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辊轧机的立辊箱检修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551812发布日期:2021-11-24 22:4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立辊轧机的立辊箱检修方法,其特征在于:它采用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拆除箱体内的部件;第二步,将箱体内部清理干净,测量箱体内部第二介轴外齿套(7)与箱体外壳的相对位置,测量第一介轴下轴承(8)的厚度;第三步,根据测量结果计算需要切割第二介轴外齿套(7)的轮齿个数和长度,经测量箱体底部的第一介轴下轴承(8)的厚度为a,需要将第二介轴外齿套(7)箱体低端方向应环形加工掉大于a宽度的齿,或者在第二介轴外齿套(7)正对第一介轴下轴承(8)的位置加工掉3个齿,加工长度大于a的长度,留下第一介轴(2)下部带轴承进入轴承位的宽度;第四步,用切割工具对箱体外壳进行切割,在第二介轴外齿套(7)正前方向偏下部位切割出200mm*200mm方孔(10),开孔后在切割的方孔(10)上焊接一个相应大小法兰,法兰上均布螺孔,做与法兰相对应的盲盖,法兰与盲盖之间垫防渗漏胶皮,盲盖与法兰由螺栓拧紧密封;第五步,将第二介轴外齿套(7)放入箱体后经切割的方孔(10)吊起至箱体内合适高度和位置,从箱体底部外侧插入第二介轴(6)以支撑第二介轴外齿套(7),并装配端盖,然后将切割齿后的第二介轴外齿套(7)的缺口转至与第一介轴(2)相对的位置,同时将第一介轴下轴承(8)的外套装入箱体下部的轴承位,再将箱体底部箱体下端盖(9)密封闭合并保证与第一介轴下轴承(8)的外套紧密接触;第六步,将装配好轴承的空心轴(5)从大端也就是箱体上部撞入并将下端盖密封,此时箱体下部的所有端盖都已装配完毕;第七步,将两侧轴承内套全部装好的第一介轴(2)吊起,对准第二介轴外齿套(7)的缺口位置装入第一介轴下轴承(8)的轴承位,第一介轴(2)的轴齿与第二介轴外齿套(7)啮合;第八步,吊装快轴(1),放入轴承位;第九步,盖箱体盖拧紧箱体螺栓,调整装配各轴端盖并调整上部各轴承间隙;最后装好快轴联轴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辊轧机的立辊箱检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步中,首先将要拆检的立式辊箱竖直放入支撑框架内,将箱体快轴(1)的联轴器取下,并拆除箱体上盖螺栓;然后依次将箱体上端盖(3)、快轴(1)、第一介轴(2)吊出,同时拆除油管,拆除空心轴(5)的上端盖;再将箱体吊出支撑框架并放倒,将箱体底部所有端盖全部拆掉;接着将空心轴(5)用较大柱状物体由小端向大端撞出,注意不要撞击轴承;最后将第二介轴(6)的轴顶油管拆除后,将第二介轴(6)从箱体底部一侧退出,取出第二介轴外齿套(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辊轧机的立辊箱检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四步中,切割方孔(10)上的法兰焊接高度应以装配盲盖后螺栓帽高度不突出箱体侧固定用加工面为准,避免影响箱体在线使用更换。

技术总结
一种立辊轧机的立辊箱检修方法,属于立辊轧机检修方法技术领域,用于快速装配立辊箱的介轴。其技术方案是:测量第一介轴箱体底部端轴承厚度为a,然后将第二介轴齿套箱体低端方向应环形加工掉大于a宽度的齿,在装配时,将两侧轴承内套全部装好的第一介轴吊起,对准第二介轴齿套的缺口位置装入下轴承位,实现了第一介轴的带轴承安装;在箱体的第二介轴齿套正前方向偏下部位切割出方孔,并在方孔上安装法兰和盲盖。本发明是立辊轧机立辊箱维修方法的首创,打破了传统的维修方式,这在常规的装配方法中是难以想象的,彻底解决了现有装配方法中必须多次翻转立辊箱箱体的问题,使整个拆检周期大为缩短,操作过程简单、可靠,安全性也大大提高。提高。提高。


技术研发人员:白海波 郑艾军 赵英杰 刘大庆 刘腊清 王亮 程连明 代艳平 张治河 王艳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宣化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20
技术公布日:2021/11/2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