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11188发布日期:2020-05-29 13:03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成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笔记本轻薄化的发展,使用铝材冲压的产品越来越多,但是,现有的产品受其外观设计的限制无法使用级进模(连续模)实现在冲床的一次行程中完成一系列不同工序的冲压加工,只能根据笔记本的外壳采用多套工程模分步骤来对外壳进行加工,以满足产品的外观设计需求。

笔记本外壳冲压时,模具的套数会根据笔记本外壳的外观复杂程度有所增减,而且冲压机台的数量也会有所增减,如果外壳的外观过于复杂,随着工序的增多,模具的数量会显著增加,加工人员的数量也会随着模具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影响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冲压模具,能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压模具,包括:

下模组,其包括下模座、下模块以及与所述下模座连接的顶杆,所述下模块设置在所述下模座的一侧并与所述下模座连接,待成型的产品放置于所述下模座上;

上模组,所述上模组与下模组上下相对设置,所述上模组与冲床连接,所述上模组包括上模座以及与所述上模座连接的上模块,所述上模块与所述下模块上下相对配合;

滑块,所述滑块设置于所述下模座的一侧且能够水平移动;

所述顶杆受力后能够带动所述下模座向上移动一定的距离,并与水平移动后的滑块形成斜面配合以对产品进行挤压成型,形成负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模组还包括用于压料的脱料板,所述脱料板设置在所述上模座的下方并与所述上模座连接,所述脱料板与所述下模座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块朝向下模座的一端设有用于形成负角的第一斜面,所述下模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的形状相匹配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设置在所述下模座靠近顶部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推送机构,所述推送机构包括插刀以及与所述插刀连接的驱动气缸,所述插刀设置在所述下模座的外侧,所述驱动气缸固定安装于所述下模座,所述驱动气缸能够驱动所述插刀向上运动与所述滑块接触,并推动所述滑块朝向所述下模座水平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块远离所述下模座的一端设有第三斜面,所述插刀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三斜面的形状相匹配的第四斜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块与所述下模块相对的一端设有第五斜面,所述下模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五斜面的形状相匹配的第六斜面,以使所述上模块与所述下模块合模时形成斜面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块朝向所述下模座的一端设有第一竖直面,所述第一竖直面能够与所述下模座配合使产品折弯9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模座包括可拆地安装于所述下模座的一侧的下模座滑块,所述下模座滑块与所述滑块相对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的形状相匹配的所述第二斜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模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下盖板、下垫脚、所述下模座、下垫板以及所述下模块,所述上模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上盖板、上垫脚、所述上模座、上垫板以及所述上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模座与所述脱料板之间的弹性压料机构,所述弹性压料机构为弹簧,所述弹簧设置有多个。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冲压模具冲压合模后,通过顶杆运动带动下模座向上移动一定的距离,并通过水平移动后的滑块与上升至一定高度的下模座形成斜面配合对产品进行挤压成型以形成负角,采用单套模具进行单次冲压行程即可满足冲压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使用同一套模具完成多个工序的加工,能够降低产品的累积公差,提高产品良率并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压模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圆圈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产品处于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压模具冲压时产品处于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压模具冲压时产品处于第三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压模具冲压后的成型产品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如下:

1-下模组、11-下模座、111-第二斜面、112-下模座滑块、12-下模块、121-第六斜面、13-顶杆、14-下盖板、15-下垫脚、16-下垫板;

2-上模组、21-上模座、22-上模块、221-第五斜面、222-第一竖直面、23-脱料板、24-上盖板、25-上垫脚、26-上垫板;

3-滑块、31-第一斜面、32-第三斜面;

4-推送机构、41-插刀、411-第四斜面、42-驱动气缸;

20-产品、201-负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图1至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冲压模具,用于笔记本、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外壳产品的冲压成型,该冲压模具包括:

下模组1,其包括下模座11、下模块12以及与下模座11连接的顶杆13,下模块12设置在下模座11的一侧并与下模座11连接,待成型的产品20放置于所述下模座11上;

上模组2,上模组2与下模组1上下相对设置,上模组2与冲床(未示出)连接,上模组2包括上模座21以及与上模座21连接的上模块22,上模块22与下模块12上下相对配合;

滑块3,滑块3设置于下模座11的一侧且能够水平移动;

顶杆13受力后能够带动下模座11向上移动一定的距离,并与水平移动后的滑块3形成斜面配合以对产品20进行挤压成型,形成负角20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冲压模具冲压合模后,通过顶杆13运动带动下模座11向上移动一定的距离,并通过水平移动后的滑块3与上升至一定高度的下模座11形成斜面配合对产品20进行挤压成型以形成负角,采用单套模具进行单次冲压行程即可满足冲压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使用同一套模具完成多个工序的加工,能够降低产品的累积公差,提高产品良率并降低成本。

具体地,冲压模具安装于冲压机台上,待成型的产品20为板状构件,可直接放置于下模座11上。上模组2还包括用于压料的脱料板23,脱料板23设置在上模座21的下方并与上模座21连接,脱料板23与下模座21相对设置。冲压时,冲床带动上模座21、上模块22和脱料板23向下运动,使脱料板23首先与待成型的产品20接触并将产品20压实到下模座11上。顶杆13从下模座11的底部穿过下模座11与脱料板23连接,顶杆13受力后能够将下模座11顶起,带动下模座11与脱料板23一起上下运动。顶杆13由设在在冲压机台上的顶杆驱动机构驱动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冲压模具还包括与脱料板23连接的弹性压料机构,弹性压料机构设置在上模座21与脱料板23之间。弹性压料机构一方面用于将产品20压实,另一方面用于在产品成型开模后,使脱料板23和顶杆13复位,以便进行下一次冲压成型。弹性压料机构为弹簧,上模座21与脱料板23之间设置多个弹簧以保证冲压时,上模座21与脱料板23平稳移动,保证冲压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块3设置于上升至一定高度的下模座11的一侧,上模块22与上模座21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滑块3的安装空间,滑块3朝向下模座11的一端设有第一斜面31,第一斜面31用于形成负角,相应地,下模座11上设有与第一斜面31的形状相匹配的第二斜面111,第二斜面111设置在下模座11靠近顶部的位置,第二斜面111与下模座11的顶面之间形成折弯部,当顶杆13推动下模座11向上移动至一定的高度时,滑块3在推送机构4的推动下朝向下模座11移动,使得第一斜面31与第二斜面111配合将产品20挤压成型,使产品20形成负角。第一斜面31的形状根据需要成型的负角设置,本实用新型不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冲压模具还包括用于推动滑块3水平移动的推送机构4,推送机构4包括插刀41以及与插刀41连接的驱动气缸42,插刀41设置在下模座11的外侧,驱动气缸42能够驱动插刀41向上移动与滑块3相接触,并推动滑块3在安装空间内朝向下模座11水平移动,滑块3水平移动与下模座11之间形成挤压,从而使产品需要折弯一端发生变形,形成负角201。

进一步地,滑块3与第一斜面31相对的一端(远离下模座11的一端)设有第三斜面32,插刀41的顶部设有与第三斜面32的形状相匹配的第四斜面41。驱动气缸42驱动插刀41向上运动,使插刀41的第四斜面411与滑块3的第三斜面32接触配合,当驱动气缸42驱动插刀41继续向上移动时,插刀41推动滑块3朝向下模座11水平移动,使滑块3的第一斜面31与下模座11的第二斜面111之间形成斜面配合,对产品20进行挤压以形成负角201。

如图1所示,驱动气缸42与下模座11固定连接,驱动气缸42的活塞杆穿过下模座11与插刀41的一端固定连接,插刀41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其悬设于上模块22与上模座21之间形成的安装空间,能够与放置于安装空间的滑块3形成配合。通过驱动气缸42的伸缩带动插刀41移动,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块3包括沿水平方向相互抵接或连接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第一滑块与下模座11配合用于形成负角,第二滑块与插刀41配合,用于推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朝向下模座11移动,即第一斜面31设置在第一滑块靠近下模座11的一端,第三斜面33设置在第二滑块与插刀41相对的一端,如此可以充分利用模具内的安装空间,在不影响其他部件的情况下对滑块3进行合理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模块22与下模块12相对的一端设有第五斜面221,下模块12上设有与第五斜面221的形状相匹配的第六斜面121,以使上模块22与下模块12合模时形成斜面配合,用于在产品20形成负角201前对产品20进行预折弯。

模具工作时,冲床下行,带动上模块22下移与下模块12合模,对产品20进行折弯,使得位于第五斜面221与第六斜面121之间的产品20形成第一折弯。第一折弯的折弯方向与负角201的折弯方向相反,第一折弯的折弯角度优选为50°-90°,本实施例中,第一折弯的折弯角度为70°,即第五斜面221和第六斜面121的倾斜角度为70°。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成型负角201前,需要将产品20折弯90°,因此,上模块22朝向下模座11的一端设有第一竖直面222,第一竖直面222与第五斜面221相连,并设置在第五斜面221的上方,上模块22与下模块12合模后,顶杆13推动下模座11向上移动,从而使下模座11的折弯部推动产品20向上移动,与上模块22的第一竖直面222配合,将产品20折弯90°,形成第二折弯。

在产品20成型负角201前,对产品20依次进行70°和90°预折弯,有助于将产品材料的内应力提前释放,减少成型后的回弹,避免折弯处起皱折,减少产品20的外观缺陷,提升产品20的外观良率。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仅对产品20进行预折弯90°,以满足成型负角201之前的折弯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直接在下模座11靠近顶部的位置加工出第二斜面11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下模座11包括设置在下模座11的一侧并与下模座11固定连接的下模座滑块112,下模座滑块112的顶部与下模座11的顶部齐平,下模座滑块112与滑块3相对的一端设有与滑块3的第一斜面31的形状相匹配的第二斜面111。设置有单独的下模座滑块112,使其与下模座11可拆卸地连接,便于产品20双侧或多侧成型负角,无需更换下模座11,只需增减下模座滑块112,并相应地增减与下模座滑块112相配合的上模块22、下模块12、滑块3以及推送机构4即可,拆装方便,适用范围广。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模组1还包括下盖板14、下垫脚15以及下垫板16,下盖板14设置在下模组1的最底端,冲压模具通过下盖板14固定于冲压机台,顶杆13穿过下盖板14与下模座11连接,下垫脚15设置在下盖板14与下模座11之间,下垫板16设置在下模座11上,用于对产品20形成防护,下模块12设置在下垫板16上,即下模组1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下盖板14、下垫脚15、下模座11、下垫板116以及下模块1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模组2还包括上盖板24、上垫脚25以及上垫板26,上盖板24设置在上模组2的最顶端,上垫脚25设置在上盖板24与上模座21之间,上垫板26设置在上模座21的底部并与上模块22连接,即上模组2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上盖板24、上垫脚25、上模座21、上垫板26以及上模块22,上模块22与下模块12相对接。

下垫板16和上垫板26用于防护或固定,承受冲压过程中所受的力避免下模座11和上模座21发生凹陷或变形,提高模具性能。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冲压模具能够将笔记本的外壳产品20冲压一体成型,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在冲压前,将产品20放置于模具的下模座11上,冲床向下运动带动上模组2与脱模板23向下运动将产品20压紧,如图2所示,上模组2和下模组1合紧,上模块22和下模块12合紧,上模块22的第五斜面221和下模块12的第六斜面121相互配合,使产品20折弯一定角度,形成第一折弯。

如图3所示,上模块22和下模块12合紧后,顶杆13推动下模座11、产品20以及脱模板23向上移动,下模座滑块112的折弯部与上模块22的第一竖直面222配合,使产品20折弯90°,形成第二折弯。

如图4所示,当顶杆13推动下模座11、产品20以及脱模板23向上移动至预定的限位位置时,驱动气缸42动作,驱动插刀41向上运动,插刀41向上移动与滑块3相接触,并推动滑块3朝向下模座11水平移动,滑块3水平移动至与下模座11接触后,滑块3的第一斜面31与下模座11的第二斜面111配合对产品20进行挤压,形成如图5所示的负角201,实现产品20的负角成型。

产品20成型后,冲床向上运动,带动上模组2向上移动与下模组1分开,模具内在弹簧的带动作用下将脱料板23和顶杆13复位,以便进行下一冲压行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冲压模具,可以通过一次冲压行程快速成型负角,减少了工程模的套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累积公差,提高产品外观良率和产品精度。另外,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机台利用率,可以不同程度的减少后制程工站。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