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润滑装置的中拖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31111发布日期:2020-08-05 01:25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润滑装置的中拖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拖板,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带有润滑装置的中拖板。



背景技术:

机床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中拖板和导轨之间会产生较大的磨损,从而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为了避免中拖板和导轨过快磨损,人们设计了拖板润滑装置来减少中拖板和导轨之间的磨损。现有的带有润滑装置的拖板是通过液压泵将润滑油压入中拖板,再从导油结构进入到中拖板和导轨之间,最后润滑油由液压泵的进口端回流至液压泵中,使润滑油循环流动,能对中拖板和导轨起到的润滑作用,但是上述润滑油只是起到简单的润滑,使得中拖板和导轨之间的润滑效果不够理想,而且在润滑的时候往往会有多余的润滑油流出,造成润滑油的浪费。

综上所述:需要一种润滑效果好、节约润滑油的中拖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润滑装置的中拖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润滑装置的中拖板,包括中拖板本体,所述中拖板本体包括底部的左滑轨和右滑轨,所述中拖板本体一侧中部开设有左滑轨注油孔、丝杆注油孔、右滑轨注油孔,所述左滑轨注油孔、丝杆注油孔、右滑轨注油孔呈阶梯状设置,所述中拖板本体内设有与左滑轨注油孔连通的左滑轨导油管,所述左滑轨底部设有与左滑轨导油管连通的左滑轨出油孔,所述中拖板本体内设有与右滑轨注油孔连通的右滑轨导油管,所述右滑轨底部设有与右滑轨导油管连通的右滑轨出油孔,所述中拖板本体内设有与丝杆注油孔连通的丝杆导油管,所述中拖板本体底部设有与丝杆导油管连通的丝杆出油孔,所述左滑轨导油管和右滑轨导油管平行,所述丝杆导油管和左滑轨导油管、右滑轨导油管相互交错,所述中拖板本体底面和右滑轨侧面的交界处设有右储油槽,所述中拖板本体底面和左滑轨侧面的交界处设有左储油槽,所述右储油槽和左储油槽的截面呈矩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滑轨注油孔、丝杆注油孔、右滑轨注油孔的设置就可以对左滑轨、丝杆、右滑轨进行润滑,减少磨损,延长了中拖板的使用寿命,左滑轨注油孔连通内部的左滑轨导油管,左滑轨导油管位于左滑轨上部,左滑轨导油管和左滑轨平行,左滑轨导油管和贯穿左滑轨的左滑轨出油孔连通;右滑轨导油管位于右滑轨上部,右滑轨导油管和右滑轨平行,右滑轨导油管和贯穿右滑轨的右滑轨出油孔连通;丝杆导油管和丝杆注油孔在同一中轴线上,丝杆导油管位于丝杆上部并和左滑轨导油管、右滑轨导油管平行,丝杆导油管和贯穿中拖板本体底部的丝杆出油孔连通。使用时,通过对左滑轨注油孔、右滑轨注油孔、丝杆注油孔注入润滑油,润滑油通过左滑轨导油管、右滑轨导油管、丝杆导油管从左滑轨出油孔,右滑轨出油孔,丝杆出油孔流出,对左滑轨、右滑轨、丝杆进行润滑,在中拖板运作时,一部分的润滑油就会流入左储油槽和右储油槽,左储油槽和右储油槽既可以起到储存润滑油的作用,还可以在中拖板运作时起到润滑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滑轨出油孔和左滑轨的底面、侧面均连通,所述左滑轨出油孔和中拖板本体底面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滑轨出油孔开设有多个,在左滑轨前部、中部、后部上均开设有3个,分别和左滑轨底面、左滑轨侧面、中拖板本体底面连通,这样可以起到多方位的润滑,减少左滑轨的损耗,增加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右滑轨出油孔和右滑轨的底面、侧面均连通,所述右滑轨出油孔和中拖板本体底面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右滑轨出油孔开设有多个,在右滑轨前部、中部、后部上均开设有3个,分别和右滑轨底面、右滑轨侧面、中拖板本体底面连通,这样可以起到多方位的润滑,减少右滑轨的损耗,增加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拖板本体顶部设有若干均匀排列的t型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t型槽的数量为5个,t型槽的设置可以使中拖板本体可以安装排刀座,使中拖板本体不局限于4把刀,还可以使加工更加方便,提高了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滑轨注油孔、右滑轨注油孔、丝杆注油孔上均设有保护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塞为橡胶材质,既可以在静止时防止灰尘等赃物污染,还可以防止润滑油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能对导轨和丝杆全方位润滑,节约润滑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延长了使用寿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滑轨出油孔部位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右滑轨出油孔部位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丝杆出油孔部位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

1.中拖板本体,11.左滑轨,12.右滑轨,2.左滑轨注油孔,21.左滑轨导油管,22.左滑轨出油孔,3.丝杆注油孔,31.丝杆导油管,32.丝杆出油孔,4.右滑轨注油孔,41.右滑轨导油管,42.右滑轨出油孔,5.t型槽,6.右储油槽,7.左储油槽,8.保护塞。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带有润滑装置的中拖板,包括中拖板本体1,中拖板本体1包括底部的左滑轨11和右滑轨12,中拖板本体1一侧中部开设有左滑轨注油孔2、丝杆注油孔3、右滑轨注油孔4,左滑轨注油孔2、丝杆注油孔3、右滑轨注油孔4呈阶梯状设置,中拖板本体1内设有与左滑轨注油孔2连通的左滑轨导油管21,左滑轨11底部设有与左滑轨导油管21连通的左滑轨出油孔22,中拖板本体1内设有与右滑轨注油孔4连通的右滑轨导油管41,右滑轨12底部设有与右滑轨导油管41连通的右滑轨出油孔42,中拖板本体1内设有与丝杆注油孔3连通的丝杆导油管31,中拖板本体1底部设有与丝杆导油管31连通的丝杆出油孔32,左滑轨导油管21和右滑轨导油管41平行,丝杆导油管31和左滑轨导油管21、右滑轨导油管41相互交错,中拖板本体1底面和右滑轨12侧面的交界处设有右储油槽6,中拖板本体1底面和左滑轨11侧面的交界处设有左储油槽7,右储油槽6和左储油槽7的截面呈矩形。左滑轨注油孔2、丝杆注油孔3、右滑轨注油孔4和中拖板本体1一体成型,左滑轨注油孔2、丝杆注油孔3、右滑轨注油孔4的设置就可以对左滑轨11、丝杆、右滑轨12进行润滑,减少磨损,延长了中拖板的使用寿命,左滑轨注油孔8连通内部的左滑轨导油管21,左滑轨导油管21位于左滑轨11上部,左滑轨导油管21和左滑轨11平行,左滑轨导油管21和贯穿左滑轨11的左滑轨出油孔22连通;右滑轨导油管41位于右滑轨12上部,右滑轨导油管41和右滑轨12平行,右滑轨导油管41和贯穿右滑轨12的右滑轨出油孔42连通;丝杆导油管31和丝杆注油孔3在同一中轴线上,丝杆导油管31位于丝杆上部并和左滑轨导油管21、右滑轨导油管41平行,丝杆导油管31和贯穿中拖板本体1底部的丝杆出油孔32连通。使用时,通过对左滑轨注油孔2、右滑轨注油孔4、丝杆注油孔3注入润滑油,润滑油通过左滑轨导油管21、右滑轨导油管41、丝杆导油管31从左滑轨出油孔22,右滑轨出油孔42,丝杆出油孔32流出,对左滑轨11、右滑轨12、丝杆进行润滑。在中拖板运作时,一部分的润滑油就会流入左储油槽7和右储油槽6,左储油槽7和右储油槽6既可以起到储存润滑油的作用,还可以在中拖板本体1运作时起到润滑的作用。左滑轨出油孔22和左滑轨11的底面、侧面均连通,左滑轨出油孔22和中拖板本体1底面连通。左滑轨出油孔22开设有多个,在左滑轨11前部、中部、后部上均开设有3个,分别和左滑轨11底面、左滑轨11侧面、中拖板本体1底面连通,这样可以起到多方位的润滑,减少左滑轨11的损耗,增加使用寿命。右滑轨出油孔42和右滑轨12的底面、侧面均连通,右滑轨出油孔42和中拖板本体1底面连通。右滑轨出油孔42开设有多个,在右滑轨12前部、中部、后部上均开设有3个,分别和右滑轨12底面、右滑轨12侧面、中拖板本体1底面连通,这样可以起到多方位的润滑,减少右滑轨12的损耗,增加使用寿命。中拖板本体1顶部开设有若干均匀排列的t型槽5,t型槽5的数量为5个,t型槽5的设置可以使中拖板本体1可以安装排刀座,使中拖板本体5不局限于4把刀,还可以使加工更加方便,提高了效率。左滑轨注油孔2、右滑轨注油孔4、丝杆注油孔3上均安装有保护塞8,保护塞8为橡胶材质,可以在静止时防止灰尘等赃物污染,还可以防止润滑油流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