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贝雷片生产用支撑架焊接翻转胎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62040发布日期:2021-04-13 22:13阅读:99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贝雷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贝雷片生产用支撑架焊接翻转胎架。


背景技术:

2.雷片可用于公路桥梁、拼装龙门吊车、导梁、架桥机、吊篮等贝雷桁架组合门式 起重机,采用装配式公路钢桥构件拼装龙门架,而且其跨距与立柱高度可调,以适应不同的 工作场地,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市政、建筑、水利等建设项目、桥梁施工预制场起吊移运 预制构件、桥墩旁运装大梁等现场施工作业。贝雷片都是有多个贝雷片支架组合而成的,贝雷片支架大多重量较重,人工调节贝雷片支架的角度,调节起来十分费力,焊接时间长,并且焊接精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贝雷片生产用支撑架焊接翻转胎架,其结构简单合理,在焊接贝雷片支架时,无需人力手动搬动,可以自动且快速对部件进行多角度的焊接,多角度调节焊接效果好,操作方便,省时省力。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贝雷片生产用支撑架焊接翻转胎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柱、轴承座和焊接平台,所述框架柱竖直设置在地面上,所述焊接平台设置在支撑机构正上方,所述轴承座设置在焊接平台两侧,所述轴承座用于控制焊接平台旋转,所述框架柱呈四面体结构,且框架柱两个侧面呈等腰梯形,所述框架柱由下框架和侧框架组成;
6.所述轴承座包括设置在框架柱上方的轴套,还包括可转动的设置在轴套内的转动轴,所述轴套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设置在框架柱两侧上方,所述转动轴朝内的一端穿过轴套与焊接平台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焊接平台通过转动轴实现转动;
7.所述焊接平台正上方和正下方均设有支撑贝雷片部件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通过定位收紧套和收紧螺栓与焊接平台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收紧套设置在焊接平台两侧上方和下方,所述定位收紧套正上方设有固定用的螺纹孔,所述支撑架两侧设有连接用的连接孔,所述收紧螺栓通过穿过支撑架上的连接孔旋入定位收紧套内,将支撑架与焊接平台固定连接,贝雷片支架可通过螺栓固定在两个支撑架上;
8.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座上还设有齿轮组和转盘,所述齿轮组由两个齿合的齿轮组成,一个齿轮设置在转动轴上,另一个齿轮设置在转盘上,所述转盘通过齿轮组带动转动轴旋转,从而控制焊接平台角度;
9.进一步地,所述框架柱底部设有具有调节框架柱高度的可调柱脚。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1.本焊接翻转胎架结构简答合理,贝雷片支架可通过螺栓固定在两个支撑架,能够同时将两个贝雷片支架方放置在支撑架上,一次焊接可以焊接两个贝雷片支架,焊接速度
块,焊接效率高,本焊接翻转胎架可通过轴承座调节贝雷片支架角度,无需人力手动调节,省时省力,并且可以多角度的对贝雷片支架进行焊接,焊接精度高,焊接效果好,本焊接翻转胎架底部设有可调柱脚,人性化设计,可以根据实际焊接人员的身高,调节焊接翻转胎架的高度,从而使得焊接人员能更好的对贝雷片支架进行焊接。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4.图3为图1中a方向放大图。
15.其中,1为框架柱,11为下框架,12为测框架,2为轴承座,21为轴套,22为转动轴,3为焊接平台,31为支撑架,32为定位收紧套,33为收紧螺栓,4为可调柱脚。
具体实施方式
16.如图1-3所示,一种贝雷片生产用支撑架焊接翻转胎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柱1、轴承座2和焊接平台3,所述框架柱1竖直设置在地面上,所述焊接平台3设置在支撑机构正上方,所述轴承座2设置在焊接平台3两侧,所述轴承座2用于控制焊接平台3旋转,所述框架柱1呈四面体结构,且框架柱1两个侧面呈等腰梯形,所述框架柱1由下框架11和侧框架12组成;
17.所述轴承座2包括设置在框架柱1上方的轴套21,还包括可转动的设置在轴套21内的转动轴22,所述轴套21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设置在框架柱1两侧上方,所述转动轴22朝内的一端穿过轴套21与焊接平台3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焊接平台3通过转动轴22实现转动;
18.所述焊接平台3正上方和正下方均设有支撑贝雷片部件的支撑架31,所述支撑架31通过定位收紧套32和收紧螺栓33与焊接平台3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收紧套32设置在焊接平台3两侧上方和下方,所述定位收紧套32正上方设有固定用的螺纹孔,所述支撑架31两侧设有连接用的连接孔,所述收紧螺栓33通过穿过支撑架31上的连接孔旋入定位收紧套32内,将支撑架31与焊接平台3固定连接。
19.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座2上还设有齿轮组和转盘,所述齿轮组由两个齿合的齿轮组成,一个齿轮设置在转动轴22上,另一个齿轮设置在转盘上,所述转盘通过齿轮组带动转动轴22旋转,从而控制焊接平台3角度。
20.进一步地,所述框架柱1底部设有具有调节框架柱1高度的可调柱脚4。
21.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