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锅把手折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0847发布日期:2021-08-03 13:16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铜锅把手折弯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弯机,尤其涉及一种铜锅把手折弯机。



背景技术:

折弯机是一种能够对铁架进行折弯的机器。

目前人们对于铜锅把手的制造,大多是人工手动将铜条在模具上折弯,而这种方式不仅不能保证铜条折弯的角度是否统一,而且为了保证制造出来的铜锅把手质量更好,一般选取的铜条原材料是不易变形的,就加大了对铜条折弯的难度,并且在人工手动制造铜锅把手时一次只能做一个,使得制作一定数量的铜锅把手需要耗费不少的时间。

因此,亟需研发一种可自动对铜条折弯并且在提高日产量的同时保证铜条折弯的角度一致的铜锅把手折弯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手动将铜条折弯较困难,并且不能保证折弯的角度一致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自动对铜条折弯并且在提高日产量的同时保证铜条折弯的角度一致的铜锅把手折弯机。

技术方案为:一种铜锅把手折弯机,包括有机架、下压装置和横向挤压装置,机架上设有下压装置,机架前侧设有横向挤压装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下压装置包括有气缸、u型压板、机构外壳、高强度弹簧、联接板、齿条和机构盖,机架上设有气缸,气缸底部设有联接板,联接板底部均匀设有高强度弹簧,高强度弹簧底部均连接有机构外壳,联接板与机构外壳滑动式接触,机构外壳上设有机构盖,机构外壳底部设有u型压板,联接板前后侧均设有齿条。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横向挤压装置包括有固定块、转动杆、齿轮和挤压板,机架前后均左右对称设有固定块,机架前后均左右对称设有挤压板,挤压板均位于固定块内侧,同排的两个固定块之间均转动式设有转动杆,转动杆均穿过挤压板并与挤压板转动式连接,转动杆上均设有齿轮,齿轮可与齿条啮合。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退料机构,机架前侧设有退料机构,退料机构包括有联接件、u型推杆、手推杆和压缩弹簧,机架中间前侧设有联接件,联接件中间前侧滑动式设有手推杆,手推杆后侧设有u型推杆,手推杆上套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前侧与手推杆连接,压缩弹簧后侧与联接件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本设备高度为1.8米。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压装置和横向挤压装置的配合,可实现对铜条进行u型折弯,使得铜条在模具内折弯的角度以及形状一致,减少人工手动折弯对制成铜锅把手的误差;

2、通过退料机构的设计,可将折弯完毕的铜锅把手从u型压板上推下,在一次性制作好几个铜锅把手的同时,省去工人将铜锅把手一个个从u型压板上取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机架和下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机架和横向挤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下压装置和退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机架,2-下压装置,21-气缸,22-u型压板,23-机构外壳,24-高强度弹簧,25-联接板,26-齿条,27-机构盖,3-横向挤压装置,31-固定块,32-转动杆,33-齿轮,34-挤压板,4-退料机构,41-联接件,42-u型推杆,43-手推杆,44-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申请而不限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实施例1

一种铜锅把手折弯机,如图1-5所示,包括有机架1、下压装置2和横向挤压装置3,机架1上设有下压装置2,机架1前侧设有横向挤压装置3。

当人们制作铜锅把手时是人工手动将铜条靠在模具上折弯,不仅要费很大力气,并且不能保证每个做出来的把手弯曲角度一致,由此人们可以使用本设备,先将铜条放在机架1上,再启动下压装置2,从而带动横向挤压装置3的运作,即可折弯铜条制成铜锅把手,在关闭下压装置2之后向后推动退料机构4,即可将制作好的铜锅把手从下压装置2上推下,如需再次折弯铜条制作成铜锅把手,重复上述步骤即可。

下压装置2包括有气缸21、u型压板22、机构外壳23、高强度弹簧24、联接板25、齿条26和机构盖27,机架1上设有气缸21,气缸21底部设有联接板25,联接板25底部均匀设有高强度弹簧24,高强度弹簧24底部均连接有机构外壳23,联接板25与机构外壳23滑动式接触,机构外壳23上设有机构盖27,机构外壳23底部设有u型压板22,联接板25前后侧均设有齿条26。

当人们在机架1上放好铜条后,压缩气缸21内的气体,从而使得联接板25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机构外壳23、机构盖27、高强度弹簧24和u型压板22向下移动,此时可对铜条进行u型折弯,气缸21内的气体继续压缩,从而使得联接板25继续向下移动,高强度弹簧24开始呈压缩状态,联接板25继续向下移动的同时会带动齿条26继续向下移动,齿条26向下移动将带动横向挤压装置3的运作,故可以将铜条折弯制成铜锅把手,当折弯完毕后,将气缸21内的气体膨胀,从而使得联接板25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机构外壳23、机构盖27、高强度弹簧24和u型压板22向上移动,高强度弹簧24由压缩状态复位,联接板25向上移动的同时会带动齿条26向上移动,齿条26向上移动将带动横向挤压装置3的复位并且整个下压装置2也复位,如需再次对铜条折弯,重复上述步骤即可。

横向挤压装置3包括有固定块31、转动杆32、齿轮33和挤压板34,机架1前后均左右对称设有固定块31,机架1前后均左右对称设有挤压板34,挤压板34均位于固定块31内侧,同排的两个固定块31之间均转动式设有转动杆32,转动杆32均穿过挤压板34并与挤压板34转动式连接,转动杆32上均设有齿轮33,齿轮33可与齿条26啮合。

在齿条26向下移动时,当齿条26与齿轮33啮合时,齿条26向下移动的同时将带动齿轮33的转动,从而带动转动杆32的转动,进而带动两侧的挤压板34向内移动,使得对铜条挤压作用,在挤压板34的挤压下,铜条将沿着u型压板22上侧定型,即可制成铜锅把手,当齿条26向上移动时,因齿条26与齿轮33啮合,齿条26向上移动的同时将带动齿轮33的反向转动,从而带动转动杆32的反向转动,进而带动两侧的挤压板34复位,如此往复,可不断地将两个挤压板34向内侧移动以及复位,以此实现不断地对于铜条的把手处的折弯和复位。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和图6所示,还包括有退料机构4,机架1前侧设有退料机构4,退料机构4包括有联接件41、u型推杆42、手推杆43和压缩弹簧44,机架1中间前侧设有联接件41,联接件41中间前侧滑动式设有手推杆43,手推杆43后侧设有u型推杆42,手推杆43上套有压缩弹簧44,压缩弹簧44前侧与手推杆43连接,压缩弹簧44后侧与联接件41连接。

在对铜条折弯完毕和下压装置2复位之后,折弯好的铜锅把手放置在u型压板22上,此时可向后推动手推杆43,从而带动u型推杆42向后移动,进而推动u型压板22上的铜锅把手向后移动,从u型压板22上掉下,此时压缩弹簧44呈压缩状态,在铜锅把手全部从u型压板22上掉下后,松开手推杆43,此时压缩弹簧44由压缩状态复位,从而带动手推杆43向前移动,进而带动u型推杆42向前移动,此时整个退料机构4复位,如需再次退料,重复上述步骤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