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节流阀的自动组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85814发布日期:2021-07-23 14:40阅读:87来源:国知局
单向节流阀的自动组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组装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单向节流阀的自动组装设备。



背景技术:

单向节流阀是产品中常见的零部件,单向节流阀包括铜管、由左至右依次设于铜管内部的第一滤网、阀座、第二滤网,而单向节流阀的组装工序一般通过人工来完成,并且需要人工上料到压型设备、压点设备上固定,人工操作会导致产品良率低,产品一致性低,且容易造成危险操作,生产加工效率低,产量低,也有部分用于组装操作的设备,但现有的组装设备的功能结构都比较传统老旧,设备结构复杂而不合理,实用性低,无法实现全自动化操作,智能程度低,操作不够简易便捷,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加工效率低,生产周期长。

因此,如何实现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全自动化操作,智能程度高,节省人力物力,使得组装工序变得轻松简单且高效,产品一致性高,良率高,实用性强,提高生产效率,工序集成度高,节约生产车间的空间的单向节流阀的自动化组装设备是业内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单向节流阀的自动组装设备,旨在实现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全自动化操作,智能程度高,节省人力物力,使得组装工序变得轻松简单且高效,产品一致性高,良率高,实用性强,提高生产效率,工序集成度高,节约生产车间的空间的单向节流阀的自动化组装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出单向节流阀的自动组装设备,可自动组装出单向节流阀,单向节流阀包括铜管、由左至右依次设于铜管内部的第一滤网、阀座、第二滤网,自动组装设备包括底座、设于底座内的控制装置、安装于底座上的外罩、设于外罩上的与控制装置连接的控制面板、排设于底座上的若干工装位、设于底座上并可通过夹爪组件将工件在工装位间进行移栽的移栽机构、设于底座上并可将铜管上料至工装位上的铜管上料装置、设于底座上并可对铜管进行长度检测的铜管检测装置、设于移栽机构侧边并可将第一滤网推送入铜管内的第一滤网上料装置、设于移栽机构侧边并可对铜管及第一滤网的连接处进行打点压型固定操作的第一滤网夹点装置、设于移栽机构侧边并可对铜管进行阀座定位点压型操作的阀座定位点夹点装置、设于移栽机构侧边并可将阀座推送入铜管内的阀座上料装置、设于移栽机构侧边并可对铜管及阀座右侧部的连接处进行压型固定操作的阀座夹合装置、设于移栽机构侧边并可将第二滤网推送入铜管内的第二滤网上料装置、设于移栽机构侧边并可对铜管及第二滤网的连接处进行打点压型固定操作的第二滤网夹点装置、设于移栽机构侧边并可将成品输送出去的下料滑道。

优选地,移栽机构包括直线模组、设于直线模组上的伺服电机、设于直线模组上的若干导杆气缸、设于导杆气缸下端的夹爪气缸、设于夹爪气缸下端的夹爪组件,伺服电机带动导杆气缸、夹爪气缸、夹爪组件沿直线模组进行横向移动,导杆气缸带动夹爪气缸、夹爪组件进行纵向移动,夹爪气缸控制夹爪组件进行夹爪操作。

优选地,铜管上料装置包括带有上料槽的上料滑道组件、设于上料滑道组件上的挡料板、与上料槽对应的铜管推杆、与铜管推杆连接的推杆气缸。

优选地,铜管检测装置包括设于工装位两侧的检测工装块、设于检测工装块上并相抵于铜管左右两侧的衬套、将铜管与两侧的衬套推到相互抵住的检测推杆、与检测推杆连接的检测气缸、可对检测推杆的位移距离进行检测从而判断铜管的长度是否达标的传感器。

优选地,第一滤网夹点装置、阀座定位点夹点装置、第二滤网夹点装置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夹点气缸、与夹点气缸连接的夹点机构、可把工装位上的工件推入夹点机构内的第一推入机构、可把夹点后的工件推回至工装位上的第一推出机构。

优选地,阀座夹合装置包括夹合气缸、与夹合气缸连接的夹合机构、可把工装位上的工件推入夹合机构内的第二推入机构、可把夹合后的工件推回至工装位上的第二推出机构。

本自动化组装设备的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工人只需将铜管、第一滤网、阀座、第二滤网放置到对应的上料装置即可,装配流程全自动化,智能程度高,无需人工组装,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力物力,使得组装工序变得轻松简单且高效,产品一致性高,良率高,实用性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缩短生产周期,工序集成度高,节约生产车间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单向节流阀的自动组装设备的一实施例中单向节流阀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单向节流阀的自动组装设备的一实施例中单向节流阀的侧面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单向节流阀的自动组装设备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单向节流阀的自动组装设备的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外罩、控制面板未示出;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单向节流阀的自动组装设备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外罩、控制面板未示出;

图6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单向节流阀的自动组装设备的一实施例中移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单向节流阀的自动组装设备的一实施例中铜管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单向节流阀的自动组装设备的一实施例中铜管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单向节流阀的自动组装设备的一实施例中夹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滤网夹点装置、阀座定位点夹点装置、第二滤网夹点装置的结构相同并统称为夹点装置;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单向节流阀的自动组装设备的一实施例中阀座夹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至图11,提出本实用新型的单向节流阀的自动组装设备的一实施例,可自动组装出单向节流阀,单向节流阀包括铜管101、由左至右依次设于铜管101内部的第一滤网102、阀座103、第二滤网104,自动组装设备包括底座201、设于底座201内的控制装置、安装于底座201上的外罩202、设于外罩202上的与控制装置连接的控制面板203、排设于底座201上的若干工装位204、设于底座201上并可通过夹爪组件205将工件在工装位204间进行移栽的移栽机构229、设于底座201上并可将铜管101上料至工装位204上的铜管上料装置230、设于底座201上并可对铜管101进行长度检测的铜管检测装置231、设于移栽机构侧边并可将第一滤网102推送入铜管101内的第一滤网上料装置206、设于移栽机构侧边并可对铜管101及第一滤网102的连接处进行打点压型固定操作的第一滤网夹点装置232、设于移栽机构侧边并可对铜管101进行阀座定位点压型操作的阀座定位点夹点装置233、设于移栽机构侧边并可将阀座103推送入铜管101内的阀座上料装置207、设于移栽机构侧边并可对铜管101及阀座103右侧部的连接处进行压型固定操作的阀座夹合装置234、设于移栽机构侧边并可将第二滤网104推送入铜管101内的第二滤网上料装置208、设于移栽机构侧边并可对铜管101及第二滤网104的连接处进行打点压型固定操作的第二滤网夹点装置235、设于移栽机构侧边并可将成品输送出去的下料滑道209。

工作时,铜管上料装置将铜管101上料,然后,铜管检测装置对铜管101进行长度检测,随后各个组装步骤依次如下:第一滤网上料装置206将第一滤网102推送入铜管101,然后第一滤网夹点装置对铜管101及第一滤网102的连接处进行打点压型固定操作,阀座定位点夹点装置对铜管101进行阀座定位点压型操作,阀座上料装置207将阀座103推送入铜管101内,阀座夹合装置对铜管101及阀座右侧部的连接处进行压型固定操作,第二滤网上料装置208将第二滤网104推送入铜管101内,第二滤网夹点装置对铜管101及第二滤网104的连接处进行打点压型固定操作,最后,成品从下料滑道209输送出去,上述过程中,工件在工装位204上的转移由移栽机构来完成。

移栽机构包括直线模组210、设于直线模组210上的伺服电机211、设于直线模组210上的若干导杆气缸212、设于导杆气缸212下端的夹爪气缸213、设于夹爪气缸213下端的夹爪组件205,伺服电机211带动导杆气缸212、夹爪气缸213、夹爪组件205沿直线模组210进行横向移动,导杆气缸212带动夹爪气缸213、夹爪组件205进行纵向移动,夹爪气缸213控制夹爪组件205进行夹爪操作。

铜管上料装置包括带有上料槽的上料滑道组件214、设于上料滑道组件214上的挡料板215、与上料槽对应的铜管推杆216、与铜管推杆216连接的推杆气缸。铜管101落入上料滑道组件214上并最终落入至底部的上料槽,落料过程中挡料板215阻挡铜管101外漏,推杆气缸带动铜管推杆216移动并把铜管101推入至对应的工装位204上。

铜管检测装置包括设于工装位204两侧的检测工装块217、设于检测工装块217上并相抵于铜管101左右两侧的衬套218、将铜管101与两侧的衬套218推到相互抵住的检测推杆219、与检测推杆219连接的检测气缸220、可对检测推杆219的位移距离进行检测从而判断铜管101的长度是否达标的传感器。

第一滤网夹点装置、阀座定位点夹点装置、第二滤网夹点装置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夹点气缸221、与夹点气缸221连接的夹点机构222、可把工装位204上的工件推入夹点机构222内的第一推入机构223、可把夹点后的工件推回至工装位204上的第一推出机构224。第一滤网夹点装置、阀座定位点夹点装置、第二滤网夹点装置的结构相同,统称为夹点装置。

阀座夹合装置包括夹合气缸225、与夹合气缸225连接的夹合机构226、可把工装位204上的工件推入夹合机构226内的第二推入机构227、可把夹合后的工件推回至工装位204上的第二推出机构228。

本自动化组装设备的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工人只需将铜管101、第一滤网102、阀座103、第二滤网104放置到对应的上料装置即可,装配流程全自动化,智能程度高,无需人工组装,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力物力,使得组装工序变得轻松简单且高效,产品一致性高,良率高,实用性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缩短生产周期,工序集成度高,节约生产车间的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