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挖掘机外壳钣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832610发布日期:2021-02-03 18:34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挖掘机外壳钣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发明涉及挖掘机维修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挖掘机外壳钣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钣金有时也作扳金,一般是将一些金属薄板通过手工或模具冲压使其产生塑性变形,形成所希望的形状和尺寸,并可进一步通过焊接或少量的机械加工形成更复杂的零件,在挖掘机的外壳维修过程中,对下陷的表面进行回复的方式也需要钣金,钣金过程中往往需要相对应的装置,但是,现有的装置缺乏从内到外的便捷往复冲击,不便于形成便捷快速的内部向外冲击复位推导,并冲击复位处容易受到反力破损,且缺乏具有自动化贴近的对顶受力装置,且整体钣金装置不便于稳定的定位于被钣金位置的附近。
[0003]
发明专利内容本发明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挖掘机外壳钣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了现有的问题:现有的装置缺乏从内到外的便捷往复冲击,不便于形成便捷快速的内部向外冲击复位推导,并冲击复位处容易受到反力破损。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挖掘机外壳钣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第一定位搭载板,所述第一定位搭载板的内部固定有配装连接柱,所述配装连接柱的两端均通过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母,所述配装连接柱另一端的外侧固定有第二定位搭载板,所述第一定位搭载板一端的四角和第二定位搭载板一端的四角均固定有内装搭载柱,所述内装搭载柱的内部固定有第一弹簧,所述内装搭载柱的一端滑动连接有受力导柱,所述受力导柱的一端与第一弹簧贴合,所述受力导柱的另一端固定有真空吸盘,所述第一定位搭载板另一端固定有钣金内冲推导结构,所述第二定位搭载板另一端固定有外部辅助对顶支撑结构;所述钣金内冲推导结构包括联动搭载箱、第一电机、输出转轴、偏心带动轮、联动往复推杆、辅助转轴、钣金动力推块、辅助导向滑轨、防回力保护结构和冲压接触板,所述联动搭载箱的一侧通过螺钉与第一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输出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转轴的一端与偏心带动轮固定连接,所述偏心带动轮的一端与联动往复推杆焊接连接,所述联动往复推杆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偏心带动轮焊接,另一个所述偏心带动轮的另一端与辅助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辅助转轴与联动搭载箱内侧转动连接,所述联动往复推杆的一端与钣金动力推块卡接,所述钣金动力推块的两侧均与辅助导向滑轨滑动连接,所述辅助导向滑轨焊接于联动搭载箱内部的两侧,所述钣金动力推块的一端通过防回力保护结构与冲压接触板连接。
[0005]
优选的,所述防回力保护结构包括配装支撑架、接触受力板、主导受力推杆、分导受力推杆、第二弹簧、第三弹簧、二次分力推杆、限位导向光杆和第四弹簧,所述接触受力板的一端与一个主导受力推杆和两个分导受力推杆焊接连接,所述分导受力推杆分别焊接于主导受力推杆的顶端和底端,所述分导受力推杆与配装支撑架的顶端和底端均滑动连接,
所述分导受力推杆的一端与第二弹簧固定连接,所述主导受力推杆与配装支撑架滑动连接,所述主导受力推杆一端的一侧与另一侧均与二次分力推杆转动连接,所述二次分力推杆与限位导向光杆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导向光杆顶端和底端的外侧均与第四弹簧套接连接,所述二次分力推杆与第四弹簧贴合,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主导受力推杆贴合,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配装支撑架的内侧焊接连接。
[0006]
优选的,所述外部辅助对顶支撑结构包括行程导向搭载块、装配连接块、第二电机、传导心轴、主动齿轮、从动位移齿条、z型搭载板、缓冲支撑柱结构和对顶受力板,所述行程导向搭载块的顶端的外侧与装配连接块焊接连接,所述装配连接块的一侧通过螺钉与第二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传导心轴固定连接,所述传导心轴的外侧与主动齿轮卡接连接,所述行程导向搭载块的内侧与从动位移齿条滑动连接,所述从动位移齿条的顶端与主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从动位移齿条的一端与z型搭载板焊接连接,所述z型搭载板底部外表面的四端均与缓冲支撑柱结构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支撑柱结构的一端与对顶受力板固定连接。
[0007]
优选的,所述缓冲支撑柱结构包括有联导滑杆、柱形卸力搭载块、第五弹簧、再次卸力推板、分力导出块、第六弹簧和受力基座,所述再次卸力推板的两端均与柱形卸力搭载块焊接连接,所述第五弹簧位于柱形卸力搭载块的内部,所述第五弹簧的一端与再次卸力推板焊接连接,其中一端所述柱形卸力搭载块的内部与联导滑杆滑动连接,另一端所述柱形卸力搭载块的内部与受力基座滑动连接,所述再次卸力推板的周侧面与多个分力导出块焊接连接,所述受力基座的周侧面也焊接有多个分力导出块,两端的所述分力导出块之间通过第六弹簧固定连接。
[0008]
优选的,所述从动位移齿条的两侧均焊接有t型滑动导块,所述行程导向搭载块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配导滑槽,所述配导滑槽与t型滑动导块为间隙配合。
[0009]
优选的,所述联动往复推杆的一端的两侧均焊接有配接销,所述钣金动力推块一端的两侧均焊接有动力连接导片,所述动力连接导片的内部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与配接销为间隙配合。
[0010]
优选的,所述配装支撑架顶端和底端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滑动槽,所述分导受力推杆一端的两侧均焊接有跟随滑块,所述跟随滑块与限位滑动槽为间隙配合。
[0011]
优选的,所述传导心轴的外侧固定有半圆平键,所述传导心轴与主动齿轮通过半圆平键连接。
[0012]
优选的,所述柱形卸力搭载块一端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导向通孔,所述联导滑杆的一端焊接有卸力导杆,所述受力基座的一端也焊接有卸力导杆,所述卸力导杆与限位导向通孔为间隙配合。
[0013]
一种挖掘机外壳钣金装置的使用方法,用于如上任意一项,步骤如下:s1:通过转动定位螺母将定位螺母打开,将配装连接柱从第一定位搭载板和第二定位搭载板的内部抽出,使得第一定位搭载板和第二定位搭载板便于分别固定于被钣金的正面和内部;s2:钣金内冲推导结构跟随第一定位搭载板固定于被钣金处的内部,启动钣金内冲推导结构完成对钣金出的便捷往复冲击;s3:对顶受力板跟随第二定位搭载板固定于钣金内冲推导结构的水平线上,利用自动
推导使得对顶受力板与被钣金处的外侧贴近,形成受力对顶,完成对凹陷处的固定。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通过钣金内冲推导结构的设计,使得装置便于从内部完成对钣金位置的便捷往复推导冲压,将凹陷位置快速复位的同时通过防回力保护结构的配合设计,避免了冲击反力的传导,提高了装置的使用便捷度以及使用寿命;2、本发明通过外部辅助对顶支撑结构的设计,使得装置便于形成自动化推导贴合对顶,配合缓冲支撑柱结构完成对钣金冲击的对顶保护和限位,从而达到更好的钣金成型效果。
[0015]
3、本发明通过钣金内冲推导结构和外部辅助对顶支撑结构的共同定位结构的设计,使得装置便于稳定的吸附固定于被钣金位置的内部与外部,从而避免了在钣金震动过程中装置的脱落,从而获得较好的加工稳定装置性。
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专利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专利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
图1为本发明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整体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钣金内冲推导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防回力保护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外部辅助对顶支撑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缓冲支撑柱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
图中:1、第一定位搭载板;2、第二定位搭载板;3、配装连接柱;4、定位螺母;5、内装搭载柱;6、第一弹簧;7、受力导柱;8、真空吸盘;9、钣金内冲推导结构;10、外部辅助对顶支撑结构;11、联动搭载箱;12、第一电机;13、输出转轴;14、偏心带动轮;15、联动往复推杆;16、辅助转轴;17、钣金动力推块;18、辅助导向滑轨;19、防回力保护结构;20、冲压接触板;21、配装支撑架;22、接触受力板;23、主导受力推杆;24、分导受力推杆;25、第二弹簧;26、第三弹簧;27、二次分力推杆;28、限位导向光杆;29、第四弹簧;30、行程导向搭载块;31、装配连接块;32、第二电机;33、传导心轴;34、主动齿轮;35、从动位移齿条;36、z型搭载板;37、缓冲支撑柱结构;38、对顶受力板;39、联导滑杆;40、柱形卸力搭载块;41、第五弹簧;42、再次卸力推板;43、分力导出块;44、第六弹簧;45、受力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6,一种挖掘机外壳钣金装置,包括第一定位搭载板1,第一定位搭载板1的内部固定有配装连接柱3,配装连接柱3的两端均通过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母4,配装连接柱3
另一端的外侧固定有第二定位搭载板2,第一定位搭载板1一端的四角和第二定位搭载板2一端的四角均固定有内装搭载柱5,内装搭载柱5的内部固定有第一弹簧6,内装搭载柱5的一端滑动连接有受力导柱7,受力导柱7的一端与第一弹簧6贴合,受力导柱7的另一端固定有真空吸盘8,第一定位搭载板1另一端固定有钣金内冲推导结构9,第二定位搭载板2另一端固定有外部辅助对顶支撑结构10,利用真空吸盘8贴至挖掘机的外侧,形成第一定位搭载板1和第二定位搭载板2的固定连接,在加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冲击通过真空吸盘8和受力导柱7的配合传递至第一弹簧6,利用第一弹簧6受力压缩形成的弹性势能对冲冲击力,形成缓冲,完成钣金内冲推导结构9和外部辅助对顶支撑结构10的稳定固定;钣金内冲推导结构9包括联动搭载箱11、第一电机12、输出转轴13、偏心带动轮14、联动往复推杆15、辅助转轴16、钣金动力推块17、辅助导向滑轨18、防回力保护结构19和冲压接触板20,联动搭载箱11的一侧通过螺钉与第一电机12固定连接,第一电机12的输出端与输出转轴13固定连接,输出转轴13的一端与偏心带动轮14固定连接,偏心带动轮14的一端与联动往复推杆15焊接连接,联动往复推杆15的另一端与另一个偏心带动轮14焊接,另一个偏心带动轮14的另一端与辅助转轴16固定连接,辅助转轴16与联动搭载箱11内侧转动连接,联动往复推杆15的一端与钣金动力推块17卡接,钣金动力推块17的两侧均与辅助导向滑轨18滑动连接,辅助导向滑轨18焊接于联动搭载箱11内部的两侧,钣金动力推块17的一端通过防回力保护结构19与冲压接触板20连接,联动往复推杆15的一端的两侧均焊接有配接销,钣金动力推块17一端的两侧均焊接有动力连接导片,动力连接导片的内部开设有连接通孔,连接通孔与配接销为间隙配合,便于通过输出转轴13将第一电机12的转矩传递至偏心带动轮14处,利用偏心带动轮14的偏心圆设计,使得偏心带动轮14在带动联动往复推杆15进行转动时具有最前端和最后端,从而带动钣金动力推块17在辅助导向滑轨18的导向下形成前后的往复冲击,从而使得冲压接触板20对被钣金处形成便捷的往复推导冲击;防回力保护结构19包括配装支撑架21、接触受力板22、主导受力推杆23、分导受力推杆24、第二弹簧25、第三弹簧26、二次分力推杆27、限位导向光杆28和第四弹簧29,接触受力板22的一端与一个主导受力推杆23和两个分导受力推杆24焊接连接,分导受力推杆24分别焊接于主导受力推杆23的顶端和底端,分导受力推杆24与配装支撑架21的顶端和底端均滑动连接,分导受力推杆24的一端与第二弹簧25固定连接,主导受力推杆23与配装支撑架21滑动连接,主导受力推杆23一端的一侧与另一侧均与二次分力推杆27转动连接,二次分力推杆27与限位导向光杆28滑动连接,限位导向光杆28顶端和底端的外侧均与第四弹簧29套接连接,二次分力推杆27与第四弹簧29贴合,第三弹簧26的一端与主导受力推杆23贴合,第三弹簧26的另一端与配装支撑架21的内侧焊接连接,配装支撑架21顶端和底端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滑动槽,分导受力推杆24一端的两侧均焊接有跟随滑块,跟随滑块与限位滑动槽为间隙配合,便于通过接触受力板22的接触将冲压接触板20冲击产生的反力通过主导受力推杆23和分导受力推杆24进行传导,通过主导受力推杆23和分导受力推杆24的分力将冲击反力分解避免受力集中,通过分导受力推杆24传导的受力挤压传导至第二弹簧25,主导受力推杆23传导的受力进行过二次分力推杆27的分力,分别传递至第四弹簧29和第三弹簧26,利用第二弹簧25、第三弹簧26和第四弹簧29受力压缩产生的弹性势能,完成对反力的缓冲,形成良好的受力支撑;外部辅助对顶支撑结构10包括行程导向搭载块30、装配连接块31、第二电机32、传导心
轴33、主动齿轮34、从动位移齿条35、z型搭载板36、缓冲支撑柱结构37和对顶受力板38,行程导向搭载块30的顶端的外侧与装配连接块31焊接连接,装配连接块31的一侧通过螺钉与第二电机32固定连接,第二电机32的输出端与传导心轴33固定连接,传导心轴33的外侧与主动齿轮34卡接连接,行程导向搭载块30的内侧与从动位移齿条35滑动连接,从动位移齿条35的顶端与主动齿轮34啮合连接,从动位移齿条35的一端与z型搭载板36焊接连接,z型搭载板36底部外表面的四端均与缓冲支撑柱结构37固定连接,缓冲支撑柱结构37的一端与对顶受力板38固定连接,从动位移齿条35的两侧均焊接有t型滑动导块,行程导向搭载块30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配导滑槽,配导滑槽与t型滑动导块为间隙配合,传导心轴33的外侧固定有半圆平键,传导心轴33与主动齿轮34通过半圆平键连接,便于通过控制第二电机32输出逆时针转矩,从而通过传导心轴33带动主动齿轮34完成同转向的拨动,推导从动位移齿条35在行程导向搭载块30的导向下滑动,完成对对顶受力板38的自动推导,使其便捷的靠近被钣金位置;缓冲支撑柱结构37包括有联导滑杆39、柱形卸力搭载块40、第五弹簧41、再次卸力推板42、分力导出块43、第六弹簧44和受力基座45,再次卸力推板42的两端均与柱形卸力搭载块40焊接连接,第五弹簧41位于柱形卸力搭载块40的内部,第五弹簧41的一端与再次卸力推板42焊接连接,其中一端柱形卸力搭载块40的内部与联导滑杆39滑动连接,另一端柱形卸力搭载块40的内部与受力基座45滑动连接,再次卸力推板42的周侧面与多个分力导出块43焊接连接,受力基座45的周侧面也焊接有多个分力导出块43,两端的分力导出块43之间通过第六弹簧44固定连接,柱形卸力搭载块40一端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导向通孔,联导滑杆39的一端焊接有卸力导杆,受力基座45的一端也焊接有卸力导杆,卸力导杆与限位导向通孔为间隙配合,便于通过连接形成滑动受力推导,从而完成受力的导入,便于通过联导滑杆39与对顶受力板38的连接,将对顶受力板38受到的冲击力通过在柱形卸力搭载块40的滑动传递至第五弹簧41,利用第五弹簧41受力压缩形成的弹性势能对冲完成对冲击力的第一层削弱,在削弱后的受力通过再次卸力推板42的周侧面的分力导出块43再次将受力推导传递至第六弹簧44,形成分力传导,配合受力基座45和第五弹簧41的连接,利用第五弹簧41和第六弹簧44的受力压缩产生的弹性势能完成对对顶受力板38受力的弹性卸力支撑。
[0021]
实施例二: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公开其使用方法:第一步:通过转动定位螺母4将定位螺母4打开,将配装连接柱3从第一定位搭载板1和第二定位搭载板2的内部抽出,使得第一定位搭载板1和第二定位搭载板2便于分别固定于被钣金的正面和内部;第二歩:钣金内冲推导结构9跟随第一定位搭载板1固定于被钣金处的内部,启动钣金内冲推导结构9完成对钣金出的便捷往复冲击;第三步:对顶受力板38跟随第二定位搭载板2固定于钣金内冲推导结构9的水平线上,利用自动推导使得对顶受力板38与被钣金处的外侧贴近,形成受力对顶,完成对凹陷处的固定。
[0022]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
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