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风炉下部炉壳与炉内设备交错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650609发布日期:2020-07-29 03:04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风炉下部炉壳与炉内设备交错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热风炉设备安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热风炉下部炉壳与炉内设备交错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热风炉作为冶炼厂主要配备的设备,集燃烧和传热于一体的设备,在冶炼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技术中热风炉下部整体在安装搭建的过程中,事先将热风炉的炉壳安装好后,对热风炉的内部设备进行依次安装,虽然该安装过程能够保证后续位于炉壳内部相应设备安装的精准性,但是整个施工工期相对较长,安装效率较低的问题,因此,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热风炉下部整体施工工期较长的问题,提供一种热风炉下部炉壳与炉内设备交错安装方法;本发明将对第一带炉壳吊装至炉壳底板上后,放出纵横中心线,并做好标记,从而便于对炉壳内部的工字钢、支撑柱等部件进行安装,最后吊装第二带炉壳,并对第一带炉壳和炉壳底板之间进行焊接,从而实现热风炉下部的安装,整个安装操作过程实现炉壳与设备的交错安装,保证设备的安装精度的前提下,有效的缩短工期。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热风炉下部炉壳与炉内设备交错安装方法,其过程为:

步骤a、将炉壳底板安装在基座上;

步骤b、吊装第一带炉壳,并将第一带炉壳放置在炉壳底板上;

步骤c、在炉壳底板上放出炉箅子纵横中心线,在第一带炉壳和炉壳底板上做好标记;

步骤d、根据标记,进行炉底工字钢和支撑柱的安装;

步骤e、在支撑柱上安装炉箅子,同时进行第二带炉壳的吊装就位,对第一带炉壳和炉壳底板之间进行焊接。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步骤a中,在炉壳底板安装之前,在基座上端面以环形放射形进行布置垫板,且设有3层,分别为1组、8组和12组垫板,控制垫板的上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步骤a中,通过地脚螺栓将炉壳底板固定安装在基座上。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b中,第一带炉壳在放置之前,在炉壳底板与第一带炉壳接口位置安装有定位挡板,所述定位挡板位于炉壳底板的内壁上,且沿炉壳底板周向等间隔设置有多个。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挡板朝向炉壳底板的一端面由倾斜面和竖直面组成,所述倾斜面位于竖直面的上方,且控制的上端位于竖直面上,且炉壳底板的上端面不超过竖直面的高度。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b中,在第一带炉壳的上端的内外两侧都搭设有作业平台。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当第一带炉壳放置后,将提前预制的测量平台吊装至第一带炉壳上,通过线锤测量第一带炉壳的中心和椭圆度,以及通过水准仪和标尺测量第一带炉壳顶部的水平度以及标高。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炉壳底板上的设有顶丝和定位销,单个支撑柱在安装时,通过2个定位销进行限位;通过4个顶丝的螺母,调整支撑柱的水平度。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通过通过水准仪对支撑柱上平面的水平度进行测量。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热风炉下部炉壳与炉内设备交错安装方法,将对第一带炉壳吊装至炉壳底板上后,放出纵横中心线,并做好标记,从而便于对炉壳内部的工字钢、支撑柱等部件进行安装,最后吊装第二带炉壳,并对第一带炉壳和炉壳底板之间进行焊接,从而实现热风炉下部的安装,整个操作过程实现炉壳与设备的交错安装,保证设备的安装精度的前提下,有效的缩短施工工期;

(2)本发明的一种热风炉下部炉壳与炉内设备交错安装方法,为了保证热风炉整体安装的精准度,在基座上设有垫板,控制垫板以环形放射的形状进行布局,并控制垫板的上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此外,通过地脚螺栓对炉壳底板进行固定,保证炉壳底板安装位置不会发生变动的问题;

(3)本发明的一种热风炉下部炉壳与炉内设备交错安装方法,第一带炉壳在放置的过程中,由于倾斜面的存在,对第一带炉壳起引导作用,从而便于第一带炉壳的放置;当放置好后,由于定位挡板竖直面的存在,在第一带炉壳找正的过程中,能够对其进行限位,避免第一带炉壳在炉壳底板上发生脱落这一问题;

(4)本发明的一种热风炉下部炉壳与炉内设备交错安装方法,通过在第一带炉壳的上搭建作业平台,便于确认第一带炉壳放置时就位和找正位置的准确性;此外,在第一带炉壳上安装测量平台,通过在测量平台中心放线锤测量第一带炉壳的中心和椭圆度,以及通过水准仪和标尺侧量第一带炉壳顶部的水平度以及标高,保证第一带炉壳在放置时安装位置的精准性,从而有利于后续炉内设备的安装,保证后续炉内设备安装的精准性;

(5)本发明的一种热风炉下部炉壳与炉内设备交错安装方法,在安装单个支撑柱时,通过事先在炉壳底板上的纵横中心线上设有4个顶丝,以及2个定位销,同时在支撑柱底端的相应位置设有与定位销相配合的通孔,当支撑柱在安装时,控制定位销穿过支撑柱上的通孔,从而将支撑柱的安装位置进行限定,支撑柱放置好后,调节4个顶丝的螺母,即调整支撑柱的水平度,从而保证支撑柱安装的精准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热风炉下部炉壳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热风炉炉内设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支撑柱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支撑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基座;2、垫板;3、炉壳底板;4、第一带炉壳;5、支撑柱;6、炉底工字钢;7、第二带炉壳;8、定位挡板;9、作业平台;10、测量平台;11、线锤;12、水准仪;13、顶丝;14、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

现有技术中热风炉下部整体在安装过程中,为了保证炉壳内部各设备安装的精准性,事先将热风炉的炉壳固定安装完成后,对炉壳内部的各装置进行安装,由于热风炉的炉壳安装完成后,炉壳为一整体,且其位置不会发生变动,因此,便于操作人员在安装各装置时,找准安装基准点,从而保证安装的精准性,但是由于炉壳安装完成后,导致施工作业面受限,不易于操作,从而导致施工工期较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的一种热风炉下部炉壳与炉内设备交错安装方法,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其过程为:

步骤a、根据热风炉图纸的相关尺寸,对炉壳底板3的中心、标高进行复测,并用红油标做好标识;

步骤b、在基座1的上端面安装有垫板2,该垫板2是以基座1上端面环形放射形进行布置,且布置有3层,分别为1组、8组和12组。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垫板2在放置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垫板2的上端面的标高在同一水平面上,从而保证后续炉壳底板3、第一带炉壳4等部件安装的精准性。

步骤c、将炉壳底板3吊装在垫板2上,并通过地脚螺栓将炉壳底板3固定安装在基座1上,从而对其位置进行固定。

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在炉壳底板3还通过环形板和筋板进行进一步的加强固定,其中,环形板用于保证地脚螺栓安装位置的精准性,筋板用于与炉壳外壁相接触而固定炉壳。本实施例的地脚螺栓沿炉壳底板3周向等间隔设有多个,且地脚螺栓的高度高于炉壳底板3的高度,后续第一带炉壳4在放置过程中,便于筋板与第一带炉壳4的外壁进行连接固定,提高安装的稳定性。

在该过程中,需要控制炉壳底板3上的十字中心线标记与基座1上的十字中心线标记相重合,从而保证后续整个热风炉安装位置的准确性。

此外,炉壳底板3固定之后,在炉壳底板3与基座1之间填充有二次灌浆层,通过二次灌浆层进一步将炉壳底板3进行固定,同时,提高承载能力。

步骤d、吊装第一带炉壳4,在放置过程中,通过控制炉壳底板3与第一带炉壳4的十字中心线对准重合,进行找正,并控制第一带炉壳4缓慢下落就位。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带炉壳4在放置之前,在炉壳底板3与第一带炉壳4接口位置安装有定位挡板8,如图2所示,该定位挡板8位于炉壳底板3的内壁上,且沿炉壳底板3周向等间隔设置有多个,可以2个、4个、5个、8个……

优选的,本实施例的定位挡板8沿炉壳底板3周向周向设有12个。

此外,本实施例的定位挡板8朝向炉壳底板3的一端面由两个面组成,即由倾斜面和竖直面组成,所述倾斜面位于竖直面的上方。定位挡板8在安装过程中,控制炉壳底板3的上端位于竖直面上,且炉壳底板3的上端面不超过竖直面的高度。

第一带炉壳4在放置的过程中,由于倾斜面的存在,对第一带炉壳4起引导作用,从而便于第一带炉壳4的放置;当放置好后,由于定位挡板8竖直面的存在,在第一带炉壳4找正的过程中,能够对其进行限位,避免第一带炉壳4在炉壳底板3上发生脱落这一问题。

为了防止第一带炉壳4与炉壳底板3发生碰撞,炉壳底板3、第一带炉壳4的十字中心对准重合后,第一带炉壳4缓慢回落就位。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第一带炉壳4的上端搭设有作业平台9,优选的,在第一带炉壳4的内外两侧都搭设有作业平台9,通过该作业平台9便于进行第一带炉壳4的就位和找正,即操作人员可以在作业平台9进行确认就位和找正的位置是否准确。

当第一带炉壳4就位调整后,将地脚螺栓超出炉壳底板3的部分与第一带炉壳4的外壁相连,确保第一带炉壳4位置的准确性,有利于后续其它装置的搭建。

步骤e、第一带炉壳4放置后,将提前预制的测量平台10吊装至第一带炉壳4上,如图1所示,测量平台10位于第一带炉壳4的顶端,操作人员在该测量平台10的中心处放下线锤11,通过线锤11测量第一带炉壳4的中心和椭圆度;此外,在测量平台10上放置水准仪12和标尺,通过水准仪12和标尺测量第一带炉壳4顶部的水平度以及标高。

当椭圆度不满足要求,采用火焰矫正进行调整;当水平度未达到要求时,调整上下带炉壳之间的间隙板的厚度进行调整。

步骤f、根据炉内设备炉箅子图纸的相关尺寸,在炉壳底板3上放出炉箅子纵横中心线,并将其投放至第一带炉壳4上,采用红油标做好标识;同时,根据纵横中心线将每个支撑柱5的中心投放至炉壳底板3上,并打上样冲眼做好标记。

步骤g、如图2所示,根据纵横中心线以及标识,炉底工字钢6进行找正,从而安装炉底工字钢6,本实施例的炉底工字钢6采用焊接的形式进行连接固定。

步骤h、根据支撑柱5中心投放在炉壳底板3上的标识,将支撑柱5安装在炉壳底板3。

值得说明的是,结合图3和图4,根据纵横中心线和标识,事先在炉壳底板3上的纵横中心线上设有4个顶丝13,并在炉壳底板3上固定安装有2个定位销14,同时在支撑柱5底端的相应位置设有与定位销14相配合的通孔,当支撑柱5在安装时,控制定位销14穿过支撑柱5上的通孔,从而将支撑柱5的安装位置进行限定,支撑柱5放置好后,调节4个顶丝13的螺母,即调整支撑柱5的水平度。

炉内的每个支撑柱5都按照步骤h的过程进行安装。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支撑柱5水平度的调节,通过水准仪12对支撑柱5上平面的水平度进行测量,从而便于调节顶丝13的螺母,节省调节时间。

步骤i、在支撑柱5上安装炉箅子,同时,将第二带炉壳7进行吊装就位,之后进行第一带炉壳4与炉壳底板3的焊接,保证壳体焊接后的尺寸。

值得说明的是,在焊接完成后,拆除作业平台9,并用砂轮机进行打磨平整。此外,在第二带炉壳7在放置之前将测量平台10吊装至其他位置,便于第二带炉壳7的放置,后续其他炉壳在搭建的过程中,吊装测量平台10,用于测量炉壳的中心、椭圆度和水平度,有利于炉壳的安装,保证安装精度。

本实施例的一种热风炉下部炉壳与炉内设备交错安装方法,整个操作过程虽然较为繁琐,但是其整体施工时间相对于现有先安装炉壳再安装内部设备而言,以某钢厂的1580m3高炉配套使用的热风炉为例,采用先安装炉壳再安装炉内设备需耗时10天,而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需7天,因此,可以看出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能够极大的缩短施工时间,且炉内设备的安装精度也得到保证。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