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火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24775发布日期:2020-08-05 01:15阅读:2418来源:国知局
接火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接火斗。



背景技术:

在现有钢结构的焊接施工中,特别是在高空焊接作业时,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火花四溅,从而引发人身伤害事故及火灾事故。因此,一般会在焊接点下放置接火盆,接收溅落的焊火和焊渣,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

但是,接火盆和焊接点之间的距离过大,焊接位置移动后,焊接的火花容易迸溅到接火盆外,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接火斗,解决现有技术中接火盆和焊接点之间的距离过大,焊接位置移动后,焊接的火花容易迸溅到接火盆外,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火斗,包括:

长度可调节的支杆;

固定于所述支杆相对两端且可制动的一对滑轮,通过调节所述支杆的长度至适配于待焊接的型钢的宽度使得所述滑轮设于待焊接的型钢的顶面;以及

形成有容置空间的接火盆,所述接火盆的相对两侧连接有挂杆,一对所述挂杆对应连接于所述支杆的相对两端,所述接火盆挂设于待焊接的型钢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接火斗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滑轮通过连接杆连接于所述支杆的底面;

所述滑轮的中心穿设有螺栓,所述螺栓穿设于所述连接杆,所述螺栓螺合有螺母,所述螺母和所述滑轮之间留设间距以使得所述滑轮可转动;通过将所述螺母拧紧至挤压于所述滑轮的侧面,以将所述滑轮固定于待焊接的型钢的顶面。

本实用新型接火斗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连接杆水平设置且垂直于所述支杆;

所述滑轮有四个,两个所述滑轮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相对两端。

本实用新型接火斗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支杆的相对两端形成有供所述挂杆插设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接火斗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支杆的相对两端均竖向固定有一对限位杆,所述一对限位杆之间形成所述凹槽。

本实用新型接火斗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支杆包括套管和插设于套管的内管,所述套管和所述内管均间隔设有通孔,通过调节所述套管和所述内管的相对位置以实现调节所述支杆的长度,通过插销插设于所述通孔以固定所述套管和所述内管。

本实用新型接火斗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接火盆的端部凸伸出待焊接的型钢的相对两侧。

本实用新型接火斗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接火斗通过将支杆和滑轮连接并设于待焊接的型钢的顶面,通过滚动滑轮可移动整个接火斗,通过制动滑轮,从而可将整个接火斗固定于型钢顶面。本实用新型通过长度可调节的支杆使得整个接火斗能够适配于各个型号的钢梁,适用范围广,可周转使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难以保证接火盆能够跟随焊接位置移动且对接准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接火斗的施工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接火斗的支杆和滑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接火斗的施工状态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接火斗包括:

长度可调节的支杆10;

固定于支杆10相对两端且可制动的一对滑轮20,通过调节支杆10的长度至适配于待焊接的型钢30的宽度使得滑轮20设于待焊接的型钢30的顶面;以及

形成有容置空间的接火盆40,接火盆40的相对两侧连接有挂杆41,一对挂杆41对应连接于支杆10的相对两端,接火盆40挂设于待焊接的型钢30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接火斗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参阅图2为本实用新型接火斗的支杆和滑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结合图1至图3所示,滑轮20通过连接杆50连接于支杆10的底面;滑轮20的中心穿设有螺栓60,螺栓60穿设于连接杆50,螺栓60螺合有螺母61,螺母61和滑轮20之间留设间距以使得滑轮20可转动;通过将螺母61拧紧至挤压于滑轮20的侧面,以将滑轮20固定于待焊接的型钢30的顶面,实现制动滑轮20。

施工过程中,首先将螺母61拧松,使得螺母61和滑轮20之间留设间距以保证滑轮20能够滚动。接着通过将滑轮20在待焊接的型钢30的顶面滚动,带动整个接火斗进行移动,移动操作省力方便。在接火斗移动到位之后,通过拧动螺母61,将螺母61拧紧至贴设于滑轮20的侧面,从而限位滑轮20,保证滑轮20无法滚动,从而固定整个接火斗的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接火斗的一较佳实施方式,连接杆50水平设置且垂直于支杆10;滑轮20有四个,两个滑轮20连接于连接杆50的相对两端。两个滑轮20相对于支杆10对称设置,有利于保证接火斗整体的平衡。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50通过一固定块固定于支杆10的底面,从而连接杆50和支杆10之间有段距离。连接杆50和固定块一体形成倒t型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接火斗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支杆10的相对两端形成有供挂杆41插设的凹槽。方便安装和拆卸挂杆41。

在本实施例中,支杆10的相对两端均竖向固定有一对限位杆70,一对限位杆70之间形成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接火斗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支杆10包括套管和插设于套管的内管,套管和内管均间隔设有通孔,通过调节套管和内管的相对位置以实现调节支杆的长度,通过插销11插设于通孔以固定套管和内管。

本实用新型接火斗通过调节支杆的长度以适配于各个型号的钢梁,适用范围广,可周转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接火斗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接火盆40的端部凸伸出待焊接的型钢30的相对两侧,以防止待焊接的型钢30的边沿的火花溅落到接火盆40之外。在本实施例中,接火盆40为矩形板,四周形成有向上弯折的边沿,以形成一定的容置空间。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接火斗的施工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首先确定待焊接的钢梁的宽度。

根据待焊接的钢梁的宽度调节支杆,支杆两端的滑轮设于钢梁的顶面,支杆达到合适宽度时,在支杆的对应的通孔内插入插销固定套管和内管。

接着在支杆两端的凹槽内挂设好接火盆两端的挂杆,使得接火盆吊挂于钢梁的底部。

将滑轮处的螺母拧松,将滑轮沿着钢梁的顶面滚动,使得接火盆移动至钢梁的待焊接位置。接着将螺母拧紧,使得螺母压设于滑轮的侧面进行制动滑轮,实现固定住接火斗的位置。

待钢梁的该部位焊接施工完成后,拧松滑轮处的螺母,将接火斗移动到下一工作位置。

本实用新型接火斗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接火斗通过将支杆和滑轮连接并设于待焊接的型钢的顶面,通过滚动滑轮可移动整个接火斗,通过制动滑轮,从而可将整个接火斗固定于型钢顶面。本实用新型通过长度可调节的支杆使得整个接火斗能够适配于各个型号的钢梁,适用范围广,可周转使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难以保证接火盆能够跟随焊接位置移动且对接准确的问题。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