机构5设有两个及以上气剪52,可以裁剪两个及以上产品一侧被夹持拉紧的锦丝线。

3、两个夹持、搬运机构4,每个夹持、搬运机构4设有一个夹爪组件423,可以同时夹持并拉紧一个产品两侧的锦丝线;与此相适配,两个裁剪机构5,每个裁剪机构5设有一个气剪52,可以裁剪一个产品两侧被夹持拉紧的锦丝线。

4、两个夹持、搬运机构4,每个夹持、搬运机构4设有两个及以上夹爪组件423,可以同时夹持并拉紧两个及以上产品两侧的锦丝线;与此相适配,两个裁剪机构5,每个裁剪机构5设有两个及以上气剪52,可以裁剪两个及以上产品两侧被夹持拉紧的锦丝线。

由图1至图11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首先,传送单元2中的传送带23将承载产品的工装7运输到操作位。

随后,工装定位机构3开始工作,前档组件34中的第一升降气缸341动作,前挡块342将工装7挡住;检测光纤32检测到工装7后,后档组件35中的第二升降气缸351动作,后挡块352将后面的工装7与前面的工装7分隔开;随之定位顶起组件36中的第三升降气缸361动作,定位柱362将传送到位的工装7定位顶起使其脱离传送单元2的传送带23,以便后续操作。

随后,由夹持、搬运机构4的电缸421将第一滑台气缸422和夹爪组件423定位至锦丝线位置;再由第一滑台气缸422带动夹爪组件423向下运动,将夹爪组件423送至搂锦丝线等待位;再由夹爪组件423中的第二滑台气缸4232将夹爪气缸4231送至取锦丝线位,夹爪气缸4231闭合,夹持(搂住)锦丝线;随之第二滑台气缸4232带动夹爪气缸4231回到原位,此时被夹持拉紧的锦丝线与垂直面大概有60度夹角。

随后,由裁剪机构5的滑台气缸51带动气剪52向上运动,借助避让孔33将气剪52送至裁剪位;气剪52闭合,裁剪被夹持拉紧的锦丝线;完成后滑台气缸51带动气剪52回到原位,气剪52张开。

最后,夹持、搬运机构4的第一滑台气缸422回到原位,电缸421将第一滑台气缸422和夹爪组件423运输至残线回收机构6处;第一滑台气缸422带动夹爪组件423向下运动,将夹爪组件423送至收残线等待位;夹爪气缸4231打开,旋转毛刷62旋转收集残线(被裁剪掉的锦丝线),残线落入回收盒63中;第一滑台气缸422带动夹爪组件423回到原位,等待下一轮操作。

整个裁剪过程可对一个或多个产品的一侧或多侧的锦丝线进行裁剪。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采用气剪52与夹爪气缸4231分开驱动,可增加裁剪机的使用范围。气剪52上下运动,夹爪气缸4231采用电缸421定位后再由第一滑台气缸422驱动到位,故定位精度高。工装7两侧的机架1均安装夹持、搬运机构4和裁剪机构5,且每个夹持、搬运机构4上设有两个夹爪组件423,每个裁剪机构5上设有两个气剪52;可同时裁剪大喇叭双侧的锦丝线或单侧的锦丝线,6s内完成两个产品裁剪,提高了生产效率,且裁剪过程稳定可靠。

综上,本实用新型取代了传统的人工裁剪方式,自动化程度高,即提高了生产效率,又确保了裁剪精度;且整个裁剪过程稳定可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