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焊接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22086发布日期:2020-09-15 19:14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激光焊接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机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激光焊接夹具。



背景技术:

激光焊接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作为热源的一种高效精密焊接方法,激光焊接是激光材料加工技术应用的重要方面之一。在焊接过程中,激光辐射加热工件表面,表面热量通过热传导向内部扩散,通过控制激光脉冲的宽度、能量、峰值功率和重复频率等参数,使工件熔化,形成特定的熔池。由于其独特的优点,已成功应用于微、小型零件的精密焊接中。

因此,设计一种激光焊接夹具,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焊接夹具。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激光焊接夹具,包括:压板和以及位于压板下侧的托板;在所述压板上设置有贯通所述压板的若干第一竖直通孔;在所述压板上设置有若干螺母抵压装置,所述螺母抵压装置能做相对于所述压板的上下运动,每个螺母抵压装置均设置有伸入到一个第一竖直通孔的抵压部,所述抵压部的下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抵压部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始终不与第一竖直通孔的内侧面相抵靠;在所述压板和托板之间设置有锁紧装置,在所述压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激光发射装置,所述激光发射装置都能每个第一竖直通孔中射入激光。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板包括:上压板以及位于上压板下侧的下压板,第一竖直通孔从上至下依次贯穿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所述螺母抵压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上压板上表面的若干固定压块,在固定压块上设置有第二竖直通孔;贯穿上压板的第三竖直通孔;若干第一竖杆,所述第一竖杆的外表面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第一竖杆的上端从下至上伸入到第二竖直通孔中、下端从上至下伸入到第三竖直通孔中,所述环形凸起的横截面的尺寸大于第三竖直通孔的横截面的尺寸,且环形凸起位于所述固定压块与所述上压板之间;所述第一竖杆套设于一弹性件中,所述弹性件的上端抵靠所述上压板的下表面、下端抵靠所述环形凸起;第一竖杆的下端能够伸出所述上压板的下表面;在所述下压板上设置有与若干第一竖杆位置相对应的竖块,竖块贯穿所述下压板、且能够做相对于所述下压板的上下运动,抵压部设置于竖块的下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竖直通孔的内侧面为斜面,且在从下至上的方向上,该斜面向远离第一竖直通孔的方向倾斜。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竖块的下端连接有水平杆的一端,所述水平杆的另一端的底部设置有所述抵压部;所述水平杆的侧面为倾斜面,在从下至上的方向上,所述水平杆向靠近所述水平杆的方向倾斜。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竖块位于第一竖直通孔中、且设置有与第一竖直通孔同轴心的第五竖直通孔,在第五竖直通孔的底端设置有水平杆,水平杆两端均与内侧面相连接,所述水平杆的中部的底部设置有所述抵压部;所述水平杆的侧面为倾斜面,在从下至上的方向上,所述水平杆向靠近所述水平杆的方向倾斜。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压板的下侧设置有夹板,夹板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定位凸块;第一竖直通孔从上至下贯穿所述夹板。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光焊接夹具,在使用时,将待焊接板放置于托班上,然后再待焊接板上的相应位置放置螺母,然后使用压板压住待焊接板和螺母,之后,就可以使用激光进行焊接,从而完成焊接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激光焊接夹具的正视图;

图2a和图2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压板的立体图;

图3a、图3b、图3c和图3d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激光焊接夹具的部分零件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下压板的立体图;

图5a、图5b、图5c、图5d和图5e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竖直通孔和竖块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

并且,应当理解的是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可以被用于描述各种元件或结构,但是这些被描述对象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这些描述对象彼此区分开。例如,第一竖直通孔可以被称为第二竖直通孔,并且类似地第二竖直通孔也可以被称为第一竖直通孔,这并不背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光焊接夹具,如图所示,包括:

压板1和以及位于压板1下侧的托板2;这里,该激光焊接夹具的焊接方法可以为:

第一焊接方法:在激光焊接前,需要将压板1往上提起,从而让压板1与托板2相分离,在托板2上放置待焊接板,然后在待焊接板上相应的位置放置螺母(该螺母尺寸、数量和位置等都是预先设置好的),为了便于用户放置螺母,可以在待焊接板上设置有一些标记,之后,控制该压板1向下运动,最终,压板1和托板2共同压住待焊接板和螺母。这里,可以在托板2和压板1的接触面上设置有若干定位凸起,而在待焊接板上设置有若干与该凸起相对应的通孔,从而便于用户将待焊接板放置于正确的位置,其中,托板2中朝向压板1的面为接触面,压板1中朝向托板2的面为接触面。

第二焊接方法:在激光焊接前,还可以将托板2放置在下侧,将压板1放置在上侧,然后将托板2往上提起,从而让压板1与托板2相分离,在压板1上放置待焊接板,然后在待焊接板上相应的位置放置螺母(该螺母尺寸、数量和位置等都是预先设置好的),为了便于用户放置螺母,可以在待焊接板上设置有一些标记,之后,控制该托板2向下运动,最终,压板1和托板2共同压住待焊接板和螺母。这里,可以在托板2和压板1的接触面上设置有若干定位凸起,而在待焊接板上设置有若干与该凸起相对应的通孔,从而便于用户将待焊接板放置于正确的位置,其中,托板2中朝向压板1的面为接触面,压板1中朝向托板2的面为接触面。

在所述压板1上设置有贯通所述压板1的若干第一竖直通孔14;在所述压板1上设置有若干螺母抵压装置,所述螺母抵压装置能做相对于所述压板1的上下运动,每个螺母抵压装置均设置有伸入到一个第一竖直通孔14的抵压部151,所述抵压部151的下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1511;所述抵压部151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始终不与第一竖直通孔14的内侧面相抵靠;

在所述压板1和托板2之间设置有锁紧装置,在所述压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激光发射装置,所述激光发射装置都能每个第一竖直通孔14中射入激光。这里,该锁紧装置能够锁紧压板1和托板2,即当该锁紧装置锁紧时,能够防止压板1和托板2相互远离。

在第一焊接方法中,螺母需要正对着抵压部151下表面的环形凹槽1511,然后控制压板1往下运动,螺母最终被卡进该环形凹槽1511中,且使用螺母抵压装置对螺母施加向下的力,从而就可以锁紧螺母。之后,使用激光发射装置发射激光,由于抵压部151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始终不与第一竖直通孔14的内侧面相抵靠,即在抵压部151与第一竖直通孔14的内侧面之间始终存在缝隙,因此,激光就可以沿着该缝隙照射到螺母与待焊接板之间,从而完成焊接工作。

在第二焊接方法,将螺母卡进抵压部151下表面的环形凹槽1511,然后控制托板2往下运动,最终,螺母抵压装置对螺母施加向下的力,从而就可以锁紧螺母,然后翻转使得压板1处于上侧,托板2处于下侧。之后,使用激光发射装置发射激光,由于抵压部151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始终不与第一竖直通孔14的内侧面相抵靠,即在抵压部151与第一竖直通孔14的内侧面之间始终存在缝隙,因此,激光就可以沿着该缝隙照射到螺母与待焊接板之间,从而完成焊接工作。

这里,在图2a中,一共有四个第一竖直通孔14和五个螺母抵压装置,其中有四个螺母抵压装置中的抵压部151伸入到不同的第一竖直通孔14中,其余两个螺母抵压装置中的抵压部151伸入到同一个第一竖直通孔14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压板1包括:上压板11以及位于上压板11下侧的下压板12,第一竖直通孔14从上至下依次贯穿所述上压板11和下压板12;

所述螺母抵压装置包括:

固定设置于所述上压板11上表面的若干固定压块152,在固定压块152上设置有第二竖直通孔1521;贯穿上压板11的第三竖直通孔112;若干第一竖杆154,所述第一竖杆154的外表面设置有环形凸起1541,所述第一竖杆154的上端从下至上伸入到第二竖直通孔1521中、下端从上至下伸入到第三竖直通孔112中,所述环形凸起1541的横截面的尺寸大于第三竖直通孔112的横截面的尺寸,且环形凸起1541位于所述固定压块152与所述上压板11之间;

所述第一竖杆154套设于一弹性件153中,所述弹性件153的上端抵靠所述上压板11的下表面、下端抵靠所述环形凸起1541;第一竖杆154的下端能够伸出所述上压板11的下表面;

在所述下压板12上设置有与若干第一竖杆154位置相对应的竖块121,竖块121贯穿所述下压板12、且能够做相对于所述下压板12的上下运动,抵压部151设置于竖块121的下端。

这里,如图2a和图2b所示,固定压块152通过螺丝155固定连接到上压板11的上表面,由于弹性件153的上端抵靠上压板11的下表面、下端抵靠环形凸起1541,因此,弹性件153始终处于被压缩状态,当对第一竖杆154施加向上的力时,第一竖杆154向上运动,弹性件153被继续压缩;当松开第一竖杆154时,弹性件153对第一竖杆154施加向下的力;这里,由于环形凸起1541的横截面的尺寸大于第三竖直通孔112的横截面的尺寸,因此,环形凸起1541只能在固定压块152与上压板11之间做上下运动;且由于竖块121与第一竖杆154的位置是相对应的,因此,第一竖杆154能够对竖块121施加向下的力,从而能够紧紧的压紧螺母。

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153为弹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竖直通孔14的内侧面为斜面,且在从下至上的方向上,该斜面向远离第一竖直通孔14的方向倾斜。

这里,在从下至上的方向上,第一竖直通孔14的内侧面向远离第一竖直通孔14的方向倾斜,从而激光发射装置可以斜着向第一竖直通孔14中射入激光,从而可以更加容易的将激光照射到螺母与待焊接板的结合处。可选的,所述第一竖直通孔14位于所述上压板11的部分的内侧面为斜面,且在从下至上的方向上,该斜面向远离第一竖直通孔14的方向倾斜。

这里,如图2a和图2b所示,固定压块152是紧贴在该上压板11的上表面,因此,为了给第一竖杆154提供上下运动的空间,在固定压块152中,在第二竖直通孔1521的下面还设置有第四竖直通孔1522,弹性件153能够伸入到第四竖直通孔1522中,第三竖直通孔112设置于第一竖直通孔14的内侧面的区域,由于内侧面为斜面,在斜面上设置有环绕第三竖直通孔112的凹部,该凹部的底面平行于上压板11的上表面,且环形凸起1541抵靠该凹部的底面,可以理解的是,该凹部的底面的位置要低于上压板11的上表面,从而就为第一竖杆154提供上下运动的空间。可选的,第二竖直通孔1521和第四竖直通孔1522同轴线。

本实施例中,如图3c中所示,所述竖块121的下端连接有水平杆1211的一端,所述水平杆1211的另一端的底部设置有所述抵压部151;

所述水平杆1211的侧面为倾斜面,在从下至上的方向上,所述水平杆1211向靠近所述水平杆1211的方向倾斜。

这里,由于激光发射装置有可能射出倾斜的激光,为了不遮挡该激光,可以将水平杆1211的侧面设置为倾斜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抵压部151采用柔性材料制成。这里,抵压部151为柔性材料制成,从而能够紧紧的包裹住螺母。这里,如图3d所示,该抵压部151的下表面设置有一个圆形凹部,该圆形凹部中设置有一个圆柱形的刚性部1512,该刚性部1512与圆形凹部同轴心,从而在刚性部1512与圆形凹部之间就形成有一个环形凹槽1511。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下压板12的下侧设置有夹板13,夹板13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定位凸块;第一竖直通孔14从上至下贯穿所述夹板13。这里,该定位凸块能够用于固定住待焊接板,从而使得待焊接板位于正确的位置。

可选的,如图5a所示,在下压板12中设置有第一竖直通孔14和竖块121,其中,一个竖块121设置于一第一竖直通孔14内侧面,即竖块121的部分外侧面构成第一竖直通孔14的一部分内侧面,第一竖直通孔14的底端的尺寸最小;当抵压部151在第一竖直通孔14内部运动时,抵压部151不与第一竖直通孔14的内侧面相接触,仅仅当抵压部151位于第一竖直通孔14的底端时,抵压部151中的一组相对的外侧面与第一竖直通孔14的内侧面相接触,而抵压部151的另一组相对的外侧面与第一竖直通孔14的内侧面都存在空隙,从而激光可以从这两个空隙中穿过。

可选的,如图5b所示,在下压板12中设置有第一竖直通孔14和竖块121,其中,两个竖块121设置于一第一竖直通孔14内侧面,即两个竖块121的部分外侧面构成第一竖直通孔14的部分内侧面,第一竖直通孔14的底端的尺寸最小;当抵压部151在第一竖直通孔14内部运动时,抵压部151不与第一竖直通孔14的内侧面相接触,仅仅当抵压部151位于第一竖直通孔14的底端时,抵压部151中的一组相对的外侧面与第一竖直通孔14的内侧面相接触,而抵压部151的另一组相对的外侧面与第一竖直通孔14的内侧面都存在空隙,从而激光可以从这两个空隙中穿过。

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块121位于第一竖直通孔14中、且设置有与第一竖直通孔14同轴心的第五竖直通孔1212,在第五竖直通孔1212的底端设置有水平杆1211,水平杆1211两端均与内侧面相连接,所述水平杆1211的中部的底部设置有所述抵压部151;所述水平杆1211的侧面为倾斜面,在从下至上的方向上,所述水平杆1211向靠近所述水平杆1211的方向倾斜。

这里,如图5c、图5d和图5e所示,在竖块121中设置有第五竖直通孔1212,在第五竖直通孔1212的底部设置有水平杆1211,水平杆1211两端均与第五竖直通孔1212的内侧面相连接,在水平杆1211的中间部分的底侧设置有抵压部151。当抵压部151位于第一竖直通孔14的底端时,抵压部151中的两组相对的外侧面与第一竖直通孔14的内侧面相接触,从而在抵压部151的四周形成了四个空隙。可选的,第五竖直通孔1212的横截面为圆形,且在从上至下的方向上,该横截面的直径逐渐减小。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