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元件组件加工用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75998发布日期:2021-05-25 14:48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气元件组件加工用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气元件组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气元件组件加工用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电气元件组件加工就是将原材料按客户的图纸或样品加工成为各种各样的零件,在对电气元件组件进行加工的时候,对材料进行打孔使最为常见的加工方式。

现有的技术大多采用台钻进行钻孔加工,但是台钻在打孔时,由于是直接将固定电气元件组件的平口钳放置于台钻的工作平台上的,在对电气元件组件的倾斜面进行打孔时十分的不方便,很容易造成钻头崩断,同时传统的电气元件组件打孔设备在对配件进行打孔时,打孔产生的碎屑容易溅伤工作人员和元器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电气元件组件加工用打孔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气元件组件加工用打孔装置,包括承台、钻头,所述承台上固定连接有齿条、第一固定块、第四固定块,所述承台上设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上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上铰接有转动齿轮,所述滑动块内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端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连接杆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滑动块上开设有与限位块形状相适配的通槽,所述滑动块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有位于第一壳体内腔的固定架,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和第五锥齿轮,所述第一壳体内固定连接有l型板,所述l型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块、第二固定块、限位套,所述限位套内设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端部分别设有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二固定块上设有第四锥齿轮和第一转动盘,所述第一转动盘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三固定块上设有第六锥齿轮和第二转动盘,所述第二转动盘铰接有第二连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齿条包括凸齿段和非凸齿段,所述凸齿段与转动齿轮啮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承台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防护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承台上开设有梯形滑动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连杆通过固定架与第一连杆活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锥齿轮和第一锥齿轮关于第一壳体对角线对称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四固定块上开设有限位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五锥齿轮和第六锥齿轮啮合。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第一转动杆转动,第一转动杆带动固定在第一锥齿轮和第五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三锥齿轮转动第三锥齿轮带动第四锥齿轮转动,第四锥齿轮带动第一转动盘转动,第一转动盘带动第一连杆转动,第五锥齿轮带动第六锥齿轮转动,第六锥齿轮带动第二转动盘,第二转动盘带动第二连杆转动,从而带动固定架在水平方向上做往复运动,固定架可带动滑动块在水平方向上运动,当滑动块沿着滑动槽向左移动时,此时转动齿轮与凸齿段啮合,可带动固定板以及固定在固定板上的工件进行翻转,通过控制驱动电机,即可控制固定板以及固定在固定板上的工件翻转至所需角度,方便钻孔。

2、本发明中,通过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可控制钻头高度,通过控制第二电动伸缩杆可控制防护罩的高度,防护罩可对碎屑进行遮挡,防止其溅伤工作人员,当滑动块沿着滑动槽向右移动时,此时转动齿轮不与凸齿段啮合,工件无需翻转,在固定架的带动下回到初始位置,有效保护了工作人员及设备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气元件组件加工用打孔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气元件组件加工用打孔装置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气元件组件加工用打孔装置的第一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气元件组件加工用打孔装置的第一壳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气元件组件加工用打孔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承台;2、第一电动伸缩杆;3、支撑板;4、防护罩;5、钻头;6、第二电动伸缩杆;7、齿条;701、凸齿段;702、非凸齿段;8、第一固定块;9、第一壳体;10、驱动电机;11、支架;12、滑动块;13、转动齿轮;14、固定板;15、连接杆;16、限位块;17、通槽;18、滑动槽;19、第一转动杆;20、第一锥齿轮;21、第二锥齿轮;22、第二转动杆;23、限位套;24、第三锥齿轮;25、第四锥齿轮;26、第二固定块;27、第一转动盘;28、第一连杆;29、固定架;30、第五锥齿轮;31、第三固定块;32、第二转动盘;33、第二连杆;34、第六锥齿轮;35、连接块;36、l型板;37、限位槽;38、第四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气元件组件加工用打孔装置,包括承台1、钻头5,承台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齿条7、第一固定块8、第四固定块38,承台1上开设有梯形滑动槽18,梯形滑动槽18可对滑动块12进行限位,承台1上设有滑动块12,滑动块12位于梯形滑动槽18内,滑动块12上固定连接有支架11,支架11上铰接有转动齿轮13,滑动块12内滑动连接有连接杆15,连接杆15端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4,固定板14可通过螺栓实现对工件的夹紧,连接杆15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6,滑动块12上开设有与限位块16形状相适配的通槽17,限位块16位于通槽17内,滑动块12通过连接块35固定连接有位于第一壳体9内腔的固定架29,第一壳体9上开设有可供连接块35活动的通孔,连接块35一端与滑动块12固定连接,连接块35另一端与固定架29固定连接,第一壳体9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0,驱动电机10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19,第一转动杆19上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20和第五锥齿轮30,第五锥齿轮30和第六锥齿轮34啮合,第一壳体9内固定连接有l型板36,l型板36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块31、第二固定块26、限位套23,限位套23内设有第二转动杆22,第二转动杆22通过轴承与限位套23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杆22端部分别设有第二锥齿轮21和第三锥齿轮24,第二转动杆22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21,第二转动杆22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24,第三锥齿轮24和第四锥齿轮25啮合,第一锥齿轮20与第二锥齿轮21啮合,第二锥齿轮21和第一锥齿轮20关于第一壳体9对角线对称设置,第二固定块26上铰接有同轴设置的第四锥齿轮25和第一转动盘27,第四锥齿轮25通过转轴与第一转动盘27固定连接,第一转动盘27铰接有第一连杆28,第三固定块31上铰接有同轴设置的第六锥齿轮34和第二转动盘32,第六锥齿轮34通过转轴与第二转动盘32固定连接,第二转动盘32铰接有第二连杆33,第二连杆33通过固定架29与第一连杆28活动连接,固定架29底端与第二连杆33铰接,固定架29侧表壁与固定架29铰接。

具体的,如图2所示,齿条7包括凸齿段701和非凸齿段702,凸齿段701与转动齿轮13啮合,凸齿段701可使得固定板14翻转。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承台1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2,第一电动伸缩杆2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支撑板3上设有第二电动伸缩杆6,第二电动伸缩杆6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防护罩4,防护罩4可对碎屑进行遮挡,防止其溅伤工作人员。

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一固定块8和第四固定块38上开设有限位槽37,限位槽37可使得限位块16再通槽17内滑动,控制转动齿轮13是否与凸齿段701啮合,从而控制固定在固定板14上的工件翻转。

工作原理:使用时,打开驱动电机10,驱动电机10的输出端带动第一转动杆19转动,第一转动杆19带动固定在第一锥齿轮20和第五锥齿轮30,第一锥齿轮20带动第二锥齿轮21转动,第二锥齿轮21带动第三锥齿轮24转动,由于第二固定块26上铰接有同轴设置的第四锥齿轮25和第一转动盘27,第三锥齿轮24带动第四锥齿轮25转动,第四锥齿轮25带动第一转动盘27转动,第一转动盘27带动第一连杆28转动,第五锥齿轮30带动第六锥齿轮34转动,第六锥齿轮34带动第二转动盘32,第二转动盘32带动第二连杆33转动,从而带动固定架29在水平方向上做往复运动,由于固定架29通过连接块35与滑动块12固定连接,固定架29可带动滑动块12在水平方向上运动,当滑动块12沿着滑动槽18向左移动时,此时转动齿轮13与凸齿段701啮合,可带动固定板14以及固定在固定板14上的工件进行翻转,通过控制驱动电机[wu1],即可控制固定板14以及固定在固定板14上的工件翻转至所需角度,方便钻孔,通过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2,可控制钻头5高度,通过控制第二电动伸缩杆6可控制防护罩4的高度,防护罩4可对碎屑进行遮挡,防止其溅伤工作人员,当滑动块12沿着滑动槽18向右移动时,此时转动齿轮13不与凸齿段701啮合,工件无需翻转,在固定架29的带动下回到初始位置,有效保护了工作人员及设备的正常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