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磁锚链附件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493686发布日期:2021-03-30 21:20阅读: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船舶和海洋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磁锚链附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锚链材料为碳钢或低合金钢,具有强度高、韧性好的特征,但是在海水中服役时往往受到严重腐蚀,影响使用寿命,因此在特定条件下需要用到其他材料的锚链。奥氏体钢具有低磁或无磁特性,耐腐蚀性和低温韧性好,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但是奥氏体钢热导率低、膨胀系数大,易产生裂纹。因此,提供一种避免锻造过程中产生缺陷或开裂的低磁锚链附件的制造方法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低磁锚链附件的制造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的技术要求,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低磁锚链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备料,根据图纸计算出放料长度,采用锯料方式下料;

步骤二、对步骤一所得备料进行开坯,开坯拔长方向应沿材料轧制方向;开坯加热时850℃以下升温速度不超过400℃/h,始锻温度1100~1250℃,终锻温度不低于900℃;锻造时每火锻造比不超过2.5;

步骤三、对步骤二所得初锻坯料进行超声波探伤;

步骤四、对步骤三所得初锻坯料加热,锻造加热时850℃以下升温速度不超过400℃/h,始锻温度1100~1250℃,终锻温度不低于900℃,总锻造比不小于3;

步骤五、对步骤四所得终锻坯料随炉冷却或埋砂冷却;

步骤六、对步骤五所得终锻坯料固溶处理、固溶温度1000~1150℃,升温速度不超过400℃/h,保温时间1~4小时后,出炉水冷;

步骤七、对固溶处理后的终锻坯料探伤;

步骤八、对步骤七所得终锻坯料机加工,每次进刀量不超过0.5mm;步骤九、对机加工完成的低磁锚链附件检验、入库;

步骤十、对低磁锚链附件进行时效处理。

优选的:所述步骤七中对终锻坯料探伤,采用超声波探伤或着色探伤。

优选的:所述步骤六中终锻坯料固溶处理、固溶温度1000~1150℃,升温速度不超过400℃/h,保温时间1~4小时后,使碳化物或其它化合物固溶于奥氏体中,出炉水冷;提高了奥氏体钢韧性和抗腐蚀性。

与传统结构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降低加热速度,缩小工件温差,防止开裂,通过减少锻造单次变形量,减少变形阻力,提高成型质量;机加工时通过减少进刀量,避免粘刀,提高了低磁锚链附件表面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低磁锚链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备料,根据图纸计算出放料长度,采用锯料方式下料;

步骤二、对步骤一所得备料进行开坯,开坯拔长方向应沿材料轧制方向;开坯加热时850℃以下升温速度不超过400℃/h,始锻温度1100~1250℃,终锻温度不低于900℃;锻造时每火锻造比2;

步骤三、对步骤二所得初锻坯料进行超声波探伤;

步骤四、对步骤三所得初锻坯料加热,锻造加热时850℃以下升温速度不超过400℃/h,始锻温度1100~1250℃,终锻温度不低于900℃,总锻造比为3;

步骤五、对步骤四所得终锻坯料随炉冷却或埋砂冷却;

步骤六、对步骤五所得终锻坯料固溶处理、固溶温度1000~1150℃,升温速度不超过400℃/h,保温时间2.5小时后,出炉水冷;

步骤七、对固溶处理后的终锻坯料探伤;

步骤八、对步骤七所得终锻坯料机加工,每次进刀量不超过0.5mm;步骤九、对机加工完成的低磁锚链附件检验、入库;

步骤十、对低磁锚链附件进行时效处理。

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七中对终锻坯料探伤,采用超声波探伤或着色探伤。

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步骤六中终锻坯料固溶处理、固溶温度1000~1150℃,升温速度不超过400℃/h,保温时间1~4小时后,使碳化物或其它化合物固溶于奥氏体中,出炉水冷;提高了奥氏体钢韧性和抗腐蚀性。

实施例二

一种低磁锚链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备料,根据图纸计算出放料长度,采用锯料方式下料;

步骤二、对步骤一所得备料进行开坯,开坯拔长方向应沿材料轧制方向;开坯加热时850℃以下升温速度不超过400℃/h,始锻温度1100~1250℃,终锻温度不低于900℃;锻造时每火锻造比2.5;

步骤三、对步骤二所得初锻坯料进行超声波探伤;

步骤四、对步骤三所得初锻坯料加热,锻造加热时850℃以下升温速度不超过400℃/h,始锻温度1100~1250℃,终锻温度不低于900℃,总锻造比不小于3.5;

步骤五、对步骤四所得终锻坯料随炉冷却或埋砂冷却;

步骤六、对步骤五所得终锻坯料固溶处理、固溶温度1000~1150℃,升温速度不超过400℃/h,保温时间3小时后,出炉水冷;

步骤七、对固溶处理后的终锻坯料探伤;

步骤八、对步骤七所得终锻坯料机加工,每次进刀量不超过0.5mm;步骤九、对机加工完成的低磁锚链附件检验、入库;

步骤十、对低磁锚链附件进行时效处理。

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七中对终锻坯料探伤,采用超声波探伤或着色探伤。

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步骤六中终锻坯料固溶处理、固溶温度1000~1150℃,升温速度不超过400℃/h,保温时间1~4小时后,使碳化物或其它化合物固溶于奥氏体中,出炉水冷;提高了奥氏体钢韧性和抗腐蚀性。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做的举例,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项权利要求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低磁锚链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备料,根据图纸计算出放料长度,采用锯料方式下料;

步骤二、对步骤一所得备料进行开坯,开坯拔长方向应沿材料轧制方向;开坯加热时850℃以下升温速度不超过400℃/h,始锻温度1100~1250℃,终锻温度不低于900℃;锻造时每火锻造比不超过2.5;

步骤三、对步骤二所得初锻坯料进行超声波探伤;

步骤四、对步骤三所得初锻坯料加热,锻造加热时850℃以下升温速度不超过400℃/h,始锻温度1100~1250℃,终锻温度不低于900℃,总锻造比不小于3;

步骤五、对步骤四所得终锻坯料随炉冷却或埋砂冷却;

步骤六、对步骤五所得终锻坯料固溶处理、固溶温度1000~1150℃,升温速度不超过400℃/h,保温时间1~4小时后,出炉水冷;

步骤七、对固溶处理后的终锻坯料探伤;

步骤八、对步骤七所得终锻坯料机加工,每次进刀量不超过0.5mm;步骤九、对机加工完成的低磁锚链附件检验、入库;

步骤十、对低磁锚链附件进行时效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磁锚链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七中对终锻坯料探伤,采用超声波探伤或着色探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磁锚链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终锻坯料固溶处理、固溶温度1000~1150℃,升温速度不超过400℃/h,保温时间1~4小时后,使碳化物或其它化合物固溶于奥氏体中,出炉水冷;提高了奥氏体钢韧性和抗腐蚀性。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磁锚链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采用锯料方式下料;二、开坯拔长方向应沿材料轧制方向;锻造时每火锻造比不超过2.5;三、超声波探伤;四、对初锻坯料加热,锻造加热,始锻温度1100~1250℃,终锻温度不低于900℃,总锻造比不小于3;五、终锻坯料随炉冷却或埋砂冷却;六、对终锻坯料固溶处理;七、探伤;八、对终锻坯料机加工,每次进刀量不超过0.5mm;九、检验、入库;步骤十、时效处理。本发明通过降低加热速度,缩小工件温差,防止开裂。通过减少单次变形量,减少变形阻力,提高成型质量;机加工时通过减少进刀量,避免粘刀,提高了低磁锚链附件表面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董鑫;陶安祥;陶良凤;张卫新;李剑;邵云亮;张明;范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05
技术公布日:2021.03.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