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构件、构造构件制造方法及构造构件制造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0712110发布日期:2022-07-10 21:1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构造构件,所述构造构件由金属材料板构成,并具备:第1区域,所述第1区域相对于相互正交的第1方向、第2方向及第3方向中的所述第3方向交叉地延伸;第1棱线,所述第1棱线与所述第1区域连接并在所述第2方向上延伸;倾斜部,所述倾斜部经由所述第1棱线与所述第1区域在所述第1方向上连接,并相对于所述第1区域倾斜;第2棱线,所述第2棱线形成于所述倾斜部的所述第1方向上的与所述第1区域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并沿着所述第2方向延伸;以及第2区域,所述第2区域经由所述第2棱线连接,并相对于所述第3方向交叉地延伸,在所述倾斜部中,由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3方向定义的第1平面内的与所述第3方向交叉的交叉角度根据所述第2方向的位置而变化,并且,由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定义的第2平面内的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交叉角度根据所述第2方向的位置而变化,所述倾斜部具备:一对第2倾斜部,所述一对第2倾斜部位于所述第2方向上的两方的端部侧;一对第3倾斜部,所述一对第3倾斜部与所述一对第2倾斜部分别连接;以及第1倾斜部,所述第1倾斜部与所述一对第3倾斜部的双方连接,所述一对第3倾斜部的与所述第3方向交叉的交叉角度处于所述第1倾斜部的与所述第3方向交叉的交叉角度与所述一对第2倾斜部的与所述第3方向交叉的交叉角度之间的范围,所述第1棱线是其中央部向所述第1区域的方向突出的凸形状,所述第2棱线是其中央部向与所述第2区域相反的一侧突出的凸形状,所述构造构件的特征在于,形成有在所述第1倾斜部侧、板厚成为最大的最大板厚区域部和形成于比所述最大板厚区域部靠所述第2倾斜部侧的位置且板厚成为最小的最小板厚区域部,通过下述的(式1)求出的、所述最小板厚区域部相对于所述最大板厚区域部的板厚比率a满足下述的(式2),所述板厚比率a=([所述最大板厚区域部的最大板厚(mm)]-[所述最小板厚区域部的最小板厚(mm)])
÷
[所述最大板厚区域部的最大板厚(mm)]
···
(式1)0.08≤a≤0.26
···
(式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构件由抗拉强度为780mpa以上的钢板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构造构件,其特征在于,板厚为0.8mm以上且2.3mm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构造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倾斜部的与所述第3方向交叉的交叉角度与所述一对第2倾斜部的与所述第3方向交叉的交叉角度之差为8.0
°
以上。5.一种构造构件制造方法,所述构造构件由金属材料板构成,并具备:第1区域,所述第1区域相对于相互正交的第1方向、第2方向及第3方向中的所述第3方
向交叉地延伸;第1棱线,所述第1棱线与所述第1区域连接并在所述第2方向上延伸;倾斜部,所述倾斜部经由所述第1棱线与所述第1区域在所述第1方向上连接,并相对于所述第1区域倾斜;第2棱线,所述第2棱线形成于所述倾斜部的所述第1方向上的与所述第1区域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并沿着所述第2方向延伸;以及第2区域,所述第2区域经由所述第2棱线连接,并相对于所述第3方向交叉地延伸,在所述倾斜部中,由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3方向定义的第1平面内的与所述第3方向交叉的交叉角度根据所述第2方向的位置而变化,并且,由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定义的第2平面内的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交叉角度根据所述第2方向的位置而变化,所述倾斜部具备:一对第2倾斜部,所述一对第2倾斜部位于所述第2方向上的两方的端部侧;一对第3倾斜部,所述一对第3倾斜部与所述一对第2倾斜部分别连接;以及第1倾斜部,所述第1倾斜部与所述一对第3倾斜部的双方连接,所述一对第3倾斜部的与所述第3方向交叉的交叉角度处于所述第1倾斜部的与所述第3方向交叉的交叉角度与所述一对第2倾斜部的与所述第3方向交叉的交叉角度之间的范围,所述第1棱线是其中央部向所述第1区域的方向突出的凸形状,所述第2棱线是其中央部向与所述第2区域相反的一侧突出的凸形状,所述构造构件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第1工序,在所述第1工序中利用第1约束部对第1区域进行约束;第2工序,在所述第2工序中利用第2约束部对第2区域进行约束;以及第3工序,在所述第3工序中通过使所述第1约束部及所述第2约束部彼此沿着所述第1倾斜部的与所述第3方向交叉的交叉角度和所述一对第2倾斜部的与所述第3方向交叉的交叉角度这2个交叉角度中的较小的交叉角度在相互分离的方向上相对移动,从而形成所述倾斜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构造构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利用所述第1约束部及所述第2约束部对所述金属材料板进行夹压的状态下,在所述第1倾斜部及所述一对第2倾斜部中的、与所述第3方向交叉的交叉角度较小的倾斜部中,所述第1约束部与所述第2约束部的间隔为所述金属材料板的板厚的1.03倍以上且1.07倍以下,在与所述第3方向交叉的交叉角度较大的倾斜部中,所述第1约束部与所述第2约束部相互分离。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构造构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一边约束与所述第2区域对应的面一边形成所述倾斜部。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构造构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一边约束与所述第1区域对应的面一边形成所述倾斜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构造构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一边约束所述一对第2倾斜部一边形成所述倾斜部。10.一种构造构件制造装置,所述构造构件由金属材料板构成,并具备:第1区域,所述第1区域相对于相互正交的第1方向、第2方向及第3方向中的所述第3方向交叉地延伸;第1棱线,所述第1棱线与所述第1区域连接并在所述第2方向上延伸;倾斜部,所述倾斜部经由所述第1棱线与所述第1区域在所述第1方向上连接,并相对于所述第1区域倾斜;第2棱线,所述第2棱线形成于所述倾斜部的所述第1方向上的与所述第1区域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并沿着所述第2方向延伸;以及第2区域,所述第2区域经由所述第2棱线连接,并相对于所述第3方向交叉地延伸,在所述倾斜部中,由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3方向定义的第1平面内的与所述第3方向交叉的交叉角度根据所述第2方向的位置而变化,并且,由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定义的第2平面内的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交叉角度根据所述第2方向的位置而变化,所述倾斜部具备:一对第2倾斜部,所述一对第2倾斜部位于所述第2方向上的两方的端部侧;一对第3倾斜部,所述一对第3倾斜部与所述一对第2倾斜部分别连接;以及第1倾斜部,所述第1倾斜部与所述一对第3倾斜部的双方连接,所述一对第3倾斜部的与所述第3方向交叉的交叉角度处于所述第1倾斜部的与所述第3方向交叉的交叉角度与所述一对第2倾斜部的与所述第3方向交叉的交叉角度之间的范围,所述第1棱线是其中央部向所述第1区域的方向突出的凸形状,所述第2棱线是其中央部向与所述第2区域相反的一侧突出的凸形状,所述构造构件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第1夹压部,所述第1夹压部具有相互相对配置且能够开闭的第1下夹压构件及第2上夹压构件;第2夹压部,所述第2夹压部具有相对于所述第1下夹压构件及所述第2上夹压构件相互相对配置且能够开闭的第3下夹压构件及第4上夹压构件;以及夹压部驱动单元,所述夹压部驱动单元使所述第1夹压部和所述第2夹压部能够沿着所述第1倾斜部的与所述第3方向交叉的交叉角度和所述一对第2倾斜部的与所述第3方向交叉的交叉角度这2个交叉角度中的较小的交叉角度在相互分离的方向上相对移动。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构造构件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利用所述第1夹压部及所述第2夹压部对所述金属材料板进行夹压的状态下,在所述第1倾斜部及所述一对第2倾斜部中的、与所述第3方向交叉的交叉角度较小的倾斜部中,所述第1夹压部与所述第2夹压部的间隔为所述金属材料板的板厚的1.03倍以上且1.07倍以下,在与所述第3方向交叉的交叉角度较大的倾斜部中,所述第1夹压部与所述第2夹压部
相互分离。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构造构件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压部驱动单元具备凸轮机构,所述凸轮机构能够使所述第1夹压部和所述第2夹压部沿着所述第1倾斜部的与所述第3方向交叉的交叉角度和所述一对第2倾斜部的与所述第3方向交叉的交叉角度这2个交叉角度中的较小的交叉角度在相互分离的方向上相对移动。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构造构件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夹压部构成为比所述第2夹压部先夹压所述金属材料板。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构造构件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构件制造装置具备夹压构件复位机构,所述夹压构件复位机构在所述第1夹压部及所述第2夹压部朝向原位置移动时,使所述第1下夹压构件、所述第2上夹压构件、所述第3下夹压构件及所述第4上夹压构件中的任一方朝向各自的原位置移动。

技术总结
该构造构件(W1)使用构造构件制造装置来制造,该构造构件制造装置具备:第1夹压部(10),具有相互相对配置且能够开闭的第1下夹压构件(11)及第2上夹压构件(12);第2夹压部(20),具有与第1下夹压构件(11)及第2上夹压构件(12)对应地相互相对配置且能够开闭的第3下夹压构件(21)及第4上夹压构件(22);以及夹压部驱动单元,其能够使第1夹压部(10)及第2夹压部(20)彼此以使X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位置对应的方式相对分离。即,构造构件(W1)通过利用所述夹压部驱动单元使第1夹压部(10)与第2夹压部(20)相对分离的构造构件制造方法来制造。部(20)相对分离的构造构件制造方法来制造。部(20)相对分离的构造构件制造方法来制造。


技术研发人员:白神聪 田中康治 佐藤浩一 米村繁 吉田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0.09.25
技术公布日:2022/7/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