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钢珠孔位倒角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11226发布日期:2020-05-29 13:03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带钢珠孔位倒角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带钢珠孔位倒角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

在加工孔位倒角的过程中,传统模具的结构较为复杂,加工难度大,加工周期长,模具维修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带钢珠孔位倒角模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带钢珠孔位倒角模具,包括下模垫板,所述下模垫板上方设置有下模板,所述下模板上方设置有下模压板,下模压板、下模板、下模垫板从上往下依次层叠并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垫板和下模板之间设置有若干钢珠,所述钢珠顶部外露于下模压板,所述下模压板上方放置待加工产品,待加工产品上方设置有上模板,上模板上方连接下压动力机构,下压动力机构为上模板下压提供动力,所述钢珠位置与待加工产品上的孔位相对应,所述下模垫板上垂直固定有若干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下模垫板螺纹连接,每一支撑杆上方支撑一钢珠。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的下部设置有螺纹连接段,所述下模垫板上开设有螺纹连接孔,螺纹连接段连接固定于螺纹连接孔内。

优选地,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有若干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位置与支撑杆的位置一一对应,支撑杆由下往上穿入容置槽内,并且每一容置槽内放置一钢珠。

优选地,所述容置槽的数量与支撑杆的数量相等。

优选地,所述容置槽内部开设有通孔,支撑杆从通孔穿入容置槽内。

优选地,所述下模压板上开设有若干外露孔,所述钢珠顶部从外露孔凸出。

优选地,所述外露孔的孔径小于钢珠的孔径。

优选地,所述外露孔的内侧四周设置有弧形环区。

优选地,所述下模垫板的四角设置有第一螺丝孔,所述下模板的四角设置有第二螺丝孔,所述下模压板的四角设置有第三螺丝孔,螺丝依次穿过第三螺丝孔、第二螺丝孔、第一螺丝孔将下模压板、下模板、下模垫板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带钢珠孔位倒角模具结构简单,采用钢珠对待加工产品孔位冲击形成孔位倒圆角,加工效率高,周期短,能适应通讯类产品3-5天就要求交货的生产节奏;钢珠底部采用支撑杆支撑,可以减少加工过程中对下模板的损耗,并且支撑杆与下模垫板螺纹连接,易于更换,降低维修难度和成本;外露孔的内侧四周设置有弧形环区,更贴合钢珠的外形,减少加工过程中对钢珠的损耗和形变,利于延长钢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钢珠孔位倒角模具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带钢珠孔位倒角模具的爆炸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带钢珠孔位倒角模具的下模板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带钢珠孔位倒角模具的下模压板结构图;

图5为图3中的a处放大图;

图6为图4中的b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带钢珠孔位倒角模具的支撑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限于指定视图上的相对位置,而非绝对位置。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的带钢珠孔位倒角模具,包括下模垫板10,所述下模垫板10上方设置有下模板20,所述下模板20上方设置有下模压板30,下模压板30、下模板20、下模垫板10从上往下依次层叠并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垫板10和下模板20之间设置有若干钢珠12,所述钢珠12顶部外露于下模压板30。所述下模压板30上方放置待加工产品50,待加工产品50上方设置有上模板40,上模板40上方连接下压动力机构,下压动力机构为上模板40下压提供动力。所述钢珠12位置与待加工产品50上的孔位相对应,当上模板40下压撞击待加工产品50,钢珠12对待加工产品50的孔位周边产生作用力,孔位倒圆角形成。

所述下模垫板10上垂直固定有若干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与下模垫板10螺纹连接,每一支撑杆11上方支撑一钢珠12。所述支撑杆11的下部设置有螺纹连接段111,所述下模垫板10上开设有螺纹连接孔,螺纹连接段111连接固定于螺纹连接孔内。

所述下模板20上设置有若干容置槽21,容置槽21的数量与支撑杆11的数量相等,所述容置槽21的位置与支撑杆11的位置一一对应,支撑杆11由下往上穿入容置槽11内,并且每一容置槽21内放置一钢珠12。所述容置槽21内部开设有通孔211,支撑杆11从通孔211穿入容置槽21内。

所述下模压板30上开设有若干外露孔31,所述钢珠12顶部从外露孔31凸出。所述外露孔31的孔径小于钢珠12的孔径,保证钢珠12顶部外露的同时又可以将钢珠12固定在容置槽21内。所述外露孔31的内侧四周设置有弧形环区311,更贴合钢珠12的外形,减少加工过程中对钢珠12的损耗和形变,利于延长钢珠12的使用寿命。

所述下模垫板10的四角设置有第一螺丝孔13,所述下模板20的四角设置有第二螺丝孔22,所述下模压板30的四角设置有第三螺丝孔32,螺丝依次穿过第三螺丝孔32、第二螺丝孔22、第一螺丝孔13将下模压板30、下模板20、下模垫板10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带钢珠孔位倒角模具结构简单,采用钢珠12对待加工产品50孔位冲击形成孔位倒圆角,加工效率高,周期短,能适应通讯类产品3-5天就要求交货的生产节奏;钢珠12底部采用支撑杆11支撑,可以减少加工过程中对下模板20的损耗,并且支撑杆11与下模垫板10螺纹连接,易于更换,降低维修难度和成本;外露孔31的内侧四周设置有弧形环区311,更贴合钢珠12的外形,减少加工过程中对钢珠12的损耗和形变,利于延长钢珠12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带钢珠孔位倒角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垫板,所述下模垫板上方设置有下模板,所述下模板上方设置有下模压板,下模压板、下模板、下模垫板从上往下依次层叠并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垫板和下模板之间设置有若干钢珠,所述钢珠顶部外露于下模压板,所述下模压板上方放置待加工产品,待加工产品上方设置有上模板,上模板上方连接下压动力机构,下压动力机构为上模板下压提供动力,所述钢珠位置与待加工产品上的孔位相对应;

所述下模垫板上垂直固定有若干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下模垫板螺纹连接,每一支撑杆上方支撑一钢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钢珠孔位倒角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下部设置有螺纹连接段,所述下模垫板上开设有螺纹连接孔,螺纹连接段连接固定于螺纹连接孔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钢珠孔位倒角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有若干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位置与支撑杆的位置一一对应,支撑杆由下往上穿入容置槽内,并且每一容置槽内放置一钢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钢珠孔位倒角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数量与支撑杆的数量相等。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钢珠孔位倒角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内部开设有通孔,支撑杆从通孔穿入容置槽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钢珠孔位倒角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压板上开设有若干外露孔,所述钢珠顶部从外露孔凸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钢珠孔位倒角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露孔的孔径小于钢珠的孔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钢珠孔位倒角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露孔的内侧四周设置有弧形环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钢珠孔位倒角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垫板的四角设置有第一螺丝孔,所述下模板的四角设置有第二螺丝孔,所述下模压板的四角设置有第三螺丝孔,螺丝依次穿过第三螺丝孔、第二螺丝孔、第一螺丝孔将下模压板、下模板、下模垫板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带钢珠孔位倒角模具,下模垫板上方设置有下模板,下模板上方设置有下模压板,下模压板、下模板、下模垫板从上往下依次层叠并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下模垫板和下模板之间设置有若干钢珠,钢珠顶部外露于下模压板,下模压板上方放置待加工产品,待加工产品上方设置有上模板,上模板上方连接下压动力机构,下压动力机构为上模板下压提供动力,钢珠位置与待加工产品上的孔位相对应,下模垫板上垂直固定有若干支撑杆,支撑杆与下模垫板螺纹连接,每一支撑杆上方支撑一钢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带钢珠孔位倒角模具结构简单,采用钢珠对待加工产品孔位冲击形成孔位倒圆角,加工效率高,周期短。

技术研发人员:凌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通领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30
技术公布日:2020.05.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