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生熟油料通用榨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46310发布日期:2021-07-06 19:12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新型生熟油料通用榨油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榨油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生熟油料通用榨油机。


背景技术:

2.榨油机是指借助于机械外力的作用,将油脂从油料中挤压出来的机器。榨油机结构一般包括电控台、电机减速机构、榨轴、榨螺和榨堂、榨笼、进料仓斗等。工作时,电机减速机构带动榨轴左端的减速齿轮转动(榨螺横向紧套在榨轴的外侧,榨螺位于榨堂(分为前榨堂和后榨堂)内,榨堂位于榨笼内,榨轴的左端紧套在电机减速机构的末端减速齿轮内),进而榨轴带动紧套在榨轴的外侧的榨螺转动,榨螺转动后把位于其右上端进料仓斗内的原料不断往榨堂内由右至左输送,由于榨轴和榨堂内侧间距小,因此受到不断积压的原料内的油份、会被挤压出来从环榨堂表面的若干榨条间隙流出,榨完油份的原料饼从榨堂左前端排出。
3.在原料经榨油机榨油时,为了提高油的产出率,需要提高原料的温度,激活油分子,进而提高油的产量。榨油机分为生料榨油机和熟料榨油机,现有的榨油机无论是生料榨油机还是熟料榨油机其榨螺结构都完全一致,多道螺旋式榨螺首尾相连套在渣轴的外侧端,且多道榨螺的外形及外径一致,主要的区别是榨螺和榨堂(榨笼内侧端是榨堂,榨堂内侧端是榨轴和榨螺)内的间隙不同。其中为了保证生料原料的升温提高出油率,榨轴的螺旋式榨螺和榨堂内间隙较小,且榨油中还需要电加热使原料升温相应提高出油率;熟料由于提前已经预加热,所以榨轴的螺旋式榨螺和榨堂内间隙较大。实际情况下,由于生料榨油机榨轴的榨螺和榨堂内间隙较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很容易导致油饼的堵塞,也就是油饼堵塞在榨轴和榨堂内之间,对后续的原料进入榨堂内造成阻碍,进而导致榨油机无法正常工作。而熟料榨油机榨轴的榨螺和榨堂内间隙较大,虽然减少了堵塞的几率,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当原料温度不够时因为油分子没有充分激活,那么出油率会大大减少,导致油饼内残油增多,造成浪费。基于上述,提供一种能适用于生料、熟料榨油使用,能防止堵塞,且能尽可能提供原料出油率的榨油机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生料及熟料榨油机,因其多道榨螺的外形及外径一致,生料榨油机榨轴的榨螺和榨堂内间隙较小,容易导致油饼的堵塞,对后续的原料进入榨堂内会造成阻碍,进而导致榨油机无法正常工作,其还需要电加热存在浪费电能的缺点,以及熟料榨油机榨轴的榨螺和榨堂内间隙较大,当原料温度不够时因为油分子没有充分激活,出油率会大大减少,造成浪费的弊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榨油机本体,对榨油机本体的其余结构不做任何改动,将榨螺分为六段,每段具有不同的外径及外形,在实际使用中适用于生熟原料的榨油使用,榨油中不但能保证原料的进入,还能保持原料的温度,提高了榨油工作效率及原料出油率的新型生熟油料通用榨油机。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新型生熟油料通用榨油机,包括榨油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榨油机本体的榨螺分为六段,第一段榨螺到第六段榨螺紧套在榨油机本体榨轴的外侧上;所述第一段榨螺及第二段榨螺各有三节螺片,第三段榨螺有一节螺片,第四段榨螺有五节螺片、第五段榨螺有三节螺片、第六段榨螺有四节螺片;所述第一段榨螺、第二段榨螺、第三段榨螺、第四段榨螺、第五段榨螺、第六段榨螺的螺片之间首尾相连,且是平滑过渡状态;所述第一段榨螺及第二段榨螺的三节螺片各为首尾相连的螺旋状结构,第一段榨螺第一节螺片和第二节螺片的间距大于第二节和第三节螺片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段榨螺三节螺片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三段榨螺的螺片为锥形结构;所述第四段榨螺和第五段榨螺的螺体组成的整体外形为纺锤形,第四段榨螺的五节螺旋形螺片中,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首尾相连分布在螺体的右部到中部外侧,第五节分布在螺体的左部外侧,第二节及第三节、第四节螺片之间的间距相等,第一节螺片和第二节螺片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二节及第三节螺片之间的间距,第五节螺片和第四节螺片的间距大于第一节及第二节螺片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五段榨螺的三节锥形螺片首尾相连分布在螺体的左部外侧,第一节螺片和第二节螺片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二节及第三节螺片之间的间距;所述第六段榨螺整体外形为纺锤形,第六段榨螺的四节螺旋形螺片首尾相连分布在螺体的右部到中部外侧,四节螺片之间的间距相等。
7.进一步地,所述榨油机本体的前榨堂排列的榨条间隙大于后榨堂榨条间隙。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段榨螺的外径大于其他五段榨螺的外径并小于榨油机本体榨堂的内径;第二段榨螺外径大于第三段榨螺、第四段榨螺、第五段榨螺外径,并和第六段榨螺最大外径处外径一致;第三段榨螺外径小于其他五段榨螺的外径;第五段榨螺的外径大于第三段榨螺外径、并小于其他四段榨螺的外径;第六段榨螺的外径大于第四段榨螺及第五段榨螺的螺体组成的纺锤形螺体外径。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段榨螺和第四段榨螺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五段榨螺到第六段榨螺之间的间距。第三段榨螺及第五段榨螺螺片内弧形是r37

38度。
10.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本新型其他榨油过程和现有榨油机操作过程完全一致。本新型中,第一段榨螺和第二号榨螺直径比其他四段榨螺外径大,保证了供料的充分;第六段榨螺的最大处外径大于第四段榨螺最大处外径,提高了原料的温度,利于原料内油份被充分榨出,且减少了油饼的残油量;第三段榨螺和第四段榨螺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五段榨螺到第六段榨螺之间的间距,保证了进入榨膛内的原料处于合适的压缩比;第三段及第五段榨螺倒角为锥体,增加了原料在榨堂内的摩擦、揉搓、翻滚,有利于提高油品的温度,并提高出油率;第三段及第五段榨螺的螺片内弧形是r37

38度,保证了油饼压榨后为瓦块形状,饼中无原料的细仔粒,提高了出油比例。本新型前榨堂排列的榨条间隙大于后榨堂榨条间隙,保证了榨堂榨出的油品进入榨笼下端的油槽内。本新型对生熟油品原料均可榨油使用,可榨多种油料,实现了一机多用、一机多能,一机可顶替不同类型榨油机,提高了利用率,节约了成本,并实现了开电即榨,操作方便,不误工时,提高了榨油效率。基于上述,本新型具有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11.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将本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12.图1是本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图3是本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图1、2、3中所示,新型生熟油料通用榨油机,包括具有电控台1、电机减速机构、榨轴2、榨螺3和榨笼4、进料仓斗5、榨堂6及其他必要部件的榨油机本体,榨螺3横向紧套在榨轴2的外侧,榨螺3位于榨堂6内,榨堂3位于榨笼4内,榨轴2的左端紧套在电机减速机构的末端减速齿轮内;榨螺3分为六段,第一段榨螺31到第六段榨螺36之间,由右至左紧套在榨轴2的外侧上;所述第一段榨螺31及第二段榨螺32各有三节螺片,第三段榨螺33有一节螺片,第四段榨螺34有五节螺片、第五段榨螺35有三节螺片、第六段榨螺36有四节螺片;所述第一段榨螺31、第二段榨螺32、第三段榨螺33、第四段榨螺34、第五段榨螺35、第六段榨螺36的螺片之间首尾相连,系在一根圆柱空心轴杆上整体加工而得(轴杆焊接在榨轴外侧或和榨轴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段榨螺31及第二段榨螺32的三节螺片各为首尾相连的螺旋状结构,由右至左分布第一段榨螺31第一节螺片和第二节螺片的间距大于第二节和第三节螺片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段榨螺32三节螺片之间的间距相等,第一段榨螺31第三节螺片左侧和第二段榨螺32第一节螺片右侧之间相连且是平缓过渡的圆弧形结构;所述第三段榨螺33的螺片为锥形结构(左端外径小右端外径大)、其右侧和第二段榨螺32第三节螺片的左侧相连且是平缓过渡的圆弧形结构(第三段榨螺33的螺片右侧和第二段榨螺32第三节螺片的左侧中部为一整体结构,且两者接触部位无缝隙);所述第四段榨螺34和第五段榨螺35的螺体组成的整体外形为纺锤形,第四段榨螺34的五节螺旋形螺片中,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首尾相连分布在螺体的右部到中部外侧,第五节分布在螺体的左部外侧,由右至左分布第二节及第三节、第四节螺片之间的间距相等,第一节螺片和第二节螺片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二节及第三节螺片之间的间距,第五节螺片和第四节螺片的间距大于第一节及第二节螺片之间的间距;所述第四段榨螺34的右端锥形部位和第三段榨螺33的螺片左端相连且是平缓过渡的圆弧形结构(第四段榨螺33的螺体右侧和第三段榨螺左侧为一整体结构,且两者接触部位无缝隙);所述第五段榨螺35的三节锥形螺片首尾相连分布在螺体的左部外侧,由右至左分布第一节螺片和第二节螺片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二节及第三节螺片之间的间距,第五段榨螺35的螺体右端和第四段榨螺34的螺体左端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六段榨螺36整体外形为纺锤形,第六段榨螺36的四节螺旋形螺片首尾相连分布在螺体的右部到中部外侧,由右至左分布四节螺片之间的间距相等,第六段榨螺36的右端锥形部位和第五段榨螺35的螺体左端为一体式结构,且是平缓过渡的圆弧形结构。
15.图1、2、3中所示,前榨堂61排列的榨条611间隙大于后榨堂62榨条间隙,第一段榨螺31的外径大于其他五段榨螺的外径并小于榨堂61及62的内径0.4mm;第二段榨螺32外径大于第三段榨螺33、第四段榨螺34、第五段榨螺35外径,并和第六段榨螺36最大外径处外径一致;第三段榨螺33外径小于其他五段榨螺的外径;第五段榨螺35的外径大于第三段榨螺33的外径,并小于其他四段榨螺的外径;第六段纺锤形榨螺36的最大处外径大于第四段榨螺34及第五段榨螺35的螺体组成的纺锤形螺体外径。第三段榨螺33和第四段榨螺34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五段榨螺35到第六段榨螺36之间的间距。第三段榨螺33及第五段榨螺35螺片内弧形是r37

38度。7是固定榨轴和榨堂之间的外螺纹套(外螺纹套和位于榨堂内前端的内螺纹连接)。图2中虚线部分主要是划分六段榨螺之间的分布位置关系。
16.图1、2、3中所示,本新型基于榨油机本体,对榨油机本体的其余结构不做任何改动,榨油机本体电控台1、电机减速机构、榨轴2、榨螺3和榨笼4、进料仓斗5、榨堂6和必要部件之间的安装和现有榨油机完全一致,其他榨油过程也和现有榨油机操作过程也完全一致。工作时,电机减速机构带动榨轴2左端的减速齿轮转动(榨螺3横向紧套在榨轴2的外侧,榨螺3位于榨堂6{分为前榨堂和后榨堂}内,榨堂6位于榨笼4内,榨轴2的左端紧套在电机减速机构的末端减速齿轮内),进而榨轴2带动紧套在榨轴2的外侧的榨螺3转动,榨螺3转动后把位于其右上端进料仓斗5内的原料不断往榨堂6内由右至左输送,由于榨轴3和榨堂6内侧间距小,因此受到不断积压的原料内的油份会被挤压出来,从环榨堂表面的若干榨条611间隙流出进入下端油槽内,榨完油份的原料饼从榨堂6左前端排出。
17.图1、2、3中所示,本新型中,第一段榨螺31和第二号榨螺32直径比其他四段榨螺外径大(传统榨螺外直径完全一样),进料仓斗5内的原料能有效进入榨堂6及榨螺3之间内,保证了供料的充分。第六段榨螺36的最大处外径大于第四段榨螺34最大处外径,这样原料挤压后形成的油饼外径能增加硬度、提高了原料的温度,利于原料内油份被充分榨出,且减少了进入油饼中的残油量;第三段榨螺33和第四段榨螺34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五段榨螺35到第六段榨螺36之间的间距,保证了进入榨膛内的原料处于合适的压缩比(前端进入的原料,为了输送原料到榨堂左端内压榨、不需要高压缩比,后端需要高压缩比提高原料的温度充分将原料内油榨出);第三段及第五段榨螺倒角为锥体,增加了原料在榨堂内的摩擦、揉搓、翻滚,有利于提高油品的温度,并提高出油率,不需要外配电加热;第三段及第五段榨螺螺片内弧形是r37

38度,保证了油饼压榨后为瓦块形状,饼中无原料的细仔粒,提高了出油比例。前榨堂排列的榨条间隙大于后榨堂榨条间隙,保证了榨堂榨出的油品进入榨笼下端的油槽内(前端油品杂质相对多)。本新型对生熟油品原料均可榨油使用,可榨多种油料,比如油菜籽、花生、大豆、瓜子、红花籽等,实现了一机多用、一机多能,一机可顶替不同类型榨油机,提高了利用率,节约了成本,开电即榨,操作方便,不误工时,提高了榨油效率。基于上述,本新型具有好的应用前景。
1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新型的主要特征及本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新型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新型内。
19.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