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体焊接反变形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47349发布日期:2021-07-27 14:00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筒体焊接反变形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工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筒体焊接反变形工装。



背景技术:

在压力容器制造中,由于工艺需求,染色机的筒体需要卷板成型后,再由几段筒体拼接而成。但是在现有的生产工艺中,由于自动焊机拼接筒体外翻时,筒体容易出现向内变形的现象,变形量与gb150和《大容规》的要求相违背,不符合筒体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自动焊机拼接筒体前,先把筒体拼接处利用工装往外翻边,使容错量在拼接筒体的变形量容错范围内,达到反变形的效果,保证焊接质量的筒体焊接反变形工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筒体焊接反变形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l型工作台,所述l型工作台包括横向布置的横台板和竖向布置的竖台板,所述横台板上设有两组并列间隔设置的滚轮组,两组滚轮组沿着横台板的横轴线前后分布,两组滚轮组之间设有下滚轮,下滚轮的上方设有与下滚轮相适配的上滚轮,上滚轮与下滚轮上均带有向竖台板下侧倾斜的斜面,两个斜面之间保持有间距,筒体的拼接边部从间距中穿过,通过两个斜面补偿筒体的反变形量,在两组滚轮组的支撑承压下筒体滚压成型后进行焊接。

所述两组滚轮组均由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支撑滚轮组成,两组滚轮组的支撑滚轮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两组滚轮组中靠近竖台板的两个支撑滚轮上设有与下滚轮相一致的斜面。

所述两组滚轮组高于下滚轮设置,两组滚轮组中靠近竖台板的两个支撑滚轮与下滚轮形成的弧度与筒体相一致。

所述支撑滚轮均通过支撑架安装在横台板上。

所述上滚轮和下滚轮均固定在竖台板,并且位于竖台板靠近滚轮组的侧端面上。

所述上滚轮和下滚轮均通过支撑轴安装在竖台板上,上滚轮和下滚轮呈上下并列设置,且两者相匹配。

所述横台板和竖台板在宽度方向的端部过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自动焊机拼接筒体前,先把筒体拼接边部利用工装往外翻边,使容错量在拼接筒体的变形量容错范围内,达到反变形的效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能保证焊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筒体焊接反变形工装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筒体焊接反变形工装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筒体焊接反变形工装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在工装上筒体成型后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在工装上筒体成型后的侧视图。

图7为图6中b处的放大图。

图中:10、横台板,11、竖台板,12、下滚轮,13、上滚轮,14、斜面,15、支撑滚轮,16、支撑架,17、支撑轴,18、筒体,19、拼接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筒体焊接反变形工装,包括l型工作台,l型工作台包括横向布置的横台板10和竖向布置的竖台板11,横台板10和竖台板11在宽度方向的端部过渡连接。

横台板10上设有两组并列间隔设置的滚轮组,两组滚轮组沿着横台板10的横轴线前后分布,两组滚轮组之间设有下滚轮12,下滚轮12的上方设有与下滚轮12相适配的上滚轮13,上滚轮13与下滚轮12上均带有向竖台板11下侧倾斜的斜面14,两个斜面14之间保持有间距,筒体18的拼接边部19从间距中穿过,通过两个斜面14补偿筒体18的反变形量,在两组滚轮组的支撑承压下筒体18滚压成型后进行焊接。

在自动焊机拼接筒体18前,先把筒体18拼接边部19利用工装往外翻边,使容错量在拼接筒体18的变形量容错范围内,达到反变形的效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能保证焊接质量。

两组滚轮组均由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支撑滚轮15组成,两组滚轮组的支撑滚轮15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支撑滚轮15均通过支撑架16安装在横台板10上。

两组滚轮组中靠近竖台板11的两个支撑滚轮15上设有与下滚轮12相一致的斜面14。参照图3和图7中的视图方向,位于上滚轮13的斜面14、与位于下滚轮12上的斜面14以及位于靠近竖台板11的两个支撑滚轮15上的斜面14,均相互平行,并且斜面14均向竖台板11的下侧方倾斜。

两组滚轮组高于下滚轮12设置,两组滚轮组中靠近竖台板11的两个支撑滚轮15与下滚轮12形成的弧度与筒体18相一致。滚轮组起到支撑承压的作用。

上滚轮13和下滚轮12均固定在竖台板11,并且位于竖台板11靠近滚轮组的侧端面上。

上滚轮13和下滚轮12均通过支撑轴17安装在竖台板11上,上滚轮13和下滚轮12呈上下并列设置,且两者相匹配。

在此工装上运作时,首先由技术人员根据经验值和理论值计算出筒体18的反变形量,然后将筒体18的拼接边部19从一侧的滚轮组穿进去,依次穿过上滚轮13和下滚轮12之间的间距,最后从另一组的滚轮组穿出。穿过时,上滚轮13滚压筒体18拼接一侧的边,并在上滚轮13和下滚轮12斜面14下,将筒体18的拼接边部19往外翻边,达到满足要求的反变形量后,利用自动焊机拼接筒体18,这样拼接后的筒体18变形量小,质量效果好。

当然,以上图示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故,凡是在本实用新型原理上做等效改变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筒体焊接反变形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l型工作台,所述l型工作台包括横向布置的横台板(10)和竖向布置的竖台板(11),所述横台板(10)上设有两组并列间隔设置的滚轮组,两组滚轮组沿着横台板(10)的横轴线前后分布,两组滚轮组之间设有下滚轮(12),下滚轮(12)的上方设有与下滚轮(12)相适配的上滚轮(13),上滚轮(13)与下滚轮(12)上均带有向竖台板(11)下侧倾斜的斜面(14),两个斜面(14)之间保持有间距,筒体(18)的拼接边部(19)从间距中穿过,通过两个斜面(14)补偿筒体(18)的反变形量,在两组滚轮组的支撑承压下筒体(18)滚压成型后进行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焊接反变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滚轮组均由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支撑滚轮(15)组成,两组滚轮组的支撑滚轮(15)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两组滚轮组中靠近竖台板(11)的两个支撑滚轮(15)上设有与下滚轮(12)相一致的斜面(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筒体焊接反变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滚轮组高于下滚轮(12)设置,两组滚轮组中靠近竖台板(11)的两个支撑滚轮(15)与下滚轮(12)形成的弧度与筒体(18)相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筒体焊接反变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滚轮(15)均通过支撑架(16)安装在横台板(10)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焊接反变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滚轮(13)和下滚轮(12)均固定在竖台板(11),并且位于竖台板(11)靠近滚轮组的侧端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筒体焊接反变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滚轮(13)和下滚轮(12)均通过支撑轴(17)安装在竖台板(11)上,上滚轮(13)和下滚轮(12)呈上下并列设置,且两者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焊接反变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台板(10)和竖台板(11)在宽度方向的端部过渡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工装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筒体焊接反变形工装,包括L型工作台,L型工作台包括横向布置的横台板和竖向布置的竖台板,横台板上设有两组并列间隔设置的滚轮组,两组滚轮组沿着横台板的横轴线前后分布,两组滚轮组之间设有下滚轮,下滚轮的上方设有与下滚轮相适配的上滚轮,上滚轮与下滚轮上均带有向竖台板下侧倾斜的斜面,两个斜面之间保持有间距,筒体的拼接边部从间距中穿过,通过两个斜面补偿筒体的反变形量,在两组滚轮组的支撑承压下筒体滚压成型后进行焊接。在自动焊机拼接筒体前,先把筒体拼接边部利用工装往外翻边,使容错量在拼接筒体的变形量容错范围内,达到反变形的效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能保证焊接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孟伟;梁鹏志;徐勇荣;陈永华;许善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巴苏尼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5
技术公布日:2021.07.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