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铆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00111发布日期:2021-10-27 17:3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压铆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组件(14),底座组件(14)用于与机床下模座连接;浮动组件,浮动组件包括浮动部和杆部,浮动部活动套设于杆部的上端外表面,浮动部用于放置垫圈(11),杆部的顶端用于对铆钉(17)的翻铆部(171)进行翻铆,杆部的底端与底座组件(14)连接;上压铆头(9),上压铆头(9)与机床上模座相连,上压铆头(9)用于给予铆钉(17)的头部(172)轴向的压力;垫圈(11)套设于翻铆部(171)的上端;铆钉(17)受压后,翻铆部(171)的下端翻铆,对垫圈(11)形成限位。2.根据权利要求1的压铆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为主连杆(3),主连杆(3)的上端为收窄部(302),收窄部(302)的顶端设有环形槽(304),环形槽(304)用于对翻铆部(171)的下端进行翻铆,并且对翻铆部(171)的翻铆形状塑形。3.根据权利要求2的压铆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部为浮动套(12),浮动套(12)活动套设于收窄部(302)外表面;浮动套(12)的顶端形成有用于放置垫圈(11)的环形凹台(123),环形凹台(123)的中心在通孔(121)的轴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3的压铆工装,其特征在于,主连杆(3)还设有凸沿(301),复位压簧(5)套设于主连杆上,并且复位压簧(5)的一端抵接凸沿(301),另一端抵接浮动套(12)。5.根据权利要求4的压铆工装,其特征在于,收窄部(302)的底端形成台阶(303),台阶(303)的上端面与浮动套(12)的下端面之间形成第一限位距离;收窄部(302)上还设有圆孔,浮动套(12)上设有长条孔(122),长条孔(122)的长度方向与浮动套(12)的轴线方向一致,销钉(4)同时穿设于圆孔和长条孔(122)。6.根据权利要求5的压铆工装,其特征在于,底座组件(14)包括连接座(1)和主底座(2),连接座(1)设置于机床下模座与主底座(2)之间,并且分别与机床下模座与主底座(2)可拆卸连接;底座组件(14)形成台阶孔,其由连接座(1)的固定孔(101)和主底座(2)的安装孔(201)组成,凸沿(301)以下的主连杆(3)部分设置于固定孔(101)内,主连杆(3)的其余部分、浮动套(12)、复位压簧(5)均设置于主底座(2)的安装孔(201)内。7.根据权利要求6的压铆工装,其特征在于,安装孔(201)的上端周边形成容置槽(204),安装孔(201)一端部形成于容置槽(204)内。8.根据权利要求7的压铆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可拆卸的连接于底座组件(14)上,固定组件用于固定铆钉(17)的头部(172)和被连接件。9.根据权利要求8的压铆工装,其特征在于,固定组件包括盖板(7)和多个固定销(10),盖板(7)上开设有多个销孔(701);主底座(2)设有多个第一盲孔(202),固定销(10)穿设于销孔(701)并插入第一盲孔(202)中;盖板(7)的板体用于挤压被连接件,盖板(7)上还开设有容置孔(702),容置孔(702)用于固定铆钉(17)的头部(172)。10.根据权利要求9的压铆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组件,限位组件设置于底座组件(14)上;限位组件为定位销(6),主底座(2)上还设置有第二盲孔(203),定位销(6)插入第二盲孔(203)内。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铆工装,包括:底座组件,底座组件用于与机床下模座连接;浮动组件,浮动组件包括浮动部和杆部,浮动部活动套设于杆部的上端外表面,浮动部用于放置垫圈,杆部的顶端用于对铆钉的翻铆部进行翻铆,杆部的底端与底座组件连接;上压铆头,上压铆头与机床上模座相连,上压铆头用于给予铆钉的头部轴向的压力;垫圈套设于翻铆部的上端;铆钉受压后,翻铆部的下端翻铆,对垫圈形成限位。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浮动式面板螺钉的压铆工装,解决市面上缺少此类产品的缺陷。面上缺少此类产品的缺陷。面上缺少此类产品的缺陷。


技术研发人员:诸卫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新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10
技术公布日:2021/10/2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