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动开关装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32319发布日期:2020-06-02 19:09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动开关装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动开关装配系统,属于微动开关装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下,进行微动开关工件与其装配支架的装配工艺,多采用人力方式进行;

但是,由于为了装配成功后顺利卡位,在其装配支架上设置有勾槽,上述勾槽会大大影响微动开关工件位置的卡入,影响装配效率。

因此,厂家在装配过程中,先利用一块水平板将勾槽向外掰动,然后将微动开关工件放入对应位置后将水平板抽出,使微动开关工件卡在对应位置;

该方法同样存在弊端,由于水平板与微动开关工件一侧壁有较大接触面积,当水平板抽出的同时,很容易会带动微动开关工件一起向外,此时仍需要人工将工件重新敲进去,大大的浪费了人力物力。

综上所述,研发一种自动化将电子工件装配进入对应位置且不易带出,节约劳动力的装置是迫在眉睫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问题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微动开关装配系统,它结构合理,能够自动化对微动开关工件进行装配,且装配效率高,大大节约了劳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微动开关装配系统,包括勾槽拉动装置、装配支架固定装置、直线送料器、微动开关工件推动装置;

所述微动开关工件推动装置设置在直线送料器的底端,所述直线送料器内运送有微动开关工件,并将微动开关工件运送至微动开关工件推动装置的对应工位上;

所述微动开关工件推动装置以装配支架固定装置的竖向中线为基准,分为左右两部分,且两部分呈左右完全对称的结构;

所述勾槽拉动装置设置在装配支架固定装置的正上方。

所述装配支架固定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固定工装,所述固定工装上设置有多个凸起,并通过凸起与装配支架底部相匹配的定位孔配合,将装配支架安装在固定工装上。

所述微动开关工件推动装置包括装配推杆,所述装配推杆顶部设置有与微动开关工件上通孔位置相匹配的定位针;

所述定位针的位置还与装配支架上支架安装柱的位置相匹配。

所述定位针的尾部设置有压缩弹簧。

上述定位针与压缩弹簧配合实现伸缩;

当微动开关工件通过直线送料器运送到工位后,装配推杆向前运动,定位针即可插入微动开关工件的通孔内;装配推杆继续向前运动,则定位针接触到装配支架上的支架安装柱,形成一个连接体;装配推杆继续向前运动,则定位针由于压缩弹簧受到压力而慢慢缩回装配推杆内。

所述勾槽拉动装置包括顶板,所述顶板上开设有勾臂安装槽;

所述勾臂安装槽内设置有勾臂,所述勾臂底部安装有横向的勾爪;

所述勾臂和勾爪整体构成“l”形;

所述勾爪顶端形状与装配支架的勾槽相同,且与勾槽位置相匹配。

所述顶板安装在升降柱上,所述勾爪包括卡合部,所述卡合部的背端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通过弹簧支撑支撑。

所述弹簧支撑呈“工”字型,并且为可伸缩结构。

当微动开关工件推动装置将微动开关工件推动过程中,微动开关工件接触到卡合部的斜表面,并继续施加压力;卡合部受到压力,并将装配支架上的勾槽拉开;

完成装配后,则勾槽拉动装置整体上升,勾爪通过背端的复位弹簧复位。

所述勾臂和勾爪形成一组“l”型外拉爪,共有两组,并以装配支架的竖向中线为基准完全对称,且位置与装配支架的勾槽位置相匹配。

所述直线送料器的底部还设置有挡块,所述微动开关工件通过挡块被挡在微动开关工件推动装置的对应工位上。

所述装配推杆为气动装配推杆。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微动开关装配系统,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手工装配以及借用水平板的装配,采用全新的模式;先纵向将勾爪下降与装配支架的勾槽卡合,卡合后微动开关工件推动装置带动微动开关工件向前运动装配,这整个过程中首先通过微动开关工件与勾爪配合拉开勾槽,接着定位针与支架安装柱配合形成连接体,完成对准装配。整个过程中各个部件相互配合,完成了微动开关装配的自动化实现,且装配效率高,大大节约了劳动力。

在推动装置上还设置有与微动开关工件上通孔位置相匹配的定位针,定位针能够更好地确定工件的装配位置,已经在推动工件过程中与装配支架上的支架安装柱形成连接体,利用定位准的可伸缩性,巧妙将微动开关工件从装配推杆上转移到支架安装柱上,更进一步保证工件装配的对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动开关装配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

1、勾槽拉动装置;2、装配支架固定装置;3、直线送料器;4、微动开关工件推动装置;

3.1、挡块。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动开关装配系统的装配支架固定装置以及微动开关工件推动装置的部装示意图,其中:

2.1、装配支架;2.2、固定工装;2.3、底座;

3.1、挡块;

4.1、微动开关工件;4.2、装配推杆;4.3、定位针。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动开关装配系统的勾槽拉动装置与装配支架配合示意图,其中:

1.1、顶板;1.2、勾臂;1.3、勾爪。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动开关装配系统的装配部分具体示意图,其中:

2.1.1、支架安装柱。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动开关装配系统的勾爪背端具体结构示意图,其中:

1.3.1、卡合部;1.3.2、弹簧;1.3.3、弹簧支撑柱。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动开关装配系统的装配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动开关装配系统的微动开关工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动开关装配系统的装配支架与微动开关工件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

如图1~7所示,一种微动开关装配系统,包括勾槽拉动装置1、装配支架固定装置2、直线送料器3、微动开关工件推动装置4;

所述微动开关工件推动装置4设置在直线送料器3的底端,所述直线送料器3内运送有微动开关工件4.1,并将微动开关工件4.1运送至微动开关工件推动装置4的对应工位上;

所述微动开关工件推动装置4以装配支架固定装置2的竖向中线为基准,分为左右两部分,且两部分呈左右完全对称的结构;

所述勾槽拉动装置1设置在装配支架固定装置2的正上方。

所述装配支架固定装置2包括底座2.3,所述底座2.3上设置有固定工装2.2,所述固定工装2.2上设置有多个凸起,并通过凸起与装配支架2.1底部相匹配的定位孔配合,将装配支架2.1安装在固定工装2.2上。

所述微动开关工件推动装置4包括装配推杆4.2,所述装配推杆4.2顶部设置有与微动开关工件4.1上通孔位置相匹配的定位针4.3;

所述定位针4.3的位置还与装配支架2.1上支架安装柱2.1.1的位置相匹配。

所述定位针4.3的尾部设置有压缩弹簧。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定位针4.3与压缩弹簧配合实现伸缩;

当微动开关工件4.1通过直线送料器3运送到工位后,装配推杆4.2向前运动,定位针4.3即可插入微动开关工件4.1的通孔内;装配推杆4.2继续向前运动,则定位针4.3接触到装配支架2.1上的支架安装柱2.1.1,形成一个连接体;装配推杆4.2继续向前运动,则定位针4.3由于压缩弹簧受到压力而慢慢缩回装配推杆4.2内。

所述勾槽拉动装置1包括顶板1.1,所述顶板1.1上开设有勾臂安装槽;

所述勾臂安装槽内设置有勾臂1.2,所述勾臂1.2底部安装有横向的勾爪1.3;

所述勾臂1.2和勾爪1.3整体构成“l”形;

所述勾爪1.3顶端形状与装配支架2.1的勾槽相同,且与勾槽位置相匹配。

所述顶板1.1安装在升降柱上,所述勾爪1.3包括卡合部1.3.1,所述卡合部1.3.1的背端设置有复位弹簧1.3.2,所述复位弹簧1.3.2通过弹簧支撑1.3.3支撑。

所述弹簧支撑1.3.3呈“工”字型,并且是可伸缩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当微动开关工件推动装置4将微动开关工件4.1推动过程中,微动开关工件4.1接触到卡合部1.3.1的斜表面,并继续施加压力;卡合部1.3.1受到压力,并将装配支架2.1上的勾槽拉开;

完成装配后,则勾槽拉动装置1整体上升,勾爪1.3通过背端的复位弹簧1.3.2复位。

所述勾臂1.2和勾爪1.3形成一组“l”型外拉爪,共有两组,并以装配支架的竖向中线为基准完全对称,且位置与装配支架2.1的勾槽位置相匹配。

所述直线送料器3的底部还设置有挡块3.1,所述微动开关工件4.1通过挡块3.1被挡在微动开关工件推动装置4的对应工位上。

所述装配推杆4.2为气动装配推杆。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微动开关装配系统其工作方法如下:

步骤一:将装配支架2.1通过底部定位孔与固定工装2.2上的凸起配合安装到固定工装2.2上;

步骤二:通过直线送料器3运送微动开关工件4.1,并通过直线送料器3底部挡块3.1抵住微动开关工件4.1,使其被运送到微动开关工件推动装置4的对应工位上;

步骤三:勾槽拉动装置1整体下降,并将勾爪1.3卡入装配支架2.1的勾槽内;

步骤四:装配推杆4.2向前运动,定位针4.3插入微动开关工件4.1上的通并带动微动开关工件4.1向前推进,微动开关工件4.1先接触到卡合部1.3.1的斜表面,并继续施加压力;卡合部1.3.1受到向外的压力,并将装配支架2.1上的勾槽拉开;

微动开关工件4.1继续向前运动,定位针4.3碰到装配支架2.1上的支架安装柱2.1.1,定位针4.3和支架安装柱2.1.1形成一个连接体;定位针4.3由于压缩弹簧受到压力而慢慢缩回装配推杆4.2内,微动开关工件4.1逐渐完全被推入装配支架2.1;

步骤五:装配推杆4.2撤回,装配完成;同时,定位针4.3由于压缩弹簧所受压力消除而重新弹出。

步骤六:勾槽拉动装置1整体上升,勾爪1.3则通过背端的复位弹簧1.3.2复位;

步骤七:装配好的零件出料。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装配支架2.1底部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