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弧减薄旋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17337发布日期:2020-06-16 22:55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弧减薄旋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旋压技术领域,具体说涉及一种用于对金属坯料进行减薄旋压的双弧减薄旋轮。



背景技术:

旋压技术,也叫金属旋压成形技术,通过旋转使之受力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同时在某个方向给予一定的压力使金属材料沿着这一方向变形和流动而成型某一形状的技术。旋轮是在旋压时用于对坯料加压的轮状变形工具。

在申请日为2017年10月23日,申请号为201710995238.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生产气瓶用旋压轮,包括轮本体、安装孔、第一侧面、凸起、有过渡圆弧段、预挤压段,轮本体上设置有安装孔,轮本体外壁边缘均设置有第一侧面,轮本体外壁靠近一侧设置有凸起,凸起与左侧第一侧面之间设置有过渡圆弧段,凸起与右侧第一侧面之间设置有预挤压段,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角度的合适选择可以保证产品旋压表面平整、旋压过程流畅、旋压尺寸准确,轮上设有第一侧面,分段收缩等结构可以有效分散应力集中,保护旋压轮的同时可以保护坯料,提高质量。

但是由于上述旋压轮的旋压面只有一个凸起,如果需要对坯料进行减薄旋压,往往需要施加较大的力,容易造成坯料断裂、龟裂等不良现象,同时对旋压轮的损耗都有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旋压轮只有一个凸起在旋压时需要施加较大的力,容易造成坯料断裂、龟裂等不良现象,影响坯料质量和旋压轮使用寿命的问题,提供一种双凸起的双弧减薄旋轮,通过两个凸起进行分道次旋压,降低旋轮负载和坯料承受的拉力及扭力,避免坯料起皮,断裂、龟裂等不良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弧减薄旋轮,包括轮本体,在轮本体中间设置有轴向方向贯通的轴向通孔,在轮本体的外缘周向方向设置有第一凸起,在第一凸起的一侧设置第一预挤压段,在第一凸起另一侧设置向轴线方向倾斜的第一斜面,所述轮本体的外缘周向方向在第一凸起上与第一斜面同侧依次设置有1-4个阶梯状凸起,所述的阶梯状凸起的最高峰点依次高于前一峰点0.3cm-1.2cm,这样可以分道次旋压,降低旋轮负载和坯料承受的拉力及扭力,避免坯料起皮,断裂、龟裂等不良现象,可以提高产品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上述的一种双弧减薄旋轮,所述的阶梯状凸起设置为1个,即为第二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一种双弧减薄旋轮,所述的第二凸起的峰点比第一凸起的峰点高0.6cm至0.8cm,这样在加工坯料时对坯料的形变和受力方面,效果较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一种双弧减薄旋轮,所述的第二凸起与第一斜面之间设置第二预挤压段,这样在加工坯料时,使坯料初步形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一种双弧减薄旋轮,所述的第二凸起另一端设置有轴线方向倾斜的第二斜面,第二斜面为修光面,可以提高旋压表面的光洁度,并压实平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一种双弧减薄旋轮,所述的第二预挤压段与第一斜面之间设置收缩段,设置收缩段等结构可以有效分散应力集中,保护旋压轮的同时可以保护坯料,提高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一种双弧减薄旋轮,所述的轮本体外壁边缘设置有第一侧面,第一预挤压段与第一侧面之间的连接处设置为弧形,在加工的过程中,弧形的连接件可以使坯料表面更加光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两个凸起进行分道次旋压,降低旋轮负载和坯料承受的拉力及扭力,避免坯料起皮,断裂、龟裂等不良现象,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可以提高旋轮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1-第一凸起、2-第一侧面、3-第一预挤压段、4-轮本体、5-第一斜面、6-收缩段、7-阶梯状第二凸起、8-第二预挤压段、9-第二斜面、10-轴向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的一种双弧减薄旋轮,包括轮本体4,在轮本体4中间设置有轴向方向贯通的轴向通孔10,轴向通孔10用于与主轴连接,与主轴与轴承连接。在轮本体4的外缘周向方向设置有第一凸起1,第一凸起1可以设置为弧形,或设置为直线状,或设置为弧形与直线的组合;第一凸起1起到减薄坯料厚度的作用,在第一凸起1的一侧设置第一预挤压段3,在第一凸起1左侧设置有第一预挤压段3,第一预挤压段3在旋压过程中把流动材料压实贴模,防止材料流动脱落;在第一凸起1另一侧设置向轴线方向倾斜的第一斜面5,第一斜面5为修光角,可以提高旋压表面的光洁度,并压实平整。

如图1至图2所示的一种双弧减薄旋轮,在轮本体4的外缘周向方向在第一凸起1上与第一斜面5同侧设置第二凸起7,第二凸起设置为弧形,第二凸起7峰点比第一凸起1峰点高0.7cm,第二凸起7与第一斜面5之间设置第二预挤压段8,第二预挤压段8起在旋压过程中把流动材料压实贴模,防止材料流动脱落的作用;在第二凸起7另一端设置有轴线方向倾斜的第二斜面9,第二斜面9可以提高旋压表面的光洁度,并压实平整;第二预挤压段8与第一斜面5之间设置收缩段6,收缩段可以有效分散应力集中,保护旋压轮的同时可以保护坯料,提高质量。轮本体4外壁边缘设置有第一侧面2,第一预挤压段3与第一侧面2之间的连接处设置为弧形,这样,在双弧减薄旋轮与坯料最初接触时,通过弧形对面进行过渡,防止对坯料产生影响,有利于旋压进行。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第一凸起1先接触坯料,在对坯料进行初步减薄后,第二凸起7再对坯料进行减薄,这样通过两个凸起进行分道次旋压,降低旋轮负载和坯料承受的拉力及扭力,避免坯料起皮,断裂、龟裂等不良现象,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可以提高旋轮寿命。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设置第三凸起、第四凸起进行多道次旋压,实现对坯料减薄旋压的作用,提高产品质量,可以提高旋轮寿命。第三凸起、第四凸起可以设置为弧形,或设置为直线状,或设置为弧形与直线的组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作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弧减薄旋轮,包括轮本体(4),在轮本体(4)中间设置有轴向方向贯通的轴向通孔(10),在轮本体(4)的外缘周向方向设置有第一凸起(1),在第一凸起(1)的一侧设置第一预挤压段(3),在第一凸起(1)另一侧设置向轴线方向倾斜的第一斜面(5),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本体(4)的外缘周向方向在第一凸起(1)上与第一斜面(5)同侧依次设置有1-4个阶梯状凸起,所述的阶梯状凸起的最高峰点依次高于前一峰点0.1cm-1.5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弧减薄旋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阶梯状凸起设置为1个,即为第二凸起(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弧减薄旋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凸起(7)的峰点比第一凸起(1)的峰点高0.6cm至0.8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弧减薄旋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凸起(7)与第一斜面(5)之间设置第二预挤压段(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弧减薄旋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凸起(7)另一端设置有轴线方向倾斜的第二斜面(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弧减薄旋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预挤压段(8)与第一斜面(5)之间设置收缩段(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弧减薄旋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本体(4)外壁边缘设置有第一侧面(2),第一预挤压段(3)与第一侧面(2)之间的连接处设置为弧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弧减薄旋轮,属于旋压技术领域,包括轮本体(4),在轮本体(4)中设置轴向通孔(10),在轮本体(4)的外缘周向方向设置第一凸起(1),在第一凸起(1)的一侧设置第一预挤压段(3),在第一凸起(1)另一侧设置第一斜面(5),所述轮本体(4)的外缘周向方向在第一凸起(1)上与第一斜面(5)同侧依次设置有1‑4个阶梯状凸起,所述的阶梯状凸起的最高峰点依次高于前一峰点0.3cm‑1.2cm;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两个凸起进行分道次旋压,降低旋轮负载和坯料承受的拉力及扭力,避免坯料起皮,断裂、龟裂等不良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徐唐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台州博翔旋压机床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5
技术公布日:2020.06.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