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车床用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73278发布日期:2021-08-06 13:11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控车床用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装夹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控车床用夹具。



背景技术:

随着机械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数控机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机床夹具也在不断改进,但在通用性以及精度方面还有待提高,数控机床对夹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阶梯轴的应用较为广泛,目前,一般工装夹具的针对性较强,当需要装夹阶梯轴时,只能对阶梯轴的一个或两个外径进行装夹和定位。

普通的夹具只能对阶梯轴的一个或两个外径进行装夹和定位,存在装夹误差,可能存在无法装夹阶梯轴的多个外径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数控车床用夹具,解决现有技术中可能无法装夹阶梯轴的多个外径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数控车床用夹具,包括:

夹紧组件,包括弹性块、第一夹紧块、第二夹紧块及两个第一螺钉,所述第一夹紧块和所述第二夹紧块均连接于所述弹性块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夹紧块和所述第二夹紧块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的相对侧开设有第一夹紧槽和第二夹紧槽,所述第一夹紧槽和所述第二夹紧槽合围形成夹紧孔,所述第一夹紧槽和所述第二夹紧槽相对的内壁开设有两个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钉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螺纹孔;

两个第一夹持组件,两个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套,所述第一夹持套内置于所述夹紧孔并可沿所述夹紧孔的径向滑动,用于夹紧工件。

进一步的,所述夹紧孔为阶梯孔并沿所述夹紧组件的轴向设置,所述夹紧孔包括依次连通且同轴设置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的直径依次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夹紧孔的第三通孔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套内置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夹紧块和所述第二夹紧块均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的两个第一导向孔和第二螺纹孔,两个所述第一导向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还包括两个第一导向杆、两个第一弹簧及第二螺钉,所述第一导向杆与所述第一导向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一端可滑动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套,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夹紧块、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套,所述第二螺钉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钉的螺纹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夹持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套呈弧形,所述第一夹持套的圆弧内壁抵接于工件的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紧块和所述第二夹紧块均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的两个第二导向孔和第三螺纹孔,两个所述第二导向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数控车床用夹具还包括两个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还包括两个第二夹持套、两个第二导向杆、两个第二弹簧及第三螺钉,所述第二夹持套内置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导向杆与所述第二导向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导向杆的一端可滑动穿过所述第二导向孔并连接于所述第二夹持套,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夹紧块、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夹持套,所述第三螺钉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螺钉的螺纹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夹持套。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持套呈弧形,所述第二夹持套的圆弧内壁抵接于工件的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夹紧组件包括弹性块、第一夹紧块、第二夹紧块及两个第一螺钉,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均连接于弹性块的一端且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间隔设置,第一夹紧槽和第二夹紧槽合围形成夹紧孔,第一夹紧槽和第二夹紧槽相对的内壁开设有两个第一螺纹孔,第一螺钉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孔,夹紧孔包括依次连通且同轴设置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的直径依次减小。第一螺钉、第一夹持套及第二夹持套分别内置于夹紧孔并可沿夹紧块的径向滑动,用于夹紧工件,这样的设置,利用第一螺钉、第一夹持套和第二夹持套分别对阶梯轴的多个外径进行夹持,可能解决现有技术无法装夹阶梯轴的多个外径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数控车床用夹具的正向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数控车床用夹具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数控车床用夹具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b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数控车床用夹具,包括夹紧组件1和两个第一夹持组件2。

如图1至图3所示,夹紧组件1包括弹性块11、第一夹紧块12、第二夹紧块13及两个第一螺钉14,第一夹紧块12和第二夹紧块13均连接于弹性块11的一端且第一夹紧块12和第二夹紧块13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夹紧块12和第二夹紧块13的相对侧开设有第一夹紧槽121和第二夹紧槽131,第一夹紧槽121和第二夹紧槽131合围形成夹紧孔15。

如图5所示,夹紧孔15为阶梯孔并沿夹紧组件1的轴向设置,夹紧孔15包括依次连通且同轴设置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的直径依次减小。

进一步地,夹紧孔15与待加工的阶梯轴相对应,待加工的阶梯轴插设于夹紧孔15,阶梯轴包括依次连接且同轴设置的第一分轴、第二分轴及第三分轴。

如图3所示,第一夹紧槽121和第二夹紧槽131相对的内壁开设有两个第一螺纹孔,第一螺钉14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孔。

进一步地,第一螺纹孔与夹紧孔15的第三通孔相连通,第一螺钉14的螺纹端抵接于待加工的阶梯轴的第三分轴的表面。

如图所示,两个第一夹持组件2相对设置,第一夹持组件2包括第一夹持套21,第一夹持套21内置于夹紧孔并可沿夹紧孔15的径向滑动,用于夹紧工件。

进一步地,第一夹持套21内置于第二通孔,第一夹紧块12和第二夹紧块13均开设有与第二通孔相连通的两个第一导向孔和第二螺纹孔,两个第一导向孔相互平行设置。

如图6所示,第一夹持组件2还包括两个第一导向杆22、两个第一弹簧23及第二螺钉24,第一导向杆22与第一导向孔一一对应设置,第一导向杆22的一端可滑动穿过第一导向孔并连接于第一夹持套21。

进一步地,第一弹簧23套设于第一导向杆22,第一弹簧2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夹紧块12、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夹持套21,第二螺钉24螺纹连接于第二螺纹孔,第二螺钉24的螺纹端抵接于第一夹持套21。

如图2所示,第一夹紧块12和第二夹紧块13均开设有与第一通孔相连通的两个第二导向孔和第三螺纹孔,两个第二导向孔相互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数控车床用夹具还包括两个第二夹持组件3,第二夹持组件3还包括两个第二夹持套31、两个第二导向杆32、两个第二弹簧33及第三螺钉34。

如图3至图5所示,第二夹持套31内置于第一通孔,第二导向杆32与第二导向孔一一对应设置,第二导向杆32的一端可滑动穿过第二导向孔并连接于第二夹持套31。

进一步地,第二弹簧33套设于第二导向杆32,第二弹簧33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夹紧块13、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夹持套31,第三螺钉34螺纹连接于第三螺纹孔,第三螺钉34的螺纹端抵接于第二夹持套31。

如图3至图6所示,第一夹持套21和第二夹持套31均呈弧形,两个第一夹持套21合围为成一组,两个第二夹持套31合围为成一组。

进一步地,在第二螺钉24的驱动下,两个第一夹持套21抵接于待加工的阶梯轴的第二分轴的表面,在第三螺钉34的驱动下,两个第二夹持套31抵接于待加工的阶梯轴的第一分轴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流程,夹紧组件1包括弹性块11、第一夹紧块12、第二夹紧块13及两个第一螺钉14,第一夹紧块12和第二夹紧块13均连接于弹性块11的一端且第一夹紧块12和第二夹紧块13间隔设置,第一夹紧槽121和第二夹紧槽131合围形成夹紧孔15。

进一步地,夹紧孔15包括依次连通且同轴设置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的直径依次减小,第一夹紧槽121和第二夹紧槽131相对的内壁开设有两个第一螺纹孔,第一螺钉14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与夹紧孔15的第三通孔相连通。

两个第一夹持组件2相对设置,第一夹持组件2包括第一夹持套21,第一夹持套21内置于夹紧孔并可沿夹紧孔15的第二通孔的径向滑动,用于夹紧工件。

进一步地,数控车床用夹具还包括两个第二夹持组件3,第一夹持组件2包括第二夹持套31,第一夹持套21内置于夹紧孔并可沿夹紧孔15的第一通孔的径向滑动,用于夹紧工件。

第一夹持组件2还包括两个第一导向杆22、两个第一弹簧23及第二螺钉24,第一导向杆22与第一导向孔一一对应设置,第一导向杆22的一端可滑动穿过第一导向孔并连接于第一夹持套21,第一弹簧23套设于第一导向杆22,第一弹簧2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夹紧块12、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夹持套21,第二螺钉24螺纹连接于第二螺纹孔,第二螺钉24的螺纹端抵接于第一夹持套21。

进一步地,第二夹持组件3还包括两个第二导向杆32、两个第二弹簧33及第三螺钉34,第二导向杆32与第二导向孔一一对应设置,第二导向杆32的一端可滑动穿过第二导向孔并连接于第二夹持套31,第二弹簧33套设于第二导向杆32,第二弹簧33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夹紧块13、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夹持套31,第三螺钉34螺纹连接于第三螺纹孔,第三螺钉34的螺纹端抵接于第二夹持套31。

这样的设置,利用第一螺钉14、第一夹持套21和第二夹持套31分别对阶梯轴的多个外径进行夹持,可能解决现有技术无法装夹阶梯轴的多个外径的技术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