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传感器轴承和转轴组装的转轴进料机构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547026发布日期:2020-10-17 02:17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传感器轴承和转轴组装的转轴进料机构和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传感器自动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传感器轴承和转轴组装的转轴进料机构和方法。



背景技术:

传感器是将信号或数据进行编制、转换为可用以通讯、传输和存储的信号形式的设备。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外壳、位于传感器外壳上下两端内的两个轴承、穿设在两个轴承内的一根转轴和套设在转轴上的轴套,在生产过程中,先将传感器外壳输送进料,将传感器外壳的正面内圈进行涂胶,同时将正面的轴承输送进料,并将正面的轴承组装至传感器外壳,再将转轴输送进料并将转轴插设置轴承上,正面组装完成后将传感器外壳旋转180°进行翻面,翻面后在传感器外壳的反面内圈进行涂胶,将反面的轴承输送进料并套设在转轴上,再将轴承组装至传感器外壳反面内圈上,然后将轴套输送进料并在轴套内圈进行涂胶,最后将轴套套设在转轴上完成生产,后续转轴通过轴套与其他部件连接。

目前的设备在传感器自动生产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在轴承和转轴进料组装过程中,现有的设备是将两个分开进行,先将轴承进行组装再将转轴装入至轴承内,这样通过分开进行不仅影响生产效率,并且将轴承组装至传感器外壳内圈时,再将转轴插入容易影响轴承在传感器外壳内的位置,影响组装精度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组装质量。

尤其在在转轴进料过程中,大多都是通过转轴震动盘与机械手相配合,将转轴转移至轴承上方,通过机械手将转轴插入至轴承内,这样在生产过程不仅占用设备空间,并且仅仅只是通过机械手控制影响定位精度同时也不便于将转轴良好的组装至轴承内,影响两者的组装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传感器转轴进料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传感器轴承和转轴组装的转轴进料机构,该机构通过转轴进料衔接模块中转轴进料旋转板上的直线槽呈水平状将转轴衔接进料,通过转轴进料旋转气缸带动转轴进料旋转板旋转,使转轴进料旋转板上的直线槽由水平状转变为竖直状便于更好将转轴向上顶出;通过转轴顶升模块便于将转轴顶出,通过转轴转移模块进一步提升转轴的转移效率。

为本发明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编码器轴承和转轴组装的转轴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机构包括转轴进料衔接模块、转轴顶升模块和转轴转移模块;转轴进料衔接模块设置在轴承和转轴进料支架上,转轴进料衔接模块用于与转轴进料震动盘衔接,转轴进料衔接模块包括转轴进料旋转气缸、转轴进料旋转支撑板、转轴进料旋转板;转轴进料旋转气缸设置在机架上,转轴进料旋转支撑板设置在转轴进料旋转气缸后部,转轴进料旋转支撑板的中部设置有转轴进料旋转板槽,转轴进料旋转支撑板上位于转轴进料旋转板槽两侧均设置有水平输送槽,转轴进料旋转板与转轴进料旋转气缸的旋转部连接,转轴进料旋转板位于转轴进料旋转板槽内,转轴进料旋转板设置直线槽;转轴顶升模块位于转轴进料衔接模块的下方,转轴顶升模块用于将转轴进料衔接模块内的转轴顶起,转轴转移模块位于转轴顶升模块一侧,转轴转移模块用于将顶起的转轴进行转移。

作为优选,直线槽水平状态时与水平输送槽对齐。

作为优选,转轴进料旋转支撑板的顶部纵向设置有转轴管,在转轴管与直线槽竖直状态时对齐。

作为优选,转轴顶升模块包括转轴进料支架、转轴进料升降气缸和转轴进料顶杆;转轴进料支架设置在机架底部,转轴进料升降气缸设置在转轴进料支架底部中间,转轴进料升降气缸的移动部穿过转轴进料支架与转轴进料顶杆连接,转轴进料顶杆的顶部穿过机架,且位于转轴顶升通孔内。

作为优选,转轴进料旋转板槽底部设置有与转轴进料顶杆相配合的转轴顶升通孔。

作为优选,转轴转移模块包括转轴进料转移气缸;转轴进料转移气缸的移动设置有转轴进料转移块,转轴进料转移块通过转轴进料转移滑轨设置在轴承和转轴进料支架上。

作为优选,转轴进料转移块的后部设置与转轴外圈相匹配的转轴转移配合弧形槽。

一种用于传感器轴承和转轴组装的转轴进料方法,使用上述的转轴进料机构;通过转轴物料震动盘将转轴经过水平输送槽使转轴进入至直线槽内,通过转轴进料旋转气缸带动转轴进料旋转板旋转90°,将直线槽由水平状转变为竖直状,通过转轴进料升降气缸带动转轴进料顶杆向上顶起,使转轴进料顶杆经过转轴顶升通孔和直线槽将转轴向上顶出;再由转轴进料转移块移动至转轴管处,当转轴向上推出时,通过转轴进料转移块将转轴吸住,转轴进行转移至轴承和转轴压装机构处进行压装。

一种用于传感器生产的轴承和转轴进料组装装置,该装置包括轴承和转轴进料支架、轴承进料输送机构、轴承和转轴压装机构、轴承和转轴转移机构、轴承和转轴组合件组装机构和上述的转轴进料机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用于传感器轴承和转轴组装的转轴进料机构,该机构通过转轴进料旋转板槽将转轴进料旋转板的进行限位,防止转轴在旋转过程中掉落。转轴进料旋转板设置直线槽,直线槽水平状态时与水平输送槽对齐,使转轴经过水平输送槽输送至直线槽内。通过转轴管与直线槽竖直状态时对齐,通过转轴进料旋转气缸带动转轴进料旋转板旋转90°,将直线槽由水平状转变为竖直状,便于将直线槽内的转轴向上顶出,提升输送过程中的流畅性,不用其他旋转装置进行角度调节,进一步提升转轴的输送效率。

该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设备是将两个分开进行,先将轴承进行组装再将转轴装入至轴承内,这样通过分开进行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通过转轴进料机构解决了通过机械手将转轴插入至轴承内,这样在生产过程不仅占用设备空间,并且仅仅只是通过机械手控制影响定位精度同时也不便于将转轴良好的组装至轴承内,影响两者的组装质量的问题。通过纵向条形通孔和横向条形通孔便于使转轴插入,使转轴插入至轴承内的指定位置,便于在轴承输送的同时进行转轴的组装,提升转轴和轴承的组装效率,解决了现有在组装过程中将两者分开组装的情况,大大的提升了组装速度。综上所述,本专利的优点是提升传感器的转轴进料效率,提升转轴和轴承组装效率和组装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传感器生产的轴承和转轴进料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传感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轴承和转轴进料支架和轴承进料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转轴进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传感器生产的轴承和转轴进料组装装置,包括轴承和转轴进料支架41、轴承进料输送机构42、转轴进料机构43、轴承和转轴压装机构44、轴承和转轴转移机构45和轴承和转轴组合件组装机构46;轴承和转轴进料支架41设置机架上,轴承和转轴进料支架41上设置有轴承和转轴输送通道411,轴承进料输送机构42设置在轴承和转轴进料支架41上,轴承进料输送机构42用于将轴承输送至轴承和转轴输送通道411上,转轴进料机构43位于轴承和转轴进料支架41出料端侧,转轴进料机构43用于将转轴输送至轴承和转轴输送通道411上的轴承上,轴承和转轴压装机构44位于轴承和转轴进料支架41上方,轴承和转轴压装机构44用于将转轴压装至轴承上,轴承和转轴转移机构45位于轴承和转轴进料支架41前侧,且位于第一水平输送转移装置上方,轴承和转轴转移机构45用于将轴承和转轴的组合件转移至第一水平输送转移装置上的传感器外壳内,轴承和转轴组合件组装机构46用于将轴承和转轴的组合件组装至传感器外壳内。

如图2和图3所示,图中为本发明所生产的产品传感器,该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外壳101、两个轴承102、转轴103和轴套104,传感器外壳101中心设置有轴承孔,两个轴承102分别固定在轴承孔的上下两侧,转轴103穿设在两个轴承102的中心,轴套104套设在转轴103上,且位于传感器外壳101内侧。在生产过程中,先将传感器外壳101输送进料,将传感器外壳101的正面内圈进行涂胶,同时将正面的轴承102输送进料,并在轴承102输送进料过程中,将转轴103输送进料并将转轴103插设置轴承102上,当传感器外壳101输送至轴承102下方,将轴承和转轴设置在传感器外壳101内,正面组装完成后将传感器外壳101旋转180°进行翻面,翻面后在传感器外壳101的反面内圈进行涂胶,将反面的轴承102输送进料并套设在转轴103上,再将轴承102组装至传感器外壳反面内圈上,然后将轴套104输送进料并在轴套104内圈进行涂胶,最后将轴套104套设在转轴103上完成生产,后续转轴103通过轴套104与其他部件连接。

如图4和图5所示,轴承和转轴输送通道411包括前后输送通道4111、第一水平输送通道4112和第二水平输送通道4113,前后输送通道4111位于第一水平输送通道4112和第二水平输送通道4113之间,且前后输送通道4111与第一水平输送通道4112和第二水平输送通道4113相连通;第一水平输送通道4112用于与轴承进料输送机构42相衔接,使轴承进入至第一水平输送通道4112内。位于前后输送通道4111的前部设置有纵向条形通孔4114,位于第二水平输送通道4113右部设置有横向条形通孔4115,横向条形通孔4115与纵向条形通孔4114相连通,通过纵向条形通孔4114和横向条形通孔4115便于使转轴103插入,使转轴103插入至轴承102内的指定位置,便于在轴承102输送的同时进行转轴103的组装,提升转轴103和轴承102的组装效率,解决了现有在组装过程中将两者分开组装的情况,大大的提升了组装速度。

轴承进料输送机构42包括轴承进料座421、第一推送杆422、第二推送杆423和第三推送杆424;轴承进料座421设置在轴承和转轴进料支架41后部右侧,轴承进料座421上设置有轴承进料通道4211,轴承进料通道4211与第一水平输送通道4112相通,且轴承通过轴承进料通道4211进入至第一水平输送通道4112内。第一推送杆422位于第一水平输送通道4112的左部内,第一推送杆422用于将轴承102推入前后输送通道4111内,第二推送杆423位于前后输送通道4111的后部内,第二推送杆423用于将轴承102向前推送。第三推送杆424位于第二水平输送通道4113的左部内,第三推送杆424用于将轴承102推入至第二水平输送通道4113的左侧。第一推送杆422、第二推送杆423和第三推送杆424分别通过推送气缸控制,通过推送气缸便于更好的控制,同时也进一步提升推送效率。

如图5所示,转轴进料机构43包括转轴进料衔接模块、转轴顶升模块和转轴转移模块;转轴进料衔接模块设置在轴承和转轴进料支架上,转轴进料衔接模块用于与转轴进料震动盘衔接,转轴顶升模块位于转轴进料衔接模块的下方,转轴顶升模块用于将转轴进料衔接模块内的转轴顶起,转轴转移模块位于转轴顶升模块一侧,转轴转移模块用于将顶起的转轴进行转移。转轴进料衔接模块包括转轴进料旋转气缸434、转轴进料旋转支撑板435、转轴进料旋转板436和转轴管437;转轴顶升模块包括转轴进料支架431、转轴进料升降气缸432、转轴进料顶杆433,转轴转移模块包括转轴进料转移气缸438。

转轴进料旋转气缸434设置在机架上,转轴进料旋转支撑板435设置在转轴进料旋转气缸434后部,转轴进料旋转支撑板435的中部设置有转轴进料旋转板槽4351,转轴进料旋转支撑板435上位于转轴进料旋转板槽4351两侧均设置有水平输送槽4352,水平输送槽4352用于与转轴物料震动盘衔接,转轴物料震动盘将转轴103经过水平输送槽4352进行输送。转轴进料旋转板槽4351底部设置有与转轴进料顶杆433相配合的转轴顶升通孔4353,转轴顶升通孔4353用于将转轴103向上顶出。转轴进料旋转板436与转轴进料旋转气缸434的旋转部连接,转轴进料旋转板436位于转轴进料旋转板槽4351内,通过转轴进料旋转板槽4351将转轴进料旋转板436的进行限位,防止转轴103在旋转过程中掉落。转轴进料旋转板436设置直线槽4361,直线槽4361水平状态时与水平输送槽4351对齐,使转轴103经过水平输送槽4351输送至直线槽4361内。转轴管437纵向设置在转轴进料旋转支撑板435的顶部,转轴管437与直线槽4361竖直状态时对齐,通过转轴进料旋转气缸434带动转轴进料旋转板436旋转90°,将直线槽4361由水平状转变为竖直状,便于将直线槽4361内的转轴103向上顶出,提升输送过程中的流畅性,不用其他旋转装置进行角度调节,进一步提升转轴103的输送效率。转轴进料支架431设置在机架底部,转轴进料升降气缸432设置在转轴进料支架431底部中间,转轴进料升降气缸432的移动部穿过转轴进料支架431与转轴进料顶杆433连接,转轴进料顶杆433的顶部穿过机架,通过转轴进料升降气缸432带动转轴进料顶杆433向上顶起,使转轴进料顶杆433经过转轴顶升通孔4353和直线槽4361将转轴103向上顶出。转轴进料转移气缸438水平设置在轴承和转轴进料支架41上,转轴进料转移气缸438的移动设置有转轴进料转移块4381,转轴进料转移块4381通过转轴进料转移滑轨4383设置在轴承和转轴进料支架41上,转轴进料转移块4381与转轴103通过磁力相互配合,通过转轴进料转移块4381移动至转轴管437处,当转轴103向上推出时,通过转轴进料转移块4381将转轴103吸住,转轴103进行转移,提升转移的便捷性,并且提升转移效率。转轴进料转移块4381的后部设置与转轴外圈相匹配的转轴转移配合弧形槽4382,通过转轴转移配合弧形槽4382便于更好的与转轴103相配合进行限位,提升转移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使转轴103在转移过程中掉落。

如图4所示,轴承和转轴压装机构44包括轴承和转轴压装支架441、轴承和转轴压装气缸442、轴承和转轴压装升降板443;轴承和转轴压装支架441设置在轴承和转轴进料支架41上,轴承和转轴压装气缸442设置在轴承和转轴进料支架41的顶部,轴承和转轴压装气缸442的底部穿过轴承和转轴压装支架441的与轴承和转轴压装升降板443连接,且轴承和转轴压装升降板443套设在轴承和转轴压装支架441上,轴承和转轴压装升降板443的中心设置有与转轴顶部相配合的转轴槽,通过转轴槽与转轴进料转移块4381转移过来的转轴103相配合,通过轴承和转轴压装气缸442带动轴承和转轴压装升降板443下压将转轴103压入至轴承102内。轴承和转轴转移机构45通过机械手方式进行转移;轴承和转轴组合件组装机构46通过轴承和转轴组合件组装气缸461将轴承和转轴的组合件组装至传感器外壳内。

工作时,轴承102由轴承进料通道4211进入至第一水平输送通道4112内,通过第一推送杆422将轴承102推入至前后输送通道4111内,通过第二推送杆423将轴承102推送至轴承和转轴压装机构44下方;通过转轴物料震动盘将转轴103经过水平输送槽4351使转轴103进入至直线槽4361内,通过转轴进料旋转气缸434带动转轴进料旋转板436旋转90°,将直线槽4361由水平状转变为竖直状,通过转轴进料升降气缸432带动转轴进料顶杆433向上顶起,使转轴进料顶杆433经过转轴顶升通孔4353和直线槽4361将转轴103向上顶出;再由转轴进料转移块4381移动至转轴管437处,当转轴103向上推出时,通过转轴进料转移块4381将转轴103吸住,转轴103进行转移至轴承和转轴压装机构44处,由轴承和转轴压装气缸442带动轴承和转轴压装升降板443下压将转轴103压入至轴承102内;通过轴承和转轴转移机构45将轴承和转轴组合件初步转移至传感器外壳101内,通过轴承和转轴组合件组装机构46将轴承和转轴的组合件组装至传感器外壳内。通过转轴进料转移块4381将转轴103吸住,转轴103进行转移,提升转移的便捷性,并且提升转移效率。转轴进料转移块4381的后部设置与转轴外圈相匹配的转轴转移配合弧形槽4382,通过转轴转移配合弧形槽4382便于更好的与转轴103相配合进行限位,提升转移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使转轴103在转移过程中掉落;通过轴承和转轴转移机构45通过机械手方式进行转移;轴承和转轴组合件组装机构46通过轴承和转轴组合件组装气缸461将轴承和转轴的组合件组装至传感器外壳内。

该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设备是将两个分开进行,先将轴承进行组装再将转轴装入至轴承内,这样通过分开进行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通过转轴进料机构43解决了通过机械手将转轴插入至轴承内,这样在生产过程不仅占用设备空间,并且仅仅只是通过机械手控制影响定位精度同时也不便于将转轴良好的组装至轴承内,影响两者的组装质量的问题。通过纵向条形通孔4114和横向条形通孔4115便于使转轴103插入,使转轴103插入至轴承102内的指定位置,便于在轴承102输送的同时进行转轴103的组装,提升转轴103和轴承102的组装效率,解决了现有在组装过程中将两者分开组装的情况,大大的提升了组装速度。通过转轴进料旋转板槽4351将转轴进料旋转板436的进行限位,防止转轴103在旋转过程中掉落。转轴进料旋转板436设置直线槽4361,直线槽4361水平状态时与水平输送槽4351对齐,使转轴103经过水平输送槽4351输送至直线槽4361内。通过转轴管437与直线槽4361竖直状态时对齐,通过转轴进料旋转气缸434带动转轴进料旋转板436旋转90°,将直线槽4361由水平状转变为竖直状,便于将直线槽4361内的转轴103向上顶出,提升输送过程中的流畅性,不用其他旋转装置进行角度调节,进一步提升转轴103的输送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