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厢底板横梁定位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63235发布日期:2020-10-09 18:43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汽车车厢底板横梁定位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货运车厢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车厢底板横梁定位工装。



背景技术:

厢式汽车是具有独立、封闭结构的车厢或与驾驶室一起构成整体式的封闭结构车厢,装备有专用设施,用于运载乘员或货物或承担专门作业的专用汽车。目前,车厢是由顶盖、底板(包括纵梁、横梁)、前围、后围(后门框)、左右侧围或侧围上的厢门等几大块组焊而成。

然而,在现有的车厢底板横梁的生产中,一种规格型号的产品一般采用一个工装,这造成工装的种类、个数太多,通用性太差,不仅使得工装本身的生产成本过高,而且也增大了企业对工装的管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车厢底板横梁定位工装,通过在工装上安装多种车型的定位柱,能够提高同一工装生产产品的多样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车厢底板横梁定位工装,其关键在于:包括支架,在所述支架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两根第一支撑条与两个第二支撑条,所述第一支撑条与第二支撑条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条与第二支撑条均沿着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设置,在两根第一支撑条上固定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从左至右分别固定有若干第一定位柱、若干第二定位柱与若干第三定位柱,在两根第二支撑条上固定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上从左至右分别固定有若干第四定位柱、第五定位柱与第六定位柱,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柱与第六定位柱正对设置,第二定位柱与第五定位柱正对设置,第三定位柱与第四定位柱正对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下表面分别固定有两根防脱条,所述防脱条分设于所述支架的左右两侧且沿着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柱分布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从左至右的全部区域,所述第二定位柱分布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前端部区域,所述第三定位柱分布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中部至前侧四分之一之间的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柱与第二定位柱、第二定位柱与第三定位柱的间距相等,所述第四定位柱与第五定位柱、第五定位柱与第六定位柱之间的间距相等。

进一步的,在每个所述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第三定位柱、第四定位柱、第五定位柱与第六定位柱的顶部中心均形成有定位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宽度一致,两根所述防脱条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在竖向上投影的中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柱与第六定位柱的个数均为12个,所述第二定位柱与第五定位柱的个数均为2个,所述第三定位柱与第四定位柱的个数均为4个。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柱与第六定位柱之间的间距为1274mm,所述第二定位柱与第五定位柱之间的距离为1118mm,所述第三定位柱与第四定位柱之间的间距为962mm。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

加工方便、尺寸准确,生产时根据产品型号选用相应的定位柱组合,如第一定位柱与第六定位柱的组合或第二定位柱与第五定位柱的组合或第三定位柱与地四定位柱的组合,在定位柱组合、及其相应的定位销上面安装横梁,然后将固定好的横梁与车厢底板产品组合,即可开始生产。由于支架上安装了多种车型的定位导柱,提高了工装生产产品的多样性、准确性、稳定性,有效降低了工装的管理成本;另外支架上还安装了防脱条结果,使得本工装在适用过程中不会出现脱轨现象,进一步的确保了生产过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与图2所示,一种汽车车厢底板横梁定位工装,包括支架1,该支架1采用矩形框架式结构以便于生产,在所述支架1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两根第一支撑条2与两个第二支撑条3,所述第一支撑条2与第二支撑条3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条2与第二支撑条3均沿着所述支架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两根第一支撑条2上固定有第一支撑板4,所述第一支撑板4上从左至右分别固定有若干第一定位柱6、若干第二定位柱7与若干第三定位柱8,在两根第二支撑条3上固定有第二支撑板5,所述第二支撑板5上从左至右分别固定有若干第四定位柱9、第五定位柱10与第六定位柱11,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柱6与第六定位柱11正对设置,第二定位柱7与第五定位柱10正对设置,第三定位柱8与第四定位柱9正对设置,在每个所述第一定位柱6、第二定位柱7、第三定位柱8、第四定位柱9、第五定位柱10与第六定位柱11的顶部中心均形成有定位销12,在所述支架1的下表面分别固定有两根防脱条13,所述防脱条13分设于所述支架1的左右两侧且沿着所述支架1的长度方向设置。

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所述第一定位柱6与第二定位柱7、第二定位柱7与第三定位柱8的间距相等,所述第四定位柱9与第五定位柱10、第五定位柱10与第六定位柱11之间的间距相等。

参见附图2,所述第一定位柱6分布于所述第一支撑板4从左至右的全部区域,所述第二定位柱7分布于所述第一支撑板4的前端部区域,所述第三定位柱8分布于所述第一支撑板4的中部至前侧四分之一之间的区域,相适应的,所述第六定位柱11分布于所述第二支撑板5从左至右的全部区域,所述第第五定位柱10分布于所述第二支撑板5的右端部区域,所述第四定位柱9分布于所述第二支撑板5的中部至右侧四分之一之间的区域。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4与第二支撑板5的宽度一致,两根所述防脱条1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4与第二支撑板5在竖向上投影的中心。

本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柱6与第六定位柱11的个数均为12个,所述第二定位柱7与第五定位柱10的个数均为2个,所述第三定位柱8与第四定位柱9的个数均为4个。

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柱6与第六定位柱11之间的间距为1274mm,所述第二定位柱7与第五定位柱10之间的距离为1118mm,所述第三定位柱8与第四定位柱9之间的间距为962mm。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车厢底板横梁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在所述支架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两根第一支撑条与两个第二支撑条,所述第一支撑条与第二支撑条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条与第二支撑条均沿着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设置,在两根第一支撑条上固定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从左至右分别固定有若干第一定位柱、若干第二定位柱与若干第三定位柱,在两根第二支撑条上固定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上从左至右分别固定有若干第四定位柱、第五定位柱与第六定位柱,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柱与第六定位柱正对设置,第二定位柱与第五定位柱正对设置,第三定位柱与第四定位柱正对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下表面分别固定有两根防脱条,所述防脱条分设于所述支架的左右两侧且沿着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厢底板横梁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柱分布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从左至右的全部区域,所述第二定位柱分布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前端部区域,所述第三定位柱分布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中部至前侧四分之一之间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厢底板横梁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柱与第二定位柱、第二定位柱与第三定位柱的间距相等,所述第四定位柱与第五定位柱、第五定位柱与第六定位柱之间的间距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厢底板横梁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第三定位柱、第四定位柱、第五定位柱与第六定位柱的顶部中心均形成有定位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厢底板横梁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宽度一致,两根所述防脱条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在竖向上投影的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车厢底板横梁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柱与第六定位柱的个数均为12个,所述第二定位柱与第五定位柱的个数均为2个,所述第三定位柱与第四定位柱的个数均为4个。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车厢底板横梁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柱与第六定位柱之间的间距为1274mm,所述第二定位柱与第五定位柱之间的距离为1118mm,所述第三定位柱与第四定位柱之间的间距为962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车厢底板横梁定位工装,包括支架,在所述支架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两根第一支撑条与两个第二支撑条,所述第一支撑条与第二支撑条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条与第二支撑条均沿着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设置,在两根第一支撑条上固定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从左至右分别固定有若干第一定位柱、若干第二定位柱与若干第三定位柱,在两根第二支撑条上固定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上从左至右分别固定有若干第四定位柱、第五定位柱与第六定位柱,在所述支架的下表面分别固定有两根防脱条。多种车型的定位导柱,提高了工装生产产品的多样性、准确性、稳定性,有效降低了工装的管理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唐全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市云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30
技术公布日:2020.10.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