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螺母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60306发布日期:2020-09-01 17:41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螺母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生产加工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高效螺母生产线。



背景技术:

锻造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通过锻造能消除金属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铸态疏松等缺陷,优化微观组织结构,由于保存了完整的金属流线,锻件的机械性能一般优于同样材料的铸件。

现有的螺母生产线上螺母成型使用的就是锻造机,利用液压机将已经加热过的材料压入模具中,使之成型,然后在落入到传送机构上,传送到下一工序的设备处,但是现有的锻造机在进行压模时,有时会发生错位,导致压模失败,使得浪费资源,同时在压模成型的螺母从模具中落在传送机构上时,会由于温度较高处于易锻造状态,导致螺母的形状发生改变,使得次品较多,为此提出一种高效螺母生产线。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高效螺母生产线,具备压模稳定准确,不会错位,缓冲下落工件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第一方面,一种高效螺母生产线,包括支架,所述支架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液压装置,所述液压装置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表面的两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杆,且支撑板的两端固定安装有滑杆,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上模,所述支架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缓冲装置,且支撑杆的中部固定套接有下支撑架,所述下支撑架内放置有下模,所述下模的正下方位置设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活动套接在防护装置内,所述输送带和防护装置之间固定安装有缓冲杆,所述防护装置的内侧活动连接在输送辊上,所述输送辊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支撑腿。

第二方面,所述缓冲装置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外套杆,所述外套杆固定安装在支撑杆上,所述外套杆内活动套接有内嵌杆,所述内嵌杆上活动套接有压簧,且内嵌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缓冲板。

第三方面,所述限位杆的数量为两个,且限位杆的形状为t形,所述限位杆的中部贯穿套接在支架顶端的两侧。

第四方面,所述滑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杆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支架两侧的滑槽内。

第五方面,所述下模的形状为圆柱形,且下模的直径值小于下支撑架的最大内径值大于下支撑架的最小内径值。

第六方面,所述输送带的长度值大于支撑板的长度值,且输送带的底端形状为锯齿形。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效螺母生产线,通过在支撑板上表面的两侧固定安装两个限位杆,然后将限位杆的顶端贯穿套接在支架的顶部,使得支撑板在下滑时可以被两个限位杆限定下滑位置以及距离,保证了装置运行的稳定性,提升了装置的可靠性,同时在支撑杆上设置有缓冲装置对支撑板进行缓冲,使得硬性碰撞改为柔性碰撞,从而使得装置更加安全,同时通过在输送带和防护装置之间设置有缓冲杆,从而使得输送带和防护装置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使得当工件从模具里下落下来时,有一定的缓冲距离,避免工件掉落在输送带上造成损伤,并且将输送带的材质设置为软性材质,从而使得工件下落时受到的损伤更小,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结构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结构缓冲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一种高效螺母生产线,包括支架1,支架1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液压装置2,液压装置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板3,支撑板3上表面的两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杆4,限位杆4的数量为两个,且限位杆4的形状为t形,限位杆4的中部贯穿套接在支架1顶端的两侧,将限位杆4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且两个限位杆4分别安装在支撑板3上表面的两端,从而使得支撑板3在下滑时不会错位,保证了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同时将限位杆4的中部贯穿套接在支架1顶端的两侧,从而保证了结构的合理性,且支撑板3的两端固定安装有滑杆5,滑杆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滑杆5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支架1两侧的滑槽内,设置两个滑杆5安装在支撑板3的两侧,从而配合限位杆4对支撑板3的位置进行限定,保证了支撑板3的平稳下滑,同时将滑杆5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支架1两侧的滑槽内,保证了滑杆5作用的基础,提升了装置的可靠性,支撑板3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上模6,支架1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7,支撑杆7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缓冲装置8,缓冲装置8的数量为四个,缓冲装置8包括外套杆801,外套杆801固定安装在支撑杆7上,外套杆801内活动套接有内嵌杆802,内嵌杆802上活动套接有压簧803,且内嵌杆80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缓冲板804,设置四个缓冲装置8安装在支撑杆7的上表面中部,且距离最远的两个缓冲装置8之间的距离值小于支撑板3的宽度值,并且在外套杆801的内腔套接一个内嵌杆802,并在内嵌杆802上套接一个压簧803,使得当支撑板3下压到缓冲板804上时,利用压簧803的结构特产生一个反向力,从而对下压的支撑板3进行缓冲,避免硬性碰撞对结构造成损伤,提高了装置的可行性,且支撑杆7的中部固定套接有下支撑架9,下支撑架9内放置有下模10,下模10的形状为圆柱形,且下模10的直径值小于下支撑架9的最大内径值大于下支撑架9的最小内径值,将下模10的形状设置为圆柱形,从而契合下支撑架9的形状,并且将下模10的直径值设置为小于下支撑架9的内径值,从而使得下模10可以稳定的放置在下支撑架9内,保证了结构的合理性,同时当需要更换模具时也更加的方便,下模10的正下方位置设有输送带11,输送带11的长度值大于支撑板3的长度值,且输送带11的底端形状为锯齿形,将输送带11的长度值设置为大于支撑板3的长度值,保证了压模成型的工件下落时都可以落在输送带11上,不会由于输送带11的宽度值不够导致落到地面上,未被输送到下一步骤,造成资源浪费,成本增加,提升了装置的可靠性,输送带11活动套接在防护装置12内,输送带11和防护装置12之间固定安装有缓冲杆13,防护装置12的内侧活动连接在输送辊14上,输送辊14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支撑腿15。

综上所述,使用时,首先通过送料机构将加热,切配好的材料送至下模10上,然后启动液压装置2,使得支撑板3开始下压,并在限位杆4的限制下稳定的带动上模6下压,然后支撑板3的下表面在上模6与材料碰触时与缓冲装置8接触,从而使得上模6与下模10之间的硬性碰撞改为柔性碰撞,从而减小结构的损伤,同时材料在下模10中成型,然后在落入到输送带11上时,由于缓冲杆13的存在,对冲击力进行缓冲,从而保护工件不受损伤,最后在输送辊14的带动将工件输送到下一到工序,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