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焊机防触电节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30470发布日期:2020-11-13 16:29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焊机防触电节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焊机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电焊机防触电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电焊机是利用正负两极在瞬间短路时产生的高温电弧来熔化电焊条上的焊料和被焊材料,使被接触物相结合的目的,其结构相当于一个大功率的变压器,利用电感的原理,电感量在接通和断开时会产生巨大的电压变化,从而在短路时产生瞬间的高压电弧,由于电焊机的工作电压较高,而且工作环境相对复杂,加上使用人员的操作可能不规范,具有较高的安全隐患,需要安装专用的防触电装置,现使用的电焊机的防触电安全防护装置存在以下不足:由于现使用的电焊机大都为移动型的,无法像空调等固定电器进行接地防护,而采用高低电压的转换来实现防护,在电焊机空载时采取低电压,在电焊机焊接时采取高电压,这样虽然保证了空载时的安全性,但在电焊机焊接时仍然容易发生触电的情况,而且在电焊机空载时的电压仍然可以达到几十伏,仍会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关于电焊机防触电装置的技术方案,如一项中国专利,专利号为2017109635441,该发明中提出了一种电焊机的防触电安全防护装置,包括金属屏蔽体,所述金属屏蔽体外表面连接有绝缘套,所述金属屏蔽体底部连接有接地弹簧,所述金属屏蔽体位于接地弹簧周围设有防护筒,所述接地弹簧下表面连接有四个支架,所述支架中央设有空槽,所述空槽内设有次级弹簧,所述金属屏蔽体侧面安装有三个接线柱,所述水平的两个接线柱之间设有水平检测电路,所述竖直的两个接线柱之间设有竖直检测电路,所述水平检测电路连接有第一放大电路,所述竖直检测电路中央连接有第二放大电路,所述第一放大电路和第二放大电路连接有应急控制开关,通过设置金属屏蔽体和接地弹簧,实现了电焊机自动接地,利用等势体的原理对电焊机进行防触电安全防护。

但是上述技术中的电焊机在需要移动时,工作者往往习惯性的将电焊机提起并使其拖离地面,此时点焊机底端的金属块与接地机构不再与地面接触而失效,从而使得电焊机在移动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在电焊机拎起前就预先将电源关掉时,若此时电焊机内部发生漏电且检测电路失效时,同样会对使用者造成人身伤害。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焊机防触电节能装置,通过在电焊机的箱体上设置拉杆,使得工作人员在移动电焊机时只能进行水平方向的拉动,有效的减少了电焊机在工作时其底端的金属块与地面脱离而接地失效的情况,提高了电焊机在工作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焊机防触电节能装置,通过在电焊机的箱体上设置拉杆,使得工作人员在移动电焊机时只能进行水平方向的拉动,有效的减少了电焊机在工作时其底端的金属块与地面脱离而接地失效的情况,提高了电焊机在工作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焊机防触电节能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外表面由金属屏蔽腔与套设在金属屏蔽腔外表面的绝缘套组成,所述金属屏蔽腔底面上对称连接有一组防护腔,所述防护腔内部顶端的金属屏蔽腔底面上固连有一号弹簧,所述一号弹簧的自然长度大于防护腔的高度,所述一号弹簧底端连接有金属块;所述箱体的侧壁顶端对称连接有滑道,所述滑道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远离箱体的外端转动连接有转板,且对称两转板之间固连有拉杆,所述滑板靠近箱体的内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的内端之间连接有二号弹簧,所述滑块靠近转板的一端连接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外端穿过滑槽侧壁伸出至箱体外端,所述滑块所对应的箱体侧壁上开设有与滑槽相配合的卡槽;所述箱体内部设有主电路与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连接有放大电路,所述放大电路通过控制电缆连接有应急控制开关,所述应急控制开关与主电路相连;工作时,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电焊机在需要移动时,工作者往往习惯性的将电焊机提起并使其拖离地面,此时点焊机底端的金属块与接地机构不再与地面接触而失效,从而使得电焊机在移动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在电焊机拎起前就预先将电源关掉时,若此时电焊机内部发生漏电且检测电路失效时,同样会对使用者造成人身伤害;而本发明中的电焊机在使用时,通过在箱体底端设置接地结构,使得电焊机在工作时能够通过一号弹簧将金属块始终压合在地面上,利用等势体的原理对电焊机进行防触电安全防护,实现了电焊机的自动接地,当电焊机漏电时,电焊机表面的电压为零,同时通过设置绝缘套,防止电焊机在使用时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不需要采用高低电压的转换来实现防护,防止电焊机空载时的低电压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由于电焊机不再使用高低电压的转换进行防护,大大提高了电焊机的工作效率,且通过在箱体内部设置检测电路,当电焊机存在漏电情况时,此时检测电路中通入电流并通过放大电路与应急控制开关切断电焊机的主电路,防止电流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且有效的节约了电能;同时通过在电焊机上设置能够转动的拉杆,且通过滑动转板使得拉杆位于滑道上远离箱体中部的一端,且由于拉杆位于电焊机端部且与之箱体转动相连,若工作人员习惯性的提起拉杆并使得电焊机与地面脱离时,此时电焊机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发生侧翻与不稳定的转动,从而提醒工作人员停止将电焊机向上拉动,使得工作人员在移动电焊机时只能通过向水平方向拉动拉杆并带动电焊机进行平移,有效的减少了电焊机在工作时其底端的金属块与地面脱离而接地失效的情况,大大提高了电焊机在工作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同时在电焊机停止工作后并需要进行不同高度平台的搬运时,此时推动拉杆并带动滑板运动至卡槽位置处,此时滑板内部的滑块在二号弹簧的作用下弹出并卡在滑槽与卡槽之间,此时拉杆在滑块的作用下能够有效的固定在箱体中部,使得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向上拉动拉杆带动电焊机稳定抬起,从而方便电焊机移动至不同高度的平台上,且在搬运完成后,此时通过拉动牵引绳使得滑块复位至滑槽内部,从而使得拉杆的固定效果失效并能滑动至滑道的另一端,保证电焊机的工作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

优选的,所述卡槽内端所对应箱体处连通有配合腔,所述配合腔的另一端对称连通有压力腔,所述压力腔内部均滑动连接有一号活塞,所述一号活塞外端连接有推杆,且两压力腔之间的配合腔中部连通有锁紧腔,所述锁紧腔与配合腔之间通过气管相连,所述锁紧腔内部滑动连接有二号活塞,所述二号活塞与锁紧腔内端之间连接有三号弹簧,所述二号活塞外端连接有截面形状为矩形的锁紧杆,所述滑块内部与转板端部分别开设有与锁紧杆相配合的锁紧槽;工作时,虽然上述的滑块能够对拉杆沿滑道的位移进行固定,但由于拉杆仍能相对于滑板进行转动,使得箱体在拉杆的作用下抬起时仍会发生不稳定的转动,此时通过在卡槽处设置锁紧机构,当滑块在二号弹簧的作用下向卡槽处的配合腔运动时,此时滑块能够推动推杆上的一号活塞进行运动,从而使得一号活塞带动二号活塞底端的锁紧杆依次插入至滑块与转板处的锁紧槽内,此时锁紧杆能够对转板与拉杆的转动进行限制,防止电焊机在抬起时发生侧翻与转动的情况,大大提高了电焊机在搬运时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拉杆由空心管制成,所述拉杆的顶端中部转动连接有卷收杆,所述牵引绳的自由端从拉杆内部穿过并与卷收杆相连;工作时,通过将牵引绳置于空心管制成的拉杆内部,防止牵引绳受到外界的干扰或发生缠绕与破坏的情况,且通过将牵引绳的自由端缠绕在卷收杆上,当需要拉动牵引绳并使得滑块复位至滑槽内部时,此时只需转动卷收杆即可带动两端的牵引绳同步高效的工作,大大提高了电焊机在工作时的便捷性。

优选的,所述卡槽处的滑道侧壁上连接有定位板,所述拉杆逆时针转动至与定位板侧壁相贴合时,所述拉杆处于竖直状态;工作时,在锁紧杆插入锁紧槽之前,需要预先将拉杆转动至竖直状态并使得锁紧杆与锁紧槽侧面相互对齐,此时在调节拉杆的转动时角度时存在费时费力的问题,而通过卡槽处的滑道侧壁上设置定位板,当工作人员将拉杆逆时针转动至与定位板侧壁相贴合,此时拉杆恰好处于竖直状态,从而使得锁紧杆能够与锁紧槽进行方便快捷的配合,进一步提高了电焊机在使用时的便捷性。

优选的,所述防护腔的底端端面上转动连接有一组呈环形均布的滚球;工作时,为了使得电焊机在拉动时更加轻松与稳定,此时通过在防护腔的底端端面上设置一组呈环形均布的滚球,使得滚球与地面进行接触,从而使得电焊机能够通过滚球的滚动进行轻松稳定的拉动,同时也方便电焊机在地面上进行转动,减少防护腔底端在地面上滑动时因摩擦过大而运动困难的情况,有效的提高了电焊机在使用时的灵活性。

优选的,所述金属块的底面为弧形面,且所述金属块顶端的金属屏蔽腔底面上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底端所对应的金属块顶面上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杆底端位于限位槽内部且能在其内部自由滑动;工作时,通过设置金属块的底面形状,使得金属块底面能够有效的适应地面形状,减少金属块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滑动时发生卡死的情况,同时通过设置的限位杆对金属块竖直方向的运动进行限位,防止金属块滑动时因受到地面的作用力而发生左右晃动的情况,更进一步的提高了电焊机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在电焊机的箱体上设置拉杆,使得工作人员在移动电焊机时只能进行水平方向的拉动,有效的减少了电焊机在工作时其底端的金属块与地面脱离而接地失效的情况,大大提高了电焊机在工作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2.本发明通过在卡槽处设置锁紧机构,当滑块在二号弹簧的作用下向卡槽处的配合腔运动时,此时滑块能够推动推杆上的一号活塞进行运动,从而使得一号活塞带动二号活塞底端的锁紧杆依次插入至滑块与转板处的锁紧槽内,此时锁紧杆能够对转板与拉杆的转动进行限制,防止电焊机在抬起时发生侧翻与转动的情况,大大提高了电焊机在搬运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b处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c处的放大图;

图中:箱体1、金属屏蔽腔11、绝缘套12、防护腔2、一号弹簧21、金属块22、滚球23、限位杆24、限位槽25、滑道3、滑板31、转板32、拉杆33、滑槽34、滑块35、二号弹簧36、牵引绳37、卡槽38、配合腔4、压力腔41、一号活塞42、推杆43、锁紧腔44、气管45、二号活塞46、三号弹簧47、锁紧杆48、锁紧槽49、卷收杆5、定位板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焊机防触电节能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外表面由金属屏蔽腔11与套设在金属屏蔽腔11外表面的绝缘套12组成,所述金属屏蔽腔11底面上对称连接有一组防护腔2,所述防护腔2内部顶端的金属屏蔽腔11底面上固连有一号弹簧21,所述一号弹簧21的自然长度大于防护腔2的高度,所述一号弹簧21底端连接有金属块22;所述箱体1的侧壁顶端对称连接有滑道3,所述滑道3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板31,所述滑板31远离箱体1的外端转动连接有转板32,且对称两转板32之间固连有拉杆33,所述滑板31靠近箱体1的内端开设有滑槽34,所述滑槽34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35,所述滑块35与滑槽34的内端之间连接有二号弹簧36,所述滑块35靠近转板32的一端连接有牵引绳37,所述牵引绳37外端穿过滑槽34侧壁伸出至箱体1外端,所述滑块35所对应的箱体1侧壁上开设有与滑槽34相配合的卡槽38;所述箱体1内部设有主电路与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连接有放大电路,所述放大电路通过控制电缆连接有应急控制开关,所述应急控制开关与主电路相连;工作时,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电焊机在需要移动时,工作者往往习惯性的将电焊机提起并使其拖离地面,此时点焊机底端的金属块22与接地机构不再与地面接触而失效,从而使得电焊机在移动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在电焊机拎起前就预先将电源关掉时,若此时电焊机内部发生漏电且检测电路失效时,同样会对使用者造成人身伤害;而本发明中的电焊机在使用时,通过在箱体1底端设置接地结构,使得电焊机在工作时能够通过一号弹簧21将金属块22始终压合在地面上,利用等势体的原理对电焊机进行防触电安全防护,实现了电焊机的自动接地,当电焊机漏电时,电焊机表面的电压为零,同时通过设置绝缘套12,防止电焊机在使用时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不需要采用高低电压的转换来实现防护,防止电焊机空载时的低电压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由于电焊机不再使用高低电压的转换进行防护,大大提高了电焊机的工作效率,且通过在箱体1内部设置检测电路,当电焊机存在漏电情况时,此时检测电路中通入电流并通过放大电路与应急控制开关切断电焊机的主电路,防止电流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且有效的节约了电能;同时通过在电焊机上设置能够转动的拉杆33,且通过滑动转板32使得拉杆33位于滑道3上远离箱体1中部的一端,且由于拉杆33位于电焊机端部且与之箱体1转动相连,若工作人员习惯性的提起拉杆33并使得电焊机与地面脱离时,此时电焊机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发生侧翻与不稳定的转动,从而提醒工作人员停止将电焊机向上拉动,使得工作人员在移动电焊机时只能通过向水平方向拉动拉杆33并带动电焊机进行平移,有效的减少了电焊机在工作时其底端的金属块22与地面脱离而接地失效的情况,大大提高了电焊机在工作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同时在电焊机停止工作后并需要进行不同高度平台的搬运时,此时推动拉杆33并带动滑板31运动至卡槽38位置处,此时滑板31内部的滑块35在二号弹簧36的作用下弹出并卡在滑槽34与卡槽38之间,此时拉杆33在滑块35的作用下能够有效的固定在箱体1中部,使得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向上拉动拉杆33带动电焊机稳定抬起,从而方便电焊机移动至不同高度的平台上,且在搬运完成后,此时通过拉动牵引绳37使得滑块35复位至滑槽34内部,从而使得拉杆33的固定效果失效并能滑动至滑道3的另一端,保证电焊机的工作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卡槽38内端所对应箱体1处连通有配合腔4,所述配合腔4的另一端对称连通有压力腔41,所述压力腔41内部均滑动连接有一号活塞42,所述一号活塞42外端连接有推杆43,且两压力腔41之间的配合腔4中部连通有锁紧腔44,所述锁紧腔44与配合腔4之间通过气管45相连,所述锁紧腔44内部滑动连接有二号活塞46,所述二号活塞46与锁紧腔44内端之间连接有三号弹簧47,所述二号活塞46外端连接有截面形状为矩形的锁紧杆48,所述滑块35内部与转板32端部分别开设有与锁紧杆48相配合的锁紧槽49;工作时,虽然上述的滑块35能够对拉杆33沿滑道3的位移进行固定,但由于拉杆33仍能相对于滑板31进行转动,使得箱体1在拉杆33的作用下抬起时仍会发生不稳定的转动,此时通过在卡槽38处设置锁紧机构,当滑块35在二号弹簧36的作用下向卡槽38处的配合腔4运动时,此时滑块35能够推动推杆43上的一号活塞42进行运动,从而使得一号活塞42带动二号活塞46底端的锁紧杆48依次插入至滑块35与转板32处的锁紧槽49内,此时锁紧杆48能够对转板32与拉杆33的转动进行限制,防止电焊机在抬起时发生侧翻与转动的情况,大大提高了电焊机在搬运时的稳定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拉杆33由空心管制成,所述拉杆33的顶端中部转动连接有卷收杆5,所述牵引绳37的自由端从拉杆33内部穿过并与卷收杆5相连;工作时,通过将牵引绳37置于空心管制成的拉杆33内部,防止牵引绳37受到外界的干扰或发生缠绕与破坏的情况,且通过将牵引绳37的自由端缠绕在卷收杆5上,当需要拉动牵引绳37并使得滑块35复位至滑槽34内部时,此时只需转动卷收杆5即可带动两端的牵引绳37同步高效的工作,大大提高了电焊机在工作时的便捷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卡槽38处的滑道3侧壁上连接有定位板6,所述拉杆33逆时针转动至与定位板6侧壁相贴合时,所述拉杆33处于竖直状态;工作时,在锁紧杆48插入锁紧槽49之前,需要预先将拉杆33转动至竖直状态并使得锁紧杆48与锁紧槽49侧面相互对齐,此时在调节拉杆33的转动时角度时存在费时费力的问题,而通过卡槽38处的滑道3侧壁上设置定位板6,当工作人员将拉杆33逆时针转动至与定位板6侧壁相贴合,此时拉杆33恰好处于竖直状态,从而使得锁紧杆48能够与锁紧槽49进行方便快捷的配合,进一步提高了电焊机在使用时的便捷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防护腔2的底端端面上转动连接有一组呈环形均布的滚球23;工作时,为了使得电焊机在拉动时更加轻松与稳定,此时通过在防护腔2的底端端面上设置一组呈环形均布的滚球23,使得滚球23与地面进行接触,从而使得电焊机能够通过滚球23的滚动进行轻松稳定的拉动,同时也方便电焊机在地面上进行转动,减少防护腔2底端在地面上滑动时因摩擦过大而运动困难的情况,有效的提高了电焊机在使用时的灵活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金属块22的底面为弧形面,且所述金属块22顶端的金属屏蔽腔11底面上连接有限位杆24,所述限位杆24底端所对应的金属块22顶面上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限位槽25,所述限位杆24底端位于限位槽25内部且能在其内部自由滑动;工作时,通过设置金属块22的底面形状,使得金属块22底面能够有效的适应地面形状,减少金属块22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滑动时发生卡死的情况,同时通过设置的限位杆24对金属块22竖直方向的运动进行限位,防止金属块22滑动时因受到地面的作用力而发生左右晃动的情况,更进一步的提高了电焊机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工作时,通过在箱体1底端设置接地结构,使得电焊机在工作时能够通过一号弹簧21将金属块22始终压合在地面上,利用等势体的原理对电焊机进行防触电安全防护,实现了电焊机的自动接地,当电焊机漏电时,电焊机表面的电压为零,同时通过设置绝缘套12,防止电焊机在使用时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不需要采用高低电压的转换来实现防护,防止电焊机空载时的低电压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由于电焊机不再使用高低电压的转换进行防护,大大提高了电焊机的工作效率,且通过在箱体1内部设置检测电路,当电焊机存在漏电情况时,此时检测电路中通入电流并通过放大电路与应急控制开关切断电焊机的主电路,防止电流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且有效的节约了电能;同时通过在电焊机上设置能够转动的拉杆33,且通过滑动转板32使得拉杆33位于滑道3上远离箱体1中部的一端,且由于拉杆33位于电焊机端部且与之箱体1转动相连,若工作人员习惯性的提起拉杆33并使得电焊机与地面脱离时,此时电焊机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发生侧翻与不稳定的转动,从而提醒工作人员停止将电焊机向上拉动,使得工作人员在移动电焊机时只能通过向水平方向拉动拉杆33并带动电焊机进行平移,有效的减少了电焊机在工作时其底端的金属块22与地面脱离而接地失效的情况,大大提高了电焊机在工作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同时在电焊机停止工作后并需要进行不同高度平台的搬运时,此时推动拉杆33并带动滑板31运动至卡槽38位置处,此时滑板31内部的滑块35在二号弹簧36的作用下弹出并卡在滑槽34与卡槽38之间,此时拉杆33在滑块35的作用下能够有效的固定在箱体1中部,使得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向上拉动拉杆33带动电焊机稳定抬起,从而方便电焊机移动至不同高度的平台上,且在搬运完成后,此时通过拉动牵引绳37使得滑块35复位至滑槽34内部,从而使得拉杆33的固定效果失效并能滑动至滑道3的另一端,保证电焊机的工作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