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插件橡胶圈装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78867发布日期:2020-06-26 23:27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接插件橡胶圈装配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接插件橡胶圈装配设备。



背景技术:

传感器等插件是压力传感器的发展方向,在欧美国家有全面替代其他类型传感器的趋势,在中国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陶瓷传感器替代扩散硅压力传感器,然而,陶瓷传感器的尺寸和大小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传感器都需要配套设置一个安装结构,这就给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不便,且如果临时需要对传感器进行安装,找不到合适的安装装置,这就需要一个安装装置,可以适应于不同型号和尺寸的陶瓷传感器,且陶瓷传感器在安装后需要对其进行密封,这就需要一个便于安装和拆卸的密封结构。

控制器等插件的组装工艺,是通过如下步骤进行的:(1)先将功率管的引脚折弯,组装到带槽的压条上面,整组将引脚插入pcb板上相对应的焊锡孔中,放入隧道炉中过波峰焊;(2)接着将电容芯接插件插到pcb中,上自动焊,将铜条一字平铺在pcb板上面,通过螺丝孔锁紧;(3)橡胶插片套在一字排开的铜条上面,卡在压铸散热壳的卡槽上面得半成品;(4)将整个半成品放入压铸散热壳内,通过螺钉锁紧,保证功率管和散热壳有效接触;(5)将橡胶圈卡入压铸散热壳的卡槽内部,盖上上盖,周圈打密封胶即可。

但是,在上述插接件上安装密封圈的时候,如何实现密封圈顺利的组装,而不产生偏斜或啃咬的缺陷,均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总的来说是提供一种接插件橡胶圈装配设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接插件橡胶圈装配设备,包括机架总成;在机架总成分别设置有振动上料通道、胶圈张开装置、胶圈上料装置、插件送入装置、插件中转装置及输出装置;其中,

振动上料通道,将预存储的密封圈件进行逐个上料到胶圈张开装置;

胶圈张开装置,对振动上料通道输出的密封圈件进行张开为矩形;

插件送入装置,将预制盘卷且带有覆膜的插件体水平输出,并将两侧的薄膜撕裂;

旋转盘,具有上胶圈工位、组装工位及成品输出工位;

上胶圈工位,胶圈上料装置,将密封圈件放置到上胶圈工位并呈矩形张开;

组装工位,插件中转装置将插件体从插件送入装置取出并调个后,安装在上胶圈工位已矩形张开的密封圈件上;

成品输出工位,输出装置将在组装工位组装的插件体输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振动上料通道包括振动上料机及振动箱。

胶圈张开装置,包括位于振动上料通道输出端的振动输出终端;在振动输出终端底部进口处设置有向上运动的振动上顶载具,在振动上顶载具进口处设置有振动二自由度卡位杆,其具有升降与纵向移动动作,振动二自由度卡位杆上升阻挡后续的密封圈件前行,其下降使得后续的密封圈件前行到振动上顶载具上,振动二自由度卡位杆纵向前行,将密封圈件拨到的预设定位槽;

振动上顶载具,将预设定位槽的密封圈件向上顶起。

胶圈上料装置包括上料中转移动臂;在上料中转移动臂上设置有胶圈第一中转机械臂与胶圈第三中转臂;

在胶圈第一中转机械臂上成对设置有胶圈第一对方向移动座,在胶圈第一对方向移动座下端成对设置有胶圈第一对向手指;四个胶圈第一对向手指用于插入到预设定位槽中,两个胶圈第一对方向移动座背向移动将预设定位槽中的密封圈件张开为矩形;胶圈第一中转机械臂将胶圈第一对方向移动座送至位于预设定位槽上升工位一侧的胶圈第二底座;

在胶圈第二底座上设置有反向运动的胶圈第二变向移动臂a与胶圈第二变向移动臂b,胶圈第二变向移动臂a与胶圈第二变向移动臂b的反向运动方向垂直于胶圈第一对向手指反向运动的方向;

在胶圈第二变向移动臂a设置有成对的胶圈第二移动手指a,在胶圈第二变向移动臂b上设置有成对的胶圈第二移动手指b;

成对的胶圈第二移动手指a与胶圈第二移动手指b承接胶圈第一对向手指送入的密封圈件并变向张开为矩形;

在胶圈第三中转臂下端设置有四角带有胶圈第三工艺豁口的胶圈第三上顶模具;

胶圈第三中转臂带动胶圈第三上顶模具下压进入到胶圈第二移动手指a与胶圈第二移动手指b张开的矩形中,胶圈第二移动手指a与胶圈第二移动手指b进入到对应的胶圈第三工艺豁口中,使得密封圈件套装在胶圈第三上顶模具外侧壁上后,胶圈第二移动手指a与胶圈第二移动手指b下降离开胶圈第三工艺豁口;

上料中转移动臂将载有密封圈件的胶圈第三上顶模具送至上胶圈工位。

插件送入装置包括预安装有插件体盘卷的插件上料卷筒盘;在插件上料卷筒盘输出端设置有水平状态且传送水平状态的插件体的插件送料传送组件,在插件送料传送组件输入端上方设置有薄膜上卷筒且在输出端下方的薄膜下卷筒;

在插件送料传送组件上设置有插件取料架工位;

插件送料传送组件为传送带或直线机构;

插件体上方的覆膜绕过对应的上导向辊后缠绕到薄膜上卷筒,插件体下方的覆膜绕过对应的下导向辊后缠绕到薄膜下卷筒。

插件中转装置包括移动的插件中转架;在插件中转架上分别设置有插件第一移动架与插件第二移动架;

在插件第一移动架上设置有插件第一横向移动气缸,在插件第一横向移动气缸上并行设置有若干用于吸取位于插件取料架工位上的插件体的插件第一夹取机械爪;

在插件取料架工位一侧设置有插件横向分距底座,在插件横向分距底座上并行且自转设置有若干且间接大于插件取料架工位上插件体的间距的插件分距转轴,在插件分距转轴上设置有用于承接插件第一夹取机械爪输出插件体的插件分距定位块,在插件横向分距底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插件分距转轴摆动90杜的插件分距摆动块,从而实现对插件体的变换方向及增大间距;

插件第二移动架将变换方向后的插件体送至组装工位并安装到密封圈件中。

旋转盘的各个工位上设置有旋转工位载具,在旋转工位载具上设置有四角伸缩销;

在上胶圈工位,四角伸缩销用于插入对应的胶圈第三工艺豁口并承接胶圈第三上顶模具送入的密封圈件;

在组装工位,四角伸缩销下降,使得密封圈件利用弹性缩回到插件体对应的密封槽中,并旋转到成品输出工位等待输出。

输出装置包括用于取走成品输出工位的插件体的成品输出机械臂;

在成品输出机械臂输出端设置有码垛装置的码垛输入工位;

码垛装置包括横向设置的工位传输带;码垛输入工位在工位传输带中部,码垛空盘工位与码垛满载工位分别位于码垛输入工位的两端;

在工位传输带上设置有用于从码垛空盘工位经过码垛输入工位放置成品输出机械臂输送的插件体后到达码垛满载工位进行码垛的码垛托盘;

在码垛空盘工位设置有用于将层叠的码垛托盘逐个放置到工位传输带上的码垛空载辅具;

码垛空载辅具包括水平对称设置工位传输带两侧的空载水平导向座,在空载水平导向座上设置有空载水平导向槽,在空载水平导向槽中移动设置有空载水平导向杆,空载水平导向杆连接有空载升降导向移动座,在空载升降导向移动座中升降设置有空载伸缩插头,在空载伸缩插头后的设置有空载升降导向杆,在空载水平导向座上设置有空载升降导向坡面,空载升降导向杆的滚动轴承在空载升降导向坡面滚动;

空载水平导向杆在空载水平导向槽中移动,使得空载水平导向杆在空载升降导向坡面滚动的同时相对滑动,从而实现空载伸缩插头下降实现码垛托盘落到工位传输带上;同时,使得空载伸缩插头离开码垛托盘,从而使得工位传输带托举最下方的码垛托盘;然后,空载水平导向杆在空载水平导向槽中反向移动,使得空载伸缩插头托举第二层的码垛托盘,工位传输带输出最下方的码垛托盘;

在码垛满载工位设置有码垛满载上顶推杆,码垛满载上顶推杆将满载插件体的码垛托盘逐个上顶;在码垛满载工位上方设置有码垛满载单向摆动托手,码垛满载单向摆动托手通过下其限位块与弹簧实现单向控制。本发明设计合理、成本低廉、结实耐用、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节约资金、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胶圈第三中转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胶圈第一对方向移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胶圈第二变向移动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薄膜下卷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插件第二移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四角伸缩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码垛空盘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空载伸缩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架总成;2、密封圈件;3、插件体;4、振动上料通道;5、胶圈张开装置;6、胶圈上料装置;7、旋转盘;8、上胶圈工位;9、组装工位;10、成品输出工位;11、插件送入装置;12、插件中转装置;13、输出装置;14、振动输出终端;15、振动二自由度卡位杆;16、振动上顶载具;17、胶圈第一中转机械臂;18、胶圈第一对方向移动座;19、胶圈第一对向手指;20、胶圈第二底座;21、胶圈第二变向移动臂a;22、胶圈第二变向移动臂b;23、胶圈第二移动手指a;24、胶圈第二移动手指b;25、胶圈第三中转臂;26、胶圈第三上顶模具;27、胶圈第三工艺豁口;28、插件上料卷筒盘;29、插件送料传送组件;30、插件取料架工位;31、薄膜上卷筒;32、薄膜下卷筒;33、插件中转架;34、插件第一移动架;35、插件第二移动架;36、插件第一横向移动气缸;37、插件第一夹取机械爪;38、插件横向分距底座;39、插件分距摆动块;40、插件分距转轴;41、插件分距定位块;42、旋转工位载具;43、四角伸缩销;44、成品输出机械臂;45、码垛输入工位;46、工位传输带;47、码垛空盘工位;48、码垛满载工位;49、码垛托盘;50、码垛空载辅具;51、空载水平导向座;52、空载水平导向杆;53、空载升降导向移动座;54、空载水平导向槽;55、空载升降导向坡面;56、空载升降导向杆;57、空载伸缩插头;58、码垛满载单向摆动托手;59、码垛满载上顶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接插件橡胶圈装配设备,包括机架总成1;在机架总成1分别设置有振动上料通道4、胶圈张开装置5、胶圈上料装置6、插件送入装置11、插件中转装置12及输出装置13;其中,

振动上料通道4,将预存储的密封圈件2进行逐个上料到胶圈张开装置5;

胶圈张开装置5,对振动上料通道4输出的密封圈件2进行张开为矩形;

插件送入装置11,将预制盘卷且带有覆膜的插件体3水平输出,并将两侧的薄膜撕裂;

旋转盘7,具有上胶圈工位8、组装工位9及成品输出工位10;

上胶圈工位8,胶圈上料装置6,将密封圈件2放置到上胶圈工位8并呈矩形张开;

组装工位9,插件中转装置12将插件体3从插件送入装置11取出并调个后,安装在上胶圈工位8已矩形张开的密封圈件2上;

成品输出工位10,输出装置13将在组装工位9组装的插件体3输出。

振动上料通道4包括振动上料机及振动箱。

胶圈张开装置5,包括位于振动上料通道4输出端的振动输出终端14;在振动输出终端14底部进口处设置有向上运动的振动上顶载具16,在振动上顶载具16进口处设置有振动二自由度卡位杆15,其具有升降与纵向移动动作,振动二自由度卡位杆15上升阻挡后续的密封圈件2前行,其下降使得后续的密封圈件2前行到振动上顶载具16上,振动二自由度卡位杆15纵向前行,将密封圈件2拨到的预设定位槽;

振动上顶载具16,将预设定位槽的密封圈件2向上顶起。

胶圈上料装置6包括上料中转移动臂;在上料中转移动臂上设置有胶圈第一中转机械臂17与胶圈第三中转臂25;

在胶圈第一中转机械臂17上成对设置有胶圈第一对方向移动座18,在胶圈第一对方向移动座18下端成对设置有胶圈第一对向手指19;四个胶圈第一对向手指19用于插入到预设定位槽中,两个胶圈第一对方向移动座18背向移动将预设定位槽中的密封圈件2张开为矩形;胶圈第一中转机械臂17将胶圈第一对方向移动座18送至位于预设定位槽上升工位一侧的胶圈第二底座20;

在胶圈第二底座20上设置有反向运动的胶圈第二变向移动臂a21与胶圈第二变向移动臂b22,胶圈第二变向移动臂a21与胶圈第二变向移动臂b22的反向运动方向垂直于胶圈第一对向手指19反向运动的方向;

在胶圈第二变向移动臂a21设置有成对的胶圈第二移动手指a23,在胶圈第二变向移动臂b22上设置有成对的胶圈第二移动手指b24;

成对的胶圈第二移动手指a23与胶圈第二移动手指b24承接胶圈第一对向手指19送入的密封圈件2并变向张开为矩形;

在胶圈第三中转臂25下端设置有四角带有胶圈第三工艺豁口27的胶圈第三上顶模具26;

胶圈第三中转臂25带动胶圈第三上顶模具26下压进入到胶圈第二移动手指a23与胶圈第二移动手指b24张开的矩形中,胶圈第二移动手指a23与胶圈第二移动手指b24进入到对应的胶圈第三工艺豁口27中,使得密封圈件2套装在胶圈第三上顶模具26外侧壁上后,胶圈第二移动手指a23与胶圈第二移动手指b24下降离开胶圈第三工艺豁口27;

上料中转移动臂将载有密封圈件2的胶圈第三上顶模具26送至上胶圈工位8。

插件送入装置11包括预安装有插件体3盘卷的插件上料卷筒盘28;在插件上料卷筒盘28输出端设置有水平状态且传送水平状态的插件体3的插件送料传送组件29,在插件送料传送组件29输入端上方设置有薄膜上卷筒31且在输出端下方的薄膜下卷筒32;

在插件送料传送组件29上设置有插件取料架工位30;

插件送料传送组件29为传送带或直线机构;

插件体3上方的覆膜绕过对应的上导向辊后缠绕到薄膜上卷筒31,插件体3下方的覆膜绕过对应的下导向辊后缠绕到薄膜下卷筒32。

插件中转装置12包括移动的插件中转架33;在插件中转架33上分别设置有插件第一移动架34与插件第二移动架35;

在插件第一移动架34上设置有插件第一横向移动气缸36,在插件第一横向移动气缸36上并行设置有若干用于吸取位于插件取料架工位30上的插件体3的插件第一夹取机械爪37;

在插件取料架工位30一侧设置有插件横向分距底座38,在插件横向分距底座38上并行且自转设置有若干且间接大于插件取料架工位30上插件体3的间距的插件分距转轴40,在插件分距转轴40上设置有用于承接插件第一夹取机械爪37输出插件体3的插件分距定位块41,在插件横向分距底座38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插件分距转轴40摆动90杜的插件分距摆动块39,从而实现对插件体3的变换方向及增大间距;

插件第二移动架35将变换方向后的插件体3送至组装工位9并安装到密封圈件2中。

旋转盘7的各个工位上设置有旋转工位载具42,在旋转工位载具42上设置有四角伸缩销43;

在上胶圈工位8,四角伸缩销43用于插入对应的胶圈第三工艺豁口27并承接胶圈第三上顶模具26送入的密封圈件2;

在组装工位9,四角伸缩销43下降,使得密封圈件2利用弹性缩回到插件体3对应的密封槽中,并旋转到成品输出工位10等待输出。

输出装置13包括用于取走成品输出工位10的插件体3的成品输出机械臂44;

在成品输出机械臂44输出端设置有码垛装置的码垛输入工位45;

码垛装置包括横向设置的工位传输带46;码垛输入工位45在工位传输带46中部,码垛空盘工位47与码垛满载工位48分别位于码垛输入工位45的两端;

在工位传输带46上设置有用于从码垛空盘工位47经过码垛输入工位45放置成品输出机械臂44输送的插件体3后到达码垛满载工位48进行码垛的码垛托盘49;

在码垛空盘工位47设置有用于将层叠的码垛托盘49逐个放置到工位传输带46上的码垛空载辅具50;

码垛空载辅具50包括水平对称设置工位传输带46两侧的空载水平导向座51,在空载水平导向座51上设置有空载水平导向槽54,在空载水平导向槽54中移动设置有空载水平导向杆52,空载水平导向杆52连接有空载升降导向移动座53,在空载升降导向移动座53中升降设置有空载伸缩插头57,在空载伸缩插头57后的设置有空载升降导向杆56,在空载水平导向座51上设置有空载升降导向坡面55,空载升降导向杆56的滚动轴承在空载升降导向坡面55滚动;

空载水平导向杆52在空载水平导向槽54中移动,使得空载水平导向杆52在空载升降导向坡面55滚动的同时相对滑动,从而实现空载伸缩插头57下降实现码垛托盘49落到工位传输带46上;同时,使得空载伸缩插头57离开码垛托盘49,从而使得工位传输带46托举最下方的码垛托盘49;然后,空载水平导向杆52在空载水平导向槽54中反向移动,使得空载伸缩插头57托举第二层的码垛托盘49,工位传输带46输出最下方的码垛托盘49;

在码垛满载工位48设置有码垛满载上顶推杆59,码垛满载上顶推杆59将满载插件体3的码垛托盘49逐个上顶;在码垛满载工位48上方设置有码垛满载单向摆动托手58,码垛满载单向摆动托手58通过下其限位块与弹簧实现单向控制。

使用本发明时,实现了胶圈的自动输送,自动张开,自动交接,自动安装,自动将插件的覆膜去掉,自动实现方向调节与组装,实现自动码垛,全部自动化。具体以机架总成1为载体,密封圈件2张开为矩形,插件体3具有矩形密封槽,振动上料通道4为通用结构,胶圈张开装置5与胶圈上料装置6实现对胶圈的张开,从而方便后续的安装,旋转盘7实现了上胶圈工位8,组装工位9,成品输出工位10的连接,插件送入装置11实现自动插件上料,插件中转装置12实现插件的自动安装,输出装置13实现自动输出成品及码垛。

进一步是,振动二自由度卡位杆15实现卡位与辅助将摩擦阻力高的工件送到工位,振动上顶载具16将到位的工件上顶,胶圈第一中转机械臂17实现工序衔接,胶圈第一对方向移动座18反向运动,实现了胶圈第一对向手指19,胶圈第二底座20将圆形工件张开为矩形,通过胶圈第二变向移动臂a21,胶圈第二变向移动臂b22,胶圈第二移动手指a23,胶圈第二移动手指b24实现了矩形方向的变化,通用性好,胶圈第三中转臂25实现输出工件,胶圈第三上顶模具26与胶圈第三工艺豁口27实现导向与输入、输出工件,设计巧妙。

插件上料卷筒盘28预盘卷,插件送料传送组件29实现水平输出,插件取料架工位30位于薄膜上卷筒31牵拉处与薄膜下卷筒32牵拉处之间,从而使得覆膜的打开,从而实现工件的输出,插件中转架33,插件第一移动架34,插件第二移动架35实现转送工件,其中,插件第一横向移动气缸36通过对插件第一夹取机械爪37逐个移动,从而实现分距离安装,插件横向分距底座38为载体,通过插件分距摆动块39带动插件分距转轴40摆放,实现了插件分距定位块41的方向变化。

旋转工位载具42的四角伸缩销43实现对胶圈的输入与组装,成品输出机械臂44,实现输出成品到码垛输入工位45。

工位传输带46,实现了码垛空盘工位47,码垛输入工位45,码垛满载工位48衔接,通过码垛托盘49实现托载,码垛空载辅具50实现托盘逐个下降,空载水平导向座51为横向伸缩导向,空载水平导向杆52在空载水平导向槽54中移动实现空载升降导向移动座53与托盘的横向位置移动,空载升降导向坡面55,空载升降导向杆56,空载伸缩插头57配合实现了升降导向,从而将托盘逐个下放到传送带上,然后,反向运动,托载上一层的托盘,码垛满载单向摆动托手58通过下端定位块实现托载满载的托盘,当码垛满载上顶推杆59托载托盘上升的时候,拨动托手上摆动,当托盘越过托手后,托手在弹簧及自重的作用下,反向摆动落在下端定位块上,实现码垛。

本发明充分描述是为了更加清楚的公开,而对于现有技术就不再一一列举。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多个技术方案进行组合是显而易见的。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