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巾自动压缩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97361发布日期:2020-12-08 13:14阅读:72来源:国知局
压缩巾自动压缩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设备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压缩巾自动压缩设备。



背景技术:

压缩巾干净卫生、方便携带,已经成为当下大家出行必备的物品之一了。如图1所示,现有的压缩巾的制造过程大多是通过人工将裁切并折叠好的压缩巾塞进压缩管’1里,再通过设置在压缩管’1上方的压缩杆’2向下运动伸进压缩管’1里对压缩巾进行压缩。这种压缩方式不仅工作量大、过程繁琐、压缩效率低,而且操作过程十分危险,一旦操作人员疏忽或者操作不当就容易压伤操作人员的手部,而且压缩杆的运动速度快、压力大,容易造成操作人员的手部残疾。因此为了提高压缩巾压缩过程的安全性和提高压缩效率,本方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易、能自动、高效压缩的压缩巾的压缩巾自动压缩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为:压缩巾自动压缩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可转动设置有压缩盘,所述压缩盘上沿径向均匀开设有若干平行于压缩盘轴线的压缩通道,所述压缩通道的左端部设置有可覆盖或脱离压缩通道的盖板,所述盖板可翻转设置于所述压缩盘上,所述压缩通道内可滑移设置有压缩杆,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向压缩盘上的压缩通道内输送压缩巾的下料装置,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盖板翻转的导向装置、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压缩杆于压缩通道内往复滑移压缩压缩巾的第一驱动机构。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下料装置包括下料盘,所述下料盘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压缩盘左侧的机架上,所述下料盘上沿径向均匀开设有若干平行于下料盘轴线的安装通道,所述安装通道内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伸缩杆331可伸入所述压缩通道内,所述下料盘上开设有若干第一进气孔、若干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与所述气缸上控制气缸的伸缩杆331伸出的第一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孔与所述气缸上控制气缸的伸缩杆331缩回的第二进气口相连通,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下料盘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机架上分别设置有为所述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提供气体的第一供气滑块、第二供气滑块,所述第一供气滑块、第二供气滑块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供气滑块、第二供气滑块一端面与所述下料盘无缝贴合滑移设置于所述下料盘上,所述第一供气滑块、第二供气滑块上分别开设有第一供气通道、第二供气通道,所述第一供气通道可与若干所述第一进气孔相连通,所述第二供气通道可与若干所述第二进气孔相连通,所述第一供气滑块与所述第二供气滑块错开滑移设置于所述下料盘上,所述第一供气滑块设置于一所述第一进气孔上,所述第二供气滑块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气孔沿所述下料盘转动方向的下一所述第二进气孔上。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压缩盘与所述下料盘之间设置有用于输送压缩巾的送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包括两组相互平行的用于夹持压缩巾的传送组,所述传送组包括若干对相互夹持的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若干所述第一传动轮、若干第二传动轮上分别绕设有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之间相互夹紧,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两组传送组同步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用于封闭所述压缩通道的凸起,所述盖板上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自由端设置有限位杆,所述压缩盘外壁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转动杆及所述限位杆的开槽,所述限位杆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开槽内,所述开槽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限位杆脱离所述开槽的限位板。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套设于所述压缩盘外部的导向套,所述导向套与所述压缩盘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盖板的导向槽,所述导向套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导向套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盖板脱离所述压缩通道以及使所述压缩通道裸露出来的开口,所述开口上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盖板翻转并封闭所述压缩通道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导向套上。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盘,所述驱动盘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压缩盘上设置有转动轴,所述驱动盘开设有供所述转动轴穿过的转动通道,所述压缩盘可转动设置于所述驱动盘上,所述驱动盘靠近所述压缩盘的一端面为斜切面,所述斜切面上沿径向开设有滑道,所述滑道的开设深度处处相等,所述压缩杆的右端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可滑移设置于所述滑道内,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压缩盘与所述下料盘同步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轴、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第二驱动轴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驱动轴、第二驱动轴的转动中心相重合,所述第一驱动轴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轴与所述下料盘固定连接,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轴、第二驱动轴同步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壳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辊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驱动轴上套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驱动轴上套设有第二齿轮,所述驱动辊上套设有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之间绕设有第一齿轮链条,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之间绕设有第二齿轮链条,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旋转轴上套设有第六齿轮,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第五齿轮之间绕设有第三齿轮链条。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壳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旋转轴与两组传送组的第一传动轮或第二传动轮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简易,可以自动对压缩巾进行上料、下料以及压缩,该过程中不需要人工手动操作,很好的替代了原需要人工操作的半自动压缩设备,使用本实用新型大大增加了压缩设备的压缩效率,既减少了对人工的依赖,又能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收益。

2、本实用新型很好的替代了原来需要人工操作的半自动压缩设备,消除了原半自动压缩设备的人工操作的安全隐患,杜绝了因人工上料发生的安全事故,增加企业的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的压缩过程为全自动的压缩过程,上料、压缩、下料都不需要人工的参与,减少的人工和压缩巾的接触,保证压缩巾的干洁净、卫生,减少压缩巾上的细菌的数量保证使用者的健康。

4、本实用新型中的下料盘上一一对应压缩盘上的压缩通道设置有多个个气缸,每个气缸对应一个压缩通道,这样每个气缸都可以单独动作,且动作之间不关联,可以缩减气缸的伸缩杆331缩回的时间,每个气缸的伸缩杆331伸出将压缩巾推进压缩盘上相应的压缩通道内就完成了动作,随着下料盘的转动下一个气缸也只要伸出气缸将压缩巾推进压缩通道内就完成了动作,气缸的伸缩杆331的缩回在气缸完成下料并随下料盘转动后与下一气缸的伸缩杆331同时动作,该气缸的伸缩杆331缩回,下一气缸的伸缩杆331伸出将压缩巾推进压缩通道内,这样可以大大缩减气缸的伸缩杆331缩回的行程使用的时间,同时多个气缸相继完成动作可以大大的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效率,为企业创造收益。

5、本实用新型中下料盘上的多个气缸统一通过第一供气滑块与第二供气滑块提供气体,避免了对每个气缸单独连接管路时的复杂管路连接和管路交缠,便于本实用新型的日常管理和定期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压缩巾自动压缩设备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实用新型实施例压缩巾自动压缩设备中沿a-a线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压缩巾自动压缩设备中送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压缩巾自动压缩设备中压缩盘与驱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压缩巾自动压缩设备中驱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实用新型实施例压缩巾自动压缩设备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5实用新型实施例压缩巾自动压缩设备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压缩巾自动压缩设备中第一供气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压缩巾自动压缩设备中第二供气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示的是压缩巾自动压缩设备,包括机架10,所述机架10上可转动设置有压缩盘11,所述压缩盘11上沿径向均匀开设有若干平行于压缩盘11轴线的压缩通道12,所述压缩通道12的左端部设置有可覆盖或脱离压缩通道12的盖板13,所述盖板13可翻转设置于所述压缩盘11上,所述盖板13上设置有用于封闭所述压缩通道12的凸起14,所述盖板13上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6,所述转动杆16的自由端设置有限位杆17,所述压缩盘11外壁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转动杆16及所述限位杆17的开槽18,所述限位杆17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开槽18内,所述开槽18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限位杆17脱离所述开槽的限位板19,所述压缩盘11与限位板19对应开设有四个螺纹孔,所述限位板19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所述压缩盘11上,所述机架10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盖板13翻转的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套设于所述压缩盘11外部的导向套20,所述导向套20与所述压缩盘11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盖板13的导向槽21,所述导向套20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所述导向套20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盖板13脱离所述压缩通道12以及使所述压缩通道12裸露出来的开口22,所述开口22起始端位于所述压缩盘11的最低处,所述开口22上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盖板13翻转并封闭所述压缩通道12的导向板23,所述导向板23固定设置于位于所述开口22的结束端的所述导向套20上,压缩盘11逆时针转动,带动所述盖板13向右上方运动,所述盖板13在所述导向板23的作用下慢慢转动最后覆盖在压缩通道12的端口上,并沿着所述导向槽21运动。

所述压缩通道12内可滑移设置有压缩杆24,所述压缩杆24右端部穿出所述压缩通道12右端部,所述机架10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压缩杆24于压缩通道12内往复滑移压缩压缩巾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盘25,所述驱动盘25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所述压缩盘11上设置有转动轴26,所述驱动盘25开设有供所述转动轴26穿过的转动通道27,所述压缩盘11可转动设置于所述驱动盘25上,所述驱动盘25靠近所述压缩盘11的一端面为斜切面28,所述斜切面28上沿径向开设有滑道29,所述滑道29的开设深度处处相等,所述压缩杆24的右端部设置有滑块30,所述滑块30可滑移设置于所述滑道29内,所述压缩杆24可使所述盖板13脱离所述压缩通道12,所述压缩盘11转动时会带动所述压缩杆24运动,所述压缩杆24另一端在所述驱动盘25的斜切面上的滑道29内滑移,所述压缩杆24随着驱动盘25与压缩盘11之间的距离增大而慢慢伸出所述压缩通道12,随着驱动盘25与压缩盘11之间的距离的减少而慢慢伸入所述压缩通道12,在所述压缩杆24运动到最高处时为压缩杆24的伸入所述压缩通道12的伸入量最少,在所述压缩杆24运动到最低处时压缩杆24完全穿透所述压缩通道12并将覆盖在压缩通道12上的盖板13顶开,所述盖板13因为自身的重量会下翻转,翻转后的盖板13会随着压缩盘11转动并且在导向板23的作用下会重新覆盖在压缩通道12上。

所述机架10上设置有用于向压缩盘11上的压缩通道12内输送压缩巾的下料装置,所述下料装置包括下料盘31,所述下料盘31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压缩盘11左侧的机架10上,所述下料盘31上沿径向均匀开设有若干平行于下料盘31轴线的安装通道32,所述安装通道32内设置有气缸33,所述气缸33的伸缩杆331可伸入所述压缩通道12内,所述下料盘31上开设有若干第一进气孔34、若干第二进气孔35,所述第一进气孔34与所述气缸33上控制气缸33的伸缩杆331伸出的第一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孔35与所述气缸33上控制气缸33的伸缩杆331缩回的第二进气口相连通,所述机架10上分别设置有为所述第一进气孔34、第二进气孔35提供气体的第一供气滑块36、第二供气滑块37,所述第一供气滑块36、第二供气滑块37的材料为尼龙,所述第一供气滑块36、第二供气滑块37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所述第一供气滑块36、第二供气滑块37一端面与所述下料盘31无缝贴合滑移设置于所述下料盘31上,所述第一供气滑块36、第二供气滑块37与下料盘31之间涂抹有固体石蜡,可以减小第一供气滑块36、第二供气滑块37与下料盘31之间的摩擦阻力同时增加第一供气滑块36、第二供气滑块37与下料盘31之间的气密性,所述第一供气滑块36、第二供气滑块37上分别开设有第一供气通道361、第二供气通道371,所述第一供气通道361可与若干所述第一进气孔34相连通,所述第二供气通道371可与若干所述第二进气孔35相连通,所述第一供气通道361、第二供气通道371的出气口上分别内嵌式设置有第一密封垫圈362、第二密封垫圈372,所述第一供气滑块36与所述第二供气滑块37错开滑移设置于所述下料盘31上,所述第一供气滑块36设置于一所述第一进气孔34上,所述第二供气滑块37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气孔34沿所述下料盘31转动方向的下一所述第二进气孔35上,所述第一供气滑块36与所述第二供气滑块37分别通过气管与外部的供气瓶相连接,第一供气滑块36向一所述第一进气孔34供气,所述第一进气孔34与所述气缸33上控制气缸33的伸缩杆331伸出的第一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一供气滑块36对第一进气口充气,该气缸33的伸缩杆331伸出将压缩巾推进压缩盘11上的压缩通道12内,随着下料盘31的转动该气缸33相对应的第二进气孔35转动带第二供气滑块37的位置处,第二供气滑块37对第二进气孔35进行供气,所述第二进气孔35与所述气缸33上控制气缸33的伸缩杆331缩回的第二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二供气滑块37对第二进气口充气,该气缸33的伸缩杆331缩回,相应的下一气缸33的第一进气口与第一供气滑块36相连通,下一气缸33的伸缩杆331伸出将下一压缩巾推进下一压缩通道12内,随着下料盘31的转动,第一供气滑块36与第二供气滑块37循环控制气缸33的伸缩杆331伸出和缩回来完成对压缩盘11的下料。

所述机架10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压缩盘11与所述下料盘31同步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轴38、第二驱动轴39,所述第一驱动轴38、第二驱动轴39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所述第一驱动轴38、第二驱动轴39与所述机架10之间分别设置有两个用于减小所述第一驱动轴38、第二驱动轴39的转动阻力的滚动轴承,所述第一驱动轴38、第二驱动轴39的转动中心相重合,所述第一驱动轴38与所述转动轴2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轴39与所述下料盘31固定连接,所述机架10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轴38、第二驱动轴39同步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电机40、驱动辊41,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0的壳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所述驱动辊41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所述驱动辊41与所述机架10之间设置有两个用于减小驱动辊41的转动阻力的滚动轴承,所述第一驱动轴38上套设有第一齿轮42,所述第二驱动轴39上套设有第二齿轮43,所述驱动辊41上套设有第三齿轮44、第四齿轮45、第五齿轮46,所述第一齿轮42与所述第三齿轮44之间绕设有第一齿轮链条47,所述第二齿轮43与所述第四齿轮45之间绕设有第二齿轮链条48,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0的旋转轴上套设有第六齿轮49,所述第六齿轮49与所述第五齿轮46之间绕设有第三齿轮链条50,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0的旋转轴转动带动第六齿轮49和第三齿轮链条50以及第五齿轮46转动,所述第五齿轮46转动带动驱动辊41转动,所述驱动辊41转动带动第三齿轮44、第四齿轮45同步转动,所述第三齿轮44、第四齿轮45转动分别通过第一齿轮链条47、第二齿轮链条48带动第一齿轮42、第二齿轮43同步转动,所述第一齿轮42、第二齿轮43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驱动轴38、第二驱动轴39同步转动,所述第一驱动轴38、第二驱动轴39转动分别带动所述压缩盘11与所述下料盘31同步转动。

所述压缩盘11与所述下料盘31之间设置有用于输送压缩巾的送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包括两组相互平行的用于夹持压缩巾的传送组,所述传送组包括四对相互夹持的第一传动轮52、第二传动轮53,所述第一传动轮52、第二传动轮53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右侧两对第一传动轮52、第二传动轮53竖直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左侧两对第一传动轮52、第二传动轮53水平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通过两组分别竖直和水平设置的第一传动轮52、第二传动轮53可以对压缩巾进行九十度翻转便于下料盘31上的气缸33的伸缩杆331伸出将压缩巾推进所述压缩通道12内进行压缩,四个所述第一传动轮52、四个第二传动轮53上分别绕设有第一传送带54、第二传送带55,所述第一传送带54、第二传送带55之间相互夹紧,所述机架10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两组传送组同步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第一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壳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旋转轴与两组传送组的第一传动轮52或第二传动轮53固定连接。

压缩巾自动压缩设备的使用方法:第一驱动电机驱动两组传送组将待压缩的压缩巾输送到压缩盘11与下料盘31之间,压缩巾的两端分别夹持在两组传送组的第一传送带54、第二传送带55之间,压缩巾随着第一传送带54、第二传送带55的传送到压缩盘11与下料盘31之间。第二驱动气缸33控制压缩盘11和下料盘31同步转动,下料盘31上的气缸33随着下料盘31的转动而转动并通过第一供气滑块36与第二供气滑块37轮流对若干气缸33的第一进气口及第二进气口供气从而控制全部的气缸33的伸缩杆331顺序伸出、缩回,同时控制压缩盘11同步转动使下料盘31上的气缸33依次将两组传送组传送来压缩巾推进压缩盘11上相应的压缩通道12内进行压缩,压缩通道12在转动到导向板23处时,设置在压缩盘11上的盖板13在导向板23的导向作用下慢慢的向压缩通道12翻转,最后完全覆盖在压缩通道12上并进入到导向套20与压缩盘11之间的导向槽21并沿着所述导向槽21运动,同时在压缩盘11转动的过程中压缩杆24随着压缩盘11转动,压缩杆24从驱动盘25与压缩盘11的最低位慢慢向驱动盘25与压缩盘11的最高位,这一过程中压缩杆24慢慢伸出压缩通道12,然后从驱动盘25与压缩盘11的最高位慢慢向驱动盘25与压缩盘11的最低位,这一过程中压缩杆24慢慢的伸入压缩通道12内部,盖板13在导向套20的作用下被限制翻转,随着压缩杆24与盖板13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压缩巾也在慢慢被压缩成型,当压缩杆24再次转动到驱动盘25与压缩盘11的最低位时压缩通道12上的盖板13进入到导向套20的开口22处并且此时压缩杆24穿透过压缩通道12将盖板13顶开,盖板13在压缩杆24和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向下翻转,同时压缩成型后的压缩巾被压缩杆24顶出压缩通道12,掉落到压缩盘11下方的接收容器内进行后续加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其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