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维修的摩擦压力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55050发布日期:2020-06-20 14:50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维修的摩擦压力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锻造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维修的摩擦压力机。



背景技术:

摩擦压力机是一种通过摩擦驱动的方式,对工件进行锻造的机械设备。

公告号为cn102672986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盘双电机驱动摩擦压力机,包括机身,机身上安装有支臂,支臂两端的顶面分别安装有操纵气缸,两个操纵气缸之间连接有横轴,横轴的中部靠近操纵气缸处分别安装有摩擦盘,两个摩擦盘分别通过三角皮带与设置在机身上的上升电机和下降电机连接,支臂的中部位于两个摩擦盘之间安装有飞轮,飞轮的外圆周上安装有摩擦块,飞轮的中部连接有主螺杆,主螺杆的下端连接有滑块,滑块与设置于机身上的导轨配合连接,飞轮上安装有龙门刹车,龙门刹车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刹车气缸,操纵气缸与支臂之间通过定位销和螺钉相互配合固定连接。

这种双盘双电机驱动摩擦压力机通过飞轮与摩擦盘之间的摩擦来产生动力,因此飞轮与摩擦盘之间的摩擦损耗较大,但是由于该现有技术中的飞轮以及摩擦盘皆设置于支臂上,而支臂设置于机身的上端,这样操作人员便难以爬至高处对飞轮以及摩擦盘进行维修,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维修的摩擦压力机,具有快速维修、提高工作效率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便于维修的摩擦压力机,包括压力机本体,所述压力机本体的一侧设置有修理装置,所述修理装置包括支撑底座、支撑柱和工作台,所述支撑柱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支撑底座的上表面,所述工作台下表面远离压力机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支撑柱远离支撑底座的一端,所述支撑柱背离压力机本体的一侧设置有上升架,所述上升架包括相对设置的长杆和若干垂直设置于两长杆之间的踏杆,各所述踏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长杆的外侧壁,所述长杆的上端抵靠于工作台,所述长杆的下端抵触于支撑底座的上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将上升架放置于修理装置的一侧,通过双脚交替踩于上方的踏杆以实现快速攀爬至工作台上,从而快速对压力机本体上高处的部件进行维修以及清理,因此修理装置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得到快速的维修,从而降低了压力机本体损坏的概率,所以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机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的固定块,相对所述固定块上竖直贯穿开设有第一插设孔,所述工作台靠近压力机本体的一侧相对开设有供两固定块分别嵌设的固定孔,所述工作台上相对贯穿开设有第二插设孔,相对所述第二插设孔分别与两固定孔相通,所述工作台上相对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插设杆和抵接盘,相对所述插设杆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抵接盘的一面,相对所述插设杆分别穿过第一插设孔和第二插设孔,所述抵接盘靠近插设杆的一面抵触于工作台的上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修理装置靠近压力机本体,直至压力机本体上的固定块嵌设于修理装置上的固定孔内,再使用限位组件,使得插设杆插设于第一插设孔和第二插设孔内,这样修理装置的位移便得到了限制,从而提高了操作人员站立工作台上时修理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相对开设有供两抵接盘嵌设的安装槽,所述抵接盘的厚度小于安装槽的深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槽的开设,使得工作台的上表面能够更加的平整,避免了凸出的抵接盘对操作人员造成磕碰而摔倒,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相对所述抵接盘远离插设杆的一面设置有拉环,相对所述拉环的外侧壁转动连接于抵接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环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能够通过勾住拉环并向上拉动而快速取出限位组件,从而提高了限位组件的拆卸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背离支撑柱的上表面竖直设置有若干防护杆,各所述防护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工作台,所述防护杆的上方设置有防护条,各所述防护杆远离工作台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防护条的外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杆以及防护条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站立于工作台上并无法保持平衡时,通过手握防护杆或防护条以稳定身形,从而再次获得平衡,因此提高了操作人员位于工作台上时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块远离压力机本体的一端开设有导向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面的开设,给固定块嵌设于固定孔内提供了导向的作用,从而减少了固定块仔细对准固定孔所消耗的时间,因此提高了修理装置的安装效率。

进一步的,相对所述长杆靠近工作台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稳定杆,所述工作台靠近长杆的一侧相对设置有稳定套管,相对所述稳定套管分别竖直贯穿开设有稳定孔,相对所述稳定杆分别插设于稳定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稳定杆与稳定套管的设置,使得上升架在被放置于修理装置的一侧时,上升架上的稳定杆能够插设于稳定套管的稳定孔内,这样上升架的上端便能得到固定,从而限制了上升架下端朝远离支撑柱方向的位移,从而提高了操作人员使用上升架时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座背离工作台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若干滚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能够推动修理装置至指定的位置,这样,同一个修理装置便能用于多个压力机本体上,从而缩减了成本,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修理装置以及上升架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将上升架放置于修理装置的一侧,通过双脚交替踩于上方的踏杆以实现快速攀爬至工作台上,从而快速对压力机本体上高处的部件进行维修以及清理,这样,本实用新型便能够得到快速的维修,从而降低了压力机本体损坏的概率,所以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体现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体现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用于体现固定块的示意图;

图4是用于体现图3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压力机本体;11、固定块;111、第一插设孔;112、导向面;2、修理装置;21、支撑底座;211、滚轮;22、支撑柱;23、工作台;231、固定孔;232、第二插设孔;233、安装槽;3、上升架;31、长杆;311、稳定杆;32、踏杆;4、稳定套管;41、稳定孔;5、防护杆;51、防护条;6、限位组件;61、插设杆;62、抵接盘;7、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便于维修的摩擦压力机,如图1所示,包括压力机本体1,压力机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修理装置2,修理装置2包括支撑底座21、支撑柱22和工作台23。支撑柱22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于支撑底座21的上表面,工作台23下表面远离压力机本体1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于支撑柱22远离支撑底座21的一端。支撑柱22背离压力机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上升架3,上升架3包括相对设置的长杆31和若干垂直设置于两长杆31之间的踏杆32。各踏杆32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固定于两长杆31的外侧壁上,长杆31的上端抵靠于工作台23,长杆31的下端抵触于支撑底座21的上表面。操作人员将上升架3放置于修理装置2的一侧,通过双脚交替踩于上方的踏杆32以实现快速攀爬至工作台23上,从而快速对压力机本体1上高处的部件进行维修以及清理,因此修理装置2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得到快速的维修,从而降低了压力机本体1损坏的概率,所以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图1所示,支撑底座21背离工作台23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若干滚轮211。滚轮211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能够推动修理装置2至指定的位置,这样,同一个修理装置2便能用于多个压力机本体1上,从而缩减了成本,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经济效益。

如图1和2所示,两长杆31靠近工作台23的一端分别通过焊接固定有稳定杆311,工作台23靠近长杆31的一侧相对通过焊接固定有稳定套管4,相对稳定套管4分别竖直贯穿开设有稳定孔41,相对稳定杆311分别插设于稳定孔41内。稳定杆311与稳定套管4的设置,使得上升架3在被放置于修理装置2的一侧时,上升架3上的稳定杆311能够插设于稳定套管4的稳定孔41内,这样上升架3的上端便能得到固定,从而限制了上升架3下端朝远离支撑柱22方向的位移,从而提高了操作人员使用上升架3时的安全性。

如图1所示,工作台23背离支撑柱22的上表面竖直设置有若干防护杆5,若干防护杆5相对分布于工作台23正对压力机本体1方向的两侧。各防护杆5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于工作台23,防护杆5的上方设置有防护条51,各防护杆5远离工作台23的一端分别通过焊接固定于防护条51的外侧壁。防护杆5以及防护条51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站立于工作台23上并无法保持平衡时,通过手握防护杆5或防护条51以稳定身形,从而再次获得平衡,因此提高了操作人员位于工作台23上时的安全性。

如图3和图4所示,压力机本体1的两侧分别通过焊接固定有相对的固定块11,相对固定块11上竖直贯穿开设有第一插设孔111。工作台23靠近压力机本体1的一侧相对开设有供两固定块11分别嵌设的固定孔231,工作台23开上相对贯穿开设有第二插设孔232,相对第二插设孔232分别与两固定孔231相通。工作台23上相对设置有限位组件6,限位组件6包括插设杆61和抵接盘62。相对插设杆61的一端分别通过焊接固定于抵接盘62的一面,相对插设杆61分别穿过第一插设孔111和第二插设孔232,抵接盘62靠近插设杆61的一面抵触于工作台23的上表面。将修理装置2靠近压力机本体1,直至压力机本体1上的固定块11嵌设于修理装置2上的固定孔231内,再使用限位组件6,使得插设杆61插设于第一插设孔111和第二插设孔232内,这样修理装置2的位移便得到了限制,从而提高了操作人员站立工作台23上时修理装置2的稳定性。

如图4所示,工作台23的上表面相对开设有供两抵接盘62嵌设的安装槽233,抵接盘62的厚度小于安装槽233的深度。安装槽233的开设,使得工作台23的上表面能够更加的平整,避免了凸出的抵接盘62对操作人员造成磕碰而摔倒,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

如图4所示,相对抵接盘62远离插设杆61的一面设置有拉环7,相对拉环7的外侧壁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于抵接盘62。由于抵接盘62嵌设于安装槽233内,而抵接盘62的表面较为光滑,所以操作人员难以取出嵌设于安装槽233内的限位组件6,因此拉环7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能够通过勾住拉环7并向上拉动而快速取出限位组件6,从而提高了限位组件6的拆卸效率。

如图4所示,固定块11远离压力机本体1的一端开设有导向面112。导向面112的开设,给固定块11嵌设于固定孔231内提供了导向的作用,从而减少了固定块11仔细对准固定孔231所消耗的时间,因此提高了修理装置2(如图1所示)的安装效率。

具体实施过程:将上升架3放置于修理装置2的一侧,并使得长杆31上的稳定杆311插设于稳定套管4上的稳定孔41内;一操作人员通过上升架3爬至工作台23上,另一操作人员推动修理装置2,直至压力机本体1上的固定块11嵌设于修理装置2上的固定孔231内;位于工作台23上的操作人员取出限位组件6,将插设杆61插设于第一插设孔111和第二插设孔232内,再将抵接盘62放置于安装槽233内,以此实现修理装置2的固定。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